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人间失格》,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太宰治的绝笔之作,发表于1948年,同年6月13日 ,太宰治自杀身亡。

小说结构并不复杂,在序言和后记中间插入主人公大庭叶藏的三篇手札。除去5次出现叶藏的名字外,通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而这个第一人称却具备双重含义,前言与后记中的“我”代表作者本人,三篇手札中的“我”则指叶藏。

然而,通过对比太宰治本人的生平,及其曾五度自杀的特殊经历,也不难看出,小说中的两个“我”,其实都是太宰治本人。

因而《人间失格》是一部半自叙传性质的“私小说”。得出这个结论着实让人心痛,这意味着这部充斥着压抑、颓唐等极度消极意味,几近毁灭式的绝笔之作,真的就是太宰治的遗书!也是其对短篇作品《二十世纪旗手》副标题中的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详尽诠释。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很明显,序言中“我”所看到的叶藏的三张照片,就是太宰治本人。透过照片,他审视的也是自己童年、青年和壮年的三个阶段,然后用一种极尽嘲讽的口吻全盘否定。而接下来的三篇手札,再与照片相对应,分时叙述了叶藏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结局。

通过这一过程,太宰治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苦闷,以及对周遭人事的看法。第一手札开篇便有惊人的一笔:

我这一生,尽是可耻之事。

自此奠定了整部小说灰暗、氤氲的情感基调。“人间失格”,日文中意即丧失做人的资格。一个人怎么会丧失做人的资格呢?带着这个疑问阅读小说,我却越发困惑了。

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人的本质是外形和语言,还是思想与灵魂?

我不由得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当人与社会、他人甚至自身的关系处于扭曲、割裂的异化状态时,无论格里高尔是否具备人的思想和灵魂,在别人眼中,失去外形和语言、变作甲虫的他,便已经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而叶藏不同,他并没有失去人的外形和语言。他自认为的丧失为人资格,不过是他与人类世界的格格不入,亦或针对思想与灵魂的自我放逐。但是,仔细阅读小说,我们又会发现,叶藏的这种自我否定并非完全发自真心,相反这其实是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抗争。尽管这种抗争苍白无力,最终将以自我毁灭的方式收场。但即便如此,他也绝不妥协。

因此所谓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不过是太宰治的一句自我解嘲,饱含着他对人类世界的极端蔑视。

小丑精神,用笑的方式哭

从第一张照片里的假笑和第一手札中的描述,可以看到起初的叶藏,是渴望融入人类,渴望被接纳、被认同,成为群体中的一员的。为此,他一直在努力,甚至不惜把自己变成一个滑稽角色,一个矫揉造作的小丑。

与舞台上表演的小丑不同,在世人面前伪装的叶藏,对人类深怀恐惧。他形容人就像草地上安稳打盹的牛,会冷不防甩尾打死身上的牛虻。正因为如此,叶藏越发不敢暴露自己敏感、怯懦的本性。

小丑的本质是伪装,将真实的自我深藏;小丑代表的是一种态度,为迎合他人而活。无论内心多么痛苦与无奈,人前都要永无休止地进行逗人发笑的表演。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因而小丑精神,是用笑的方式去哭;小丑精神,是一种现代人的精神。太宰治的作品也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和现代性。这世界上没有几个人是真正为自己而活的,你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不过是想活成别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最终叶藏是觉醒了的,而这种觉醒,却表现为对人类世界的彻底绝望。于是他不断沉沦,以自我放逐的方式排遣内心的积郁;他酗酒成性、吗啡成瘾,甚至一度被送进精神病院。

他自认为丧失了做人的资格,或者说已经不能被称之为人了,他成了世人眼中的无赖。而就是这样一个无赖,在小说结尾,作者却借由酒吧老板娘之口,评价他是个“神一样的好孩子”。对这个“人间失格”的人给予充分肯定,恰恰表明了太宰治本人,是个极端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

从“湮没于世”到“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作为“私小说”的题材本身,抒发作者自己内心的苦闷,更在于它所引发的共鸣。事实上太宰治在小说中表达了一种普遍情感,即“生而为人的困惑”。

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渴望被群体接纳。而最初,这种渴望是盲目的。小说中表现为叶藏种种刻意取悦于人的行为。可当他逐渐发现人类世界的虚伪狡诈、社会现实的冷酷无情后,这种渴望变作彷徨、矛盾,令他既不想苟且其间,又无法独善其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最终沦落为群体之外的边缘人。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另外还有一个极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叶藏从小便缺乏饥饿的感觉。因而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成了他记忆中最痛苦的时刻。这种生理上的与众不同,造成了叶藏心理上与人类的疏离感。疏离感转化为自卑感,令他不自觉地将自己归为异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被越放越大。于第二手札中,叶藏自述:

有个词语叫作“湮没于世”,似乎是形容人世间的可怜虫、失败者或无良人士的。我却觉得,自己打出生起就已湮没于世,于是每每遇到被众人指责的同类之人,我必定温柔相待。我那温柔的心房,连我自己都如醉如痴。

有些译本中,“湮没于世”这个词语,即被译作“边缘人”。所以自我放逐后的叶藏说,唯有同娼妓在一起时,他才会感到安心。因为他认为娼妓就是自己的同类,他们都是“湮没于世”的边缘人,甚或都是“人间失格”的人。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所为世人,不就是你吗?

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不止一次借叶藏之口提及“世人”这个概念。当堀木说“世人可不会饶恕你”这句话时,叶藏心想:

所谓的世人,不就是你吗?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每个个体吗?当我们担心某种行为会被世人如何看待时,不就代表了我们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吗?

所谓世人,虽然是每个个体,但当世人组成“人世”,也就变成了群体,变成大多数。大多数很多时候是不讲道理的。这便又回到我在前文说过的,那个一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就是关于人的定义。

所谓丧失做人的资格,那么相对来说,怎样才算符合做人的资格呢?换句话说,人应该什么样?我觉得如果不去精确定义,便可以简单回答为“大多数的样子”。如果你过分与众不同,那么你很可能“人间失格”了。然而真是这样吗?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有个故事,说一个人流落到盛产致幻蘑菇的荒岛,岛上居民全因吃过蘑菇而变成了疯子。可在他们眼中,自己是正常人,而这个刚刚上岛的人才是疯子。于是为了生存,尽快适应岛上的生活,这个人最终选择痛苦地吞下蘑菇,变成和岛上“大多数”一样的“正常人”。

就像在阅读《人间失格》时,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一部绝望的小说,感觉很“丧”,于是少数人便也先入为主地随声附和。但我却不这么看,虽然读过两遍,也感觉得很“丧”、很绝望,然而读第三遍时,我在这种绝望中看到更多的却是抗争,甚或希望。

叶藏做了绝不妥协的极少数,他的这种精神本身代表了一种抗争和希望。虽然小说是悲剧结局,昭示个体力量的微弱。但同时,从另一方面,太宰治也敬告世人,应避免过分偏激、过于追求完美而走上绝路。这是我在小说消极的表象背后,所看到的积极寓含,如其在写作《二十世纪旗手》后所说:

我在万分绝望之中,写下了《二十世纪旗手》;但我依然深信,在绝望的彼端,一定充满了希望。

被误读的文学名著《人间失格》:我所要表达的,不唯绝望与颓唐

群体虽然不代表正确,但同时,也不是所有的融入群体都代表妥协;更不是所有的妥协都叫“同流合污”,与之相对的还有一个词,就是“出淤泥而不染”。

所谓世人,就是由千千万万个个体组成的群体,群体的性质由个体决定,当个体不甘堕落时,群体就有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4528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