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随着1871年普鲁士击败法国,统一德意志,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强势崛起,掀起了一波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欧洲局势再次被搅和成一锅粥。德国、奥匈帝国、法国、俄国等欧洲一众新老帝国开始积极寻求结盟打击对手,欧洲大陆再次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此前一直热衷于奉行结盟外交打击对手的英国,却另辟蹊径,选择一种只合作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置身于这场结盟浪潮之外,一直到1907年与俄国结盟、彻底放弃为止,这一政策也被加拿大和时任英国海军大臣乔治戈申称为“光荣孤立”。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的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只合作不结盟的“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欧洲地图,可见英国的地理位置

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传统孤立主义

英国是一个岛国,同时也是一个欧洲国家,与欧洲大陆仅隔着英吉利海峡和多佛海峡,这也意味着英国想发展,就必须与欧洲大陆保持密切联系;但其岛国的定位实际上又限制了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却又保证了必要时候英国可以孤立于欧洲大陆之外。

地理位置能够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曾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奥斯丁·张伯伦在其1931年所著的《英国外交政策的永恒基础》一文中曾经指出:“地理因素对于英国的历史进程、对于英国的外交原则和政治家所关注的问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同时这种岛国的地位使得英国要发展就极为依赖海外渠道,变得极为脆弱,因此英国除了大力发展海军、重商主义进行海外贸易之外,早早提出了孤立主义的思想。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百年战争,英国失败

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英国退出了在欧洲大陆的争霸,专心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18世纪初,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英国托利党政府领导人博林布鲁克就主张英国应当超然于欧洲大陆之外,他说:“我们的民族居住在一个海岛上,且是欧陆的重要民族之一,但要保持大国地位,我们就必须利用这种地理形势——我们必须永远记住我们不是大陆的一部分。”

当然这种孤立主义是相对的,并不是说真的就超然物外不参与任何的纷争,实际上是为了让自己利益最大化、保证自己拥有主导地位所奉行的一种手段。

只要英国根本利益没有受到来自欧洲诸国的损害,就尽量避免陷入欧洲的纷争中去,以外交斡旋的形式保持欧洲均势平衡。

如果欧洲大陆出现强国,则联合其他国家打击该国,使这些国家的实力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牵制这些国家海外扩张,保证英国拥有主导地位,海外利益不受影响。这也成为英国大陆均势的由来。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

也正是英国的地理位置和孤立主义作祟,使得英国在外交政策上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尽管英国拥有在当时选择任意一方结盟就足以改变实力对比的实力,但是在面对当时欧洲大陆尚未明朗的局势时选择实行所谓“光荣孤立”,实际上就是在伺机而动。

1896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伦敦市长宴会上致辞说:“英国应不参加固定的同盟与集团,保持行动自由,便于操纵欧洲均势。”

而“光荣孤立”一词则来自于加拿大。1896年1月16日《泰晤士报》报道,加拿大财政大臣福斯特在加拿大国会的发言中,第一次使用“光荣孤立”这个词来形容和赞美英国的外交政策。

1896年2月26日,时任英国海军大臣乔治戈申也在讲话中使用了“光荣孤立”一词来描述英国当时的外交政策,并特指英国19世纪后期的外交政策。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的超然地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极大的发展,通过参与奴隶贸易等方式完成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加上珍妮纺纱机、飞梭、蒸汽机等大规模应用,以纺织业为主导,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800年,英国已经建立起机械化的纺织工业;1840年,英国大机器工厂已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当时英国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号称世界工厂。

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纺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

1860年,英国生产了世界工业产品的40%-50%,欧洲工业产品的55%-60%,对外贸易占世界总量的40%,英镑成为当时世界上的通用货币。

即便到1870年有所下降,倒是依然占到了30%。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

经济发展要求更多廉价原料、劳动力的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又进一步刺激英国对外殖民扩张。

在欧洲,英国通过接连不断的战争和纵横捭阖的外交策略,建立强大的海军,接连摧毁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的海上力量,通过干预希腊独立破坏神圣同盟、干预比利时独立削弱法国、参与克里米亚战争遏制沙俄扩张,维持了欧洲大陆稳定格局,为英国海外殖民扩张奠定了稳定的大后方。

对外殖民扩张上,英国先后从荷兰手中得到马六甲、新加坡、马来亚等地,从法国手中夺取加拿大、法属印度等地,并且占领澳大利亚、新西兰、塞拉里昂、尼日利亚、印度、阿富汗、香港等地大片土地。

从1871年-1900年,整个世界已被瓜分殆尽,英国拿了最大一块蛋糕,并使其领土增加1101万平方英里,人口增加6600万。为凸显自己的地位,当时英国出版的地图都用红色标记了英国领土和殖民地。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日不落帝国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广阔的殖民地使得英国成为当时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一国之力便足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这种超然地位使英国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和骄傲,结盟反倒成了累赘。“孤立主义”与其说是孤立,倒是颇有些高处不胜寒的意味。

基辛格在谈到英国的“光荣孤立”时也说:“有能耐奉行如此无动于衷的策略的国家,必然实力雄厚足以自立,也不预期会遭遇须向外求助的危险。”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英国阿富汗战争

英国需要集中力量处理殖民地事务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英国对殖民地执行的殖民统治,也必将引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对。

英阿战争:1838年11月,为控制战略要地阿富汗,英国悍然发动第一次英阿战争,结果遭到阿富汗人民的激烈反抗,英军全军覆没。

1842年英军卷土重来,但不久在阿富汗人民的反抗中又撤出阿富汗,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反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1878年11月,英军3.6万人分三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被迫于1879年5月26日与英签订《甘达马克条约》,成为英国附属国。

但条约很快再次激起阿富汗人民的反抗,于当年9月举行喀布尔起义,杀死英驻喀布尔总督,迫使英国殖民者放弃霸占阿富汗的企图,于同年9月缔结妥协协定,准许阿内政自由,外交则由英控制,1881年英军撤出阿富汗。

阿富汗人民既然还在继续着抗英斗争,一直到1919年赢得胜利和独立。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印度民族大起义

印度独立战争: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尽管起义失败,但成功结束东印度公司的统治,英国派遣总督开始直辖印度,并改变以往的统治方式,许多印度人开始进入殖民政府担任职务。

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开始接触来自西方的先进知识,民权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提高了印度人民的爱国主义觉悟,赶走侵略者、恢复印度独立的思想第一次提出并在民间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社会变革做出努力,试图消除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各种弊病。

同时大量反英斗争的英雄事迹流传下来,在群众中埋下了革命种子,成为日后推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发展和走向胜利的强大的精神源泉。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布尔战争

布尔战争:1880年12月16日,第一次布尔战争爆发,英国战败,承认德兰士瓦可以建立在英国女王宗主权下的完全自治的政府。

1899年10月11日,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一直到1902年5月31日,占据绝对优势的英军在南非一度高达45万人,但依然无法取胜。这场战争前后花费2.2亿英镑,不算通胀的话比满清政府总共赔款金额还要多。

尽管英国人最后成功控制南非,但布尔战争不可避免得成为了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开始衰落的起点。

殖民地此起彼伏的战争不断消耗着英国的国力,即便再富裕的地主也会有败光的一天,加上英国经济严重依赖海外殖民地,因此英国需要先维护自家后院的稳定,光荣孤立政策出台,也就不足为奇。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德意志帝国成立

欧洲大陆形势的转变,英国被孤立

1870年-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德意志获得统一,英国政府竭力维持的大陆均势体系顿时土崩瓦解,德国逐渐成为欧洲大陆的强国,并且联合俄国与奥匈帝国孤立法国。

针对俄与德奥矛盾、法与德奥矛盾,长袖善舞的俾斯麦展开了他积极的外交攻势,实现他所希望的“大陆政策”。

1873年6月,俄奥关系得到缓和,两国皇帝签订《兴勃隆协定》,约定遇有第三国侵略危机欧洲和平时,两国应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同年10月22日,德皇也加入这一协定,从而结成“三皇同盟”。

但随着德俄关系恶化,德奥两国又于1879年结成《德奥同盟条约》,跟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的意大利在1882年加入,结成了三国同盟。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政坛老手俾斯麦

面对这种局面,因为英国与法国在非洲、与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矛盾,使英过开始拉拢德国成为反法反俄前线。英国首相比康斯费尔德在1879年德奥同盟缔结后接见了德国驻英大使明斯特,表示“英国需要并且希望有盟国,以便能够干预欧洲事务。。。英国最自然的盟国是德国和奥地利。他很愿意与德国成立同盟,女王陛下只知道英国有一个敌人,那就是俄国。她最迫切的愿望是和德国取得充分谅解。”

而德国则希望英国能够与德意奥结成牢固同盟,并且在万一发生战争的时候全力出兵对俄法作战,而不是轻飘飘的一句“阻止法国有所动作”。

英德关系属于相互利用却又相互摩擦的阶段,英国想跟德国结盟,但没有诚意,德国想跟英国结盟,英国又觉得不能破坏大陆均势,但总体上来说还是较为亲密的,1888年德皇威廉一世去世时,英国下院领导人W·H·史密斯将德国称为“我们的盟邦和朋友”。

1890年,英德两国还顺利地达成了解决东非殖民地问题的《赫里果兰条约》。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阅兵中的威廉二世

但是随着被称为“知道拼命下注,却不知何时离桌的赌徒”威廉二世上台,俾斯麦被解职,德国走上了扩军备战的高速路,与英、俄等国关系不断恶化。

而同样的矛盾使得法国和俄国越走越近,于1892年结成协约国,两大集团形成对峙。

与两大集团都不对付的英国则可以继续保持对双方的若即若离的孤立态度,而两大集团也不愿意与英国结盟帮他火中取栗,做那个被操纵的傻瓜,英国可以说是被孤立。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19世纪末德国汉堡港

来自美、日、德、俄等国的挑战

19世纪中期,以电力发明和广泛使用为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一系列以钢铁冶炼、机械设备制造、电器、内燃机、石油炼制等为代表的新兴的重工业、化学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兴起,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建设了密布的铁路网,1870年就长达18667公里;造船业超过了英国,1871-1914年间轮船总吨位由8.2万吨增加到了510万吨;内燃机、电气设备的大量使用带动了石油化工、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发展,加上德国大力发展教育,在一战前,全球4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4人来自德国。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美国街头

美国亦在经济上全面赶超英国。得益于南北战争消除南方奴隶制这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后的阻碍,以及北方主导实行的高关税政策,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工业取代农业成为国民财富主要来源,1884年美国工业第一次超过农业,占比拿到53.4%,到1899年占61.8%。

纺织、钢铁、煤矿、屠宰和食品加工业、机器制造业等都得到了几十倍的增长,其中钢铁、煤炭、机器制造、电气等部门的生产在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跃居世界首位。

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日本国内的棉纺厂就从20万个增加到30万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为一个棉纱出口国,开始向中国、印度等国出口棉布,而这些地区以往都是英国人倾销棉布的地盘。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英国纺纱厂

德、日、美等国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英国却难以避免得出现了衰落。

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没有跟上节奏,英国的出口规模随着其工业生产一样,从1870年开始便不再像过去那样快速扩大,但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进口却从1870-1875年间占进口总额的18.4%上升到1890-1895年间的24%,大量财富在这一过程中流失。

此时英国依然以生铁和纺织品为主要出口货品,面对新兴的德、美等国不断构筑贸易壁垒,面对他们出口的钢、机械、石化产品等所代表的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英国显得力不从心,逐渐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

为了获得更多利润,新兴国家必然要向外扩张,效仿英国一样开拓广阔的经济殖民地和领土殖民地,必然会对英国形成严重挑战,如果英国继续实行自由贸易,那么早晚会被市场淘汰。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

英国开始调整策略,巩固现有殖民地,扩张尚未占有殖民地,以此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

1876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印度女皇,正式吞并印度,并以印度为据点吞并马来亚,第二次入侵阿富汗,成为伊朗的实际保护国,侵占缅甸和婆罗洲北部;并且积极参与瓜分中国,控制长江流域,将整个华中地区纳入势力范围,1898年又侵占威海卫。

面对一众挑战者,英国自然也不可能与其结盟助其强大,而德、意、奥等新兴国家又会对俄、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形成挑战,产生纷争,英国自然也愿意坐山观虎斗。

帝国恩仇录——英国为什么要奉行“光荣孤立”外交政策

曾经强盛的大英帝国,早已是昨日黄花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英国才会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这种“光荣孤立”实际上就是“大陆均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内核本质依然还是“大陆均势”。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英国大搞“光荣孤立”本想趁乱捞点好处,结果处处碰壁,反而导致自己陷入孤立局面,随着国际局势再度转变,英国最终放弃“光荣孤立”,加入协约国,扩军备战,准备与德国一较高下,争夺霸权。

但是“大陆均势”的内核却一直保留,并且极大影响了英国的对外政策。时至今日,英国依然热衷于执行此类外交政策,试图重获在欧洲乃至世界的主导权,但如今的时局早已不是当年英国为主导的一超多强了,平等联合才能共同富裕,共同强大,重返日不落帝国的巅峰终究只是黄粱一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4775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