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17世纪以来,英国施行的政策堪称政治典范,如果将其政策归结于四个字,便是“大陆均势”。凭借该政策,英国曾经成功登顶世界,建立了人类历史上庞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

而在远离欧亚的美洲大陆上,有一个脱胎于英国殖民地的国家也在学习英国,然后通过结合本国以及周边国际环境的实际,推出了自己的“大陆均势政策”,最终取代英国成功称霸,这个国家便是美国。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瓜分中国狂潮

第一次“大陆均势”

甲午战争结束后,俄国凭借“还辽功臣”的身份在中国攫取大量利益,英日两国为了对付俄国越走越近,最终在东亚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但这种平衡很快就被打破,因为在甲午战争中,列强发现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军的满清政府居然败给了当初列强谁都不看好的弹丸之国日本。

而且战后日本提出的《马关条约》条件之苛刻、吃相之贪婪可以说超过了以往列强提出的任何条约,而满清政府居然全盘接受,其腐败无能让列强的野心无限膨胀,俄、法、英、美、日、德等列强纷纷抛出自己的瓜分理论,伺机而动。

很快,在1897年11月13日,蓄谋已久的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占领胶州湾,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开始强占租界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在中国的利益。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门户开放

美国担心列强的争夺会肢解中国,破坏甲午战争后建立的东亚均势,损害美国的利益,因此也想参与瓜分。

但美国此时忙于美西战争,无力抽身参与瓜分,等结束战争,美国又得不到什么插手的空档了。

为了维护均势和利益,美国在1898年9月提出三大原则:对列强的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条约税则缴税;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1900年7月3日,美国担心列强借助镇压义和团的时机把势力范围变成殖民地,再次照会各国,提出: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保证各国权利,保证各国公平贸易的原则。

而英法俄等列强为了自己的利益有限度得相继接受美国照会。凭借此政策,美国成功阻止列强中任何一方在东亚坐大,维护了东亚均势,提高了自己在列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并确立了独立的对华政策,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对中国的侵略。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日俄战争漫画

第二次“大陆均势”

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美国几次想插手东北,但都被俄国拒绝。而俄国自己则不断向东北增兵,企图独占东北。

如果俄国真的独占东北,必定会破坏美国苦心经营的东亚均势。为遏制俄国维持均势,也为了自己的利益,1904年1月,美国派驻菲律宾高级专员塔夫托专程访日,唆使与俄有仇的日本开战,并保证支持日本。

日俄战争开始后,美国银行家认购了绝大多数日本公债,对日本贷款利息从一分降至六厘,加上英国,英美借给日本贷款共4.1亿美元,占日本军费开支的40%,并且提供了大量粮食等物资。

政治上,美国在开战之初就警告德法不得助俄,以免“三国干涉还辽”事件重演。

但美国又不希望日俄双方中的任何一方获得完全的胜利,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两败俱伤,精疲力尽然后缔结合约,形成均势相互牵制,防止任何一方独占东北。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朴茨茅斯和会

此外战争规模扩大对美国也相当不利,为防止满清联日抗俄导致战争扩大,美国又分别向满清、日、俄三国政府声明要求交战国尊重满清政府的中立地位和行政完整。因为此时满清尚未宣布自己的立场,美国这么做实际上就是向满清施压,迫使满清中立。

当看到日俄两国打得精疲力尽,美国又积极出面斡旋,促使两国召开和会,达成朴茨茅斯条约。

在美国操纵下,日本得到了俄国在南满的权益,但没能得到赔款,得到的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地区实际上形成了日俄对峙的局面,满清政府则被彻底排除在外。

结果就是日俄双方劳民伤财却都没能独占东北,反而在东北相互牵制,均势得到了维持,美国则得到了日俄双方在满洲实行“门户开放”的承诺,罗斯福还在19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一战美军行军中

第三次“大陆均势”

一战爆发后,美国打着“中立旗号”大发战争财,看到同盟国败像显露后开始积极加入协约国参与一战,并在1918年1月8日率先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作为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谈判的基础。

1918年9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又提出和平方案的民族平等、共同利益、国际联盟、国际经济合作、公开外交五项原则,催促同盟国投降,希望以此让美国主导与同盟国的谈判,建立美国希望的“大陆均势”。

不过“十四点原则”遭到了盟友的反对,最后在美国威胁单独与德国媾和的前提下,协约国同意了“十四点和平原则”作为停战和和平谈判的基础,但美国也做出妥协,“十四点和平原则”第二条“公海航行绝对自由”对英国没有约束,对德国赔偿则增加了德国对协约国公民进行赔偿而不单单是国与国之间。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

只是美国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在协约国与德国的停战谈判中确实是以“十四点和平原则”为基础,但又超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的框架,直接将德国定义为战败国,要其退出占领地、撤军、交出所有战俘和大批物资。

而且当时的德军参谋总长兴登堡默认了德国战败国的地位,令德国丧失了抵抗能力,也失去了与协约国日后进行和平谈判的筹码,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肉。

如此一来,美国便丢掉了对德处置问题这个向协约国施压的重要筹码,大大增加了实现“十四点和平原则”的难度。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凡尔赛条约签订现场

在《凡尔赛条约》谈判过程中,英法两国操纵会议进程,尽管威尔逊已经极尽所能将“十四点和平原则”塞入《凡尔赛条约》,但对德国的严苛惩罚已成定局,实际上美国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

《凡尔赛条约》标志着美国计划的落空,加上美国国内政局的变化,美国既反对签订《凡尔赛条约》,更反对加入当初美国自己主导建立的国际联盟,美国第三次“大陆均势”破产。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道威斯计划签订

第四次“大陆均势”

巴黎和会的失利并不代表美国就此放弃,1921年8月美国单方面与同盟国签订和平条约,正式表明不承担《凡尔赛条约》的任何责任,保证自己的灵活立场,之后逐步启动与德国的贸易谈判,通过民间途径向德国提供经济援助。

1922年4月,热那亚会议召开,美国反对英国建立以英镑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依附英镑的金汇兑本位制的提议,并利用战争债务和贷款迫使英国放弃金汇兑本位制,接受美元主导的金本位。

1923年3月,美国通过《温斯洛法案》,向德国返还了所有被美国扣押的价值在1万美元以下的德国资产,并在此后的5年内返还大部分被扣押的德国资产。

1923年6月18日,英美签订战债协定,英国做出妥协,接受美国提出的将利息由5%降到3.3%、然后分期付款到1984年12月15日的债务偿还计划,美国获得了全面介入德国赔偿问题的机会。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德国人拿马克当柴火烧

此后美国迅速介入“鲁尔危机”,利用债务问题向法国施压,并与英国一道抛售法郎,造成法郎贬值加剧和法国更严重的财政危机,迫使法国接受美国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建议,夺得了对德索赔主导权,并着手研究德国赔偿问题。

1923年底,德国遭遇严重经济危机。为解决危机,美国坚持德国新马克与黄金而不是英镑挂钩,并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通货膨胀让英镑升值,向英国表明自己的实力和控制力,胁迫英国支持德国恢复金本位。

1924年8月20日,也就是《道威斯计划》生效前夕,德国帝国马克以4.2马克对1美元的比例与美元和黄金挂钩,德国建立了美国希望的金本位。

而在1924年4月开始的《道威斯计划》谈判中,美国利用债务问题向协约国成员施压,最终双方在当年8月16日接受《道威斯计划》,通过向德国贷款帮助德国发展经济的方式来偿还赔款。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道威斯计划委员会

《道威斯计划》实施之后,德国重回金本位,经济开始稳定,在1924~1929年,德国共得到外国贷款及投资326亿马克,其中美国资本占70%,大量的美国资本开始进入德国,渗透德国实业界,整个国民经济严重依赖美国。

《道威斯计划》让德国的经济得到复苏,紧接着在美国的压力和支持下召开洛迦诺会议,并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签订《洛迦诺公约》,法国受到削弱,丧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德国开始恢复正常地位,并在1926年成为国际联盟第六个常任会员国。

1928年8月27日由法国外长白里安和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倡议、美国拟定的《非战公约》签订,德国作为一个正常国家参与了公约的缔结,大幅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通过打压英法扶持德国,美国实现了“大陆均势”,对欧洲的控制得到加强,国内进入了“柯立芝繁荣”。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大萧条中的纽约

第五次“大陆均势”

1929年德国借口国内经济危机停止支付赔款,为了削弱英法势力、同时牵制苏联,美国继续扶持德国,由美国企业家和银行家O·D·杨格主持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又制定了更加宽松的《杨格计划》。

但德国很快受到了美国撤资和大萧条的双重冲击,出现了严重的债务违约,到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后干脆就停止支付赔款,却同意向英国支付《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规定的款项。

美国依然选择扶持德国。在1932年2月召开的日内瓦裁军会议上,美国支持德国的主张并向法国施压,允许德国扩军并生产部分《凡尔赛条约》禁止生产的武器。

也因为美国的纵容,德国的态度更加强硬。1933年10月23日,德国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公然撕毁《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二战德国坦克工厂

在德国扩军备战到二战爆发的6年时间里,在纳粹德国的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美国杜邦财团与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财团及它控制的电报电话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先后跟德国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提供了大量最新技术。

此外美国向德国提供了其急需的石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自然资源和战略物资。

而且在出资支持希特勒的垄断组织卡特尔里,到处可见福特公司、纽约联储银行、标准石油公司、曼哈顿银行、美国国民城市银行、美国公平信托公司等美国大型公司的身影。

1935年,随着欧洲局势越来越剑拔弩张,美国出台《中立法案》;1936年2月又通过《中立法案修正案》,延长有效期,对德国参与西班牙内战、派军队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吞并苏台德地区的种种作为视而不见。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九一八事变遭到攻击的北大营

在亚洲,美国为了祸水北引,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实行所谓的“史丁生主义”,以牺牲中国来满足日本,维护美国利益,并对日本撕毁条约扩军备战的行为持纵容态度,甚至在经济上进行支持。

1929年,美国在日本的投资占外资总额30%,1937年美国对日输出额达到2.89亿美元,1938年对日输出2.4亿美元,到1940年5月,美国在日投资总额据估计已经达到了5亿美元,另外美国资本还持有1亿美元日本政府公债。

而且美国对日本的出口货物中62%是军需品,1932年以后,日本每年从美国进口的货物中石油和石油制品占65%,废钢铁占90%,铅占46%,铜占90%,铝占18%,车床等工业设备占70%,并且逐年递增。

美国还向日本出口飞机,1937年美国出售给日本价值248.4万美元的飞机,1938年增加到1745.4万美元。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日本坦克工厂

此外,美国还帮助日本发展军工,美国国际机器制造公司帮助日本发展军事工业,洛克菲勒除了出口石油,还为日本扩大石油工业提供最新技术设备。福特和梅隆所控股的公司还向日本中岛公司提供了大量设备,帮助改进飞机生产工艺和厂房。

日本控制的“伪满洲国”也成为了美国的贸易和援助对象。

美国的扶持极大助长了德日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德日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结果就是美国不仅没能达成“大陆均势”,反而自身利益和安全受到日益严重的威胁,差点阴沟里翻船。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珍珠港事件

第六次“大陆均势”

为了重建被法西斯破坏的均势,美国放弃“中立”,在1941年3月11日出台《租借法案》,开始向苏联、英国、中国、波兰流亡政府、自由法国等国家和流亡组织提供了从钞票到武器再到食物被服全方位的援助;

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下水之后,美国加大了援助力度,整个二战《租借法案》总共提供了价值501亿美元的租借援助,包括贷款与货物,壮大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实力,稳定了战局,为赢得战争奠定基础。

并且美国直接派兵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一起打败了轴心国,赢得战争胜利。

借助战争,美国打败了法西斯轴心国,同时也彻底削弱了英法等老牌帝国,重建了“大陆均势”,并将势力扩张到了世界各个角落,成功取代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称霸世界,成为新一代的全球霸主,并且一直维持至今。

大陆均势政策的另一面——美国大陆均势政策发展简史

美国的扩张

美国继承自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发展到今天已经推行了一百多年,为了维护霸主地位,继续享受霸权带来的便利,美国还将继续推行下去。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国际局势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潮流越来越难以阻挡,“大陆均势”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也遭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反对,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阻力,未来能否继续实施下去,恐怕也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4582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