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本世纪初,国内出版了一本《孤独是迷人的:艾米莉·狄金森的秘密日记》,封面赫然印着“艾米莉·狄金森著”。这本书声称艾米莉的侄女出售了艾米莉曾经住过的房子,装修房子的木匠在拆墙时发现了1867年到1868年间的“艾米莉日记”。他把书带回家,直到1980年逝世之后,他的孙子才在日记被发现七十五年后公开了它。

实际上这本著作和狄金森没有任何关系,狄金森也从来没有留下任何日记。它是杰米·富勒(Jamie Fuller)虚构出来的,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写得很有趣。

狄金森是诗歌界的一个传奇。对于只能看中译本的我们来说,她那些诗歌显得有些晦涩难明,很多中国读者对狄金森的兴趣大约来自于她那令人大吃一惊的生活经历——我们根本想象不到一个人能够在二三十年里始终闭门不出默默写诗,我们也想不到她攒了一千七百多首诗却从不谋求发表。在她活着的时候,她很少暴露在公众面前。直到她去世五年之后,全美国才发现,他们差点错过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女诗人。如今她被认为美国诗歌界中与惠特曼齐名的、诗歌成就最高的人,这是她生前从未想到过的至高评价。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辛西娅·尼克松(Cynthia Nixon)饰演的狄金森

(一)神秘的白衣女诗人

直到现在,狄金森在世时的生活仍然是个谜。狄金森留下了大量的诗歌和信札,但阅读这些资料并不足以勾勒出她的生活轨迹。

1830年12月10日,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 1886) 出生在艾默斯特的一个乡绅之家,艾默斯特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只有三千多人的小镇。她排行第二,她的哥哥叫奥斯丁,妹妹叫拉维妮亚。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艾默斯特街头的狄金森雕塑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狄金森的母亲艾米莉·诺克罗·狄金森三十五岁时的画像,父亲爱德华·狄金森三十七岁时的画像

大体来看,这是个相当富有的家庭。狄金森的父亲爱德华和哥哥奥斯丁都是律师,爱德华一度当过州参议员和国会议员。她曾经和妹妹去华盛顿看望出任议员的父亲,居住在林肯就任总统前住过的宾馆。良好的物质条件、优越的社会地位是她得以在之后数十年中闭门写诗的保证。

狄金森在本地接受中小学教育,接着她到十英里之外的圣约克山女子学院学习,两个学期后由于想家、体弱多病等原因辍学。她的身份从女学生变成家庭妇女,忙碌于饮食等家务,一直到她去世。

狄金森的人生转折大约在她二十多岁时。在这之前,她和别人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大不同。她会有一些正常的社交活动,参加聚会或者在家中接待朋友,但在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她变得“孤僻”起来。有人说狄金森的母亲身体情况不佳,缠绵病榻,她和妹妹拉维妮亚必须细心照顾母亲,也有人说她此时经历了一场感情危机,并且导致了她在1864年的健康崩溃。但这场感情危机即使真的存在,这位折磨着她的用情对象也是个谜。总之这几年之后,狄金森变了。1858年以后,她减少了外出,家成为她所有的活动空间,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宅女”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狄金森像

哪怕是艾默斯特镇上,狄金森的影子都逐渐淡化了。我们可以从艾米莉哥哥奥斯丁的情人梅布尔笔下感受到狄金森青年以后的生活状态。梅布尔常常到狄金森家,狄金森在自己的房间里听梅布尔弹琴唱歌,还打发人给她送礼物、赠诗,但梅布尔从没见过狄金森。梅布尔在给父母的信件中说:

我必须给你们讲讲阿默斯特的这个人物。这是一个被人们称之为“奇人”的女士。她是狄金森先生的妹妹,似乎是这家人当中最为古怪的一个。15年来,她一直足不出户,只是有一次在夜间悄然出行,借着月光去看一座新教堂。拜访她母亲和她妹妹的人们从来不会看到她的身影,但她偶尔会让小孩子到她房中去,不过一次只让进去一个,给他们送一些糕点糖果或是精巧小玩意,因为她喜欢小孩子。然而更多的时候,她把糖果用绳子从窗户吊下去送给孩子们。她终日一袭白衣,据说她心智奇妙。她文笔很美,但却无人看到过她。她的妹妹在狄金森夫人的宴会上邀请我到她家为其母歌唱… …人们告诉我这位“奇人”会听见每一个音符——她近在咫尺,却隐而不见… …难道这不像一本书?太有意思了。

有意思吗?读到梅布尔的这段描述,甚至令人替狄金森感伤。她像是一个生活在茧子里的蚕蛾,一层层的丝把自己牢牢束缚在小小的的空间里。她不再与客人聊天,她长久地呆在自己的卧室。当没有客人的时候,她穿着全白的衣服在楼上楼下飘来飘去,烤面包、打扫房间,可能还会缝缝补补,在这些细碎的琐事之中一天天老去,直到有一天她的身体不再有温度,她静静地把自己奉献给死亡,而这,就是她二三十年里全部的生活。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狄金森故居的客厅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狄金森的白色裙子(复原品)

(二)陪伴她的只有诗

狄金森的亲人和朋友大约都知道她在写诗,但并不清楚她这么爱写诗。狄金森没有主动向报刊投过稿,她生前发表的十首诗大多是亲友未经同意就私自拿去发表的赠诗。无论是他们还是狄金森自己,都肯定没想过狄金森会在美国文学界掀起了这么大的波澜。

1886年5月15日,56岁的狄金森去世。狄金森曾经要求妹妹拉维妮亚焚毁她保存的所有书信,但拉维妮亚在她卧室橱柜的最下面抽屉中找到一个樱桃木箱子,装有狄金森精心誊抄并缝订成的40个小本子,抄录了814首诗。此外还发现有没有装订成册的333首诗和不计其数的零散草稿。屡经波折之后,拉维妮亚终于在1890和1891年先后整理出版了两本诗选。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诗使生前默默无闻的狄金森一夜成名,第一卷在一一年之内连印七次,第二卷在两年之内印了五次。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出版于1890年的狄金森的第一部诗集。封面是狄金森最喜欢的一种植物水晶兰

狄金森是什么时候、在怎样的心境下陆陆续续写了这么多首诗?随着她那并未引人注意的去世,这个问题再也难以回答。没有人注意到,原来在小镇艾默斯特的这栋宅子里,在二楼西南角的那个房间,曾经倾泻出这么多清透的诗歌。它们是一个白衣女诗人的奇思妙想,它们离消散只有一步距离——如果拉维妮亚像烧去信件一样放弃这些诗歌的话。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美国马萨诸塞州狄金森的故居

也许我们并不能把狄金森在青年以后的生活称之为隐居,她并不与世隔绝而脱离时代,她明明还保持着生活的节律。尽管狄金森对当时逐渐热门的废奴、女权甚至南北战争并不关心,但她一生都在订阅她的朋友鲍尔斯和霍兰主办的《斯普林菲尔德共和日报》,天天看报的她绝无可能不知道这些事件。她常常和亲友通信,有时会分享她写的那些短诗,通信对象包括当时的一些名流,比如著名牧师瓦兹沃斯和文坛名士希金森。后者在南方作战负伤,狄金森还在信中慰问了他。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否定狄金森的孤独。长期困居在家,她一定也曾经无数次心情寥落。但这种孤独感似乎成了催化剂,生活中的她越是孤独,她就越发把感情投入到诗歌之中。生活和诗歌就像天平的两端,当一边沉下时,另一边总要高高地翘起来。

1858年以前,狄金森写的诗并不算很多,到了1862年,她竟然在一年内写了366首诗。诗歌使狄金森感到幸福,诗歌成为她生活的主题,是她生命的意义。狄金森从诗歌中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让她在平静甚至刻板的生活中得以找到璀璨的闪光。她在一封信中说,“如果我从身体上感觉到我的头脑已经放飞自我,我知道,那就是诗歌。”她又说:“如果我读一本书时,全身浸透了凉意,什么火也不能使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一如果我痛感到我的天灵盖似乎被削掉了,我知道那就是诗。”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狄金森的手写诗I’m Nobody, Who Are You?

有趣的是,孤独终老的狄金森竟然写了上百首爱情诗。我们可以试读一首江枫翻译的狄金森诗歌:“狂风夜,暴雨夜!/如果你我在一起,/狂风暴雨夜,该是/我们的洞天福地!/风儿再吹也徒劳,/因为心进了港口——/已不再需要罗盘,/已不再需要航图。/荡桨在伊甸园中——/啊,这一片海洋!今晚哪,但愿我——/停泊进你在海港!”

这些深情款款的爱情诗意味着什么?约翰·兰瑟姆认为狄金森的创作灵感正是源于她的爱情,爱情经历是她实现女性自我的途径和催化剂。但狄金森很少在诗歌中明确表达她对某人的爱意,我倒更愿意相信她只是在幻想中体会那种火一样炽热的爱恋。也许狄金森从来没有真正爱上任何一位世俗的男子,她在二楼的房间里,爱着一个只出现于诗歌中的影子。她想象出一个美好的伴侣,把他当做抒发情感的载体。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狄金森的一缕头发

细致微妙的诗歌使狄金森从贫乏的生活中解脱。很难说是闭门不出的生活让她爱上了写诗,还是写诗使她爱上了闭门不出的生活,也许,这两者并没有多少区别。

 (三)百年来的解读与误读

在活着的时候,狄金森沉默宁静,她像是一片安闲的雾气,漂浮在清冷的夜空。她与尘嚣若即若离,她迟迟不愿意融入那个热热闹闹的世界。

她是一个特殊的诗人,她所有的诗歌似乎都只是自娱自乐,原本这些诗歌的主要读者只是她自己 。也许是厌倦名利场上的自吹自擂和言不由衷,她对所谓成功的态度非常淡漠,她在诗歌中说,“发表,是拍卖/人的心灵”,“当个—名人—多乏味!/抛头露面—就象青蛙—/整个六月—对这卑恭的池塘/把自己的名字不停地呱呱!”

她从未“把自己的名字不停地呱呱”,但她去世以后还是没摆脱这此起彼伏的呱呱声。从130年前狄金森的诗歌出现在世人面前开始,尤其是1955年托马斯·约翰逊编辑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全集》的出版和1958年约翰逊和沃德主编的《艾米莉·狄金森书信集》出版以后,关于其人其诗的讨论就没有平息过,甚至讨论的场所还从美国扩展到了全世界,不但用笔讨论,也用镜头讨论。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艾米莉·狄金森传记电影《宁静的热情》(2016)剧照

人们挖掘她的爱情、社交、居家等各种事迹,“脑补”出她的心路历程。有人研究她的生活,玛丽安娜·加尔伯斯凯指出,狄金森“害怕走出父亲的宅邸”,她患有严重的“恐旷综合症”。有人说狄金森因为失恋隐居,是个“受挫的处女”,阿德里那·里奇则认为她是为了专心写作而主动放弃社交。朱哈兹说狄金森拒绝了男性社会为她提供的生存方式,为自己设计了一种独立的女性诗人的生活——她留下的诗歌和书信,为各路研究者提供了尽情阐释的空间。

有人研究狄金森的诗歌。她的诗歌相当特别。她喜爱用破折号,她的诗简约凝练,行数少,诗句也很短。偏偏这种短诗却写得词序颠倒、句法混乱,措辞隐晦又委婉(何况有的中文译本译得不够流畅)。有人感到这样的诗歌太难读懂,批评狄金森缺乏正规教育和训练。布莱克默说她的大部分诗歌都是支离破碎的、没有任何主题的断章呓语,大卫·波特说她是“唯一一个没有规划(project)的美国重要诗人”,诗歌不连贯也没有方向感。但是,也有人认为狄金森具有现代派诗人的反叛精神和语言创新的才能,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

狄金森在写诗的时候,大约并没有把自己放进现代派或者传统派的框架里,为诗人贴标签是容易的,但这些标签往往把活生生的诗人理解得很乏味。狄金森似乎把写诗当成一个有趣的游戏。她随意地写下那些没有题目、没有编号的诗歌,随意地把它们誊抄在40个小本子上,不顾及任何的顺序和关联。她会在诗歌的某个用词旁附有若干个可以替换的字词,同一内容的诗可能会以不同的分行、分节出现在不同的纸片上。她说“这是我写给世界的信”,这些被当成信的诗歌都活泼泼地,寄托着她偶尔的灵光一闪。

如果认为狄金森是一个神秘、古怪的人,恐怕误会了她。她真诚而简单,敏感也丰富。不可否认,她在本质上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虽然她的闭门不出让人以为她心如古井,但她实际上有无数情思翻腾。读读她写的诗吧:

我啜饮过生活的芳醇 ,

付出了什么,告诉你吧,

不多不少,整整一生 ,

他们说,这是市价。,

他们称了我的分量,

锱铢比计,毫厘不爽,,

然后给了我我的生命所值 ,

一滴,幸福的琼浆!

狄金森生活在小小的天地里,她的视野凝聚在她的家乡,尤其是身周那个万分熟悉的宅院。但是,这个小宅院一样五彩斑斓,它那么生动——狄金森喜欢侍弄和采摘园中的花草,这是她在上学期间就热衷于做的事情。她曾经描绘说:“晨曦比以往更柔和,/毛栗真变为深棕,/浆果的脸颊更加丰满,/玫瑰已离开小镇。//原野穿起鲜红衣衫,/枫树披上艳丽的头巾。/为了不显得古板,/我别了一枚别针。”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艾米莉·狄金森的植物标本手册的紫罗兰品种,约1839-1846年,哈佛大学霍顿稀有图书馆收藏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艾米莉·狄金森的植物标本手册内页,约1839-1846年,哈佛大学霍顿稀有图书馆收藏

她观察身边的各种小动物,小虫小鸟都能带给她清新的快乐。她写诗说“一只蝴蝶自她的茧中/像贵妇步出门口。”余光中介绍狄金森时候谈到:“也许由于她是女性,许多纤弱、隐秘或羞怯的小动物、小植物,似乎特别能赢得她的关切。蜜蜂、蝴蝶、蚯蚓、老鼠、知更鸟,在她的诗中都具有人的灵性;而雏菊、野菌、苜蓿、蒲公英等植物,又都具有动物的性格。”她的诗歌中有澎湃着的生命气息,这些气息来自她热爱的大自然,也来自她因为多情而五光十色的心灵。

 (四)跳跃着的诗行,把人带往远方

1886年5月15日下午,身患布赖特氏病一年有余的狄金森作为艾默斯特镇上一位性格乖僻的独身女子,走完了她56年的生命历程。她曾经感慨地说: “茫茫世界越来越大,而亲爱的人儿却越来越少。”如今,别人亲爱的人儿也少了一位。

狄金森的去世总让人联想起她的一首短诗《为美而死》,就像她为自己作的朴实祭文:

我为美而死,但是还未/在我的墓里安息,/又有个为真理而死的人/来躺在我的隔壁。//他悄悄地问我为何而死?/“为了美。”我说。/“而我为真理,两者本一体;/我们是两个兄弟。”

美国国宝级女诗人狄金森:闭门不出近三十年,能写诗就很幸福

狄金森的墓碑

隐约间,我们似乎又听到了狄金森在低吟,她有一半的生命为诗歌而活,诗歌的无穷趣味充斥了她貌似单薄的生命,火热的力量在她的白衣之下滚动,滋润她澎湃着的心灵: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  

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2112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