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见微知著,唐朝郑浣凭一张饼断定侄孙无法成为好官

见微知著,唐朝郑浣凭一张饼断定侄孙无法成为好官

见微知著,唐朝郑浣凭一张饼断定侄孙无法成为好官

郑浣,本名涵,又名澣[huàn],河南荥阳人,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唐代宰相郑余庆之子。

贞元十年(794年)考取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历任集贤院修撰、右补阙、起居舍人、考功员外郎、河南尹等官职。

唐敬宗在位时期,郑浣历任国子监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官职。

宝历二年(826年),唐文宗即位,郑浣升任翰林侍讲学士,奉旨编撰《经史要录》,留有文稿三十卷。

大和二年(828年),郑浣升任礼部侍郎,不久迁任兵部侍郎,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奉诏回京任职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未能赴任而病逝,享年五十三岁。

郑浣受父亲影响,为人节俭,看不惯奢侈浪费行为。

郑浣的父亲郑余庆德高望重,崇尚节俭,为官清廉,以敢于直言进谏闻名朝野,“尤以清俭为时所称”。

见微知著,唐朝郑浣凭一张饼断定侄孙无法成为好官

《太平广记》记载:有一天,已经退休的郑余庆宴请属下比较亲近的官员,一向节俭的宰相请客可是个稀罕事儿,“众皆惊”,大家感到很奇怪。

官员们敬重有威望的老上司,凌晨就来到府上,等到太阳都老高了,郑余庆才出来接待客人,老郑和客人侃侃而谈,聊了很长时间,大家都饿了。

郑余庆吩咐仆人说:“处分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

——叮嘱厨师,一定要去毛蒸烂一些,千万不要弄断脖子。

众官员心中暗喜,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大家相顾微笑,心领神会,甭问了,这一定是蒸鸭子或者小鸡、大鹅啊!

见微知著,唐朝郑浣凭一张饼断定侄孙无法成为好官

等了半天,饭菜终于做好了,仆人摆放好碗筷餐具,端来鲜香的酱醋,又过了好一会儿,主食和菜肴才端上桌,客人们傻眼了,原来是每人一碗米饭,一只蒸葫芦。

见老郑吃得格外香甜,这些吃惯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的众官员只好硬着头皮,勉强把米饭就着葫芦吃了下去。

有其父必有其子,郑浣在父亲的教诲之下,一向以“俭素自居”。

晚唐官员、学者高彦休在《唐阙史》一书中记载:“尹河南日,有从父昆弟之孙自覃怀来谒者,力农自赡,未尝干谒……”

郑浣升任河南尹的那天,叔叔家有个堂兄弟的孙子自覃怀(今属河南沁阳)来投奔他。

这人论辈分是郑浣的侄孙,从来没到郑府拜谒,一直在乡下务农,没见过啥世面,也不懂得交往的礼数,举止粗鲁,穿着土里土气早就过时的粗布衣裳。

见微知著,唐朝郑浣凭一张饼断定侄孙无法成为好官

郑浣的儿子、侄子和仆人等很多人都嘲笑此人,唯独郑浣可怜侄孙,问他来是不是有所求。

郑浣侄孙说:“某为本邑,以民侍之久矣,思得承乏一尉,乃锦游乡里也。”

——我一直在老家,做平民百姓很久了,爷爷如今做了高官,我希望能当个县尉,将来可以衣锦还乡。

郑浣做官重视清廉名声,以他的威望,给郡守写一封信,就如同胳膊指使手指一样简单。

郑浣答应给侄孙写信举荐,临行前,找来侄子、外甥,大家吃顿饭为他践行。

见微知著,唐朝郑浣凭一张饼断定侄孙无法成为好官

宴席上,有一道蒸饼,郑浣的侄孙吃饼的时候,扒掉外面的一层硬皮扔掉,只吃里面软嫩的部分。

郑浣很生气,对侄孙说:“皮之与中,何以异也……”

皮和瓤有区别吗?你怎能如此轻浮奢侈浪费?应当保持淳朴的习惯才是。我可怜你穿着破衣裳,以为你能知道稼穑艰辛,没想到你还没等富贵发达,举止轻浮就已经超过了五侯之家的纨绔子弟!

郑浣捡起侄孙扔弃的饼皮,侄孙惊慌失措,端起盘子。

郑浣把饼皮都吃了,而后起身送侄孙回客房,赠送五匹缣帛,把侄孙打发回老家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1602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