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牧马人》:被爱滋润的西北苦寒之地,此心安处是吾乡

《牧马人》:被爱滋润的西北苦寒之地,此心安处是吾乡

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牧马人》是一部非常老的片子,改编自著名作家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由谢晋执导于1982年上映,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等诸多奖项。

单以个人情感来论,这部电影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为感动的一部电影。 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故事娓娓的讲述,都让人在观影结束后内心泛起一层轻微的涟漪,因为温馨平凡所以让人倍觉亲切感动,因为纯真美好所以更能打动人心。

《牧马人》的男主角许灵均由朱时茂扮演,女主角李秀芝由丛珊扮演。此时的朱时茂是一个年仅28岁的青年,而丛珊更是一个在读大一的学生。导演谢晋为了让二人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将二人送到偏远的牧区体验生活了一个月,和牧民们同吃同住,从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到骑马放牧,逐渐抹去大城市生活的印迹 。为了让全组的青年演员学习如何挖掘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更是布置了每天记创作札记或创作日记的任务。

其实这些为拍摄电影所做的准备工作,只是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但放到现在而言,却极少有演员能沉淀下来耐得住这份寂寞,吃的了这一份苦。在现在病态的影视市场面纱笼罩之下,越来越多的“演员”拍戏时“另辟蹊径”,甚至在对剧本毫不熟悉的情况下走马上任,用替身对口型,指望后期制作和抠图来完成一部作品。而一些相对敬业的演员经媒体曝光后,短暂的时间内在社会上迅速收获无数的好评和赞誉。细细想来,演员只是一份职业,敬业根本不需要称赞,怠职才需要被打压。

《牧马人》:被爱滋润的西北苦寒之地,此心安处是吾乡

回归电影本身,《牧马人》采用了回忆穿插的叙事手法,讲述了1957年出身钟鸣鼎盛之家的许灵均被打成了“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在这里他遇到了“亲人”,也遇到了自己的爱人,组建起一个温馨的家庭。在文革结束后,他毅然放弃了去美国继承遗产的机会,而是重新回到了敕勒川牧场教书生活的故事。

如果你是许灵均,在去美国成为亿万富翁和留在敕勒川牧场当一名老师之间,你该如何做出选择?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想在金钱的诱惑驱使下我会遵从本心选择前者,带着家人远走高飞。但是对于许灵均而言,如果是在十年前,他可能会选择去往美国继承遗产,但是他当了二十年的“老右”才刚刚得到政治上的平反,他又怎甘心离去?

敕勒川牧场是被爱滋润的土地,这里更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根”。

《牧马人》:被爱滋润的西北苦寒之地,此心安处是吾乡

01.父与子:中国千百年来最为矛盾的关系

北岛在《给父亲》一诗中分别写有这样两句话:“我从童年的方向,看到的永远是你的背影。”“你召唤我成为儿子,我追随你成为父亲。”这两句话很好诠释了中国式父与子的关系——亲密但却疏离。儿子为矛,锋利尖锐;父亲为盾,牢固坚硬。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希望早日脱离父亲的掌控,父亲则希望儿子的成长能走在自己规划的道路上。于是,父与子之间也会发生一些必不可免的摩擦和碰撞。

《牧马人》里的许景由和许灵均就是这样的一对父子,亲情带来的密不可分但却同样充满了矛盾。但和中国式父与子关系不同的是:父亲为矛,企图攻破儿子的心理防线;儿子为盾,无时无刻不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和尊严。在这一场明争暗斗的较量中,父与子最终还是达成了和解:儿子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父亲也找到了最终的归属。

解放前夕,许景由逃往了美国,许灵均则背上了“反动官僚资产家出身”和“右派”的罪名。三十年后,许景由成为了在美国经营一家化学公司的亿万富翁,再次回到祖国想要将儿子带走继承遗产。但在北京短暂的几日相处中,无论是在生活习惯、思想认知还是精神上,这对父子从里到外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在北京饭店,许景由、许景由的秘书和许灵均三人吃一顿饭需要花上80多块钱。这给许灵均带来的冲击不亚于太平洋上骤然而起的风暴,但是对于许景由而言只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他和秘书关心的是饭菜是否合乎自己的口味。在一家卖瓷器的商店,许景由愿意花上800元买一件看中的现代仿制均窑,但许灵均却看上了一个售价只有4块5毛的农村泡菜坛子。要知道,许灵均当了二十年“老右”的补偿也才只有500块。

生活上的差异是用肉眼能够捕捉到的,但是横亘在思想上的鸿沟却让人难以逾越,根本无法丈量其中的距离。在许家父子二人的相处中,有过一场关于政治和对于“国家”定义的谈话。许灵均认为,在中国,国和家的命运太密切了。国的命运也是家的命运。许景由则认为,在外国讲个人荣誉,讲竞争。在美国他经营的化学公司就是他的王国。

这种思想上的巨大差异也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即使许灵均选择奔赴万里之遥的异国,迎接他的也一定不会是物质上的幸福,反而会导致精神上的痛苦。

《牧马人》:被爱滋润的西北苦寒之地,此心安处是吾乡

02.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艰苦的生活里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如果说爱情的力量让许灵均原本枯燥的生活增添了明亮的色彩,重新焕发了鲜活的生命,那么“亲情”则是许灵均黑暗世界里点亮的烛光,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从而拥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1962年,许灵均解除了劳动教养,因为无家可归,被留在西北牧场放牧。苦寒的生存环境不仅给身体上带来磨难,敏感的“老右”身份更给心理带来痛苦。许灵均身材壮硕高大,但在身份上却低人一等,心理自卑于是愈发沉默寡言,而正是因为这些善良淳朴西北牧民的出现,才给许灵均封闭的内心世界打开了一扇足以让光亮照进的缺口。

死去过不过我又活过来了,我不但找到了人的价值,我还找到了人的温暖,我找到了“父亲”,还找到了“母亲”,对于他们给我的,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因为担心许灵均夜里受冻,老牧民董大爷给他钉上门帘子挡冷风;为了让许灵均吃上饱饭,董大娘送来了两碗热腾腾的面条;祁连山上冬日凛冽的寒风冷的刺骨,老刘特意来到许灵均的家中为他送来了皮袄;许灵均已过了三十而立的年纪,善良的郭෨子更给他张罗着介绍对象;在许灵均新婚之夜,热心的牧民们自发送钱送米送粮票;在十年动乱中,更是想法设法保护许灵均免遭横祸。

这些不是亲人的人却胜似亲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长河中,正是因为周围有这些人的存在,才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烂多彩。

《牧马人》:被爱滋润的西北苦寒之地,此心安处是吾乡

03.那个年代淳朴的爱情:比钱更贵重的是人的心

爱情和婚姻其实是两码事,有些人拥有美好的爱情,但却经历不幸的婚姻。钱钟书将婚姻比作围城,张爱玲在《谈女人》中也曾提到过“结婚是爱情的坟墓”。许景由认为,“婚姻本身就是一种条约和义务,不管你和妻子有没有感情,都要将这种条约恪守到底,否则就会良心不安,引起懊悔”。但是对于许灵均而言,他的婚姻却是爱情的开始。

这是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里平凡的故事:一个是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场的农村姑娘,一个是年过三十至今单身的“老右”。两人在认识的当天就“被”领了结婚证,看似荒谬但却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写照。

家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旧的,只有结婚证是新的。萍水相逢,许灵均却可以将家中积攒的40块钱和20斤粮票全部拿出来给李秀芝。感动于许灵均的善良和淳朴,李秀芝更对眼前的这个男人给予无限的信赖。

许灵均:“秀芝,我是犯过错误的人。”

李秀芝:“犯过错误,我们以后不犯就是了。”

许灵均:“我这个人,注定要在这一辈子的。”

李秀芝:“一辈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这劳动。”

再也没有什么能比这句婉转的表白更打动人心了。爱是相互的,在煤油灯的照映下,两个同样淳朴的人紧紧靠在了一起,同样贴紧的还有两颗火热的心。

粉碎”四人帮”后,许灵均错划的”右派”得到改正,成为了敕勒川牧场的一名教师。但是在李秀芝的心里,许灵均始终还是那个许灵均,是她的丈夫,是清清的父亲,不会因为身份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

我不管什么教师不教师,在我眼里,他还是许灵均,他就是当上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马我也不嫌弃。

那时候的爱情,真挚淳朴,相互信任,认识到结婚用了三分钟,相守却用了一辈子;那时候的爱情,可以一开始什么都没有,通过两个人一起的奋斗将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在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之所以没有选择和巧珍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他眼里的文化的差异所导致。但是为何这种爱情的悲剧没有在许灵均和李秀芝的身上上演,最大的原因在于许灵均对待爱情、对待生活要比高加林看得更加透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人是万物之长,智慧的差异是很小的,经历本身也是文化。”

《牧马人》:被爱滋润的西北苦寒之地,此心安处是吾乡

《牧马人》影片的最后,许灵均放弃了去美国生活的机会,重新回到了这片被汗和泪水浸过的土地。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妻子李秀芝背着儿子清清向他飞奔而来。这一幕像极了《平凡的世界》故事的结尾描述的场面:

他上了二级平台,沿着铁路线急速地向东走去。他远远地看见,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正向他飞奔而来……

无论是许灵均还是孙少平,敕勒川牧场和大牙湾煤矿都有家的方向,此心安处是吾乡。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770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