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名言,如:普(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这是皇权对天下的认识,在古代,权力集一身的皇帝,他们的观念注定不能太窄,不然很容易与昏君挂钩,一个明君,总会以天下为己任,做出表率,对皇帝来说,皇权至上。而皇帝一般都会有天下观,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怎么样的?
一: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形成
在古人眼里,古代的天下观和世界观,是有一定区别的,由于古人认识有限,中国天下观一般是指东亚大陆和周边地区。基本就是藩属国的范围,而且是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在那些未融合与未接纳的地区,都会成为外夷之地。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空间概念,天人一体、道王合一,是天下的中心。因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古人以中原地区为圆的中心,然后向四周辐射,逐渐形成天下。
想要构建一个天下观并不容易,在中国古代的“天下”形成中,要追溯到夏商周三朝的历史,特别商周两朝,天圆地方的概念逐渐得到加强。而“天下”的思维传到各诸侯国时,这对后来形成大统一思想奠定基础。由于华夏族发源于中原地区,当时封的诸侯国太多,万国林立的状态,他们都以中原的商朝和周朝为中心。这种潜在的意识,久而久之就形成天下的中心,想要成为正统,就必须获得中原地区。
在周朝时期,逐渐完善天下中心的思维,更强调中心的客观性,从这也强调权力的合法性,不管是周朝的皇族,还是在地理位置上,周朝强调的“天下中心”,影响着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周王统治的地区为中央之地,也称中央之国,当时更是出现“中国”二字,此时的“中国”同等于“中土”,如《诗·大雅·劳民》中的记载“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虽然“中国”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国号,但“中国”已经成为华夏族,所居住的文明地区的代名词。
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梯次辐射,逐渐扩展到东亚大陆边缘,形成一个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天下。当时有两个词语体现周朝统治的观念,分别是“天下”和“四海”。在描述疆土范围时,都会用到这两个词语中的一个。
“天下”对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来说,已经深入他们心里,统一是他们需要做的,而不是保持分裂,因此,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陆上,战乱从没停止过。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天下观更是发挥了它的作用,一个帝王要拥有天下的心,这也成为后来帝王必须拥有的观念。
二:中国的皇权与西方的神权
在西方古代中,神权是不可撼动的,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不管是在教堂里,还是历史文献中,西方的神权远大于王权(中国更多的称为皇权)。西方的国王需要得到教皇的加冕,才能真正成为合法的国王。因此,国王的王权受到教皇的神权压制。
在中国,神权不可能越过皇权的,皇帝拥有的权力大于一切,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西方的王权不同,他们还要经过教皇的同意,才能随便杀掉一个重要的基督教教徒。如果发动战争,还需要教皇的同意,最著名的还是十字军东征。在中国古代中,皇帝可以策划战争,决定国家大事等。
神权一般都是由宗教发展而来的,在中国,本土的宗教,并没有一个形成世界性的宗教,皇权也没有受到限制。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做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为了彰显他的功绩,在取尊号的时候,他认为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是至高无上的天神,于是他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于是有了皇帝这个尊号。
你以为秦始皇只是尊敬上古天神吗?并不是,他觉得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他们,于是把他们的称号合二为一,成为皇帝。用王已经无法显示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取名字而已。它反应的是天下观已经在秦始皇心中,更是让皇权得到加强。从古代的历史来看,帝王他可以迷信,但不会信仰宗教,让宗教干预朝政,迟早这会引起叛乱。
秦朝加强皇权,汉朝确定儒家思想治国,之后就没有宗教什么事了。宗教不可能再影响到朝廷,在皇帝和文武百官中,不会全部都信仰宗教。即使在中国兴盛的佛教,依然受到朝廷的打压,这对宗教来说,想要扩大神权,迟早让朝廷盯上。像黄巾起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中,都带有宗教色彩,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这也让朝廷对宗教的厌恶,因为宗教信仰,总能拉起一批农民来造反,因此,有哪个朝廷愿意看到宗教的发展壮大?
三:中国古代天下观超越神权
在儒家文化中提到修身养性,古人常说“人之初,性本善”,以及“忠孝仁义”等,在这些文化思维中,皇帝须拥有:治人者,仁为首;治于人者,忠当先。这种源于古人流传下来的文化,提示帝王应胸怀天下,造福苍生。古人的思维和西方的不同,西方更多是在考虑人和神的关系,而中国古人考虑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于是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考虑人和神的关系,更多的是突出神权的作用,考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出现各种管理系统和统治方式,最后演变成各种灿烂的文化和组织结构。在天下观的催发下,一个国家不断扩大,统治的地方多了,和平时期要用仁义治理,战乱时期用战争解决。古代中国,不会用宗教来管理一个国家的,拥有了“天下观”,宗教就是一个枷锁,只能看到宗教内的教徒,对其他民族或者不信仰的人民,都成了宗教眼中的异教徒。
这就是天下观超越神权的好处,可以容纳更多的民族在这个国度中,中国古代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和中华民族不是宗教民族有很大的关系,不是宗教国家,就没有那么多约束,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在以民为本的古代中,天下观才是正确的选择,毕竟天下已经包含全天下的农民,是他们撑起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文明。
四:总结
中国皇权能超越神权,并不是巧合的存在,在古代的文化中,更多的是宣传皇权,这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管理,中央集权制的出现,本身就是为皇权而生的产物,它极大的加强了皇权对国家的作用。
和西方的神权相比,他们更多的是用神权去约束教徒,这种情况下,宗教文化是灿烂的,因为走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但其他方面就会受到限制,只要教皇不认可的东西,它就会和宗教处于对立状态,然后进行抹黑和丑化这些不被上帝认可的东西。
一个文明,早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没有形成强大和独特的文明,在被外族入侵之后,就会灭绝,除非能同化这些民族。在周朝到秦朝这段时间,中国文化与思想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优胜劣汰,历史会选择优质文化的来盖过其他的。
在周朝时期,华夏整体意识已经形成,以华夏为中心,四周为外夷,东部为东夷,西部为西戎,北部为北狄,南部为南蛮,随着历史的发展,天下观向四周辐射,而秦朝的统一,是一个转折点,中国开始进入大统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