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偷书贼》:对“书”的渴望和追求,闪耀在残酷战争里的人性光辉

《偷书贼》:对“书”的渴望和追求,闪耀在残酷战争里的人性光辉

《偷书贼》是我看过的第三本国外文学书籍,此前的两本分别为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以及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呼啸山庄》。在生活中,我很少接触国外文学作品,主要是因为国和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阅读方式和阅读理解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说唐朝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里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抛开隐喻不谈,这句话不仅诠释了登高临远的物理原理,更烘托出高瞻远瞩的一层悠悠意境,但是翻译成英文再译中文之后,就变成了简单的“想要看的更远,请上楼”——单调的文字内容陈述枯燥乏味,诗词里具有的语言韵味也破坏尽失。

《偷书贼》一书改变了我此前对国外文学阅读的笼统看法,它让我明白了阅读的意义除了文字本身还有建立在文字之上的东西。而之所以阅读《偷书贼》这本书籍,则是受到2013年由布莱恩·派西维尔执导、改编的同名电影的影响。以“战争”为题材的同时代电影有许多,但《偷书贼》却是一部别出心裁的“二战”片,将战争和“书”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喜欢书并且偷书的“偷书贼”莉赛尔的故事。

《偷书贼》:对“书”的渴望和追求,闪耀在残酷战争里的人性光辉

01.《掘墓人手册》:读书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打开内心的枷锁

影片以“死神”的视角进行描述展开,镜头缓缓的穿过如烟似雾、气蒸滚滚的云层,从万里高空陡然拉向平稳的地面,在白银素裹寥廓的雪地上,一辆喷吐着白色蒸汽的火车沿着两行平行的轨道开向远方。然而在这极具梦幻的景象之下,铁皮包裹的火车车厢里,一场死亡也正在悄然发生。

二战前夕,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上。在清冷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这是一本讲述如何将死人安葬的书籍,但是对于莉赛尔来说,却是她人生重获新生的开始。

父亲被纳粹抓走,弟弟在半途中意外死亡,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孤苦伶仃的莉赛尔坐着一辆小汽车来到了养父母居住的地方——天堂街。人在陌生的环境都心存惧怕,莉赛尔这个9岁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在清冷孤寂的夜晚,莉赛尔卷缩在床边一角;面对一向言语刻薄的养母的诘问,表现的不知所挫唯有沉默;在学校的课堂上,更因为不会读写而遭到以弗朗士·多伊彻为首的全班同学的嘲讽。

《偷书贼》:对“书”的渴望和追求,闪耀在残酷战争里的人性光辉

她和天堂街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养父母的家让她觉得逼仄压抑,学校里的同学将她看做傻瓜。尽管这儿的名字叫作天堂街,但是在她看来就如同水深火热的地狱,她想要从这里逃离出去,找寻自己的母亲。在天堂街,她将自己封闭与外界隔离,她是装进套子里的人。

是书籍的陪伴给予了她温暖,书籍也成为了打开她内心枷锁的钥匙。在善良的养父引导下,她成功读完了第一本书。养父还为她在地下室的墙壁上准备了一个“字典”,帮助她认识陌生的词语。养父的眼睛里时常闪烁着温柔的银色光芒,如同书本里描绘的湛蓝大海,莉赛尔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更在她的心上播种了一颗“阅读”的种子。

《偷书贼》:对“书”的渴望和追求,闪耀在残酷战争里的人性光辉

02.《隐形人》:因为热爱读书,勇敢的面对生活

在这场国民社会革命中,以及国家的建设中,我们应当用新的道德和智慧,来净化自己的心灵,这有一点,不能有片刻的松懈,教育、戏剧、电影、文学、出版业,这些都是重要的支柱。这些支柱塑造了我国国民的独一无二的品德。因此,我们今晚聚集在这里,将自己从精神鸦片中解放出来。

在一场游行中,所有被号召的民众都将手中的书籍丢进熊熊燃烧的火焰里,以此来表达对国民革命的支持。凶猛冲天的火光照耀着人性的悲哀,他们毁灭的不仅仅是纸质的书籍,更是存在于人内心的道德准则。

在游行结束人人散尽的深夜,莉赛尔出现在将熄的火堆前,“偷”了一本冒着浓烟的书籍回家,这本书籍的名字叫做《隐形人》,一本描写疯狂科学家与社会对立的杰作。正如书名一样,在当时病态的社会意识形态下,每个人都成为了“隐形人”。

在当时波涛汹涌的社会风波中,一本图书也可以被有心人解读出多重意味出来,甚至会让人葬送性命。我们感慨于莉赛尔的勇敢,但我们更应该感慨父爱的伟大。对于莉赛尔而言,“偷书”是因为热爱读书,但是对于养父而言,为了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他却冒着全家人被逮捕的风险,勇敢的对抗全世界。

《偷书贼》:对“书”的渴望和追求,闪耀在残酷战争里的人性光辉

03.偷书贼:对“书”的渴望和追求,闪耀在残酷战争里的人性光辉

养父汉斯无疑是莉赛尔读书路上的引路人,而麦克思则将莉赛尔引向了读书的另一重境界。

麦克斯是一名犹太人,他的父亲与养父汉斯是旧相识。为了保护麦克思免受纳粹杀害,汉斯将之藏在自家地库。他与莉赛尔一样都是嗜书如命,他被困在地库无法外出的时间,是莉赛尔将外面的世界用书中的语言描绘给他听。也是因为这样,麦克思发现莉赛尔不仅仅擅于阅读,更有写作的天赋。

居住在地下室里的麦克斯躲过了纳粹的搜捕,但却没有躲过厄难的降临。在寒冷的天气逼迫和压抑的心理围攻之下,麦克思一病不起陷入了整日整夜的昏迷中。为了唤醒麦克思,莉赛尔开始了她光辉的职业,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偷书贼”。

白日里她潜进市长夫人的书房,将书一本本“偷”来读给麦克思听。在有一次“偷书”的过程中,翻窗时碰倒了窗台旁的书,差一点被市长发现。在莉赛尔坚持不懈的读书下,麦克思终于被唤醒,两人在地下室紧紧抱在了一起。

《偷书贼》:对“书”的渴望和追求,闪耀在残酷战争里的人性光辉

马未都在《都嘟》一书中说道:“说了这么多,读书究竟有什么用也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不管你是读专业书,还是读闲杂书,只要书读的多,对提高你的生活品质肯定有助益——一个读书多的人,生活一定是快乐的。”

而在特定的战争年代里,“读书”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成为了人生命中的一道亮光,支撑着人在黑夜里勇敢的前行。其实在战争和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守,捍卫着最后的尊严和人性。在善良的养父汉斯眼里,手风琴是他生命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而养母看似不近人情坚硬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柔软而温暖的心。对于麦克斯来说,当一万个人在警报引发的恐惧和颤栗中躲藏起来时,他感谢上帝让他看到了满天繁星。

故事的最后,天堂路的居民丧生在战争的废墟中,莉赛尔因为在地库里得以幸存。两年后,莉赛尔和麦克斯再度重逢……

《偷书贼》:对“书”的渴望和追求,闪耀在残酷战争里的人性光辉

战争是残酷的,轻易剥脱人的性命。但是“书”却代表着生活的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气,它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年代人性闪耀的光芒。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769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