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如何用一张图写遍四千年的汉字和文学的流变

如何用一张图写遍四千年的汉字和文学的流变

说起我们的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了,它有着至少四千多年的历史。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呈现出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我们的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千年来,汉语和文学的源流变迁如同一条浩瀚星河,而汉语在汉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发展就是那点点星辰,其历史之源远流长,内容之包罗万象,那是说都说不完的。

然而,却有那么一张图,可以将这四千年来的汉字、汉语和文学流变,包括167种小学要籍,173种文学典籍,以及历史上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甚至简短精要的解题评述尽数呈现,明晰厘清,你信不信?

这张图就是在192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中,获得甲等大奖的展品——《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

其实在费城世博会中,当时我国参展的除了这张《潮流图》之外,还展出了瓷器、刺绣、紫砂壶等传统工艺品,却都不如这一张纸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这张中英文对照的大图展示了中国四千年来的文脉,让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字和文学的发展演变,通过信息图式的整理方式,免去长篇大论的说教,化繁为简地浮现于这样一张图纸之上,这着实让世界为之惊叹。

如何用一张图写遍四千年的汉字和文学的流变

中国注音字母之父——黎锦熙

就是这样薄薄的一张纸,却可以将中国四千年语言文字发展的要点直观地展现出来,你说它厉害不厉害?

其实还有更厉害的,那就是这张《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后文简称《潮流图》)的“大来头”以及它背后的故事。

《潮流图》是由现代汉语奠基人、教育家黎锦熙先生创编绘制的,同时参与修订的还有赵元任、钱玄同、刘半农等我们耳熟能详的语言学家。

黎锦熙先生被誉为“现代汉语奠基人”之一,“拼音文字的奠基者”,甚至连我们今天说的“普通话”的概念,也是由黎锦熙先生提出的。

黎锦熙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父亲黎培銮是清代贡生,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黎锦熙从幼年起便熟读诸经、《文选》、唐宋诸大家诗文,15岁便考取了秀才。后来,他以秀才的资格考入湖南优级师范学堂史地部,也正是从那时起,黎锦熙开始了近70年的研究、教育事业。

1915年的时候,黎锦熙受聘成为了教育部教科书特约编审员,他一直对于语言文字潜心研究,尤其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黎锦熙同很多知识分子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他们认为中国文字必须改革,并且在他及其他一些有识之士的同仁的倡议和组织之下,于1916年成立了“国语研究会”。

如何用一张图写遍四千年的汉字和文学的流变

黎锦熙

国语研究会成立之后,黎锦熙为其拟定了研究会的宗旨:

一、国语统一,即规定标准语。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各省市地区的方言十分复杂,有些方言之间很难进行沟通,因此,进行国语的统一工作,可以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则意义重大。

二、言文一致,即普及白话文。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收到了不小的阻力,为了反击一些封建卫道士的“白话文学虽有‘文学’,却无‘文法’,有‘文’无‘法’,终是无以为‘文’”的言论,黎锦熙著书《新著国语文法》,书中用大量例证阐明白话文不仅有“法”,而且这个“法”十分缜密,足以指导为文。

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完整且具有自己独特体系、将传统语法体系应用于现代汉语的专门著作,更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一部开创性著作,对于白话文的普及推广以及国语运动的推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甫一出版,至1959年,《新著国语文法》已连续再版了24次之多,并且每次再版前,黎锦熙都会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体例进行修改校对,让它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可以与新时代共进。

如何用一张图写遍四千年的汉字和文学的流变

《新著国语文法》

为了推动“国语统一”,黎锦熙等人多方奔走呼号,几乎倾注了一生在这场国语运动和文字改革的事业上——他们拟定过拉丁字母形式的国语罗马字新方案,这为后来的汉语拼音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还与赵元任、钱玄同等六人确定了以北京音为国语标准音,这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普通话”;更是先后主编了《国音常用字汇》《国语辞典》《中华新韵》三本辞典,为提高国民识字率做出来巨大贡献。

黎锦熙在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时曾说:

“这个运动关系到千千万万个老百姓,我国文盲多,应该去做这件启蒙工作,为最大多数人谋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也正是在那样的一种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之下,黎锦熙在构想和绘制《潮流图》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与口语相近的民间文学的发展,并且体现了外来语对于我们汉语的一些影响,

当时轰轰烈烈的“国语运动”已经过去了百年,它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每一天的日常生活。我们在工作和学习的沟通之中所说的话和写的字,都是经过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以及老一辈文字工作者、研究者不懈的努力得来的。

可以说,黎锦熙的名字和生命是紧紧和文字改革连在一起的,国语运动和文字改革的工作的每一步推进,都熔铸着黎锦熙的心血与汗水,他是当之无愧的国语运动的学术泰斗。

如何用一张图写遍四千年的汉字和文学的流变

黎锦熙(左)与叶圣陶(右)

从图形到文字,从文言到白话,一张图上看文字学的发展

《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始绘于1926年,那时黎锦熙受中华教育改进社之托,绘制的一张包含了从甲骨文、金文,一直到草书、隶书的汉字沿革的图,这张图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并且以开放的眼光看中国文化,以求激发民智,进而实现国强。

到了1929年,《潮流图》再版的时候,黎锦熙先生又添加了大量的蓝印的批注,这些批注中包含了各种与文字学、语言学相关的文学典籍和名家作品,也蕴含了他对于自先秦至民国文学史中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文”与“言”几千年的流变,在这一张图中投射出来,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近乎完整的思维导图,更是我们文字史中的一份宝藏。

在这一版的出版说明中,黎锦熙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但我的主旨,还在图中二十世纪一栏,轩然巨波,冲破文言之界(所注旁行斜上的作家都是在这新的潮流中的),汇成大泽;将来疏导,必成最后的六道安流。”

可见,“外来潮流的影响,民间文艺的势力”,其实才是黎锦熙先生在图中最想展示的部分,也是他一直致力的事业。

这张曾经被炒出天价的图,如今终于又迎来了再版。这一次《潮流图》的复刻出版,是近百年后的初次再版,本次再版正值上次出版90周年,也是近百年来首次在国内影印出版,简洁复古牛皮纸袋内,不仅有那张可以作为中华文化的极简指南《潮流图》,还附有一本导读手册,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上的内容以及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

如何用一张图写遍四千年的汉字和文学的流变

对于如此绘制《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的初衷,黎先生曾这样说道:

“上下四千年间,国学要籍,诗圣文豪,燕行鱼贯,尽列在目,求学门径,自然不乱。”

《潮流图》中,横轴是时间轴,跨越了四千年的时间,然后整张图以一条象征着汉语言巨流河的绿色河流中间的黑线隔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是文字与语言,描绘的是汉字从图形开始,逐渐演化的过程,以及汉语音义的发展;下部分是文学与文体,讲述的则是从荒古口头歌唱文学开始的流变过程。

纵向以红色直线将时间分为32列,除了第一、二列之外,其余每列代表了一百年,中国各个时代的文字和语言之来龙去脉、发展和变迁,都在这条时间的长河中一目了然,这为我们在对应的时段里找到相关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如何用一张图写遍四千年的汉字和文学的流变

《国语四千年来变化潮流图》对于国语运动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学者对于国语历史的认识,更是将我们的语言文化以及对于文化发展的探索,以一种具有系统性、学术性、普及性、观赏性的方式直观地让世人看到,它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世博会获奖的展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对于研究国语运动和黎黎锦熙先生学术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时隔百年,我们依然能够在这幅《潮流图》上,能感受“五四运动”前后那一代人奋发图强,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可贵精神,依然感动于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

如何用一张图写遍四千年的汉字和文学的流变

日、月、虎、禾、目的文字演变过程

或许这就是语言的真正意义,它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本身所呈现的那一个符号和含义,而是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一种文化的延伸和传承,文字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时代都会尤其独有的特点,一种语言的发展必然会经过各种变迁和改革,而每一次改革的推进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阻力和声音,但更会有如黎锦熙先生一般为了文化事业贡献一生的先辈。

文化的发展是具有开放性的,文字和文化的发扬和继承还需要我们去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1242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