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他模模糊糊感到,自己是跳进河里也洗不清了,因为大家都认定他本来就老奸巨猾。一想到这种毫无道理的偏见,他就心如刀割。————莫泊桑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常会用自己的作品讽刺社会,他与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以“绳子”为切入点,串联整个故事,单单以一条绳子就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的荒缪事件。

《绳子》简单的说,主人公奥西科尔纳是个地道法国农民,生活简朴的他无意间捡起一条废弃的绳子,就被人误会成捡钱包不还的“骗子”,不管如何解释或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都无济于事,最终奥西科尔纳精神崩溃,抑郁而终。

听起来是很荒诞的故事,莫泊桑用这样一个善良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现当时充满偏见的社会,如同“绳子”般缠绕着越来越紧。

那我将从人物上进行简单的分析,再以“偏见”的角度解读《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01、【偏见如“绳”】:马具商与众人,存在良性与恶性的偏见,“幸灾乐祸”的人性。

先来谈谈《绳子》里的马具商、镇长以及群众,在小说里并不是展现全是坏人的荒诞社会,但又不能定义他们是真正的坏人,实际上他们没有做过什么,也没想到主人公奥西科尔纳会因此死去。只是在奥西科尔纳捡起绳子那刻起,在别有用心的马具商诽谤下,镇长以及周围的人们自始自终都不相信解释,“铁证如山”认定他就是一个捡钱不还的骗子,就因为奥西科尔纳是个精明奸诈的诺曼底人。

作者莫泊桑对社会还存在这种思维的偏见,是源于当时的法国道德堕落、败坏,固定的偏见使人也变得自私、愚昧,而诺曼底人在当时的偏见是精明,甚至让人自叹不如。

先来探讨偏见的形成,偏见的形成人群集中在弱者或是善良等优良品格之人,因为他们的本身抵抗能力不强或是性格过于柔弱,很有粘性让偏见的牢笼套在其身上,统分“良性偏见”与“恶性偏见”。

  • 良性偏见:指的是对正直、善良以及勤奋之人有着个别意见。在他们眼里,优良品格本身出发点没错,只是用错地方或过度就会存在“食古不化”的偏见,但不会影响他们对其心存敬佩之心;
  • 恶性偏见:妒忌心理或长期本身外界的不良影响,潜意识里就会定格这种恶性的偏见,具体指的是带着浓重的不满情绪或攻击性语言,处于不会轻易改变或认定的状态。

对比这两种类型的偏见,我们就会发现人只要活着,长时间在固定一个人际圈子里,就会形成类似口碑或偏见的评论。一方面能清楚认知一个的本质性格,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复杂人性,就会形成良性或恶性的偏见定格,使人难以改变又困扰。

前段时间,大火动画电影《哪咤之魔童降世》,就把“偏见”发挥的淋漓尽致。其中申公豹认为:“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尽管比太乙真人优秀、努力的他还是被偏见牢牢套在身上,原因非常简单,就单单申公豹是妖族豹子精,就引起在门下不受待见与郁郁不得志。

就好像莫泊桑的《绳子》以马具商为首的人们,就只用根绳子,再加上对奥西科尔纳有着浓重的偏见如山(诺曼底人很是精明奸诈),所以不管他解释或行为都是无济于事的。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一开始很不解《绳子》人们的冷漠,就算是偏见也不会如此,后来想想才发现是有着劣质人性“幸灾乐祸”。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人在历经人情往事历经沧桑之后终会明白,幸灾乐祸是人类较为普遍的一个人性弱点,它潜伏在每个人的内心,时不时就会表露出来。当奥西科尔纳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时,或许在在别人那里你可能只是笑话而已。

所以我们的经历、情绪都只是自己的,也只能自己消化、承担。在负重前行的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以及复杂的心理和人性,并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理解、分担我们的苦难。当诉说、抱怨的时候,别人能够不幸灾乐祸就不错了,更别说感同身受的理解分担了。这就是人性,它并非那么的十恶不赦,同时人性也并非我们所期望的那么的尽善尽美。

事实上我们能遇见被人偏见或存在偏见的事,除了面对“幸灾乐祸”的人性,还会产生对自身品格的质疑:这些优良品格的存在是种错误?

我想并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子的想法,优良品格有时用在社会还是会出现相反的效果:遇到老人摔倒,在道德与顾虑之间徘徊,始终不敢鼓起勇气;看到从善的坏人,不敢靠近,害怕被人怀疑变坏或不良目的等等事件发生,足以让我们怀疑与质疑这些优良品格真的是人必备的吗?

关于这点的质疑,很多人都说不清的,固定的环境与自我的性格,就会形成一定的偏见。在无法对抗偏见,有些人选择随波逐流或是隐藏磨灭本身存在的品格,例如那些善良、本分。

莫泊桑的《绳子》以马具商为首的群众所表达出的“偏见”,如同那根打着死结的绳子般,越是挣扎越紧,直到是奥西科尔纳郁郁而终。

奥西科尔纳也因为人们的误会越来越深,慌张的解释,最终失去清醒,导致自己的郁郁而终。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02、【偏见里的引导人生】:奥西科尔纳,解释的双面性,反向心理解释,是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再来谈谈小说《绳子》里的可怜男主人公奥西科尔纳,他在被冤枉后,其中有个情节特别有趣,为证明自己的清白是这样子描写:

老天有眼,这可真是千真万确,丝毫不假的啊,乡长先生。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店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

莫泊桑用“千真万确”和“反复讲”的两个细节描写,以此证明奥西科尔纳的解释方法,是从“着急向镇长解释”再到“胡乱向任何人解释”,并且反复的着重文笔描写他“急”心理。其实这种行为出发点是没错的,然而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并不是解释可以解决的,奥西科尔纳也没意识到这般“解释”背后存在的双面性:澄清与加剧误解。

“解释”的最大作用是澄清不符合事实的事,它会以让人认可的角度与观点所信服;反过来,因过度的解释就会影响到信服度,因为人在听完别人的解释时,内心会有一定的判断性,再用理智思考与做出行为。然而过多的解释,就会给人潜意识里的附加“作贼心虚”的看法,很大程度会去推翻判断,造成误解的加剧。

还有一种解释会以特殊的方式展现,是去通过反向行为做出相反行为的解释,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心理”。指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个体或群体在一定情境下,具有一种违抗他人或社会的建议、要求或命令的倾向,表现出与之相反的态度或行为,亦称逆反心理。

源于人在反复解释与行为证明无效后,内心就会产生反向行为的心理,然后去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力或是改变偏见。后果如果一直得不到回应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偏激,甚至是堕落以及疯狂的报复行为。

事实上,我们身边就有这样心理的叛逆者,看似疯狂的背后是种脆弱,真正走进他们内心时,就会发现他们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力以及存在感。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同样在《哪咤之魔童降世》里有着偏见枷锁的哪咤,一开始被偏见的人们不待见、抵制,慢慢持有“反向心理”,一次次的用自己所认为的行为去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力或者是改变偏见。这样子的行为,往往是发生在原生家庭情况,因得不到太多的关爱与注意力,心理慢慢走向失衡,因此产生这种“反向心理。”影片的结局,是哪咤被亲情引导回正确的人生。

《绳子》里的奥西科尔纳近乎慌忙的解释,不仅没能消除误解,反而是加深别人的误解,源于“精明的诺曼底人”的偏见,让奥西科尔纳失去了解释的真正意义,存在着两面性。直到误会的加深,也有找到捡到钱包的那个人,偏见与幸灾乐祸的人们也不愿信他,这才让奥西科尔纳郁郁而终。他的死亡,简单来说是死于“偏见”心理和“幸灾乐祸”人性,也没人引导他走向正确的人生。

那么,就在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03、偏见如“绳”,是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绳子》是个故事简单明了的短篇小说,莫泊桑加入复杂的“偏见”心理与“幸灾乐祸”人性。当读者读完之后,有着感同身受:自己也不能很好面对与承受偏见,也就无法无法心平气和接受当下,从而制造自我痛快。

①、对于偏见,是心平气和接受当下,不去制造痛苦。

《绳子》里的奥西科尔纳是痛苦的,然而在个别读者眼里觉得没什么的,因为偏见总是会有的,只不过是心灵脆弱的他无法心平气和去接受。

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说道:“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便是制造痛苦的根源。”

事实上,偏见就存在身边,普通或优秀的人都会面临偏见:过于普通的人会有“没用”的偏见,过于优秀也会有“锋芒毕露”的偏见,在加上无可避免人性里的“幸灾乐祸”下,才会觉得无比痛苦,也就走不出自己。

既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就去心平气和的接受当下,不再给自己制造痛苦。有时候的痛苦,其实并不是来自外界,是来自自己的内心世界。人在偏见里,总是会随着摆脱不了的舆论阴影下,逐渐让偏见如“绳子”般越来越紧,越是挣扎越是没用,那么就去提高精神上的力量。

我还是一直提倡多读书,尽管短时间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但时间久了,人的思想会潜意识去改变。一个人的思想高度有多高,那么眼光也会多高,从而带动行为。尽管现在书籍不被轻浮气躁的人所喜,但它也正是最好心平气和的方法,去提高精神上的力量。

在我看来,《绳子》的“绳子”有着很深的含义:绳子可以是根打着死结,越挣扎越紧,然后奥西科尔纳就郁郁而终了;但绳子也可是个引子,引发人性的思考:人在偏见里会承受多少呢?但有人会在偏见里看到希望吗?而不是非奥西科尔纳所蕴涵着的死亡。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②、在偏见里看到希望,去引导人生

《绳子》里的奥西科尔纳是以死亡为富有含义的结局,莫泊桑以难以摆脱的“偏见”为切入点,通过看似荒诞的故事来证实偏见的可怕性,也表露了要学会在偏见里看到希望。

蒙田在《蒙田随笔全集》中说道:“人间总有那么多出其不意的突变,很难说我们怎样才算是到了穷途末路,人只要一息尚存,对什么都可抱有希望。”

但凡事都有着两面性,偏见的背后还是可以代表“希望”与“堕落”。《疯狂动物城》里的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两人都有着偏见的困扰,两人却有着不一样的态度:朱迪用实力把“偏见”变为“尊重”,最终走向成功;尼克却是自暴自弃、放浪形骸,有着很长一段时间的“迷失自我”。

态度决定一切,就算有偏见,到了穷途末路,只要一息尚存,对什么都可抱有希望,因为人生总是存在很多出其不意的突变,但只有心存希望才会发生奇迹。

《绳子》里的奥西科尔纳已经不抱希望了,他觉得自己活着是种痛苦,周围的人们都不认可他,才会郁郁而终。

如果他能做好自己,或许就会成功打破偏见。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③、做好自己,是最好的打破偏见。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个朋友,她时常每份工作都很努力很是不解。直到后来她自己说:“其实她一开始经常换工作的,但是有着善良、本分的性格,在某个公司呆久就会被欺负。因为别人都觉得自己好说话,什么都可以又任劳任怨的感觉,这让她十分痛苦,最后不得已只能换工作。后来,她才真正懂得明白只有做好自己,用实力去征服别人。”

既然无法改变偏见的存在,也不能保持长久的希望,那么就努力做好自己,实力才是最好的保证。

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曾经我也在网上听到一句很现实的话:“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固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吗?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所以,保持好足够的实力才是最重要与最基本的保证,越活上去就会越明白这个道理

《绳子》是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莫泊桑运用很多细节与心理着重描写奥西科尔纳的“紧张、惊慌失措以及绝望”,但却能侧面突显他的无能、软弱,绳子、人们的看法就能夺走性命。

《绳子》|偏见如“绳”,去引导正确的人生

《绳子》是一部着重以“偏见”为主的短篇小说,它并没有太多的文字,但却能体现莫泊桑的文字功底。奥西科尔纳的遭遇、以马具商为首的那些“幸灾乐祸”的人们,都能在我们身边看到或是经历到。

当遇到偏见,心平气和的接受,存在希望感,做好自己用能力去打破,把偏见转为尊重。

或许时代的焦虑,但最后还是提倡多读书,书籍是最伟大的精神力量与信仰,无形之中能引导我们正确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3645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