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宋元崖山之战,一开始占据优势的原本是南宋水军:张世杰麾下有三千艘战舰,“元将”张弘范只有三百条战船,无论是装备还是吨位,元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崖山之战的结果,读者诸君都知道了,所谓“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虽是杜撰(张弘范不承认自己是宋人),但却符合历史真实——宋军一败涂地,陆秀夫背着末代皇帝跳海殉国,宋朝灭亡。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我们细看《宋史》《元史》关于崖山之战的记载,就会发现几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虽然穷途末路,但是南宋小朝廷的党争仍然激烈,投降元朝的南宋太皇太后居然下诏要求最后的抵抗者缴械投降。

崖山之战虽然以南宋惨败告终,但是在海上占有绝对优势的南宋水军并没有全军覆没,小皇帝赵昺是可以突围的,尚有一战之力的张世杰已经派人前来接应,但是陆秀夫很奇怪地拒绝出逃,并且把赵昺绑在自己身上跳海了。

有人说张世杰铁索连船,是步了曹操赤壁之战的后尘。但是细看史书我们就会发现:同样是铁索连船,但张世杰比曹操技高一筹。张弘范的火攻计对张世杰无效,只是很多人不知道陆秀夫为何要背小皇帝跳海而已。

今天咱们的任务,就是复盘当年战斗,并且把目光扩展到战前的南宋小朝廷,看看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都发生了哪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

一、简要介绍一下崖山之战的三个主要人物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在崖山之战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张弘范、张世杰兄弟和陆秀夫。

之所以不提文天祥和宋朝末代皇帝赵昺,是因为此时文天祥已经被俘,正以战俘的身份,被裹挟到前线,亲眼目睹了宋军的惨败。

至于怀宗恭文宁武哀孝皇帝赵昺,当时只有八岁——就连走向人生终点,也是由陆秀夫背着,他连跳不跳海都说的不算,就更别提军国大计了。

首先咱们来说张弘范。

“宋张弘范灭宋于崖山”这个说法是不完全准确的,因为张弘范虽然祖籍在宋地(保定市定兴县河内村人),但是他的父亲张柔(字德刚,《元史·列传第三十四》)已经是金人了,这个金国豪强“少慷慨,尚气节,善骑射,以豪侠称”。

张柔曾经带领金国百姓与元军大战于狼牙岭,因为马失前蹄而兵败被俘投降。投降的张柔得到了元朝的高官厚禄:“加骠骑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加荣禄大夫、河北东西等路都元帅,号拔都鲁;中统五年赠推忠宣力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谥武康。延祐五年,加封汝南王,谥忠武。”

虽然灭宋有功,但是《元史》关于张弘范的记载,远不如张柔——他是张柔第九个儿子,事迹见于《元史·列传第四十三》,而且好像真的在崖山搞了一次摩崖石刻:“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而还。”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张弘范灭宋当年十月就趴窝了(至元十六年十月,瘴疠疾作),次年正月初十,张弘范挂了,这个家伙也被元朝追封为王:“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谥武烈。至大四年,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延祐六年,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阳王,谥献武。”

接下来咱们再看陆秀夫。

崖山之战发生的时候,陆秀夫是南宋左丞相,他跟张世杰一样,传记都在《宋史·卷四百五十一·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陆秀夫和张世杰是政治盟友,要没有张世杰的力挺,陆秀夫就被陈宜中挤兑死了:“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指责)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惶)恐,亟召秀夫还。”

张世杰是个很有原则的将领,但却不算完全的宋人,甚至说他原本是金人也可以,说他跟灭宋的张弘范是哥们儿也不能完全算错,因为他原先是跟着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混的:“张世杰,范阳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

张世杰从吕文德麾下小校做起,“累功至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赵昺被扶立为帝,张世杰升任少傅、枢密副使,基本等于南宋军方第一人。

二、南宋将亡,党争依旧,张世杰比较有原则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历朝历代的文官,好像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管外敌如何强大,国家有多危急,内部党争都十分激烈——南宋南明如出一辙。

宋朝马上就要破产清盘了,连太皇太后都带着前任小皇帝投降了元军,风雨飘摇中的南宋小朝廷文官们仍然把官位和权力看得比如何苟延残喘还重要——或许是因为官越大,投降后得到的待遇越好。

文天祥被俘后,张世杰仍然坚持抗元斗争,说明张世杰也是一位英雄,似乎在军事水平上也未必不如文天祥。

我们细看史书,就会发现张世杰被指责“重兵厚资,惟务远遁”,正是出于对宋朝的忠诚——时任保康军节度使、知平江、检校少保的张世杰,要求跟文天祥合兵一处,在临安城下与元军死战到底。但是当时还没有被俘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和丞相陈宜中一心向元军求和,根本就没胆量开战,甚至连传国玉玺和降表也在1276年正月十八送给了元军——这摆明了是要无条件投降。

力主抗战的文天祥和张世杰只好带兵入海,准备继续抗战:“德祐二年正月,大军迫临安,世杰请移三宫入海,而与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方遣人请和,不可,白太皇太后止之。”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这样看来,不肯屈膝投降的,不仅仅是文天祥,还有张世杰,带兵出走的,不仅仅是张世杰,还有文天祥。

同样带兵出走,文天祥跟张世杰走的并不是一条路,直到二人先后战败,也没有“兵合一处将打一家”。

文天祥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极力排挤陆秀夫的陈宜中是不是好人,就不好下结论了。陈宜中与文天祥的事迹见于《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陆秀夫跟张世杰进了《忠义传》。

关于陈宜中,《宋史》是这样记载的:“京学生伏阙上书,数宜中过失数十事……临安府捕逮京学生。宜中仓皇发京城民为兵,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之,人皆以为笑。十一月,遣张全合尹玉、麻士龙兵援常州,玉与士龙皆战死,全不发一矢,奔还。文天祥请诛全,宜中释不问。”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宋史》对陈宜中的评价,几乎没有什么好话,事实上陈宜中本人也没有为宋朝尽忠,也没有降元,他跑掉了:“益王立,复以为左丞相。井澳之败,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反(返)。二王累使召之,终不至。至元十九年,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后没于暹。”

陈宜中之所以能当上“左丞相”并且有资格跟陆秀夫闹别扭,还要感谢张世杰的“逼迫”:陈宜中以母亲亡故需要守孝为名,准备回老家避难,张世杰想了个“损招”——把陈母的棺材抬上了船:“宜中至温州,而其母死。张世杰舁其棺舟中,遂与俱入闽中。”

强扭的瓜不甜,陈宜中最后还是以“打前站”为名溜掉了,元朝丞相脱脱对南宋小朝廷的党争大发感慨:“宋事至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当国者交欢戮力,犹惧不逮,所为若是,何望其能匡济乎?”

事实上内斗的不仅仅是陈宜中与陆秀夫,“冤家对头”还有国舅杨亮节与秀王赵与择:“杨亮吉居中秉权,与择多所谏止,遂遭忌嫉。元兵逼浙东,被命出瑞安,与守臣方洪共任备御。城破,率众巷战,兵败被执遇害。”

三、张世杰在崖山之战中的表现,或许不应该受到指责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熟读宋元史书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当时南宋已经穷途末路,即使是孙武吴起复生,也已经无力回天,张世杰在崖山之战中学曹操把战船连在一起,也是没有办法的无奈之举——事实上张世杰已经采取了防范措施,宋军并不是败于元军火攻,而是败于宋军缺水和宋将临阵倒戈。

关于崖山之战,读者诸君知之甚详,笔者不再赘述,咱们今天只说两件鲜为人知的事情。

第一件,张世杰确实是把战船都用铁索连在了一起,但那是无奈之举。

因为元军在陆上的重重封锁,张世杰陆秀夫乃至八岁小皇帝赵昺带领的二十万人,即使每人每天只喝一升水,那也得二百吨。该死的老天不下雨,这二十万人后来渴得喝海水:“弘范兵至,据海口,樵汲道绝,兵茹干粮十余日,渴甚,下掬海水饮之,海咸,饮即呕泄,兵大困。”

读者诸君都知道,喝海水跟饮鸩止渴的效果是一样的,即使是航海经验丰富的人,最后也会呕吐眩晕,战斗力几乎归零。张世杰连船为寨,可能还有另一个考虑,那就是防止动摇分子临阵脱逃:结大舶千余作水砦,为死守计。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在兵将眩晕呕吐、皇帝大臣手足瘫软的时候,减轻战舰晃动,无疑是最后的办法。

张世杰虽然万般无奈学了曹操,但他是知道元军会趁机火攻的,所以他在战船上涂满了厚厚的湿泥,还在船边绑上了长长的木杆,防止元军火船靠近。

张世杰的这两个防范措施,说明他不是没有考虑到元军会发动火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张世杰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宋军最后之所以失败,两千战舰被张弘范三百小船击败,是因为宋军有人反水。

张弘范的火攻计,在张世杰的湿泥长木面前受挫,攻击的战船还被俘获了好几艘。真正让宋军崩溃的,一个是淡水缺乏,另一个就是宋将张宝的投降。

张宝临阵倒戈,引发了连锁反应:翟国秀、团练使张刘浚也先后投降,张世杰的“铁桶阵”被撕开了三个大口子。

张世杰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一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样有骨气。元军主将张弘范“很讲哥们儿义气”地派人劝降,张志杰义正辞严地拒绝了:“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为主死不移耳。”

张世杰可以无视荣华富贵守义不辱,但是其他宋将显然没有这个觉悟,于是战事一发不可收拾。

四、小皇帝原本可以突围,陆秀夫之所以跳海,是因为不想受辱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咱们前面说过了,南宋虽然穷途末路,但是海军仍然可以号称世界第一,张世杰的两千艘战舰,根本就不是张弘范那三百条小船可以歼灭的。

眼看兵无战心,投降的越来越多,张世杰就准备突围——打不过,跑还是能跑得掉的。于是张世杰派遣精锐亲兵(虽然缺水,但是皇帝和精锐还是可不着的)去中军接应陆秀夫和小皇帝赵昺。

正在中军安全位置守护赵昺的陆秀夫,看着张世杰派来的一艘小船和十多名亲兵,他犹豫了:“那么多将军都投降了,这十几个人是不是想抓了我们去投降元军?”

于是陆秀夫拿着宝剑,把自己的妻子儿女都赶下海去,自己也把赵昺绑在背上跳了下去。《宋史》记载很简单,以至于有人认为张世杰自己突围忘记了营救赵昺。但是《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元纪二》的记载,为张世杰洗清了冤屈:“会日暮,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遣小舟至宋主所,欲奉宋主至其舟,谋遁去,陆秀夫恐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

崖山海战的历史真相:张世杰陆秀夫都没做错,小皇帝也没必要跳海

​这样看来,张世杰没有错,陆秀夫也没有错。张世杰尽力了,陆秀夫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他对赵昺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跟谢道清一起降元的宋恭帝赵㬎)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陆秀夫和小皇帝赵昺赴海殉国,张世杰突围后,并没有远走高飞,而是抱着一线希望反攻崖山,但却被张弘范手下的刘自立击败,张世杰部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余人临阵投降。

崖山再次受挫,张世杰并没有心灰意冷,还筹划着寻找赵家子孙重建宋廷,但是老天爷再一次瞎眼:“飓风坏舟,(张世杰)溺死平章山下。”

从张世杰陆秀夫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崖山之战,虽败犹荣,因为在那场战役中,十几万人死战不降,表现出的,正是一种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沛乎塞苍冥的浩然正气。

我们不要相信“崖山之后无什么”的鬼话,陆秀夫张世杰虽然已经牺牲,但他们的精神不死,华夏传承不绝,就像文天祥《正气歌》所唱的那样: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2660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