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楼 / 茗香飘上红楼 | 细数《红楼梦》中不可不说的茶事

茗香飘上红楼 | 细数《红楼梦》中不可不说的茶事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园林建筑到美食养生;从戏曲文艺到社会伦理;从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茶文化自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本文将带您共同领略《红楼梦》里的茶香。

茗香飘上红楼 | 细数《红楼梦》中不可不说的茶事

“茶”在《红楼梦》中绝对是个高频的字,我曾粗略统计,整部120回本《红楼梦》共出现“茶”字490余次,包括前八十回中的400多次和后四十回的80余次。这其中,多半是日常起居以茶代水之茶,并无个名称交代。除待客自饮外,还有一样不可忽略的就是“漱口茶”。

一、漱口茶

我们不妨先就从漱口茶说起。以茶漱口的细节,《红楼梦》中出现多次,可以说是贾府上下的餐后习俗,极为平常之事。由此可见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茶俗之一,只是今人早晚刷牙,日常也有口香糖之类的替代品,早将这古来有之的习俗遗忘。

除小说外,以茶漱口的传统还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证明。如明代屠隆所著《考槃馀事》有载:

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清。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涤之,乃尽消缩,不觉脱去,不烦刺挑也。

而大文豪苏东坡甚至还专门写过一篇《漱茶说》,文中写道:

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春,得茶漫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

此类文献资料,还能列出许多,在此不必一一赘述,我们单说《红楼梦》中所载之事。

首次记录用茶水漱口就在第二回,冷子兴同贾雨村演说荣国府之时。雨村说他曾在金陵甄府坐馆,听那甄宝玉常跟小厮们说:

“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

用“清水香茶”漱口,以茶香的高雅,方可配说“女儿”二字。

这不过是对话,二次出现则是以情节方式体现,且是极其重要的一段情节。就是第三回中,林黛玉刚进贾府时那次欢迎宴上的“双捧茶”。

说是众人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接了茶,见人又捧过漱盂来,她也学其他姐妹的样子漱了口。盥手毕,二次捧上茶来,方是吃的。

茗香飘上红楼 | 细数《红楼梦》中不可不说的茶事

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把个大户人家规矩表现得淋漓尽致。就连也算大家闺秀的林黛玉,都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漱口茶,不仅饭后要“吃”。如第五十六回,袭人听见宝玉做梦自换名字,忙将其推醒。后面说“早有丫鬟捧过漱盂茶卤来漱了口。”

除以上列举,仅前八十回出现过的此类情节就达40次之多。可见,“漱口茶”的习俗确为当时人们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事情。

二、虚与实

众所周知,《红楼梦》的写作具有梦幻色彩,常常是“注此写彼,手挥目送”,处处体现着“真假掺杂,虚实相生”的手法。

而对于茶,名称可以考证的,前八十回中仅在第六十三回出现过一次“普洱茶”。至于四十一回中的“六安茶”是否就是今天的“六安瓜片”也不得而知。而高鹗续书的第八十二回中,到是给林黛玉喝上了“龙井茶”。

网上竟有大量以此为典故的文章,硬说林妹妹打小儿就偏爱“龙井”。而事实上小说前八十回从未表露出此种迹象。到是第二十五回,说王熙凤有暹罗进贡的茶,自己尝着无趣,送给宝玉、宝钗也都说不好,唯独黛玉一个人喜欢。此处虽明里写茶,实际意思却为彰显贵族身份。

再有第四十一回中的“老君眉”,有说是湖南洞庭湖君山所产的白毫银针茶,也有说是武夷岩茶中的一种,真实情况很难考证。

第六十三回书中,林之孝家的带人来怡红院查上夜,正当宝玉怕积食还没睡,她便向袭人等笑说:

“该泡些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道:“沏了一茶缸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

这里出现了有名可考的“普洱茶”,说明是怡红院常备。而这“女儿茶”,我特意查询了脂评本,并未见着批语。不过单看这名字,恐也只可能为宝玉专属吧?

“普洱茶”与“女儿茶”,正可谓一真一假,虚实相间的梦幻之笔。

茗香飘上红楼 | 细数《红楼梦》中不可不说的茶事

而关于茶的最大一处虚写,是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有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仙姑便说此茶名曰“千红一窟”。

这“千红一窟”到底是个什么茶?红茶,绿茶还是乌龙茶?警幻没说,不得而知。但她却说了此茶的产地为放春山遣香洞,并且烹茶之水乃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自不必说,这一切都是虚笔。“千红一窟”是为了谐音“千红一哭”,象征“薄命司”女儿们的悲剧命运。

另有一个“枫露茶”,在《红楼梦》中也是独一无二。并且它可能是唯一出现在全书两个回目中的虚拟茶名。首次出现是在第八回中,宝玉因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却被李奶奶喝了而大发雷霆。此处且有甲戌本的侧批:

与“千红一窟”遥映。(指“枫露茶”之名)

二次出现在第七十八回,宝玉写给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

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彀,沁芳之泉,枫露之茗……

有学者依据脂批分析,“枫露”二字可能寓意“血泪之悲”,因枫叶为血色,秋露即成泪。

三、最精彩的一幕“茶戏”

不消多说,同“茶”相关的情节,熟悉《红楼梦》的读者一定少不得提及第四十一回的“栊翠庵茶品”。前文说过的“老君眉”和“六安茶”之名也都出现在这一桥段。

此时正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携众人游玩大观园,行至栊翠庵妙玉处吃茶。贾母先说自己不吃“六安茶”,妙玉回话说这是“老君眉”。关于贾母不吃“六安茶”的原因,书中没有明示。坊间各种分析,都未必贴切,我也不再赘述。

茗香飘上红楼 | 细数《红楼梦》中不可不说的茶事

这一情节的精彩之处不在吃茶本身,而在于过程中的细节。作者借宝玉之眼描写了妙玉的行事,原文说:

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

考究的漆器茶盘,成窑的茶器。成窑就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官窑,当时代即价值不菲。贾母问烹茶的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

用雨水烹茶,似乎是今天不能想象之事,然而这却非为《红楼梦》独有。古代没有工业污染,且古人视雨水为“天水”。明代茶书《茗芨》中有载:“烹茶须甘泉,次梅水。”“梅水”即梅雨水,被认为是上等的水。以及后文中提到的“雪水”,都是古来有之,真实可考的。如唐代陆龟蒙的《煮茶》诗中就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之句。

后面的情节便是妙玉请宝钗、黛玉去耳房内吃“梯己茶”,宝玉随后也跟了去。妙玉分别拿出不同的器物招待三人,且都为珍贵的古玩。瓣匏(páo)斝(jiǎ)给了宝钗,点犀䀉(qiáo)给黛玉。最特别的当属宝玉,素来有洁癖的妙玉竟将自己平日用的绿玉斗给了他。曹雪芹看似不经意的一笔,透露了妙玉心中的秘密。

还有一处耐人寻味的地方,便是黛玉多嘴问了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

“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再看黛玉的反映,书中原话说:

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这一幕吃茶的重头戏,总共千把字,首先体现的是曹雪芹对于茶道的纯熟。又以那些不凡的茶具器物体现妙玉的非常来历。且通过“梯己茶”的情节,写出妙玉待人上有远近亲疏的等级观念。

茗香飘上红楼 | 细数《红楼梦》中不可不说的茶事

而黛玉面对妙玉的嘲笑却不敢生气,大不似她本有的性格。这不正说明了人们往往都习惯于将坏脾气给最亲近的人吗?

四、阶级差异

《红楼梦》中的茶,看似不经意之笔,但从这件小事上却可以体现出惊人的阶级差异。

第三十八回,湘云请贾母等赏桂花。进了大观园,贾母因问:“哪一处好?”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得又好……”书中写道:

一时进入榭中,只见栏杆外另放着两张竹案,一个上面设着杯箸酒具,一个上头设着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边有两三个丫头煽风炉煮茶,这一边另外几个丫头也煽风炉烫酒呢……

与“栊翠庵品茶”的雅致不同,此处一幕不乏隆重。

再看第五十五回,管家媳妇们招待平儿吃茶。一个婆子捧了一碗精致的新茶出来,悄悄笑说:“这不是我们的常用茶,原是伺候姑娘们的,姑娘且润一润罢。”

明说主人用茶和下人是有差异的。

然而,最让人触目惊心的体现,则是在第七十七回。晴雯被赶,宝玉溜出来探望时她已卧病在床。晴雯口渴要宝玉帮着倒茶。宝玉听说,忙拭泪问:

“茶在哪里?”晴雯道:“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

昔日享受着副小姐待遇的晴雯,如今境遇到底怎样?曹雪芹通过这日常用“茶”的差异,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表现得淋漓尽致。

茗香飘上红楼 | 细数《红楼梦》中不可不说的茶事

结语

茶的功能不同于水,不仅在于解渴,更体现着精神和品味。如四十一回,妙玉嘲笑宝玉说:

“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那解渴的蠢物自是指刘姥姥这样的粗人,因为贾母递过自己品的茶于她时,那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红楼梦》中处处有茶、有酒,实则又未着一笔。无处不是在写茶以外的事,透过个中细节,以小见大,反映出更为深广的思想内容。


※ 本文由薛定谔的文艺猫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1299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