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明朝汤显祖《游园惊梦》之《皂罗袍》
初衣解诗:汤显祖的昆曲名段《游园惊梦》,许多人耳熟能详。每个人解读的方式不一样。但初衣一向认为,这首名曲名词的魅力,在于它跨越阴阳,迷离深切。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名剧,是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比《聊斋志异》要早上几百年。闺中少女杜丽娘,梦见了书生柳梦梅,从此成为了精神和灵魂的唯一寄托,然后因为朝思暮想,竟然死去。而书生柳梦梅竟然在杜丽娘死后和她的魂魄遇见,两人恩爱有加,最后将杜丽娘从坟墓中掘出,双双成为了真实的夫妻。
但《牡丹亭》之所以扬名,不单是故事本身的传奇,更在于它用唯美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式的审美与孤寂,在世俗,规则,教条之下,人被压抑隔离的那种孤独之感,而打动了各个阶层。
其中《游园惊梦》则是这种压抑迷离情绪的最深切表达。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是描写的春天,蓬勃的花木,寂寞在无人的荒园里。从杜丽娘的生平来讲,她本来就是大家的小姐,私家花园,不存在断井颓垣,但是正是因为长年的圈囿,造成情感上的荒凉。而《红楼梦》林黛玉,也特别喜欢这一句,因为有一种苍凉对照的美。说实话大观园富丽人多,哪里就断井残垣了?但是人心情的寥落,使美景蒙上了凄凉荒芜的底色。
而电影《霸王别姬》,更巧妙地将段落,安插在乱世,显出了断井颓垣的真正目的。而生在明朝的汤显祖,生在晚明,早已经预感了极致的王朝的崩塌,故而先事实而发出哀音。
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已经有了历史沧桑的高度。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有一种迷离情绪的投入和疏离,且把握的非常的好。这是繁华中的孤寂,一种人生的通感。良辰美景,形单影只,这世上几家欢喜几家愁,仿佛热闹的永远是别人的。给人一点向往,一点自我的心酸,一点不平。又或者良辰美景,家家都有不如意的事,而偶尔的赏心乐事,锣鼓笙箫,便分外的刺耳刺心。
《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之口出口这样的诗,是因为林黛玉的敏慧,能够深谙这样一种对照和孤独。这是人的普遍的孤感。人类的悲欢虽然相通,但在各自的人生却是错落分布,难以在同时共鸣并改善。
所以《牡丹亭》可以看哭所有的观众,但仍需各自的人生踽踽自行。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里没有一个字写到心境,但每句话,都是最美的春天的景色,最迷离的忧伤的气息。
可以说杜丽娘在后花园里,是无法看到这样开阔美丽的景色的。这只能是汤显祖了。就是一个男人,对待大好河山,无力拯救,却只能融入自己无限赞美和哀婉的心梦。杜丽娘的凄凉孤寂超出了闺阁,是汤显祖的无力和伤逝和沉痛。
汤显祖34岁做了进士,在留都南京坐了7年的冷板凳。41岁,忍无可忍,对万历登基20年的政治作了抨击,等待他的是皇帝的震怒,而官场的倾轧,终于使他心灰意冷,48岁的时候愤而辞职。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里,看到投入和疏离并存的美,但这种美是一种压抑的活力,化作了无穷的哀伤。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是汤显祖的寂寞河山,他是借杜丽娘感叹自己无能为力的仕途生涯。
当这样的名句,成为了江南山水的绝好名片,流传于世。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最无用的是最美的时光。除了青春和岁月,一无所有。
所以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惊梦》,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有人在里面看到了兴亡,有人在里面看到了爱情,有人在里面缅怀青春,有人在里面体味人生深刻的孤独,有人看到了灵魂和情感跨越了阴阳两界。但是他什么都说了,却又什么都没有明说。只留下无尽的中国式的唯美与忧伤。
有空请听一曲昆曲的《游园惊梦》,在字里行间,在一字一句中,去体会那种中国式的孤独与美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古典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