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他做人低调,谨小慎微,却仍旧难免灾祸,他的死也成了千古之谜

他做人低调,谨小慎微,却仍旧难免灾祸,他的死也成了千古之谜

他做人低调,谨小慎微,却仍旧难免灾祸,他的死也成了千古之谜

陕西有人说刘基(刘伯温)是他们的同乡,江西居然也有人这么说。我在山西平遥拍得一张照片:“对弈亭”,说他们的同乡刘基与某人着棋。而温州的文成南田埋着刘基,而且埋着刘基的祖与父。文成王国侧先生掌握着刘基祖脉的确凿证据。刘基是温州文成南田人,没得说!但翻典籍,出现“青田刘基”。的确,南田60多年前属青田,1946年,温州出现一个新县:“文成”,圈青田、瑞安、泰顺交界处而成。——蒙古人建立元朝,外蒙古自然一直在中国的版图上。也是在1946年,我们承认了“蒙古国”。今天,我们能说他们的总统恩赫巴亚尔是中国人吗?能说他们的总统恩赫巴亚尔是是温州人吗?不能。不过经济绑文化,情有可原吧。

北宋《太平寰宇记》载:“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深处,忽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地灵人杰。高祖父刘濠,在宋朝任翰林掌书;祖父庭槐,是宋朝的太学上舍生;父亲刘爚,在元朝任儒学教谕。刘基23岁即中进士。三年后,做了江西高安县县丞。

但,纵观一生,刘基是个悲剧人物。一方面,刘基是个奇才。《明史》说他“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诸子百家、天文地理、阴阳五行、谶纬术数、军事韬略、兵法智术、农事医学、扶鸾占卦,刘基无所不精。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依附腐臭的政治,因而,格格不入的矛盾频频出现。

比如第一次去做县丞。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而县丞相当于副县长或县长助理。元代,县令以上还设有达鲁花赤,多由蒙古人担任,不必考试,更非民选,总揽全县政务。“达鲁花赤”是蒙古语,原意是当头的人。活像县委书记。达鲁花赤、县令、县丞各设一名,可见,刘基是高安县的第三把手。达鲁花赤昏庸,可又惹不起。刘基耿直,先是得罪了有蒙古人做背景的初审官,又与高安豪族结下了怨仇,很快面临撤职,最后江西行省打圆场,把刘基调到了都会南昌去,给了他一个职官掾史的职务。南昌的官风同高安没什么区别,刘基秉公办事,不讲圆通,与同僚每每意见相左。不久,刘基就递上辞呈,以自己“朽钝”为名,辞官不干了。

刘基先后四次辞官。

他做人低调,谨小慎微,却仍旧难免灾祸,他的死也成了千古之谜

刘基终为朱元璋军师,为打下明朝江山,立下赫赫大功。朱元璋称帝后,给刘基的诏书中说:“攻皖城,拔九江,抚饶郡,降洪都,取武昌,平处州,尔多力焉。”《明史》称他“佐定天下,料事如神”; “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朱元璋每次召见刘基,都是屏人密语,往往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内容“自徐达而外,人莫得闻。”刘基死了已有一百多年后,明朝庭下了一道诰命,诰命赐予刘基“文成”的谥号(谥号种类很多,这是评价极高的美谥)。并把他跟汉初大臣张良和三国名相孔明等人相提并论。称其“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

可是,活着的刘基得到朱元璋的善待吗?没有。当然没有。打下“江山”后,封刘基为御史中丞(御史台的副长官),并无多大实权。曾有闹着玩的“问相”之事,假惺惺地说“你当丞相吧。”最终却是把相位给了刘基极力反对的德行极差的胡惟庸!朱元璋给功臣们大封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等五等。第一批被封为“公”的有6人,没有刘基的份;被封为“侯”的共30人,居然也没刘基的份!半个月后,朱元璋才迟迟补封了两个“伯”等爵位,一个是汪广洋的,另一个才是刘基的。而刘基跟汪广洋相比,待遇也差得多。论食禄,也就是工资待遇,汪广洋是600石 ,刘基只有240石 。要知道,韩国公李善长的食禄却是4000石,是刘基的十六、七倍!

何为?实则很好理解。定国后,皇帝便猜忌身边的勋臣,因为他们懂得夺国的路数,而对于“太有才”的勋臣就更加提防,为了自己的江山代代延续,就得与“太有才”的人拉开极大距离。朱元璋十分相信阴阳五行、谶纬术数,而这方面刘基又十分在行,何况刘基又是料事如神的军事家。这就注定了建国后刘基的处境。朱元璋拜相李善长、徐达、胡惟庸,他们三人都是同乡安徽凤阳人,觉得可靠。当然,刘基耿直,“性刚嫉恶,与物多忤”,不适宜做丞相,也不宜委以重任。做丞相重臣要圆通,善平衡,可以适当腐败,尽管腐败会动摇皇权,但勋贵是皇权的基础之一,以适度的腐败换取他们的死心塌地,非常合算。而刘基像是读书人一个,死抱法律,居然诛杀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韩国公李善长的外甥!这就连起码的政治都不懂了。皇帝害怕的不是别的,就是重臣专权,重臣威望日隆,皇帝地位就相应下降,他怕抢了他及其子孙的江山。——你看,后来,朱元璋猜忌日重,以子虚乌有的谋反罪,杀胡惟庸以及李善长,十年株连三万多人!徐达、汪广洋也没有好下场。当然,李善长、胡惟庸跋扈嚣张,腐败过度,诛不足惜,这是另一话题。

他做人低调,谨小慎微,却仍旧难免灾祸,他的死也成了千古之谜

温州人刘基,六十一岁夹着尾巴告老还乡。《明史》记载,刘基在家韬光养晦,小心翼翼,只是喝喝酒,下下棋,从不提起自己的功劳,避免同地方官吏接触。刘基如此低调,如此谨小慎微,最后还是免不了灾祸。

南田有个地方叫谈洋(今朱阳),该地区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方国珍就是从这里起兵反叛的。于是已经告老还乡的刘基委托儿子刘琏上奏,建议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加以控制。而时为左丞相的胡惟庸却挟私弹劾刘基:“谈垟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也就是说淡垟有君王之气,刘基想在这里谋取自己的墓地,当地百姓不答应,便要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谈垟是否有王气,今人看来,很是可笑。可惜那是在六百多年前,那时霸占王气之地为墓属逆谋行为,是诛九族的大罪,而把此类莫须有的罪名嫁祸于精通象纬(阴阳风水)之学的刘基身上,逻辑上更是有了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因果。

胡惟庸这一招可谓狠毒,不但击中了刘基的要害,而且说到朱元璋的心里。

刘基被朱元璋褫夺了奉禄!刘基亡羊补牢急忙忙进京谢罪。

洪武八年,待罪南京的刘基病笃卧床,朱元璋见他再无堪虞之处,特敕归老桑梓,并作“归老诏书”,一改“老先生”而直呼其“尔刘基”,并以“君子绝交,恶言不出;忠臣去国,不洁其名”的古语开篇。言辞之中,早期的恭敬语气荡然无存,而带有明显的峻厉冷漠的色彩。刘基回到南田,一月后即去世。后三十二岁的长子刘琏,“为胡惟庸党所胁,堕井死”。

他做人低调,谨小慎微,却仍旧难免灾祸,他的死也成了千古之谜

《明史•刘基传》记载刘基的死,是胡惟庸挟医毒死的。或曰背后的凶手还是皇帝朱元璋。今人以平常心看去,刘基当是自然死亡。但于皇帝,你说,什么事干不出来呢?岳飞之死,难道真是秦桧一人所为?非也。那是南宋帝赵构偏安杭州,不想让父兄回国啊!……

刘基之死,千古一谜,已经永远无法解开。解开也没有意思了,君侧善终有几人?

王国侧先生说,今刘基后裔,多达十三万人,二十一代、二十二代居多,遍温州各县及海内外。多农工、教育、科技、商贾,极少做官。多聪慧、诚信、坚韧、内敛,有刘基的美好基因。这就好!

我想,这基因是属于温州的。这也是温州人的美好品性。

我到南田凡三次,去秋躬拜刘基墓,泪不能禁。

原标题《老乡刘基》

文 / 程绍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4123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