首页 / 读书 /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恶,探析人性的爱与本真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恶,探析人性的爱与本真

人生的长链,无论是金筑的也好,铁打的也好,荆棘编成的也好,花朵串起来的也好,要不是你自己在终生难忘的某一天动手去制作那一环,你也根本不会过上这样的一生。——狄更斯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的晚年作品,那时他刚与妻子结束婚姻,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同时也与年轻的女演员爱伦·特南开始恋爱。但这段恋爱烦恼明显大过快乐,人已垂暮,经历了社会的黑暗,婚姻的不幸,使得狄更斯对感情的体味更加深刻。

因此在这部著作中,狄更斯所表现的忧郁思想明显多于过往的讽刺,在创作上,乐观基调大大减少;在艺术上,抨击资本主义的同时也陷入自我疑虑,因此,狄更斯也在借《远大前程》中的人物描写世间百态,揭露社会弊端,反应人情冷暖。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恶,探析人性的爱与本真

巴尔扎克说: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因此我们要格外珍惜。

许多人在未读这本书之前,可能认为这本书只讲了少年皮普寄居的成长经历,他在一次偶然中得到陌生人的资助,去往伦敦过上富足生活,最后理想破灭。

但实际上狄更斯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广袤的社会图景,一叠沉重的人物关系,一片曲折离奇的命运原野,一次挖掘人性善恶的过程。狄更斯的笔触厚实,思维灵动,逻辑缜密,同时不乏丰富的想象力,他将我们置身于一叶扁舟之中,随之流动,让我们跟着人物的命运走,在慨叹被触动的同时,也受到精神洗礼。

本文,也将从本书故事的主人公皮普理想实现前、去往伦敦实现理想到理想破灭的三个阶段,来解析皮普因为欲望使生命倾斜的人性,这也告诉我们只有保持本真,相信“远大前程”在自己手上,才能收获快意人生。

一、从皮普幼时经历,了解他的现实和理想

狄更斯的哲学思想之一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他认为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远大前程》里皮普的形象十分形象,在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狄更斯有意淡化讽刺,折射更深的人生观、道德和哲学思想。

①从皮普的生活,探究亲情隔膜所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皮普是可怜的,他幼时失去父母,随姐姐姐夫一起生活,姐姐比他大了近二十岁,性格刁蛮、泼辣,对皮普总是百般嫌弃,且又喜欢在街坊四邻中诉说自己抚养弟弟的辛劳,因此还赢得一片好名声。

他们生活在偏远的乡下,姐夫乔是铁匠,他们的打铁铺和墓地紧挨着,皮普自小的乐趣就是穿梭在铁铺和墓地之间。皮普是下层人的代表,他的自卑深入骨髓,所幸他的人生不是充满黑暗,姐夫乔·加杰是一个性格温暖善良的年轻人,对待妻子忠厚老实,对待周围的人和善温暖;他不觉铁匠是低贱的工作,反而做得十分出色;他善待妻弟皮普,教他做人还有手艺。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恶,探析人性的爱与本真

但亲情的隔膜和温暖,还是让年幼的皮普不太成熟的年纪,便懂得人情世故,还许下愿景:觉得一辈子做个铁匠也没什么不好,反正自己这一生注定是下层人,这种观念制约着他,让他变得胆小、怯懦,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有一丝改变。

但其实,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阶级观念深入人心,镇上大多数都是底层的代表,却对上等人有着莫名的向往。

而皮普的改变往往也是在一瞬间,改变在于他看见更大的庄园,看见漂亮女孩艾斯黛拉,看到陌生人资助给他的“远大前程”,看到有变成上等人的机会,这突如其来的一切,让皮普转而相信自己会有“远大前程”。

但也因此皮普渐渐迷失自己,他看到姐姐因为自己莫名成为有钱人时的激动和势力,也看到当地人在得知他即将成为上等人时的献媚和巴结,他天真以为离开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就实现梦想。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一座迷宫,通往终点的每条线都清晰可见;都像一个圈,让每个人都回到终点。

②有了比蒂等人的存在与陪伴,友情的温暖使得皮普不至于一味沉伦

作者狄更斯对比蒂和姐夫乔·加杰的人物刻画是充满人性光辉的,他们是狄更斯理想主义的象征,是爱与美好的代表,更是狄更斯所期望的救赎。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敲打着人们的生活,资本主义的腐朽让人们蒙蔽双眼,懒散的议会,庞大的统治机构,昏聩自满的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统治力量,让人们迷失。

在这样昏庸的时代,皮普和他的朋友比蒂、乔·加杰、赫伯尔特等人,接受着社会大潮流的洗礼,也经历着淘汲,但善良和真诚的心永远不会被冲刷,他们是那个时代以至于现在这个时代最丰富的精神财富,是人性之光。

人生本孤独,而爱可以救赎一切。在皮普一无所有时,这些人用真诚与善良同皮普一起成长;在皮普沉迷在所谓的“远大前程”的漩涡中时,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劝诫着皮普,也是劝诫他内心的贪欲,理想指引我们前进,但有不劳而获的理想却是空想。

狄更斯通过友情这一主线,巧妙铺设,探寻人性的多面,更将人物命运放在波澜壮阔之中,探析他们的曲折坎坷,这何尝不是狄更斯深刻揭露资产阶级弊端的有力武器?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恶,探析人性的爱与本真

③皮普对爱情的追求里,暗藏他缥缈的理想

镇上的富婆郝薇香小姐需要一个男孩给养女做玩伴,皮普被推荐去了,这对皮普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势力的姐姐嗅出了味道,她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改变皮普命运的机会,在姐姐看来,如果皮普能陪伴郝薇香,让她变得开心,那他们就大有可能进入上流阶层。

于是,皮普在姐姐的一番捯饬后来到郝薇香小姐家,也遇见艾斯黛拉,那个让皮普一见钟情的女孩,她漂亮的模板,让皮普深深着迷。

爱情本身并无对错,然而对于皮普来说,正是因为这爱情让他看到他控制之外的东西,那份控制之外的东西让他感觉美好,也吞噬着他的淳朴,他开始不安,因为爱上一个人时的自卑深深地笼罩着他,但艾斯黛拉的冰冷和孤傲让皮普窒息,“一辈子做个铁匠也没什么不好”想法开始动摇。

一个人,一旦开始嫌弃自己的家庭,便是悲剧的开始。残酷的现实让皮普看清自己的窘境,明白他和艾斯黛拉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填平,艾斯黛拉像一个美丽的梦境,照亮皮普的生活,让皮普想要改变,那个叫“理想”的东西似乎绚烂起来,皮普开始在理想和现实之中穿梭并感到矛盾,那是一个无法和解的过程,也必定是一个走向倾斜的过程。

二、从青年皮普的迷失,解读皮普的“远大前程”

每个人都有获得远大前程的可能,被施舍的永远不如自己创造的,等来的运气和希望极易幻灭。

狄更斯在《远大前程》铺陈着理想幻灭的沧桑感,然而当一切华丽逝去,生命中最本真的东西才得以彰显。无论在哪个时代,弥留的善良都可以使一个人得到救赎。

①去往伦敦,割裂初心与真诚

少年皮普穿梭在铁铺和墓地之间,一次偶然间他在墓地玩爽的时候,遇上一个逃犯,那逃犯身体魁梧威胁皮普给他拿锉刀和肉饼,弱小的皮普不敢反抗,回到家中将姐姐准备待客的肉饼拿给逃犯,没想到,这改变了皮普的一生。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恶,探析人性的爱与本真

皮普去郝薇香小姐家的次数越多,对艾斯黛拉的感情越深,想要改变命运的愿望也变得强烈,他更加不安于现状。

也正是这个时候,看似美好的“远大前程”正朝着皮普走来,一个名叫贾格斯的律师来到皮普的村庄,告诉皮普他被一名陌生人资助,可以去伦敦接受并享用那笔财富,变成一名“绅士”,过上等人的生活,唯一的条件就是不能问这个资助的人是谁。

悲剧之悲永远不是肤浅的伤感,悲剧的意义往往在于揭示一种人生的两难处境。

爱情可以被当成一种信仰吗?皮普的爱情,是他认为远大前程的一部分吗?远大前程没有降临之时,他有毕蒂纯洁的爱与友谊,远大前程来临,他的热情只能给艾斯黛拉,梦想和现实同时存在,境遇改变之后,选择意味着放弃。他的爱情徘徊在两个女人之间,徘徊两种生活之间。

皮普最终远离了那个令人厌恶的村庄,离开亲情、友情,离开人性中最真的那一部分。后来的皮普太过看重自己的身份,拼命去扮演他人所赋予的角色,越是执着呈现,越显得渺小、轻贱。

可见,狄更斯在书名“远大前程”上倾注精妙而深沉的用心,崇高宏大却虚妄的“理想”,让人感到嘲讽,那份悲凉更展现地淋漓尽致。

②“欲望”,罪恶的开端

《远大前程》这本书在当下社会,对中国来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物质世界极速发展,导致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到了狂热的地步。人们开始变得现实、功利,精神的满足仿佛建立在物质和金钱之上,变成人们奋斗的原动力。

“理想”步履维艰,“现实”大行其道。

“遵循内心的选择”变得不再重要,人们开始将物质追求作为“远大前程”的最终目标。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恶,探析人性的爱与本真

而“绅士皮普”的诞生并非偶然,在当时那个阶级明显的社会中,处在底层的人民被无休止的压迫、剥削,弱势群体长期的被奴役;上流社会人被无止尽的吹捧、抬高和美化;中间阶层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畸形的社会制度,让人性扭曲,一旦有机会到来,无论是否是真的“理想主义”,社会中无数的“绅士皮普”都会随之产生。

“欲望”,是罪恶的开端。“欲望”将皮普从一个勤俭节约的孩子,变成一个极度挥霍的社会青年;将他从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变成一个不愿认乡下穷亲戚的“白眼狼”,就连温和的姐夫乔也曾对皮普说:“你和我在伦敦坐不到一块了……除非到了家里,大家就成了自己人,彼此都了解。”

这说明皮普到伦敦去做上等人,乔是不十分赞成的,此时的乔知道,即便皮普拥有了金钱和地位,但他已经失去本心;“欲望”也将皮普从一个胆小怯懦的对艾斯黛拉有着纯粹爱慕的男孩,变成一个为一己私欲去抛弃所有,只为那份所谓“爱情”极度挥霍的纨绔子弟,亦是毫无思想的行尸走肉。

三、从理想的绚丽到幻灭,探析人性的爱与本真

皮普沉醉在昔日向往的生活中,这种优越感和虚伪让他渐渐忘却自己的本心。家是一个人心灵的栖息地,一旦心灵的栖息地得不到慰藉,那便失去立身之本。

人人都渴望远大前程,但不是所有馈赠而来的远大前程都值得追寻,生活轨迹的改变,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理想的实现,也可能是理想的幻灭。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如何挖掘人性善恶,探析人性的爱与本真

皮普的美梦在得知捐赠者是逃犯马格韦时彻底击碎了,马格韦千方百计逃回伦敦,告诉皮普自己出狱后经商赚取巨额财产,但他曾被上流社会的人欺辱,锒铛入狱,现在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皮普培养成绅士,去报复他们,之所以找皮普是因那时皮普给了他锉刀和肉饼,曾救了他的命。

现在的马格韦仍有再次被捕的风险,皮普和好友赫伯尔特明显犯难,他十足的下层人做派,吃饭声音大,说话粗鲁,丝毫不见外,他的一切“不合时宜”都在提醒着皮普,过去的“墓地”生活从未远去。

多么可笑,曾经美梦一场,金钱、地位、知识粉饰着皮普,让他渐渐迷失自我,失去初心,走得再远,前路也是迷惘。那么多年他想要摆脱的东西,都在这个逃犯身上再现,他所坚守的“远大前程”正是这个“下等人”的馈赠。

原来这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所谓的“远大前程”,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谁不是一边沮丧害怕,一边勇敢坚强。

结束这一切的时候,皮普发烧了好几天。狄更斯的这一细节颇有深意,皮普是畸形社会下的产物,是所谓“远大理想”的牺牲品,也是腐朽资产阶级弊端的被毒害者,而烧退了,也象征着皮普曾经拼命追求的东西,不过是一场空梦。

每一束阳光的照耀都来自拨开乌云的力量,每一缕柔和的月光都来自心底纯粹的善良,爱和希望如莲花,在灵魂里绽放。

当皮普真正回归,他也就收获了最珍贵的财富——内心的宁静;他收获了最伟大的友情,来自乔和比蒂的接纳和包容;他收获了真正纯粹的爱,和年少时的挚爱艾斯黛拉紧紧相拥,两颗穿越迷雾的灵魂终于相见,再也没有分离。

结语:

《远大前程》这本书始终贯穿着爱的主题:姐夫乔对妻弟皮普的爱;比蒂对皮普的友谊和爱情的温暖;皮普对艾斯黛拉不渝的忠贞;逃犯马格韦对皮普近乎畸形的爱。书中每一条线索,每一份感情都得到较好的铺陈,倾注着狄更斯对底层人物细致的描写和同情。

我想,即便是错位的爱和人生,在慈悲和善良的救赎下,人也能够回归本心,坚守良知,这也是狄更斯的理想所有。

文:国境之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5199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