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导读:

契丹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辽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契丹保持了东胡族“凡事只从妇谋”的传统,妇女有权参与一切社会事务,活动范围绝不局限于家庭,因而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女能人,并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辽太祖淳钦皇后述律平

《辽史·后妃传》中记载的辽代后妃共20人,除了辽建国前的4位皇后外,建国后的每位皇后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辽代的政治。辽代后妃能频繁参与政治的原因很多,我们以辽太祖淳钦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与政治的主要原因。

辽太祖淳钦皇后的政治生涯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讳平,小字月理朵,尊号“应天大明地皇后”,辽穆宗应历三年(953年)崩,谥号“贞烈”,兴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更谥为“淳钦”。其祖先是回鹘人。述律后是辽代的开国皇后,从916年登上后位到953年驾崩,历时37年,对辽代前期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辽太祖即位后常征讨在外,同时国内也不稳定,这给了留守的述律后充分展现她军事才能的机会。据《辽史》记载:她每次都果敢地指挥平叛,临危不乱,屡立战功。有一次太祖远征党项,黄头、臭泊二室韦乘虚袭击,述律后得知后,勒兵以待,大破来犯敌人。此战使述律后名震诸夷。述律后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还体现在帮助辽太祖平定渤海族,“其平渤海,后与有谋”

其次,述律后积极帮助太祖网罗人才。据《契丹国志》记载:

后梁刘守光的参军韩延徽来辽国求援却不跪拜,太祖大怒,留其牧马。述律后向辽太祖劝谏道:“韩延徽如此不屈守节之人才是当今贤者,怎么能让他去屈才牧马呢?实在是应该得到重用之人。”

于是太祖把韩延徽用为谋臣,而韩延徽也不负众望。据《辽史》记载:

韩延徽“攻党项、室韦,服诸部落,延徽之筹居多。乃请树城郭,分布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

韩延徽为辽代初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而这些都得益于述律后的举荐之功。除韩延徽外,还有康默记、韩知古等,他们共同辅佐辽太祖,为辽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事实证明,述律后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契丹人

再次,述律后对辽代最大的影响是她的政治观,其主要表现为反对用兵中原,有学者总结说,这是契丹族的草原本位政策。作为辽代的开国皇后,她是有辽一代草原本位政策的开创者。据《契丹国志》记载:述律后在太祖朝即反对与后唐晋王争镇州,道:

“吾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也,何必劳师远出,以乘危徼利乎?吾闻晋王用兵,天下莫敌,设有危败,悔之何及!”

她在太宗朝更是反对用兵后唐和后晋。在太祖、太宗两朝她代表了契丹族内的保守派别,与主张南下中原的派别形成尖锐的对立,这也是辽代“蕃汉分治”政策形成的根本原因。至辽中期的圣宗时期,这种保守政策再次发挥作用,终至促成与北宋王朝的“澶渊之盟”。

其四,太祖驾崩后,述律后完全发挥她的后权称制,《辽史》记载:“太祖崩,后称制,摄军国事”。从天显元年(926年)七月到二年(927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即位,这一年多的时间,甚至在整个太宗朝,她依旧保持着巨大的势力和影响。

据《辽史》记载,述律后有三子,分别是耶律倍、耶律德光和耶律李胡,太祖原已立长子耶律倍为太子,但述律后称制后却有废长立次之意,为避免遭到反对,她以为太祖殉葬的名义果断地杀掉一批从军将士。《契丹国志》载:

“太祖于夫余城崩。述律后召诸酋长,泣问曰:‘汝思先帝乎?’对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后曰:‘果思之,宜往见之。’遂杀之。”

述律后以这个借口杀掉了百余名大将。其中,最明显的例子是杀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耶律迭里被杀,《辽史》所载甚详,是因为他向述律后建议立耶律倍为帝,

“太祖崩,述律皇后称制,欲以大元帅(耶律德光)嗣位。迭里建言,帝位宜先嫡长;今东丹王赴朝,当立。由是忤旨。以党附东丹王,诏下狱,讯鞫,加以炮烙。不伏,杀之,籍其家”。

可见,殉葬背后的真正目的是除掉反对她的人。扫清障碍后,她利用契丹族世选制的遗风,据《契丹国志》记载:

“命帝(耶律德光)与突欲(耶律倍)俱乘马立帐前,谓诸酋长曰:‘二子吾皆爱之,莫知所立。汝曹择可立者执其辔。’”。

契丹各部酋长们当然了解述律后的意思,所以争先恐后地去牵耶律德光的马辔,达到了她废长立次的目的。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辽太宗耶律德光,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母为淳钦皇后述律平

据《契丹国志》记载:太宗即位后,述律后并没有退出辽朝的政治舞台,而是继续发挥她太后的权力参与国政。在太宗南伐期间,朝政亦是由述律后主持,“太宗南入大梁,述律后专秉国事”

她的这种做法还直接影响了世宗的即位。太宗驾崩于南伐归来的路上,随征诸将害怕述律后再次上演当年夫余城的悲剧,所以先发制人,拥立随军的永康王(世宗)即位于灵柩前,据《契丹国志》记载:

“初,太祖崩于夫余城,述律杀酋长及诸将数百人。太宗复崩于境外,酋长诸将惧死,乃谋奉帝,欲勒兵北归”。

述律后听到消息后发兵抵抗,但最后失败被囚禁于太祖墓侧。自此,述律后才退出了辽代政坛。

辽代后妃参政的原因

一、王族惟与后族通婚:

据《契丹国志》记载:契丹族建立的辽朝,“贱他姓,贵耶律、萧氏二姓”,并且“王族惟与后族通婚”。太祖娶述律氏为妻,太宗又立述律后的侄女为后,通婚使得皇族和后族形成唇齿相依的关系,后族自然尽力辅佐皇帝,同时也壮大了自己。所以几乎每位皇后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后族。而强大的后族又为皇后参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而且据史料记载:

除世宗皇后甄氏是后唐宫人、圣宗第一位皇后出身不详外,其他皇后都是萧氏,出身显赫,也表明了皇族与后族通婚的唯一性。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萧绰,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在民间被称为萧太后。

二、辽代的政治体制:

据《辽史》记载:

“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由沿名之风固存也。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虽然辽代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但是实权基本上由北面官所掌控,

“凡辽朝官,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吏部,北、南二王视户部,夷离毕视刑部,宣徽视工部,敌烈麻都视礼部,北、南府宰相总之。惕隐治宗族,林牙修文告,于越坐而论议以象公师。朝廷之上,事简职专,此辽所以兴也”。

以上部门虽分管吏、户、礼、兵、刑、工等事务,但辽代重要的政治部门主要是北宰相府和南宰相府,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契丹北枢密院和契丹南枢密院。除北大王院和南大王院全是由契丹耶律氏把持外,其他部门均是由耶律氏和萧氏共掌。

据史料记载:南府宰相中耶律姓约26名,远远多于萧姓;北府宰相萧氏则有38名,占绝对多数。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基本由皇族担任。北枢密使耶律氏和萧氏基本相同;南枢密使萧姓契丹人多于耶律氏契丹人。所以在辽代的政权机构中形成了皇族和后族共同控制的局面。

辽代这种特殊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后族与皇族拥有同等的政治地位。而皇后是后族的代言人,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她们也要尽心辅佐皇帝,所以辽代后妃参政干政就成为一种自然现象。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述律后画像

三、后妃自身的能力:

除了家族的势力影响,后妃要想有效地参政,本人也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对于辽代后妃自身的能力,《辽史》中有这样的评价:

“辽以鞍马为家,后妃往往长于射御,军旅田猎,未尝不从。如应天之奋击室韦,承天之御戎澶渊,仁懿之亲破重元,古所未有,亦其俗也。”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辽代的后妃尤其是契丹族的后妃都是擅长跨马射箭的,而这一习俗造就了后妃们豪放果断的性格,使得她们敢于参与政治,并能取得一定政绩。

以述律后为例,《辽史·后妃传》记载她“简重果断,有雄略”,此七字可以说是述律后性格的真实写照。在太祖朝,述律后不仅为太祖出谋划策,还亲自领兵御敌“行兵御众,后尝与谋”。据《辽史》记载:太祖即位后,常征讨在外,但是国内也不稳定,留守的述律后每次都果敢地指挥平叛,临危不乱,屡立战功。有一次太祖远征党项,黄头、臭泊二室韦乘虚袭击,“后知,勒兵以待,奋击,大破之,名震诸夷”,并且“其平渤海,后与有谋”。太祖驾崩时,当要把大将赵思温送到墓所杀掉时,他提出质疑:“亲近莫如后,后行,臣则继之。”述律后为了堵住众人之口,果敢地自断一腕,置于墓中,以示她杀殉的合理性,于是得名“断腕太后”。述律后用她的魄力征服了群臣,使她得以顺利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后妃们的才能和性格为她们参政提供了可能,但主要原因还是辽代皇族与后族共掌政坛的特殊政治体制和东胡族系“凡事只从妇谋”的社会习俗,决定了后妃可能也必须参与政治。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辽代女性与众不同之处

一、公主与头下军州:

辽代的公主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她们有自己的头下军州。据《辽史》记载:

“头下军州,皆诸王、外戚、大臣及诸部从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团集,建州县以居之。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自余不得建城郭。朝廷赐州县额”。

头下军州是辽特别设置的一种行政机构,又称投下。契丹贵族在初期的征服战争中,劫掠了大量的人口,他们将这些人口聚集起来,建立州县城堡等组织,称为头下。皇上在自己的爱女出嫁的时候会把奴隶部曲赐给她们,从《辽史》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辽代十六个投下州城。其中有三座是公主以皇上所赐媵臣户建立的,还有一座是驸马所建,但也是以所娶公主的媵臣户建立的。

辽代的头下军州不仅是个政治组织,而且还是个经济实体。《辽史·地理志》云:

“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贾之家,征税各归头下,唯酒税课纳上京盐铁司。”

可见,作为投下军州的领主,可以自行收取所管辖州城的赋税,成为领主的私产。辽代的头下军州还可以世袭,有的领主去世后,其妻可以继承领主之位,继续统管这个州城。道宗咸雍八年(1072年)的《创建静安寺碑铭》云:

“天邑之北,仅余百里,则公(耶律昌允)之故地焉。岚凝翠叠曰佛山,山之足,民屋聚居,若郡邑之大,曰义州。今兰陵郡夫人萧氏主之,即太师公之妻也。”

头下军州原则上由子孙继承,但在其夫先卒的情况下,应以其妻为第一继承人。义州是太祖玄孙耶律昌允的头下州,昌允死后,其妻萧氏遂成为头下军州领主。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契丹妇女

二、农业和纺织业:

广大的平民妇女虽然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在中国古代社会,对妇女的历史记载本来就少,对普通妇女的史籍记载,更可谓是少之又少,辽代亦是如此。

辽是以游牧民族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其“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特点始终存在于整个辽代。所以在妇女的经济生活里,很多契丹族的妇女依然承担着渔猎、放牧、挤奶、剪羊毛等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劳动。

据《辽史》记载: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之前,雅里、均德实、述澜等迭刺部首领都为在契丹社会中推行农耕业做过积极努力。雅里也写作泥礼、涅里、涅礼,为阿保机的七世祖,唐开元、天宝时期,即公元8世纪中叶,雅里任契丹遥辇式迭刺部首领。在此任上,“涅里教耕织”在契丹人族中首开农耕和纺织之风气。均德实为阿保机的祖父,也积极推行农耕业。《辽史·食货志》云:

“皇祖均德实为迭刺府夷离堇,喜稼穑,善畜牧,相地利以教民耕。”

继均德实之后,阿保机的伯父述澜以遥辇氏于越之官,又继续“教民种桑麻,习织组”进一步增大了农耕业和纺织业在契丹社会中的地位。

虽然在辽建国前就已经开始种桑织麻,有了纺织业,但是契丹族的纺织业并没有汉族地区发达,所以当契丹强大起来开始发兵中原后,不仅掠夺占领地的物资,还将占领地的居民当做俘虏带回契丹国内。其中的妇女就为契丹带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据《旧五代史》记载:

“文进引契丹寇新州。自是戎师岁至,驱掳数州士女,教其织纴工作,中国所为者悉备,契丹所以强盛者,得文进之故也”。

《契丹国志·卢文进传》亦记载他

“教契丹以中国织纴工作无不备,契丹由此益强”。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契丹贵族妇女

中国古代社会的总体状况是“男耕女织”,但是在战乱年代,男丁较少的家庭承担政府的徭役和兵役后,妇女往往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承担着国家分下来的苛捐杂税,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辽代亦是如此。据《辽史》记载:

统和中,耶律昭言:“夫西北诸部,每当农时,一夫为侦候,一夫治公田,二夫给糺官之役,大率四丁无一室处,刍牧之事,仰给妻孥。”

辽圣宗在出访的途中就发现路边有割麦的妇人。但是由于苛政的繁重,即使妇女也参加户外劳动,依然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路振《乘轺录》记载:

“虏政苛刻,幽蓟苦之。围桑税亩,数倍于中国,水旱虫蝗之灾,无蠲减焉。以是服田之家,十夫并耨,而老者之食,不得精凿;力蚕之妇,十手并织,而老者之衣,不得缯絮。征敛调发,急于剽掠。”

辽代甚至有女工匠。

虽然辽代的公主或者继承丈夫财产成为头下军州的贵族妇女的经济生活可以窥见一二,但是作为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的广大劳动妇女的经济生活,由于史料匮乏,仅能略述于此。

以辽朝开国皇后的政治生涯为例,分析辽代后妃能频繁参政的原因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辽朝后妃之所以能频繁参与政治,是由辽朝的政治体制、文化习俗、经济、以及后妃的本领等等综合作用的。但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真的不是瞎说的,就如本文的辽朝开国皇后淳钦皇后来说,据史料记载,能够淡定的“自断手腕”被人尊称为“断腕皇后”,最后赢得尊重,折服众臣。以小见大,由此可见辽朝后妃频繁参政,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参考资料:

《契丹国志》《辽史》《中国通史》

《辽代政权机构史稿》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1862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