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 / 探春是贾氏子女中最务实的人,为何宝钗还说她是“膏粱纨绔”?

探春是贾氏子女中最务实的人,为何宝钗还说她是“膏粱纨绔”?

因王熙凤小产需要卧床休息,胸怀大志的探春,终于有了一展才能的机会。为了这一刻,她做了很久的准备,就连去赖家赴宴,她也注意到了赖家花园的经营,于是起了将大观园承包出去的主意,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园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

没想到,此话一出,竟被宝钗批为“真真膏粱纨绔之谈”。纵观宁荣两府,最不贪恋享受最为务实的人非探春莫属了,为何到了宝钗面前,还是被批为“膏粱纨绔”?

探春是贾氏子女中最务实的人,为何宝钗还说她是“膏粱纨绔”?

何为“膏粱纨绔”?膏粱是肥肉和细粮。泛指肥美的食物;纨绔是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华美衣着。膏粱纨绔通常用来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宝钗这一批,就把探春归于宝玉一流的纨绔子弟了。

这是个容易被读者忽略的细节,却又是个很重要的细节。读懂这个细节,便能明白作者的痛悔之处,以及他通过这个细节,对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的完善。

探春虽然务实,但她还没有脱离“膏粱纨绔”之性。

探春务实,这是公认的,书里书外的人都认同这一点。但是,我们有必要认清楚,这个特点是比较出来的。因为贾府子弟都“安富尊荣”,“运筹谋画者无一”,相比之下,有心为家族出力的探春就被衬托成了沙石里的珍珠,闪闪发光。

探春是贾氏子女中最务实的人,为何宝钗还说她是“膏粱纨绔”?

如果放大格局,拿其他的贵族之家来做比较,探春依然还只能归于“膏粱纨绔”一类。比如同为四大家族的史家,早已知道一饭一食皆来之不易,因此“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湘云就比贾府姑娘和黛玉更懂得惜物。

贾府姑娘们的生活待遇,在贾母的安排下,已经属于“膏粱纨绔”的级别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当然更不会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这样简单的生活常识。

居“膏粱锦绣”中的探春,没有机会接触民间生活,严重脱离实践,即使有机会从书上获取见识,也还是把书本判定为“勉人自励,虚比浮词”,认为不能当真。

因此,宝钗一针见血地指出探春之语是“真真膏粱纨绔之谈”。如果探春不从“膏粱纨绔”的见识中跳出来,那么她所有的务实都只会成为空谈。

历朝历代,有着改革之心的人很多,但成功的却微乎其微。其原因就和探春一样,空有一腔热血,有着完备的理论,但因自身经验的局限,严重脱离实践,不懂因地制宜,都是膏粱纨绔之想、膏粱纨绔之谈。

作者通过宝钗对探春的批评,让读者看清楚,即便是最为务实的探春,依然没能脱离“膏粱纨绔”之性。由此可知,贾府是怎样一个培养“膏粱纨绔”的环境,其教育都是形而上的,缺乏实践上的根基。

探春是贾氏子女中最务实的人,为何宝钗还说她是“膏粱纨绔”?

这也正是作者的痛悔之处,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毫无生存能力。因此,家败后的宝玉,成了一个生活白痴,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自以为“杂学旁收”,饱读诗书,最终却败给了不需要读书认字就应该懂得的生活常识。

宝钗的学问、见识和能力,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对宝钗博学多才的描写,作者可谓不遗余力,无论是吟诗作赋,还是为作画做规划,抑或是针线活上的配色,感觉世上之事,就没有宝钗不懂并不会的。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正如庄子所说,“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宝钗是如何用有限的精力获取到这么多知识的?作者通过批探春“膏粱纨绔之谈”这一细节,给出了答案。

同为四大家族的成员,薛家本应是“膏粱纨绔”一族,但薛家与贾府的主要区别是凡事都伴随着生活实践

探春是贾氏子女中最务实的人,为何宝钗还说她是“膏粱纨绔”?

薛家的身份是商人,而且是以儒生身份经商,凡事都拿学问提着,“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因此,在探春说出“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之后,宝钗进行了补充和提升,指出“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 既可用,便值钱”,这番见识,便来自用学问提着的小事。

仅从这番对话,我们便能知道宝钗的博学是怎么来的:一面读书,一面实践,把书本理论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生活实践是需求,因为要自己去创造生活条件,书本理论则是快速提升、增长技能的捷径。

也就是说,同样是读书,宝钗的读书目的和探春的读书目的完全不同。宝钗读书是为了提升生活能力,探春读书则完全是为了向风雅靠近。所以,宝钗的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探春的书本知识却严重脱离生活实践

简单地说,宝钗读书是学以致用,为能解决生存及发展问题而读;探春读书是风花雪月,为能在贵妇宴会上吟诗作赋而读。这也正是薛家与贾府的根本区别:薛家重实用, 贾府重体面

正是这个根本区别,贾府子女都在追求体面的路上成为了“膏粱纨绔”,宝钗却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拥有了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迅速指出探春的“膏粱纨绔”之性。

探春是贾氏子女中最务实的人,为何宝钗还说她是“膏粱纨绔”?

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 既可用,便值钱”,这番见识,本应是刘姥姥这类经常为生存发愁的乡野之人才能拥有的,居巨富之家、足不出户的宝钗何以知晓?

作者通过这一细节,呈现了一个勤俭持家的形象,好比一个拥有巨额身家的成功人士,却会把生产废料、包装废纸等都小心打包用以回收。

这个形象,至少可以说明宝钗的三个特点:

其一、宝钗勤俭不浪费,与贾府的靡费形成反差;

其二、宝钗没有被高高在上的身份束缚,不会觉得因怜惜“破荷叶”、“枯草根子”而有失身份,不像贾府把面子看得比命还重要;

其三、连“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懂得怎么变成钱,说明宝钗有强大的生存能力,即使她的身份和财富都失去,她也能完全靠自己活下去。

这三个特点都是贾府中人所不具备的,即使务实如探春也不具备。至此,在探春的衬托下,宝钗的人物形象得以完善,她的博学多才,都不是理论上的泛泛其谈。一句“真真膏粱纨绔之谈”和“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 既可用,便值钱”,便可看到宝钗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所做的努力:居“膏粱纨绔”之族,却像贫穷的刘姥姥一样知物惜物。同时又因比刘姥姥多了学问,便不“流入市俗”,所行之事都有高度,被贵族女子湘云、探春、黛玉等广为接纳。

探春是贾氏子女中最务实的人,为何宝钗还说她是“膏粱纨绔”?

宝钗十五岁入贾府,一来就呈现了成熟稳重的形象,言行和心智的成熟程度,都大大超出了十五岁的年龄。虽然作者在第七回通过冷香丸说明了她早熟的原因,但过于隐晦。于是,在这里,通过探春的衬托,读者便能把宝钗的成熟过程具象化:一个从小倍受父母宠爱、爱读诗书的世家小姐,短短几年时间,拥有了与贵族生活完全不搭界的见识:“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 既可用,便值钱”。她站在了“膏粱纨绔”的反面,勤俭到像一个废品回收人员。这番见识从何而来?从日复一日如饥似渴的求知中来,从年复一年亲力亲为的实践中来。

这是探春所不曾经历的,也是她无从拥有的。所以宝钗说:“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

可惜迟了”,智慧如宝钗,已经看出探春没有机会经历了,至少在贾府没有机会经历了,因为贾府即将迎来大厦倾颓。聪敏的探春,也在贾府务虚的大环境中,成为了远离现实的“膏粱纨绔”。

一段关于“膏粱纨绔”的对话,就这样把宝钗和探春在务实能力上分出了高下,从而告诉读者:再好的理论教育,如果脱离实践,都会成为空谈温室里只能养出娇艳的花,长不出参天的树!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4177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