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背后的史诗级故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背后的史诗级故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背后的史诗级故事…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 无衣》

这首威武雄壮的军歌,大意说的是:谁说没有战袍?我和你在一起!国家召唤我们,拿起刀枪上战场!

气势磅礴,冠绝古今。

完全是秦人尚武精神,忘生轻死之体现。

有气吞山河的大境界。

甚至有人说这诗:“英壮迈往”,超过了盛唐出塞诗的境界。

《无衣》千百年来传唱不断,为勇士壮行,为英雄鼓舞。

其成诗的故事,同样充满传奇,是勇气、诺言、意志的真实再现。

01

春秋末年,楚平王替太子娶秦女。

却听信奸臣费无极的话,这个女人美得不得了,自己要了,另外给太子再娶媳妇。顺理成章,费无极进一步教唆平王除掉太子,并太子的老师。

太子逃跑,老师伍奢被捉,费无极叫伍家的两个儿子来见老爸:“你们来了,饶了你们的老爸,不来,就杀了他!”

长子伍尚宽厚仁义,来了;次子伍员坚毅勇敢,知道一去必是父子同死,逃跑。兄弟俩人,一个实现了孝,跟着父亲去死;一个落实了义,一定要报仇。

伍奢和伍尚被杀,死前了解儿子的伍奢感叹说:“从今往后,楚国的君臣要受尽战争的苦了。”

伍员就是大名鼎鼎的伍子胥,他白发过昭关,吹萧乞闹市,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吴国。帮助吴王阖闾夺得王位,推荐军神孙武为吴军统帅,把中原先进的战略战术引进到吴国来。

吴国渐渐繁荣昌盛,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楚国在东边的大敌。

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的率领下,大举伐楚,五战五胜,一举攻进楚国首都郢城。那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儿子楚昭王逃跑,吴军占领郢都。

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墓,把尸体拉出来。据说楚平王的尸体是水银浸过的,面目如生。伍子胥怒火冲天,把尸体抽打了三百鞭,算是报了父兄之仇。

司马迁感叹伍子胥为“烈丈夫”,弃小义,雪大耻,了不起。伍子胥没有罢休,他继续派人去追赶楚昭王。

伍子胥有个同学申包胥,才智勇武,媲美伍员。当年伍子胥逃离楚国时,两个老同学见了一面,彼此了解对方的能量和性格的俩个人,有一通对话。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背后的史诗级故事…

伍子胥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灭了楚国!”

申包胥说:“努力吧!你如果灭了楚国,我一定复兴楚国!”两个朋友用这种诺言告别。

申包胥在山中听到伍子胥掘墓鞭尸,给他写信说:你这样报仇,也太过分了吧?人定胜天,老天反过来也会报复人。你曾经是楚平王的臣子,现在鞭打死人,这难道是上天的意愿吗?

伍子胥回信:我就像是旅客在途中,眼见天就要黑了,前面的路还非常远,只能向前走了。依旧派人到各处去寻找楚昭王,一心一意要灭掉楚国。

申包胥知道,自己践行诺言的时候到了。

02

申包胥出发,爬山涉水,历经万苦,走了七天七夜,到了秦国。

向秦国求救,秦国不肯管这事情。

申包胥站在秦庭上,不吃不喝,放声大哭,连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和大臣们都感动了:“楚王虽然无道,可楚国有这样的臣子,怎么会被灭亡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背后的史诗级故事…

申包胥

​派了五百乘兵车,由将军子蒲、子虎率领,跟随申包胥出发。秦哀公亲自赋成《无衣》这首歌,号召将士们,为大义出征。“岂日无衣?与子同袍。”雄壮的军歌,“秦中苦娃”杀到。

吴军占领楚国郢都,四处追拿楚昭王。楚平王是个混蛋,但楚昭王很不赖,他得病,算命的说可以祈祷上天,把他的病转到将相身上。昭王说:“将相就是我的手足,把病转到手足上,有什么好处?”不同意。

昭王离开,楚国父老相送,昭王说:“我没有本事,丢掉了祖宗的城池。还是把我流放到海上去吧!再立个贤明的君王吧。”楚国人都感动了,有这样的君王,能不努力吗?大家同仇敌忾,拿起武器和吴国人战斗。

吴人在楚国掠夺无厌,更是激起了楚人普遍的反抗。令尹子西率领导楚国人民在楚国各地开展反抗吴军的战斗,吴军陷入了楚国的游击战中。

申包胥引导的秦国援军到达,大大提高了楚军的士气民军,楚秦联军在稷城与吴军相遇。

申包胥、子西率楚军先与吴军交战。

秦军观察了吴军的战斗方式后,发起进攻,黑色的秦军旗帜飘扬在战场上,吴军从未与凶猛的秦军交过手,大为吃惊,军心乱了,两面攻击下,吴军大败。

吴国内部的矛盾在战败后就暴露出来,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乘阖闾久居楚国,先率部逃回吴国自立为王。

阖闾回师,打败了夫概,吴军也在劫掠了大量的财物后,退出楚国。楚昭王回到郢都,楚国复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背后的史诗级故事…

03

申包胥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功帮助祖国渡过危难,复兴成功。

楚国人论功行赏,要封申包胥五千户,这足以成为一个小型家国。

申包胥不肯受赏:“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国家已经安定,我难道还有其他要求?”

早年大臣子期帮助楚平王上位,自居功高,贪得无厌,终于被平王杀死。

申包胥坦然表明态度:我不是子期这样的人!为坚持自己的志向,申包胥坚决辞去一切,逃离楚国,远走他乡。

申包胥就这样在历史中消失了近三十年,他的再次出现,还是与楚国、吴国的命运有关,这次还牵出个后起之秀越国。

在吴国的南方,越国在一步一步地壮大。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击伤吴王阖闾致死,吴王夫差继位,打败勾践。勾践忍辱负重,作为俘虏到吴国为奴三年,才回到越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背后的史诗级故事…

卧薪尝胆,与民同甘共苦,慢慢恢复国力,吴子胥看到了越国的潜力和越王勾践的忍耐力,再三劝吴国夫差灭掉越国。

但一国灭亡的历史就是这样,由一个错误套着另一个错误延续着,最终导向末路。

英明勇武的夫差,就是听不进伍子胥的话,两个情同父子的君臣闹翻了,夫差赐给伍子胥一把剑,让他自杀。

伍子胥这个强大而智慧的人,笑着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城楼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开进城门。

伍子胥死后,恼火之极的夫差还把他的尸体用革囊装着丢到江里喂鱼。

十几年中,强大的吴国四处征战,成为春秋最后的霸主之一。吴国的敌人们一直在鼓励他去和强大的势力争王争霸,在穷兵黩武中耗尽国力,丧失民心。

最后夫差在胜利面前失去理智出兵和中原的强国晋国争雄,已是是强弩之末。

蛰伏多年,聚集民心,积累力量的越国,开始把目光投向空壳吴国,准备向这个世仇发起复仇之战。

在战争开始的前夕,申包胥出现了,见越王勾践,受到了越王特别的礼遇。

申包胥分析了吴国穷兵黩武,杀害忠良的作为,完全是亡国的征兆。越国要坚定信心,一定会消灭吴国。

申包胥给勾践出了三策:智、仁、勇。

用以对付吴国。

当然越王的复仇之路由许多高人共同努力完成的,申包胥只是其中的一环。

有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句话是越国灭吴的故事总概,用于申包胥也是一个道理,更何况他利用越国,间接地为楚国报了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背后的史诗级故事…

我们今天应该感谢申包胥,用生命说出的这句话。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1138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