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茶文化之乡,饮茶之风从古代起长久盛行且影响了世界许多的国家。作为曾几度派遣学者、僧侣来到我国学习的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国,自然也将我们的爱茶之风学了个十成十。
作为茶文化史上的精彩一环,斗茶艺术也漂洋过海来到日本,然而除了艺术本身,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在日本茶文化的发展中背后总有禅宗思想的影子。本文就以日本南北朝时期的斗茶风俗为例,来一起探寻禅宗思想究竟对日本的茶文化究竟有何影响。
一、日本茶文化初探
(一)日本的茶文化——茶道
自茶文化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本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由于日本在我国的学习和交流以僧侣为主,故而带回日本的茶文化也不自觉的沾染了禅宗的韵味,多年的融合和改变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集品茶、园林、礼仪、花艺、书画、建筑、料理融为一体的独特日本茶文化——茶道。
日本对茶道文化十分重视,甚至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赋予其特有的观赏价值。这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茶事”与我们烹茶会友的闲适不同,更加注重对身心的修行,对礼仪的一丝不苟,也对日本艺术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日本茶道中的思想浅见
日本的茶道对禅宗思想的继承是广泛而深远的,正如《南方録》中所写:“草庵茶的根本精神表现了清净之垢的佛陀世界,至陆地草席,扶却尘埃,主客直心相待。”这种理念希望品茶的高尚是脱离世俗凡尘的情感,直接进入心灵世界的升华。
这种追求心灵宁静的思想正是禅宗思想最直白的体现,正如佛家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日本的茶道追求的也是和、静、寂、清,让饮茶脱离了解渴这样的蠢物,走入享受精神世界的和睦、敬爱、安宁的地步,由此可见日本对于茶、对于茶道文化的推崇的确堪称高尚了。
(三)从日本茶室读禅宗思想
日本的茶室追求的是空寂和简素,简洁狭小的榻榻米地板控制了饮茶者的数量,让品茶不会因为人声鼎沸、觥筹交错的喧哗而丧失了那一份安宁惬意,在房间的布置上既要简单大方,也要不失彰显主人品味之物,因此花也就成了茶桌上的宠儿。
花香与茶香最好相互融合,不因浓烈而独领风骚,也不因浅薄而黯然失色,因此花艺在茶道中也是必须仔细斟酌的一环,无论色、香、型都不能影响品茶这一雅事本身,也不能丧失其简素特性,才能更好的让人的心灵得到安抚。
二、 宋代与日本南北朝时期“斗茶”文化差异原因的探究
(一)二者产生与发展的地理环境
源于唐末而盛行于宋的斗茶文化主要是为了品评茶叶的质量和点茶技艺的高低,这种活动流传到日本后却更多的在品茶的环境和心境上大做文章,对甄别好坏的在意程度却下降了。
从地理环境分析,众多学者都认为这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江河湖海各有不同,水质、口感甚至烹煮后的气味各有差异,因此不同地区的水甚至不同来源的水都需要不同的手法、技艺来搭配才能充分发挥茶的香醇,而日本地域较小,境内多山石河流,水质差别不大,且普遍水质都比较优良,故而在这方面反而不甚重视了。
(二)二者所面对的不同时代背景
我国斗茶文化发展最盛的宋朝其实是相对安定的,虽然外敌环绕,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内部环境相对稳定,更推崇依文治国,故而品茶更多的是追求雅致,甚至皇帝都亲自撰写《大观茶论》。
可见当时我国古人的品茶文化,真的只是追求个人的安适,更加注重艺术性,也是因此才有了“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绿涛起。斗茶味兮清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这样百花齐放的茶诗问世。
与我国不同,荣西将茶叶与点茶技艺带回日本的时候,正是日本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的过渡时期,也就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当时的日本不仅曾暗中谋划对外扩张,内部也经历着承久之乱和北条氏执政的动荡。
在这种政权不稳的时期,就连茶会、歌会也都尽力为巩固自己的民心而绞尽脑汁,故而及时幕府将军等大贵族也热衷于斗茶活动,却不能因为喜爱而放任自己陷入茶艺而忽略政治,因此也只能将原本繁复的斗茶技艺进行简化,从更加容易的外部环境来进行心灵的寄托。
(三)二者所处的不同文化环境
对比曾经拥有广阔世界舞台的唐,宋的政治历史可以说相当命途多舛,因此其文化体现也更加的内敛,区别于唐的大气磅礴,转而追求秀雅精致。品茶是文人士大夫集会抒发诗性、修养身心的工具,在实用价值上已经远不如其人文寄托来的重要。
然而在日本南北朝时期和室町时代,禅宗思想进一步占据主流,且由于它符合当时武士执政下宣扬的视死如归、尽忠报主、战场厮杀的精神,收到了多方势力的宣扬,而茶文化也不能免俗的受到了影响,不再从诗词、书画这些陶冶性情的方面下功夫,而是更注重人之间心与心的传递,被当做了“禅的悟道表现”。
三、 禅宗思想对日本“斗茶”文化有何影响
(一)禅院礼茶的斗茶之会
日本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的日本社会在政治上可谓动荡不堪,战乱频发,然而在文化艺术方面却呈现了十分的繁荣景象。
当时一群深受禅宗思想影响的守护大名对我国传来的斗茶文化推崇备至,这些被后人称为”婆娑罗大名”的人对斗茶文化的传扬和融合改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禅院礼茶也成了当时最盛行的日本集会之一。
日本《太平记》中曾经描述:“佐佐木判官入道,道誉集结在京大名,日日大办茶会,极尽奢华之能事。集异国本朝之重宝,百座之妆。”这种布置看起来就知其庄严盛大,而这种大型禅院茶会的布置,就包含了花、香炉、画轴,与前文所提的日本独特茶道文化是否有几分相似呢?
其实茶道文化中推崇的简素正是来自于曾经寺庙中的茶会布置,再经过凡俗人物的改良而来的,核心仍旧未变。
(二)现实主义与享乐之茶
这些爱茶斗茶的守护大名可不是我国寄情山水的士大夫,他们常年需要跟随主君征战沙场,面对的是死亡和鲜血的洗礼,在这样长久的高压环境下,短暂的和平里斗茶是他们难得放松的休闲时刻,故而才能放开身心的去享受现世安乐,而这种明日忧来明日愁的想法也离不开禅宗思想的引导。
禅宗其实是颇具现实主义的宗教,与其他佛教派别不同,禅宗更多时候乐于教化世人享受现世安好,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理和信仰不再遥不可及的来世或天边,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此岸”,一饮一啄皆是修行。
将生活作为道场是禅宗独特的对现实主义的接纳和喜爱,也推动了婆娑罗大名们在茶会上的极尽奢华,故而茶道在日本才逐渐带上了表演性质,这也是禅宗思想中将信仰推向显示的体现。
(三)禅的对抗精神与创造精神
日本的斗茶充满了创新,在禅宗思想中现世精神的推动下,修行的方式、地点、规则都是自我的,故而深受影响的婆娑罗大名们也将创造精神极大的发挥到了斗茶中,和我国传统斗茶文化产生了断裂式的差别,而且日本的大名们在理解我国文化、品味时也因为传播的差异性产生了不同理解。
故而想要完全感受我国原汁原味的斗茶不仅需要相当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很可能反而是一种负担,失去了修身养性,舒缓身心的本意,因此日本的斗茶内涵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仅仅通过使用中国来的茶具、摆件等来作为传统的延续和贵族气质的体现。
这种创新和勇于对抗不合适的对抗精神赋予了日本斗茶文化新的精神,这种对传统的突破由禅宗思想赋予,又作用于日本茶道,赋予了茶文化独特的日式生命力,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日本文化习俗的一部分。而这些值得称道的文化内涵,竟然是众人在享受现世安好的斗茶会中得来的,也让人不得不感到惊叹。
结语:
自镰仓时期中国的禅宗思想传入日本以来,幕府对其的呵护和推崇让其生命力顽强,在千百年的时间里久盛不衰。
而日本南北朝时期这种思想渗透到斗茶文化中,实现了日本茶道的现实主义、创新主义演化,甚至将斗茶文化变成了对抗传统贵族文化的新武士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让我国的茶入乡随俗,焕发了别样的生机,可见茶本无心,只因赋予,故而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