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我对你根本没抱幻想。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的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毛姆

《面纱》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仅有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也颇受争议的。有人认为是最糟糕的小说,也有人认为是女性觉醒经典之作。

它以“虚荣、无爱婚姻、背叛、自我救赎”为主的女性小说,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不看作者的名字,会让不少人误认是中国人所写的。其实是毛姆游历中国之后所下的经典之作,书中是中国地方风情为背景,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

《面纱》的书名取自雪莱的诗作《别揭开这华丽的面纱》,小说构思则是来自但丁《神曲·炼狱篇》中的故事。

《面纱》简单的说,虚荣拜金的凯蒂仓促之下嫁给细菌学专家瓦尔特,然而不爱丈夫的她出轨辅政司汤森。在被丈夫发现奸情后且被汤森抛弃,迫于无奈的她只能听从丈夫的选择,一起来到爆发霍乱的疫区。在丈夫染病身亡后,怀有身孕且意识觉醒的凯蒂回到父亲的身边,并开始自我救赎。

初读这部小说时,想起相似的《包法利夫人》。同样的女性婚内出轨,不同的是两人的结局,爱玛以自杀为结局,幸运的是凯蒂女性意识觉醒,并最终自我救赎。

毛姆笔下的凯蒂,是个“毫无主见”以此推动剧情的发展。那我将从写作设定,情节分析上进行简单的分析,再以凯蒂的“主见”为角度来解读《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01、【有主见的抉择】:有毒家庭的毒害,是决定一个人的成长,主见与抉择的重要性。

《面纱》里的凯蒂是个交际花,初读者会觉得对女主人公设定不太舒服,这一切是源于她的家庭。

从小是美人胚子的凯蒂,她比起相貌平平的妹妹多丽丝有着更多的待遇,被母亲的严格调教成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所以凯蒂的骨子里的“虚荣、拜金、无知”,是“有毒家庭”所给予。

“有毒家庭”概念,是出自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指的是把那些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持续反复伤害孩子的父母称为“有毒”的父母。

  • 有意持续性伤害:父母会把自己所认知的,不管对错,强制性强加给孩子,以至于孩子错过自我意识期,是典型的父母思想传递者,造成很长时间或是一辈子的不良家庭品格伤害;
  • 无意持续性伤害: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教育方式与灌输思想方式错误,也就导致无意间影响孩子的思想、品格,是种良性行为,但也会造成一定时间的原生家庭影响。

有意持续性伤害与无意持续性伤害的对比,就能发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再加上孩子是处于无自我意识与分辨,全部吸取思维与教育,导致成长出现错误。在基于强制性或是有毒家庭的环境下,就算有自我意识的萌芽也会很快的被泯灭。

然而有种持续性伤害极为特殊,叫“以爱之名绑架”,在知道对方好意的出发点,就不好意思拒绝,从而演变成惯性强制性要求。如果这时候的反抗,就会带来强烈的不满情绪。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面纱》里的凯蒂就是活在在“有毒家庭”,形成一个三观不正的女主人公。最受争议的是小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写凯蒂的“愚蠢”,从而有推动剧情的作用:结婚是看到妹妹先结婚;被发现奸情,以为会和情夫汤森结婚,结果是抛弃…这些种种行为,可以看出凯蒂是个非常没有主见与抉择的人。

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种人,事事都要问别人的意见,似乎自己都拿不定主意,这是没有主见的表现。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是既保险又省力的事,不用自己动脑且高效完成事情。但这样子的长期累计,就会有个恶性循环:形成依赖性,失去自身真正意义的成长。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寻求别人的意见,是种非常正常不过的事。但最大区别是它会有累计出安逸与依赖的情绪叠加,再加上成长的格局来看,并不提倡这种过度的行为。

在我看来,真正的成长,它是建立在【做——错/对——总结】的基础:只有做出行动,不论对错,及时总结自己才能有意义的成长。而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不一样的,别人的正确经验与决策,并不能全是适用我们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别人的过度干涉或是寻求别人的意见,对自身的抉择判断与成长有着一定的阻碍性。

《面纱》里的凯蒂虽然有个美丽的外表,但在有毒家庭的影响下,成为一个无主见与抉择的人。遇事并没有自我思想,更像是个单纯与无知少女。以至于她与瓦尔特的婚姻,没有正确的认知与抉择,这才是这辈子最大的错,要用余生来救赎自己。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02、【婚姻的认知】:婚姻的组成部分,潜意识的“不吃亏”思维,付出的牺牲是婚姻真正的认知。

《面纱》里的凯蒂只会交际与美丽的人,而男主人公瓦尔特却对她有着无法自拔的爱意,两人的初次见面,他的眼里的温柔更是让凯蒂有一丝的心动。

木纳热爱工作的瓦尔特与拜金虚荣的凯蒂,两人不可能走在一起的人,却因为凯蒂年龄(25岁)、妹妹多丽丝早一步找到有钱人的独子结婚,再加上母亲越来越的失望与冷漠。她想要逃离这个家,去逃离这尴尬的境地,选择和一无了解的瓦尔特结婚。

在读到两人结婚原因,觉得很是惊讶。以至于对后面两人的婚姻与发生的剧情都觉得是理所当然,不了解和没感情的他们一开始的婚姻注定是不幸的,失去了婚姻重要组成部分:爱与共同语言。

每段婚姻都是以爱情为基础,先通过时间的了解,才能明白彼此的不足与不适之处,在考虑是否组建婚姻。那么,相互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有共同语言,渡过婚后平淡如水的日子。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事实证明,爱情终究会褪去浪漫,剩下的是一地小事。平淡,是对婚姻最大的考验。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因爱情组成的婚姻,有不少人却敌不过时间的冲淡,因为婚姻到最后只剩有两种态度:平淡式守护与中途离开。

  • 平淡式守护:当爱情转化成亲情时,剩下的日子就是平淡的,一切以过日子与事业为主,并不没有太多的浪漫,我想这才是真实的婚姻样子;
  • 中途离开:婚姻就像试穿鞋子,总会有不合脚的鞋子,强穿进去,只会让鞋子破了与脚受伤。所以有时候的放开,也是种成全彼此。

对比这两种态度,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人都逃不过“时间的平淡”怪圈,明明是相爱的两人却难以敌过时间。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富有悲剧含义的结局,但两人建立相互牺牲自己的心爱的东西基础:丈夫卖掉金表、妻子卖掉头发。反观,这就是在婚姻里的成全彼此行为。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开放性,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烈,这也就造成婚姻的融合度很低。因为每个人特有的思想、人性以及空间,让两人的世界难以融为一体,导致相处格格不入,离婚率居高不下。成全的态度,是以对方为立场思考的婚姻认知,同时也是【付出的牺牲】

所谓“付出的牺牲”指的是付出自己的东西,如空间、经济、时间等,通过适当的牺牲来维持婚姻的稳定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相互付出就会处于微妙平衡的状态,因为人的潜意识里是不能吃亏。就拿婚姻小事来说,如洗碗拖地洗衣服等,从来都是一方在做的话,基于这个吃亏的心理,心理就会慢慢失衡,而心理又能带动行为,就会引发吵架、打架的行为,让感情走向破裂。

所以婚姻的认知是“付出的牺牲”,包含着相近如宾、体谅包容、理解。

《面纱》里的凯蒂和瓦尔特婚姻来说,尽管有着丈夫的宠爱,单方面付出,没得到凯蒂的回应。再加上两人没有共同语言的交流,最终导致凯蒂出轨汤森,这才是他们的婚姻问题点所在。

那么,拥有主见的抉择,去保持婚姻认知。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03、主见与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面纱》里的瓦尔特在发现凯蒂出轨,深爱又心软的他还是给了妻子两个抉择:叫汤森离婚娶她或是跟随他去疫区。最后遭遇情人背叛的凯蒂只能随着瓦尔特离开香港,来到霍乱肆虐的疫区。

纵观两人的婚姻存在很大问题:瓦尔特醉心工作,不喜欢虚伪的应酬,有着木纳无趣的生活;本来活跃的凯蒂,在这样子的生活过得很痛苦,又觉得瓦尔特是个毫无魅力的人。两人的朝夕相处,彼此的问题也是心知肚明的。可惜的是看到婚姻问题点,却没能听从对方的内心,去做出正确的抉择。

①、听从别人的内心,是最好的有主见抉择。

《面纱》里的凯蒂让人厌恶的出轨行为,我竟然觉得有一丝的理所当然。因为小说描述两人快速平淡如水的婚后生活,单单这点酒让凯蒂厌倦与讨厌。其实两人都看在眼里,并没有做出改变然,至少要偶听从对方的内心。

米兰•昆德拉在《不朽》中说道:“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在遇事或人就会立马闪现第一想法,且随着成熟度的递增情绪,初次想法是难以改变。以至于会产生偏执,不想被别人左右行为或想法,甚至强制去要求对方听从自己的想法。反观去尝试听从别人的内心,站在别人眼里的角度,理智与适当也是主见抉择。尽管会有错误发生,婚姻里的跌倒,是成长彼此。

《面纱》凯蒂和瓦尔特婚姻给人最深刻启示:为何深爱凯蒂的瓦尔特看到她的内心想法,去适当改变呢?作为最没主见的凯蒂,懂得瓦尔特内心的真爱,去做出适当的妥协呢?在婚姻的思考与改变,在成年人眼里是具有非常高的成熟度,不会轻易迷失自己与打破婚姻的平衡。

凯蒂和瓦尔特难以改变与听从内心,也是因为两人的婚姻,一开始是并没有接纳对方。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②、婚姻的认知,要先接纳与赞美。

《面纱》两人最终来到疫区,在这里凯蒂看到作为医生工作的专注样子,她也融入群体,体会到真实生活的糟糕环境。可惜的是瓦尔特因染病去世,不然两人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接纳彼此。

吴淡如在《让自己快乐的爱情魔法》中说道:“如果你希望你的男友成为好男人,那么,不要喋喋不休地要求他,要按照你希望他成为的样子去赞美他。赞美也许是个善意诡计,但任何心理正常的人,都愿意开心接纳。”

婚姻虽说是共同经营,但要真正意义的接纳彼此是很难。源于个性、思想以及经济,都成为隔阂与问题点。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强制要求对方,而是不断赞美与制造优越感。

在心理上,人都是很喜欢赞美所带来的优越感,优越的同时就会很乐意接受赞美方的意见,这是种潜意识改变对方。其实,以一己之力去改变别人是很难的,但赞美是个神奇的心理力量,它会在舒适的恭维中变得容易多,从而达成婚姻的认知,是包容、责任以及相近如宾。

《面纱》里的凯蒂和瓦尔特到最后才明白,婚姻是需要一定的认知,才能由心走到一起。就在读者欢喜有个美好结局时,瓦尔特却染病去世,凯蒂实现真正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去扼制自身的“恶”。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③、自我意识的觉醒,就需要扼制自身的“恶”。

分析完《面纱》两人婚姻,再来说说书中存在的“恶”性:凯蒂母亲贾斯汀太太极度势力,又看不起父亲贾斯汀,凯蒂姐妹看不起父亲,父亲也同样如此对待姐妹俩;汤森和凯蒂有染,害怕失去地位,选择抛弃她;瓦尔特本想带瓦尔特去疫区,和她同归于尽,因爱和心软放弃;凯蒂离开疫区后,与情夫汤森有染一次,因愧疚才开始真正的自我救赎。

作者毛姆并不单单描述两人的婚姻,背后是隐约那些“恶”。作为一部女性小说,从这个方面点明自我意识的觉醒,就需要扼制自身的“恶”。

朋友以前是个有点坏的人,不少人都反感她。几年不见后,发现她变,不再那副坏坏的样子,人变得很和善与温柔。我想她是善良扼制自身的恶,并发挥出光芒。

人性本善,但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善良的背后总会夹杂少许的恶。它是源于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经济与思想的偏离,从而进一步影响自我意识的觉醒。

纵观每个人自我意识觉醒的萌芽期,总容易被外界或自身的恶所影响,很大方面的决定走向:抵制或是堕落,因为这个社会诱惑力太多了。

再来谈谈现在的社会,那“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说明我们所经受诱惑太多,有物质、金钱、权、色等等。在面对这些诱惑时,从善的心如登山那样的毅力和时间,从恶只需一念之间去山崩那样快。对于“善恶”,只能用岁月沉淀出的理智、成熟、能力去随时扼制恶意。纵观古今人物还是不少人因一时松懈,堕落成为自己曾经厌恶的人。

《面纱》还是有着“恶”的存在,源于是本身或是外界影响,两人也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走向悲剧。纵观悲剧根源还是基于不够深入了解对方,才会慢慢走向堕落的结局。所幸的是凯蒂最终女性意识觉醒而开始自我的救赎,让读者觉得可惜的是深情的瓦尔特,始终还是深爱着凯蒂。

《面纱》|有主见的抉择,是对婚姻的认知

读完《面纱》,会发现它与《包法利夫人》两者都很相似:深爱的背后有着纵容,也是源于丈夫的包容才让妻子心中的“恶”慢慢沦陷。

凯蒂是幸运的,最终实现自我救赎;但也是不幸的,深爱她的丈夫感染而死。

《面纱》:爱的背后,有着包容,也有着放纵。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3644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