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张爱玲《花凋》丨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张爱玲《花凋》丨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导读

在张爱玲的所有作品中,没有比《花凋》更让人感到无力的了。

故事全文透着一股软绵绵的苍凉,让人读后陷入悲叹,却始终缺少点儿为之落泪的力量。这矛盾的情感体验,全然来自于对故事主角郑川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生慨叹了。

郑川嫦,一个逝于芳华年纪的没落贵族姑娘。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她如一朵置身风浪的小花,沉默开放,无声凋零,每一寸的摇摆向来不由她自作主张。

郑川嫦是善良、平凡、顺从的,像极了现实中的大多数。对于这样一个人畜无害的普通人,张爱玲为何非要给她安上早年病逝的厄运呢?

我想,文中有句描述可以解释——她是没点灯的灯塔。言外之意,她本可以如灯塔般闪耀,可偏选择了暗沉的存在方式。

张爱玲在借郑川嫦之死表达一种人生态度:每个人只有遵从自己内心声音而活的时候,才算真正活着。

张爱玲《花凋》丨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不懂张爱玲,何以谈人生?

面对糟糕的成长环境,你可以选择坚持自我

郑川嫦这个可怜又无奈的小人物,死后的墓志铭极尽华美:“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

事实上呢?她不过是个在濒死之际,家人连药都舍不得为她买的悲惨姑娘。

有些人的命运,在出生那刻就被注定了,对于缺乏自我意识的人来说尤甚。郑川嫦的悲剧之处在于,她不仅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还被同化着认同了这种家庭运作模式。

父亲犹如一场连演四十年的闹剧,喝酒、赌钱、吸鸦片,排场很大,却欠了一屁股债。母亲则像一出冗长单调的悲剧,在对婚姻生活的极度不满中,活成了犀利、矫情、绝望的中年妇人。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郑川嫦既没有得到爱,也没有了解世界的机会。她幻想能进大学好好读书,但她知道自己的家庭不允许她去做女店员、女打字员这些自食其力的工作,要想改变命运,就只有结婚这一条出路。

于是,连挣扎都不必,郑川嫦安心接受了母亲为之挑选的恋人。对于心头仅存的美好念想,郑川嫦从未说出口,即便再无机会实现,也并不因此感到悲伤。说白了,她如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一样,对生活早已麻木了。

张爱玲《花凋》丨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痛苦,是麻木。

现实中有多少人像郑川嫦那样,见证着父母那辈人的庸常,却又急着跳入同样的生存模式,在一辈又一辈的代际传承中,轮回上演着差不多的无趣生活?

这种对生活的随波逐流,主要源自于丧失自我。

每个失去自我的人都会有各种不得已的理由,尤其在原生家庭理论支撑下,人们更喜欢把一切不幸归咎于不幸的家庭成长环境。

不幸的成长环境确实会给人带来不良心理影响,但是只要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以观察者姿态内观和自省,就能逐步完善自我认知,拥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应对命运的盘剥。

说到底,每个人最终过上怎样的人生,完全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张爱玲《花凋》丨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对生活的随波逐流,源自于丧失自我。

面对繁杂的人情世故,你可以选择带点锋芒

郑家有好几个孩子,郑川嫦是最不受宠的那个。她既没有姐姐们的极度美貌,也未练就明争暗斗的本领,偏还不善言辞,只能沉默着接受这个小群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姐姐们把不爱穿的衣服拿给她穿,还异口同声地假意称赞真好看;姐姐们不让她烫头发、穿皮子、买丝袜,避免了她抢夺家庭资源的危险。郑川嫦从不因此争吵,别人给什么,她就要什么。

这种不争不抢的处事风格,用在无关紧要的穿衣打扮之事上并无大碍,但渗透到人生大事抉择中去,就堪称愚蠢懦弱了。

面对婚姻大事,郑川嫦还是保持了一贯的顺从姿态。对于母亲介绍的男友,她起初的印象是纯粹消极的。然而,一个没有自我观念之人,早晚会将个人意志屈从于他人生命中去的。跟章云藩见过几次面后,郑川嫦很快便沦陷到并无多少情致的爱情中去了。

张爱玲《花凋》丨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在犬牙交错的生活中,逆来顺受绝非明智选择。

对于郑川嫦的这种顺从特性,我不知该用随遇而安来夸赞,还是该用逆来顺受去嗟叹。

如果她一直生活在顺境之中,这份默然或许是其安稳生活的最好铠甲。然而,一旦生活露出獠牙,再以这副姿态被动处之,就只会走至被吞噬的境地了。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经说过这么一个观点:

顺从带给个体一种无用感,并让个体产生诸如“没有什么事情是重要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等想法。创造性的生活才是一种健康状态,顺从对生活来说是疾病的基础。

这段描述恰好映射了郑川嫦的生活状态。在小说通篇描述中,我们从女主人公身上觉察不到生命的热闹,任何事情对她来说,这样也行,那样也可。这样毫无锋芒和主观意志的人生还有几分意思呢?

《易经》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很多人以为这是在赞扬隐忍不发的品格,实则这是在教人塑造个人品格和才华,归根结底还是引导人们要择机释放生命的能量和光彩。

既懂收敛又有锋芒,这才是最能长久的生存法则。

张爱玲《花凋》丨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毫无锋芒和主观意志的人生,还有几分意思呢?

面对多舛的人生际遇,你可以选择洒脱过活

郑川嫦还未来得及咂摸生命中刚出现的零星甜头,她的生活就开始发霉,一路腐臭下去了。

肺病一挨就是两年,渐渐成了骨痨。她所钟情的那个男人,起初还承诺等她,最终还是随着她绵长的病痛悄悄找了别人。

得知昔日爱人变心后,病了的郑川嫦第一次有了主见,必要见一见那位将她取而代之的姑娘。然而,除了愤懑和自怜,她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这个可怜人,在该坚持的时候选择了妥协,却又因为一份不甘心,让自己在生命尽头,陷入毫无必要的偏执中去了。

张爱玲《花凋》丨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该坚持的时候不要妥协,该放弃的时候不要不舍。

《平凡的世界》里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这个人的命运。”也许这个阶段的郑川嫦已然开始觉醒,可惜太迟,她终究还是带着满身满心的病痛逝去了。

如果郑川嫦在生命早期,能够像病痛期间那般自我一些、任性一些;又或者在病痛时期,她能够像先前那般淡然一些、无我一些,或许结局会不一样。

但是作者并没有给她改过自新的机会,或许在张爱玲心中,早就断定了郑川嫦这样的被动性格,是不会活出太多精彩来的。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你是真的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

可惜,大多数人如郑川嫦一样,把自己活成了后者。

张爱玲《花凋》丨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

人生最大的自由,在于活成心之所向。

结束语

郑川嫦的人生真的没有翻盘机会吗?

在命运的反复捶打中,如果她不是一味顺从、百般沉默,而是有所反抗,哪怕只有一次,那么她的生活就有可能像多米诺骨牌那样,一直延伸到完全不同的轨道上。

然而生活没有如果,郑川嫦的人生悲剧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被动接受,怯于争取,任由自己在命运的漩涡中不停打转儿。

李宗盛有句歌词唱得好: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走算数。要相信,我们对于生命的每份追逐和热忱,终究会转化成生活的馈赠。人生的契机,往往就藏在这一次次的自我坚守之中。

切记,人活着不一定要鲜艳,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否则,这一辈子就白活了。


作者【双子姑娘】简介:

一位以字为药、以爱为氧,情感与理智并存的姑娘。

欢迎来到我的一亩三分地,愿你喜欢这个可以安放灵魂的角落。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190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