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 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最近在读莫泊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这是一部在豆瓣上有着8.9高分的小说,而书籍拆分为几个短篇小说故事以悲剧的结局来诉说人性。

说起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莫泊桑,他是有着很不幸的人生:童年时是父母的离异;青年是战争的痛苦;还有着疾病的痛苦。所以读起他的小说,总会有着一丝悲伤感丝不少是以悲剧为收场。

就比如《莫泊桑短篇小说集》里有个小故事,让读者印象特别深刻。————《珠宝》。

《珠宝》简单的说,郎丹和郎丹太太有着幸福美满的日子,尽管郎丹没有太多的财富,但郎丹太太看似是个好妻子的角色的这让他倍感珍惜她。对于郎丹太太的两个爱好,买“假”珠宝与去戏院听戏,都是包容着。

直到郎丹太太因受凉而肺炎去世,不懂理财破产的郎丹不得不拿着她的“假”珠宝去当铺,才被告知珠宝是真的。这让郎丹痛哭不已,原来郎丹太太是背叛他的…

没有这个神反转结局的话,两人的婚姻是非常完美的,郎丹很爱她,郎丹太太也是个好妻子角色。然而完美的背后竟然是“欺骗”,妻子欺骗了丈夫郎丹,是段有着欺骗性的婚姻。

初读《珠宝》时,不少读者和我一样觉得是围绕女人和珠宝的虚荣故事,然而作者莫泊桑是以“欺骗”的角度来探明婚姻的“享乐主义”。

那么,就以“欺骗”的角度去解读《珠宝》的背后: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01、【爱情里的欺骗】:婚姻里的自身(欲望)与社会(诱惑),适当的“欺”是种必须的人性与保护。

莫泊桑笔下的短篇小说《珠宝》,郎丹和其太太是两个非常恩爱的夫妻,妻子美貌贤惠,这让平凡与微薄工资的郎丹一直觉得幸福与珍惜着她。而郎丹太太有了不太好的爱好,买“假”珠宝(郎丹以为)。虽然不满,但也没有强迫。直到郎丹太太的去世,悲伤的郎丹去了当铺才得知真相:原来郎丹太太欺骗了他,因为靠他的微薄工资是无法购买真的珠宝,而妻子又出身贫寒,那么购买珠宝的钱就可能是妻子不忠所换来的。

这个结局是作者莫泊桑没点明的,而是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段欺骗性的婚姻。是的,郎丹太太骗了郎丹,两人维持了6年的欺骗婚姻。这是让读者觉得不可思议的,难道爱与欺骗竟然会挂钩在一起?

爱是神圣的,所以不容易有所欺骗,但是我们时不时看到新闻:妻子会因金钱(欲望)欺骗丈夫过去,而丈夫欺骗妻子出轨(诱惑)的事实,这种少数的欺骗与出轨感觉,但哪个不是真心相爱才组建婚姻呢?这时候就会有这样子的疑问,是我们变了还是社会变了呢?其实,我们不太懂。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爱与欺骗就会挂钩的基本原因:自身(欲望)与社会(诱惑)。

  • 自身欲望:欲望是搭建于渴望上,因伴侣是最重要的人,我们就会爱的角度,给予更多的渴望,以此来满足内心的欲望。从人性与满足的角度来看,婚姻里的两人是无法满足彼此的欲望,因为人心是无法被满足的,婚姻也是同样如此,且更难满足;
  • 社会诱惑:除却欲望,我们活在充满欲望的社会,不难看出就算是有爱情基础的婚姻,也有少数的婚姻抵抗不了来自社会的诱惑,从而沦陷了自己,让婚姻走向不可控制的地步。

“自身欲望”与“社会诱惑”,就会让婚姻很容易陷入爱与欺骗的处境,就比如《珠宝》里的郎丹太太,没能敌过欲望和诱惑才会偷偷背叛了郎丹。但是,人性的欺骗真的是不可原谅的吗?显然不是的,“欺骗”有着矛盾的有利自己一面:自我保护。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尽管反感欺骗,但欺骗在婚姻某个角度的自我保护,是基于人性的复杂。因为随着自身(欲望)与社会(诱惑)不断增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是越来越低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是邻居;同事不再是朋友;亲人之间更多的夹杂着金钱,不再是单纯的亲情。自我思想,经历让我们对人与事都不再是一味的信任,存在着一丝质疑。

信任与质疑,我们自身就会产生自我保护机制,就会有所顾忌,去顾忌到自身欲望与社会诱惑的关系,就开始对伴侣也有所隐瞒与欺骗,经济不被了解太多,是不再袒露太多自己的心声,是害怕对方的有恃无恐。

因为人在与人相处时,一旦被了解太多,会换来一定程度的换来有恃无恐,让自己有种类似被抓到了把柄的感觉,之后就会引来无视,甚至是背叛,这就是种微妙的人际学。它也适用于婚姻里人性的交际,或许有人意识信任与质疑这两点,就会选择适当的欺骗从而保护自身,保护自身的利益,如经济。不得不说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争议,可事实证明那些些婚姻在走到尽头时,夫妻在面临破裂时,这种平常无法容忍的适当欺骗竟然会成为保障自己利益的最好方法之一。

所以,我觉得适当的“欺”,它在婚姻里是种会存在的人性,也是种自我保护。既能保障自己利益,也能在人性里的信任与质疑里,起到留着余地的退路。侧面来看,那些自身(欲望)与社会(诱惑),使我们的婚姻可谓是内在是存在很多的自身问题,其中夹杂性复杂的“欺骗性”。但是不少的离婚争执事件,适当的欺骗去隐瞒自己的秘密与经济更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除了带着欺骗性质的婚姻,《珠宝》里的两人婚姻看起来是真的幸福,分析郎丹太太选择欺骗的背后是因为享乐主义,用享乐的态度享受生活。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02、【享乐主义婚姻】:基于家庭赋予、人性惯性的“享乐主义”,是被赋予的“趋乐避苦”与隐藏人格里的“卑微”。

《珠宝》里的郎丹太太这个人,反复解析了很多次。她自始自终都扮演着“好妻子”的角色,要不是最后的反转,读者都会为这样子的美丽女子感到伤心。她和曾经解读过的《包法利夫人》里的爱玛一样,同样贫穷的家境,却在婚姻里都是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Hedonism),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它是出现在 18 世纪的一种动机学说,是动力心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也被认为人的行为由人的趋乐避苦欲望所引起。

享乐主义在很多人看来是少许人欲望里的贪慕虚荣行为,但也不全是,本能上来说,我们都有着“趋乐避苦”的潜意识存在:就比如说小时候的我们对甜味总是非常喜欢吃,而对苦是害怕与逃避的。不可否认的是人没在压力或动力之下,就容易用享受的眼光去对待自己,而来源竟然是来自【家庭赋予】与【人性惯性】。

家庭赋予:不管哪个年代,父母总是给予子女最多最好的,但给予的弊端是思维与行为里就会存在趋乐避苦。大多数的人,刚出来社会是吃不了苦,局于享乐主义的思维。如果没有自我改变与苦难经历是很难克服,也就会带进婚姻里,这就是“人性惯性”;

人性惯性:车子熄火了,还会惯性行驶一下,这就是惯性。人在原生家庭赋予与灌输之下,人性总是存在惯性,就会把父母的溺爱之下的“趋乐避苦”带入婚姻,其中也包括享乐主义去对待婚姻。

纵观“家庭赋予”与“人性惯性”,就会发现我们的享乐主义的确是原生家庭所赋予的,从而导致在人生磨练品格期,没去注意也没能成功扼制父母溺爱之下所附带的“趋乐避苦”,就这样错误的一直保留到了婚姻里。外加这是个物质横流的社会,我们所受到的诱惑异常之多,这也导致了享乐主义是滋生在骨子里的。同样的,享乐主义婚姻并不少见,我们时常看到婚姻里两人顾着享受生活,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打算,有的只是走一步算一步的状态。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这种享乐的状态,也是一把双刃剑,没人定义出对错。因为还是有人觉得人生苦短,就应该及时行乐,享乐主义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然而大多数的人觉得需要未雨绸缪,去扼制这种享乐思维,为未来做好充分打算。

基于这种享受当前,不做未来打算的情况,我们的享乐思维是无法完全戒掉,而那些淡泊名利的成功人士也只是自我克服与冲淡这种思维,只存在于那些伟人身上。再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只能通过成熟与自律去扼制享乐了,不去累计贫穷所带来的不良情绪。

有趣的是,当穷人一夜暴富时,往往就是享乐主义的爆发。因为贫穷已经是日积月累的不良情绪爆发点,那成熟与自律已经扼制不住其思维里的享乐主义,就会尽情用物质取乐自己,所以我们才能看到那种暴发户的存在。但反观来说,暴发户的行为与沉稳的上流社会来比,更像是因为他们隐藏人格里的卑微,想要企图通过享乐主义用物质来填补卑微,觉得这样可以做到“地位平等”,这是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就比如《珠宝》里的郎丹太太,本身是贫穷家境的她,通过“珠宝”来填补自己身在贫穷阶层的卑微,并不是情爱的出轨,也就很好理解她能做好妻子角色却会出轨的行为。

在读到《珠宝》的结局时,对于作者莫泊桑给出的结局,除了对郎丹的同情,我还是能解读到郎丹太太在婚姻里的欺骗是基于家庭赋予、人性惯性的“享乐主义”,也是被赋予的“趋乐避苦”以及隐藏人格深处里的“卑微”。

婚姻里的爱与欺骗是无法谅解的,却觉得这样子的行为背后是有着一丝丝的理所当然,因为我们逃不过滋生在骨子的享乐思维,那就只能去扼制婚姻里所存在的享乐主义。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03、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莫泊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有着很多经典的短篇小说,简单明了却可以给予读者无限的遐想。这部小说其中之一的短篇《珠宝》更是留下了没有点破的谜团,到底郎丹太太买真珠宝的钱是从何而来呢?这就留给了读者少许的想象,但又是个显而易见的答案,这段看似幸福的婚姻存在着欺骗。

我深信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大恶之人,有的是人性思考,思考我们在生命的价值观。或许婚姻里的“欺骗”是不可饶恕的,但它的背后是基于家庭赋予、人性惯性的“享乐主义”,更是被赋予的“趋乐避苦”与隐藏人格里的“卑微”。

所以,划分欺骗的情感高低级别,是为精神和意识,而不是沦为脾气和情绪的奴隶。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①、划分欺骗的情感高低级别,是为精神和意识(舍己为人),而不是沦为脾气和情绪的奴隶(为己为利)。

《珠宝》里的郎丹太太给人第一感觉是贤惠美丽,然而她死后的带有欺骗性质的真相让人无法相信与接受这个事实。于是,不少读者在贤惠与欺骗都有着很大的矛盾,向往她的羡慕又厌恶她欺骗背后的出轨。或许,欺骗就要划分欺骗里的情感高低级别。

安妮宝贝在《春宴》中说道:“高级的感情,最终沦为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能沦为脾气和情绪。”

欺骗就会附带自己的情感波动,是愧疚,但也可问心无愧。有种欺骗叫“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可以包容的。这种谎言的背后,往往体现的是精神和意识的高度:善良的人,宁愿选择欺骗以到达舍己为人的目的。至于恶意的欺骗,只是我们的脾气和情绪在婚姻不断累计而作祟,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有着夫妻夫妻反目成仇的事件,终究是种为己为利的行为。

所以,我们去划分欺骗的情感高低级别,保留高级的精神和意识(舍己为人),舍去低级的脾气和情绪(为己为利)。我觉得善意的谎言并不是真正的欺骗,是人类言不由衷的真善美,也是善良另一面表达方式。

或许这也是《珠宝》里的郎丹太太欺骗了郎丹,却努力做好一个好妻子角色(美丽贤惠、爱家理财)的深度原因:因为我在她身上,看到是同样的欺骗性质,还能让读者感受到郎丹太太欺骗背后的精神和意识深度,用完美婚姻包装自己;再以她的死去,揭露少许不为人知的背叛。

这就是大师莫泊桑文的高明之处,他知道纸包不住火,背叛郎丹的事早晚会败露。于是就用点到为止的方式,去保留幸福又夹杂出轨,让读者产生又爱又恨的感觉,因为除了死后得知的背叛,一切都是看起来完美的婚姻幸福。

尽管如此,都曾经有过高低级的情感欺骗,但要扼制享乐主义婚姻,就要去活着与奋斗而带来的充实感。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②、扼制享乐主义婚姻,去活着与奋斗而带来的充实感。

在小说《珠宝》里,描述的画面是郎丹的工资不高,但是日子过得很阔绰,有精美食物、上等美酒,应有尽有的样子。但就是这样子安逸的生活,才会让不甘浪费美丽外貌的郎丹太太会蠢蠢欲动,内心的复杂情绪涌现心头,因为她的生活缺乏活着与奋斗的充实感。

贝蒂·史密斯在《布鲁克林有棵树》中说道:“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活着是种态度,活好或坏是觉得我们生活品质的走向。尽管我们都活着,有人每日激情奋斗,生活充满着希望,因为奋斗并没有太多的闲时间有着享乐生活;但也有人每日荒废时间,不去奋斗选择享乐生活。同样的,婚姻里的活着与奋斗状态,决定了是否能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以前一对同在公司的夫妻,同为年轻人,他们身上并没有看到太多的享乐生活,因为两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为之不断奋斗,时间都拿来忙碌,没有太多的闲时间去享乐,也就扼制了婚姻里的享乐主义。

活着的奋斗所带来的充实感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一方面是对抗生活的一切悲欢,另一方面有着起到扼制享乐主义的作用。忙碌是累人,为未来奋斗的我们,也就不会有太多的享乐主义,因为寄放于美好的未来。

《珠宝》里的郎丹夫妇,却是日子过得很阔绰,精美食物、上等美酒,应有尽有。这也是作者莫泊桑一方面隐约折射了这并不是他们俩应该拥有的日子,一切的开支都是郎丹太太所谓的“理财”,实际上郎丹可能是在花着她欺骗出轨所换来的钱;另一方面点明了他们婚姻性质有着享乐主义,以物质支撑着两人婚姻,并不是活着奋斗的充实感,从郎丹典当“假”珠宝行为可以看出,两人并没有寄放与规划未来。

而对于郎丹太太死去带来的欺骗,郎丹需要的是善待婚姻与欲望里的欺骗,和解享乐主义所带来的愉悦。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③、善待婚姻与欲望里的欺骗,和解享乐主义所带来的愉悦。

《珠宝》在随着郎丹太太的死去,留下悲伤的郎丹与欺骗背叛,已经是无任何解决的方法了。郎丹需要的做是善待婚姻与欲望里的欺骗,和解享乐主义所带来的愉悦。

突然想起,有个同事她就是个以眼前享乐的人,但是换来的是有时候紧巴巴过日子的生活,入不敷出的状态。然而她却很有着很好的态度,去和解生活,她觉得既然要过这样子的日子,就要善待与和解眼前。

同样的,婚姻也是如此,欺骗与享乐主义都是会存在的,那就只能选择善待婚姻与欲望里的欺骗,和解享乐主义所带来的愉悦。

婚姻里的欺骗,一开始是没有存在太多的恶意,可能是顾忌或是预防,但并不会伤害对方。换到对方角度也就能释怀与善待婚姻与欲望里的欺骗。再来是和解享乐主义,活着都有不一样的方式,只要自己开心,那也就没什么的,享乐主义的背后是善待自己的一种表现。就比如《珠宝》里的郎丹太太她确实是个好妻子,也应该释怀给予机会去救赎,她的本质上在生前是没有伤害过郎丹的,反而是幸福富裕的婚姻生活。

或许《珠宝》里就要去善待婚姻与欲望里的欺骗,并和解享乐主义所带来的愉悦,生活就是如此,随心而安。

豆瓣8.9《珠宝》:爱情里的欺骗,去扼制享乐主义婚姻

《珠宝》是一本关于婚姻与欺骗的短篇小说,它讲述了婚姻里的自身(欲望)与社会(诱惑)的存在,那适当的“欺”反而是种必须的人性与保护,其背后是享乐主义婚姻的形式。

这个形式婚姻,或许让人感同身受,但我始终觉得郎丹太太是爱郎丹的,好妻子又会理财,给予了彼此幸福的生活。至于郎丹这是个深情的男人,善良的他付出了真心,或许让郎丹太太不忍心伤害他。

郎丹是幸运的,有个幸福的婚姻;但又是不幸的,妻子背叛了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139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