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唐朝温庭筠《菩萨蛮》
初衣解诗:该如何来赏读温庭筠的诗呢?我们知道唐朝的温庭筠,是以诗才绮丽闻名。一曲“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以其典雅闲丽,端庄妩媚,又饱含对团圆的期待和欣赏,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可以说那一首《菩萨蛮》,既是盛唐女子的画像,又代表着一种纯粹和美好。女子慵懒的起床,然后端丽的梳妆,所见所着,无不是双双对对,以至于后世,无论男女,都将它视为爱情圆满的典范。
但唐朝真的如此吗?我们所知道的唐朝,尚武,且经济交流十分的活跃。李白说,“长安一片月,万古捣衣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还是盛唐时候。也就是说长安城的千家万户,无论达官贵人或者平民,都有守土戍边的家人。虽然唐朝的经济非常的活跃,这是靠千万人民的戍边达到的安定。而繁荣的背后,是大唐女子的牺牲。而更多的普通人家,也面临着求学,就业,经商而产生的各种分别。
而温庭筠,生在晚唐,藩镇割据越发的激烈,朝廷政治把持在懦弱的君主和强悍的宦官手中,读书人做官上升的路越发的窄。但是在都市里,又有一种畸形的繁荣,那就是一种政治压抑下的精神和物质追求的奢靡与富丽。一种眼前的确幸与狂欢。而没有出路的文人,不能在朝廷上报效国家,反而下沉到市井和生活的细节。温庭筠肯定就是其中的代表。
那么我们了解了晚唐的背景,再来看温庭筠所写的诗词,你会读出那种富丽中惘惘的凄凉,因为那个背后,是无尽的离别。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新婚年轻的贵族女子,打开了梳妆盒,里面是金碧辉煌的首饰。那双双对对的首饰,在宝盒里闪耀着明丽的光泽。女子的手停在了金色的一对鸟上。
窗户打开,绣楼之外,是山水无边,远远的一带远山如眉,正对着她的脸。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目光由远而近,她看到了绣楼之外的官路上,杨柳是这个季节的袅娜,沐浴在春雨微风当中。那杨柳柔韧的枝条,寂寞的晃动,如同她寂寞伤感的心情。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这个女子是在江南吗?又或者她是在长安。她的良人在哪里呢?或者北,或者是春风不到的玉门关,或者是南,南到春草淹没了他的马蹄和身影。而许久,没有得到他的消息。那么有多久呢?或者是一年,因为杨柳又绿了官桥,又或者是几年。春风回时人未归。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这个女子日复一日的装扮,是等待她的良人归来。又或者,唐朝的风气是如此,无论有归无归,女子都要穿戴齐整,妆与世同。只是那掩藏在富丽之下的感情,那焦灼的思念,有谁能够知道呢?
但是温庭筠的诗,广为流传,是因为他切中了唐朝女子心理的痛点。因为大家都如此。家家有离人,户户长相思。
唐朝最为人得意的就是它的开放与富丽,但是战乱离别分也是唐朝人心中的隐痛。大国的崛起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个中间,是唐朝人的爱国,和承受着各种各样的生死离别。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晚唐的温庭筠,因为敏感多才,无法融入死板倾轧的官僚体系,反而以浓丽多情的笔调,描绘了晚唐时候的风情与情感。
有人沉醉在他笔下的唐朝的富丽里,但更多的人读到的是繁华下的孤寂与凄凉。但正是这些,混合成唐的魅力和美丽。有多繁荣,就有多无奈的承受,如同春天的雨,有多滋润就有多么忧伤。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可以照见古往今来多少离别。而其音韵的柔婉灵荡,让离别之人,潸然落泪。后世化用得好的,当推纳兰性德的“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而苏曼殊的“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这更将春雨驿路上升到凄凉的地步。
但温庭筠的这首诗美,美在了,一种无声的柔情牵挂,含蓄动人。这是唐的魅力。因为唐朝的人还是愿意相信的,愿意相信一种离别,不到生死,只是离别。虽然这个朝代不可避免地也崩塌了。但留下的,是后人追怀唐的一种精神,一种有浑厚感的大气。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