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京华烟云》:新旧思想碰撞下的女人命运又如何?

《京华烟云》:新旧思想碰撞下的女人命运又如何?

“没有这块坚实的土壤,中国是不会屹立千年而不倒的。中国老百姓是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在深爱的中国土壤里,她也迈步加入了群众,站在群众里她的位子上。”

用《京华烟云》小说的篇尾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新旧时代的碰撞中,无知即无畏 ,恨不得两方剑拔弩张,头破血流,从中坐收鱼翁利。

民国一部血泪史,林语堂用小说题材巧妙的呈现出来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八十年后再去感受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秀雅的文字当中体会到历史不在那么遥不可及的。惊讶为什么这些作家不论是高雅的学问,还是世俗的生活写的都一清二楚。

就像写烟花,我想林先生对此专门去做过研究,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

文中林语堂以普遍人的视角来写北京。热爱生活在皇城下人们,同时更爱大自然一草一木。

那些埋在荒草中的残垣断壁,每个角落里都留下历史的痕迹。

又将城市生活集高度舒适与园林生活之美,将两者融合为一体,保存而未失。

每块砖,每片瓦,都充满了传奇、历史、神秘。既富有人文的精神,又富有崇高华严。

一、林式高雅女木兰,可守旧可新潮。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风起随风而去,今生不再相逢,可那交会时的光芒会照亮今后漫长的路程。

木兰的对情感表达和寄托总是游离在对与错之间。

其实知道她不错,她的好,可是拥有着幸福的婚姻,爱慕她的爱人,却依然留恋立夫。这些感情总是有点想评判的冲动。

那些得之不易的刹那间,又那么天造地设的机会,她把人生看得更透彻,更清楚了。

如此一个新派的女子却要赞成娶妾,我个人表示不理解:也许她对荪亚不是很热爱,没有到那种天地一双人的愿望。

她有老庄的思想,有些随遇而安,岁月静好,只要大家和和气气在一起,娶个让她都心满意足的妾。

比如暗香也是可以的,她对妾比如桂姐,她对桂姐也很好,一视同仁,当时环境娶妾依然很普遍。

她早就习惯了,木兰也不是那种激进的人即使有新思想却保留原有的观念。

登泰山时林语堂隐晦的描写木兰内心变化,她希望下山的路再远些,立夫陪伴时间长久点。

能承受丈夫纳妾的事情,侧面说明木兰不够爱荪亚,小编想想估计换成立夫,可能就不一样了!

木兰是林语堂心中的完美女性,表面上诗书文采和所谓新女性的面貌一样不少。

可实际中包办婚姻婚外情样样接受。这不是活生生的女性,这是林式高雅派。作者也狭隘时代局限性,骨子里还是妻妾成群的思想。

木兰对立夫的感情,究竟是什么呢。爱情应该是自私的。

可木兰对立夫不自私,友情应该是有分寸的,可她也超出了那个分寸了,是亲情吗?却又明显与对亲人不同。

这一生,就这么远远望着、挂念着,懂他却不近他,为什么呢。那个看似潇洒的人心里却有着深情执念

她心里自有天称,形容立夫雨天,荪亚是艳阳。

小说的中卷里,林语堂始大家展示一个另类的红楼美梦——静宜院,小编想到大观院,那小姐少爷最闲暇的美好时光。

当国土沦陷时女人们瞬间成熟,下至贫民上至朱门被卷入浩荡的二次世界大战,家不成家国不成国,每一个中国百姓为国家存亡抗争着。

木兰身为人母,阿通牺牲了后,在撤退的途中收留了不少孤儿,小说结尾很动人的一句:

“中国人的血统一定要传下去,不管是我们家的,或是别的人家的!”

小说以逃难开头,又以逃难结尾。开头时,木兰在寻找心中所追求,结尾时,木兰站在阳光之中……

当荪亚叫木兰——妙想家,而木兰叫丈夫胖子时,劫后余生的生活让俩人重新认识了彼此。人生如此,又有何憾……

二、我是你的风筝,线在你手上,可陪伴我的只有风……

莫愁有自己的思想,比起木兰理想主义与随心随性,莫愁显得更贴合地气一点。

姐妹时常争辩,各有道理,渐渐明白还是木兰和荪亚,莫愁和立夫,这样配对才更完美。

木兰和立夫都太激进一点,需要荪亚和莫愁来中和一点,太像的两个人,更适合当朋友,当知己。如果沾上柴米油盐,可能就没那么美了……

莫愁此处认识深刻,什么位置该说什么,什么时间该说什么都与这个人所处环境、位置及背景相称。

莫愁实在懂得烟火性格世俗圆滑,懂得维系夫妻关系,让丈夫生活在宽松环境中,又是个亲力亲为的漂亮女人。

莫愁跟立夫相处的过程过,深入彼此的内心,立夫正义强容易激进。

而她莫愁性子稳重,懂得把控言行,并且以立夫为中心点,支持丈夫正确的决定,也是个贤内助。

小说中莫愁形象确实出乎我的想象,莫愁是个难以演绎的角色,我更偏爱这个人物。

有一章里讲莫愁怀了身孕,而立夫在革命的道路也越发艰难,夫妻感情越发深厚。

立夫身陷囹圄时,木兰的所作所为是无二话的,不管他们之间怎样的惺惺相惜,木兰帮助立夫出狱都没有什么不当。

莫愁相信自己和丈夫的感情,那时候的莫愁已经不再计较耍脾气的莫愁,她明白木兰和荪亚的感情,也知晓自己和立夫的感情。

所以不会去怀疑立夫和木兰之间有何猫腻。她展现了为人妻的宽厚大度,莫愁的胸襟也开阔了很多。

小说里我记得有这么一段:大概是一家人聚会讨论装修的事情,木兰说要讲豪华藏于无形而以淳朴自然为本相。

莫愁则说要以豪华为表以淳朴自然为里。姚大爷认为莫愁的境界更高。

我印象中这一处似乎是书中唯一一处直接说出莫愁胜过木兰的地方,因为全书中最喜欢莫愁,这一处记得很深。

莫愁讽刺哥哥,和立夫争论诗词,偷偷帮立夫熨衣裳,对木兰和立夫的情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真的很可爱啊!立夫实实在在爱上小妻子,在新思想冲击旧观念潮流里,莫愁靠自己聪惠能干获得丈夫尊敬。

《京华烟云》:新旧思想碰撞下的女人命运又如何?

三、不疯魔,不成活。

曼娘是内向女孩,出生在贫寒之家,从小与平亚相识,在曼娘的心里表哥就是自己的依靠。

俩人一起伴过年少,成为彼此的唯一。林先生给曼娘笔墨较多的,每一次曼娘出场会惊叹于美的女孩。

在众多的女孩总能吸引人的目光,曼娘懦弱的性子让人心生怜惜,人真奇怪的生物,总是对极致的东西感兴趣。

比如曼娘明明极其喜欢平亚,却总是克制心里情素,守礼有时候是爱情的敌人,让你爱人吃尽苦头。

生死无常认清后真正的放下枷锁时,你以为等到幸福,也许会是命运给你唯一的机会。

曼娘一生错过N次跟平凡相悦的机会,当平亚重病缠身时,还在被封建礼教自封手脚,可看是多么自卑与无安全感。

既是平亚病危也不会越池半步。还让曾家给个名份后好照顾男人。

看到这小编心里凉了截,对曼娘的好感全无,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批判封建社会对女性伤害多深。

那种深入骨髓的烙印,成为批量生产流水线,思想的禁锢是无法冲破的。

有时候不好的出生会让我侧失去自信,曼娘虽是曾老太亲戚,也是不逃不开俗套。

抱着牌位爱一个死去的男人,曼娘不难想像,一盏孤灯相伴,任凭韶华逝去。

寂寞孤独凄凉无聊地度过她的余生,美好爱情是要触碰到的恋人是真实存在的人,不是用自己青春跟冰冷牌位相伴。

封建礼教下的悲情婚姻,虽有真情流露终将是一场幻影。

《京华烟云》:新旧思想碰撞下的女人命运又如何?

四、那些被允许任性的年代,叫做青春……

红玉这个人物真让看了满心伤感的,从小体弱多病。

既便得到众人的宠爱还是无法安抚那颗敏感的人。与表哥阿非相爱又因身体的原因得不姚家人的许可。

性格孤傲的女人多因才气傍身,红玉有傲世的才学。姚家乔迁之喜一句“闲人观伶伶观人”才气是一鸣惊人,得姚老爷的赞美。红玉有着黛玉式的性格,从侧面来讲就是悲剧人物。

红玉觉得阿非要和自己在一起是出于怜悯,之前情爱观似乎瞬间崩塌。

聚会中红玉说“我今天这么高兴你为什么偏让我走呢”。

说明红玉感到了直抒胸臆的快乐,和被别人闲言“你有病”击中的郁闷。

阿非回到住处后又直截了当:告诉我你心里是怎么想的?此时红玉需要一个答案,你是否爱我?

阿非给出了一个肯定的回答后红玉很满足,他们深情的吻说明红玉信了。

可阿非走后红玉突然狂笑起来,意识到自己身体弱多病,不能陪阿非一生一世,她想起了月老的签。

既然阿非是真的爱她,自己又生病,何不成全了他,可能才是对他的保护和真爱吧。小编要落泪了,这姑娘心善的让人心疼,

她问丫鬟刚才阿非说爱我你信吗?又反复重复说他是一个好青年。

红玉信了阿非,重复那句话正是红玉在反复纠结几件事:阿非爱自己,月下老人的签,自己的病。

她问丫鬟你信命运吗?意为问月老的签该不该信,偏偏丫鬟说信。

此时红玉也释然了,平静地让丫鬟离开。临走前又添说一句:“我妈还需要照顾”。隐隐的仿佛说,我不再需要你照顾了。

阿非对红玉是真心的爱,对宝芬也是,所以说,我是爱过你的,我现在也爱别人,这都是真的动心了。

想一下现在太多情侣为前任治气。又有人以为最爱的还是前面那位,于是抛弃现在。人的感情太没有定数没有准则。要有姚思安老人的见地才能把一切看轻吧!

宝芬这个人物让我想起了希区柯克的悬疑片《蝴蝶梦》,这部电影最大的悬疑就在那个死去很久的、被所有人都倾慕的庄园女主人瑞贝卡,到底有多漂亮。

真是奇了怪哉,这到底会是怎样一个尤物,让一个老先生都生出这千百个念头。

好的小说就是该引人入胜,就是该有画面感,就是该受到感染

小说看到现在,有很多时候都在感叹,怎么写的这么好。

里面的人物事物景物,都是有画面的,脑海里都有场景。

会跟着故事的完结而被抽走魂儿,心里空空的。

就说这日出,脑海里就有完整的云彩涌动太阳上升的美丽耀眼画面。

这是别的小说难以做到的,我前一阵都在看毛姆的小说。

喜欢他诙谐的语言和讽刺的风格,有时也会有画面。但实在不清晰也许是有文化差异的原因。

写书之人通过书向你诉说他的爱与恨、渴求与哀叹。

这本书的人将故事融入了自己的世界和生命,留下的寥寥踪迹。

永远的根植上了一个想法、一个心思——在你醒着的时候、在你熟睡的时候,都会在你的耳边絮絮而吟。

那个时代的中国,就是如此。到底是老一代的迷惑,还是年轻一代的迷惑?实在不易确言。一切价值标准都会崩溃。老一代腐败而无能,少一代反叛而欠教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1874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