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王勃字子安,是“初唐四杰”之首。

他是个天才诗人,只活了26岁,却惊艳了世人1000多年。

曾经有人说若他活到62岁,那么也许“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不是李白,而是他了。

我是不大赞同的,将两个完全不同的诗人放在一起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李白是无可超越的,而王勃也是独一无二的。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1.隔壁老王家的孩子

说到唐朝的名门望族,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博陵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而王勃所在的王氏家族,也许在当时并不显赫,但是在我们今人看来,那是相当的牛掰。

因为他们家族中出了好几个牛人。

王勃的爷爷王通,是隋唐的大教育家,人称“文中子”

背过《三字经》的都知道,“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能够和荀子、老子、庄子这些大思想家相提并论,足见王通地位之崇高。

传闻他15岁便开始传道受业解惑,门生遍布天下,弟子多达千余人。

其中不乏大有作为之辈,例如薛收,后来成了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再比如温彦博也是唐朝的名臣,官至宰相。

再来说说王通的兄弟。

王通有一个兄长,名为王度,写了一本小说《古镜记》,虽然没写完,但是却为唐传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通还有一个弟弟,名为王绩,那可是11岁就名动京城的“神仙童子”。

他的代表作《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被认为是唐代最早的五言律诗,而他本人也一跃成为律诗的奠基人。

说完了王勃的爷爷辈,再来说说他这一辈。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他有一个兄长名为王遽,20岁便考中了进士。

千万别小看这件事,唐朝的科举考试向来是“三十明经,五十少进士”

白居易在27岁时高中进士,就洋洋得意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孟郊一直到了46岁才考中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所以王遽20岁便进士及第,绝对也是个天才。

而王勃本身那就更不得了了,简直是将家族中的“神童”基因发挥到了极致。

传闻他6岁便能写诗,“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原本这也不算什么,毕竟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骆宾王写《咏鹅》的时候也不过七岁。

令人称奇的是,他在9岁那年便读完了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还写了一本《指瑕》。

这可不是普通的读书笔记,相当于你读了一本名著,然后又写了一本书,来指出它的错误。

这样的壮举,成年人估计都没几人能办到,而年仅9岁的王勃却做到了。

难怪王勃父亲的好友杜易简(杜甫爷爷的堂兄),逢人就夸“隔壁老王家的那孩子啊……”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2.成也才华,败也才华

顶着“神童”光环的王勃,13岁便开始给权贵投简历,希望得到他们的引荐。

想想李白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所以王勃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两年后,王勃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当朝宰相的赞赏“此神童也”,立马给朝廷写了一封推荐信。

此后他通过了朝廷的幽素科考试,授朝散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官员。

想想李白,一直到了40多岁,才混了个翰林待招;罗隐考了大半辈子的科举,还只是个秀才郎,而王勃16岁便吃上了皇粮,正应了张爱玲的那一句“出名要趁早”。

而且还不止如此,当时他还凭借一篇《乾元殿颂》,令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唐高宗另眼相看,直夸道“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勃凭借才华走上了人生巅峰,也因为才华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这件事的起因是王勃写了一篇名为《檄英王鸡》的文章。

当时唐朝不少的王孙贵族吃饱没事干,天天围在一起“斗鸡”。

前面我们说过,王勃得到了宰相和皇帝的夸奖,当上了“朝散郎”,后来经人推荐又进了沛王府担任修撰,简单点讲就是“高级书童”。

这沛王可不是什么小角色,他是唐高宗的第六子,武后的次子,后来还曾被立为太子,多次监国。

先不管他后来如何牛掰,10多岁的他正是贪玩的年纪,经常和兄弟们斗鸡。

而这篇《檄英王鸡》通俗点讲就是王勃为了讨小主子欢心,写的一篇助兴文,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替沛王摇旗呐喊,顺便展示一下自己非凡的才华罢了。

原本这也无伤大雅,偏偏让一个最不该看的人看到了这篇文章。

这个人就是唐朝最高的统治者李治,也是英王和沛王的父亲。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他一看到什么“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于村于店,见异己者即攻”,顿时勃然大怒:这不是挑拨我的两个儿子吗?

同室操戈,兄弟阋墙,那是皇室最经常上演的戏码了。

想想李治的父亲李世民,不也是在玄武门之变中干掉了一个兄长一个弟弟吗?

还有李治之前一路从晋王到太子,最后登临帝王,也是和自己的兄长经历了一番争斗。

但无论如何残酷,这是皇室的事儿,外人看看热闹就算了,要想拿这种事做文章,那前途绝对是走到头了。

所以即使之前李治还盛赞王勃,一看到这种文章也是立马翻脸,直接让王勃卷铺盖走人,甚至将他逐出了长安。

成也才华,败也才华”,原本10多岁的他前途一片光明,最后竟然毁在了“才华”上,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他该是何等茫然痛苦。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他悲剧人生的开端而已,后面还有更大的灾难在等着他。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3.最坑爹的诗人

王勃离开长安后,一路南行,到了四川。

很多人都好奇,四川又不是他的故乡,也没有史料表明他族中有人在此任职,那么他为何千里迢迢来到此地呢?

其实答案就在王勃的那首千古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时所写,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和这位“杜少府”是惺惺相惜的好友,那么是否可以假设一下,他到四川是去投奔好友呢?

我想这是很有可能的,而且四川是出了名的风景秀丽,心灵受到极大创伤的王勃正好可以趁此机会看看风景,疗疗伤。

他在蜀州留下了很多诗歌,例如“明月沈珠浦,秋风濯锦川”、“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可蜀中的景色再美,也比不上长安的繁华,在蜀中漫游了三年后又回到了长安。

但我们也知道,一个曾经被皇帝下令逐出长安的罪人,又有什么前途可言呢?

在遭了无数次白眼后,王勃终于明白了:这长安他是待不下去了。

正好他的一个好友凌季友在虢州任司法,为他谋了个参军的职位。

虽然只是个九品的芝麻小官,但是此时的王勃也是别无选择,于是他便收拾包袱赶赴虢州赴任。

他在虢州任职期间,又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这事儿让他差点掉了脑袋。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王勃收留了一个名为“曹达”的罪奴,没多久又后悔了,于是便杀害了这个罪奴,因此犯了死罪,幸好赶上大赦,这才免了死罪。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后世有人说王勃是“自作孽”,但是我却觉得这整件事实在是太蹊跷了。

王勃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他的三观绝对是“正”的,怎么会在明知曹达有罪的情况下,还保护对方?

而且从他13岁便开始混迹官场来看,他对于功名应该很执着的,怎么可能做出这等自毁前程的事。

也许有人说他不是写了《檄英王鸡》吗?但这只能说明他的政治敏感度不太高,并不是说他就是个呆头呆脑、不谙世事的书生。

私藏罪犯这是一大罪,畏罪杀人更是罪上加罪,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干出这种事。

所以,我更倾向于王勃应该是被人陷害了。

经过此事后,王勃深感“官场套路多,我要回农村”。

其实严格来说,这次的打击对王勃自身来书并不算什么,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居然成了“唐朝最坑爹的诗人”

虽然他逃脱了死罪,可是他的父亲却因此被贬谪到了遥远的交趾(今越南北部),每每想起此事,王勃的心中都内疚不已,“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连累父亲,才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4.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怀着对父亲的愧疚之情,王勃踏上了省亲之路。

他到南昌的时候,正好赶上城中的大领导阎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滕王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婴所建,经历多年的风雨冲刷了,有些破败。

阎都督为了这场宴会,专门让人修缮了一番。

当然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之所以要修葺滕王阁,举办这样一场宴会,实际是为了推销他的女婿。

所以当他听说大名鼎鼎的王勃来到南昌后,就立马给王勃下了帖子,邀请他参加这次的盛会。

除了王勃,当地很多有名望的文人雅士都来了。

酒过三巡,阎都督又讲了一大箩筐的官场话后,就开始号召在场的学者为滕王阁以及这次的盛会写序。

在座的都是老江湖了,自然知道这是阎都督的套路了,都装傻充愣,互相推辞起来。

正当阎都督的女婿吴某某准备一展才华时(实际先前就写好),王勃突然站了起来“我来写!”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阎都督一看应声的居然是王勃,顿时就不高兴了“亏你还是才名远播的大文人,居然这么没眼力劲儿。”

心里抱怨归抱怨,但他也拿王勃没办法,谁让王勃是他自己请来的,自己酿的苦果自己吞。

不高兴的阎都督拂袖而去,回到营帐里。

此时挥毫泼墨的王勃自然是没注意到这一点。

而坐在帐内的阎都督是越想越不开心,他让手下时刻禀报王勃的写文进程。

手下跟他报告王勃的第一段是这么写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他便听边摇头“老生常谈,也不怎么样嘛。”

手下接着跟他报告第二段“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他渐渐被折服,却仍然死鸭子嘴硬“看看他接下来怎么写。”

当他听到第三段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再也坐不住了“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他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静静地等着这一篇千古奇文的诞生。

接下的第四段“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说出了多少失意游子的心声。

第五段笔锋一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何等的慷慨激昂。

一直到王勃写完,众人都不曾回神,他们都深深地沉浸在了这篇旷世之作中。

无论是语言,还是句式,亦或是典故的运用,在王勃的这篇骈文中都发挥到了极致。

别说是在场的那些人,就是前代,后世,都没有谁能超越,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原本阎都督举办这场宴会的目的是为了推销女婿,可是面对王勃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阎都督一开始也是不满的,但是后来却体现出了一种独属于盛唐人的胸襟。

他默认了王勃对他计划的破坏,认可了王勃的这篇序,但凡他心胸狭窄一点,将王勃逐出宴会,或者事后毁掉王勃的作品,我们今天都看不到这篇《滕王阁序》了。

盛唐文化会那么繁荣昌盛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唐人有那个气度和胸襟去包容这些文化。

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5.魂归南海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篇精妙绝伦的《滕王阁序》耗尽了王勃一生的气运,在他写完这篇骈文不久后,便魂归南海。

关于他的死因,历来有争议,

有人说他当时还没到父亲所在的交趾,便在南海落水,惊悸而亡。

也有人说他是在看望完父亲,返程的途中,遇到风浪,船毁人亡。

甚至有人说他是无颜面对父亲,投水而亡。

众说纷纭,但是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他的死和“水”有关,二南海是他最后的归宿。

他死的那年只有26岁,真正的天妒英才。

纵观他这一生,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但是最令后世称道的还是他的那篇《滕王阁序》。

他只活了26岁,却惊艳了世人1000多年。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601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