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昆曲的迤逦之美

昆曲的迤逦之美

昆曲的迤逦之美

昆曲很雅,像一件素古的瓷器,浮光掠影地看并不会觉察到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如果静下心来慢慢品味咀嚼,你定能感受到它的迤逦之美。

世人皆知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却不知昆曲是“百戏之祖”。京剧到如今有两百年的历史,而昆曲早在六百年前就已兴起了。

昆曲起源于元末昆山地区,到清朝已十分兴盛,乾隆六下江南都会听地方昆曲。他对昆曲颇为入迷,在宫里还设有御用戏班。

昆曲的迤逦之美

上世纪初戏剧理论家齐如山最早用八个字概括出了中国戏曲的特点,那就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也就是说戏曲所有的声腔都是跟音乐配合的,所有的动作都近似于舞蹈。它不愧为是一种得其风骨、赏其雅致的表演艺术。

昆曲亦被称为“水磨腔”,水砂纸打磨的木材非常细腻,这声腔也有这般的“功深熔琢,全无烟火”之气,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一字之长,延至数息。昆曲中的意境全在这唱念做打之中。《夜奔》这出戏中的林冲在黑夜里惶惶奔走,在场上绕了一圈圆便是走了许多公里。昆曲的声调是圆和的,身姿舞步是内收的,尽显圆融之态。想想西方的表演艺术芭蕾舞,总是向外伸张舒展着。这也能体现出中、西方表演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不同,外国透着股外向的活泼和开放,而中国却是显出了一种内敛与优雅。

余秋雨对戏曲理论也深有研究,他曾在一次采访中谈过昆曲:“昆曲是一种美丽的辉煌,它是一种让人怀念的过去。怀念它的时候,我们感到一种充实和骄傲。”昆曲是中华民族的雅乐,来自古老的梦境,让我们能在聆听它时情不自禁地沉于风烟俱净的耽美。这其中,饱含了古代祭祀乐、宫廷音乐、民间小调、水乡船歌的精髓,沉淀着唐诗、宋词、元曲的菁华所在,同时也记录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历史。

昆曲的迤逦之美

昆曲中的代表作《牡丹亭》,通过缠绵秾丽、穿越生死的爱恋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的摧残。作者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皆非情之至也。”他写的也是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二○○二年,由白先勇导演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国内外上演,这使沉寂已久的昆曲又重新被世人关注。这种雅文化连着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根啊!怎能在外来文化来袭后,被国人摒弃?

电影《游园惊梦》获得了当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出彩之处就是有昆曲《牡丹亭》这个底子。昆曲好似这部电影的宣纸,导演当笔,演员当墨,将一出凄美动人的故事写意其上。“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影片以这段昆曲开始,亦以它为终。这水磨腔摇漾如线,清响绝伦。

昆曲的迤逦之美

昆曲不仅限于儿女情长,还有许多出戏显金戈铁马、大气磅礴之势,余韵深远。例如《桃花扇》,既有侯方域和李香君的凄婉爱情故事,也解释了南明覆灭的根本原因。用作者孔尚任的话来说:“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长生殿》《孽海记》《单刀会》等昆曲也都演绎出这种穿云裂石之感。

曾经觉得戏曲是上了年纪的人才喜欢的,所以看电视时调到戏曲频道总是不愿停留。后来因为我喜爱的一位作家常常在小说里提到昆曲的美,我便对它生出些许好奇。前些日子,我读了一些关于昆曲的书籍,看了一些纪录片,又听了一些昆曲,便渐渐对昆曲有了喜爱之情。原来,是我亵渎了它的美,昆曲并不是只有过了不惑之年的人才听的,像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应该放下内心的沉浮,选个闲暇之时听听昆曲,领悟其中的大美。昆曲,只有受到青年人的关注和喜爱了,才会绵绵永存。当我们沉浸在韩剧、好莱坞电影等外来文化时,我们是否要留出一片天地守住自己民族的文化根基?

在《牡丹亭》里,杜丽娘长到十六岁,因为父母管教甚严,竟从没去过自家后花园,当她在那一年的春天走入园子时,不禁叹道:“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好似这一代的年轻人,我们不走入自家昆曲这座“园子”,怎能知晓其中的迤逦之美呢?

昆曲的迤逦之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534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