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照片 /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1973年,法国著名摄影师布鲁诺·巴贝跟随访华的法国总统的乔治·让·雷蒙·蓬皮杜首次来到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加入了玛格南图片社, 1978—1979年,任玛格南图片社欧洲区副主席,1992—1995年间任主席。巴贝是玛格南图片社率先使用彩色胶卷的摄影师之一,他对色彩自由而和谐的运用成为了他的个人标志。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本组图片系布鲁诺·巴贝在北京、上海等地参观国营工厂时拍摄。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工厂亦是“铁饭碗”单位。铁饭碗,顾名思义,饭碗乃铁所铸,坚硬非常,难于击破。人们通常将其意延伸,指一个好的单位或部门,工作稳定,收入无忧。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中国近代工业之始。这时期的外资工业主要是为外商对华贸易服务的。从1843~1894年,外国在华一共设立了191个工业企业;其中116个属于船舶修造业和丝茶等出口商品加工工业。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外国在华创办工业后20余年,清政府开始创建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从1861~1894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21家军用工厂(包括一家船厂),所费资金从低估算在5000万两左右。其中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和湖北枪炮厂,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是中国近代工业创建时期的大型工厂。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甲午战争后,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抵制外货,设厂自救的呼声遍及全国。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并且在1896~1898年和1905~1908年出现了两次投资工业的热潮。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中国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遇到了市场危机的威胁。内战削弱了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东北广大市场和资源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西方列强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跌价倾销进口商品;连同日本在华北的严重走私等等;造成国内市场购买力锐减,出现了物价下跌而销售迟滞的景象,迫使工厂停工减产。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在中国经济上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官僚资本的形成和膨胀。统治集团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利用战时经济统制,借用“公营”名义控制工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工业处于受压制和被排挤的地位。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新中国成立以后,清末民国以来的近代工业很快实现了所有权的转制,成为人民政府所有的经济实体和新中国公有经济的主体。通过人民政府的没收官僚资本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世纪末以来,近代工业绝大部分转变为国营企业。

70年代西方人拍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铁饭碗

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乃至到20世纪末,国有企业一直是政府支持和扶植的对象。政府税收的很大部分都投入到国有企业中,大量的国有企业因此建立和出现。【国营工厂,1973年。摄影:布鲁诺·巴贝】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811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