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1848》的欧洲之火与民族之春

《1848》的欧洲之火与民族之春

十九世纪中期对于整个欧洲来说,都是一段极其黑暗的时期,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矛盾日益加深,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再加上欧洲一些国家中眼中的自然灾害还有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种种的因素都让那个本就已经矛盾重重的欧洲社会,几近跌入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那时候的欧洲就像一把干柴,每一点小小的火种都可能会燃烧成熊熊火焰。

随着工业革命的顺利进行,欧洲的资本主义也在迅速发展,大工业生产阶段已经初见端倪,各个国家的工业和经济都在慢慢增强,然而这些工业阶层在政治上却始终处于无权的状态:在英格兰,只有12.5%的人有公民权;在法国,拥有选举权的17万人,只占总人口数的0.5%,农民和工人等无产阶级更是毫无政治权利可言,即便如此,这在当时的欧洲已经要好过很多其他国家了。

于是,当时的欧洲社会中矛盾越来越尖锐,人们对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与此同时,欧洲的很多国家还处于老旧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中,人们迫切地想要改变这种专制的形式,于是,一股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抗议保守派政府的浪潮正席卷而来。

这把“反专制暴政,反民族压迫”的星星之火,最初与1848年1月12日,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巴勒摩开始燃烧,将法国、德意志、奥地利、匈牙利等多个欧洲国家渐渐点燃,形成了一片燎原之势,这场席卷了近乎整个欧洲的1848年革命,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1848:革命之年》将这场规模空前的欧洲革命,用其特有的历史的视角娓娓道来,将历史融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之中,也为读者理解当今世界层出不穷的国家、种族、社会问题指出了一个方向。

《纽约时报》中曾对这本书做出这样的评论:

“这部全新的历史著作全景式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描写当年革命起义的同时,拉波特还指明了起义对今天的影响……他目光敏锐,睹微知著,讲述了一个绝妙的故事……翻阅时,读者很难不投入感情,很难不对纳尔逊·曼德拉和瓦茨拉夫·哈维尔这样成功的革命者肃然起敬。”

《1848》的欧洲之火与民族之春

席卷几乎整个欧洲大陆的革命之火

《1848:革命之年》中,将这场风起云涌、规模空前巨大的“历史同步性”问题系统地道出,有事实,有论据地讲述,让我们仿佛真实地感受着那个充斥着战争与叛乱的时代,那个国家起落跌宕,民族飘忽不定的年头,拉波特笔下的历史因为生动而更加扣人心弦,复杂的脉络也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奥尔良王朝的崩溃与法国上空的《马赛曲》

继1848年1月12日的巴勒摩起义之后,法国巴黎爆发轰轰烈烈的二月革命。

从1830年开始,法国一直处于七月王朝的统治之下,政权掌握在大资产阶级的手中,这也引发了工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广大工人、农民的不满,2月22日,发生在法国巴黎的示威游行遭到镇压之后,2月23日,革命者同前来镇压革命的政府军进行了激烈的街垒战,工人、市民和学生高声歌唱着《马赛曲》,振臂呼喊着“革命万岁”、“共和国万岁”,冲进了波旁宫,烧毁了国王宝座,推翻了国王铜像,国王路易·菲力浦匆忙逃往了英国,七月王朝被就此推翻。

2月24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并且于25日宣布了普选制和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巴黎的二月革命完成了它推翻金融贵族的统治,建立共和国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使政权适应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它也是第一次撼动了欧洲的秩序,并且成为了1848年革命的导火索。

●德意志的统一之路与“三月要求”

那时的德意志一直处于一个四分五裂的状态,是个由35个邦和4个自由市组成的联邦国家,长期的分裂让人们深受其苦,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靠近法国的南德因为受到了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首先发难,巴登、巴伐利亚等邦的人民,于3月初先后开始了革命。

巴登各城市代表团向议会提出人民的政治要求,主要为实行普选、责任内阁制,保护劳动及各项自由民主权利。

普鲁士首都柏林是德国革命的中心,1848年3月,柏林的大批工人、市民和学生接连示威游行,并取得了胜利,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从柏林撤军,同意召开有资产阶级参加的议会,柏林三月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然而德意志的同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1848》的欧洲之火与民族之春

于是5月18日,以解决德意志统一为名的全德国会在法兰克福召开了,在参与这次国会的将近六百名议员当中,绝大部分是拥护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和贵族的代表,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

在资产阶级靠工人起义取得了政权之后,却害怕工人斗争继续发展下去,于是做出了很多愚蠢举动,不仅不支持农民的反封建斗争,还保留着旧的国家机构,各邦君主的拒绝宪法更是激起了民愤,于是各地再次爆发武装起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积极地参与其中,支持起义。

起义遭到了德意志各邦君主的镇压,最终以失败告终,之后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解散,德国1848年革命就此结束。

德意志的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对后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50年普鲁士国王成立了宪法,并且提出要成立一个团结北方德意志邦国的联盟以回应这次革命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诉求。

●革命风暴横扫欧洲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其他国家,革命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上空盘旋着“自由、宪法”、“打倒梅特涅”的镇臂高呼,爆发了推翻梅特涅政府的示威游行,欧洲的“消防队长”梅特涅仓皇出逃;

意大利继西西里之后,米兰及热那亚也相继爆发革命,威尼斯起义中共和主义者恢复了威尼斯共和国;

还有瑞士、丹麦、匈牙利……革命之火几乎烧便了整个欧洲。

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对于革命的诉求,德意志和意大利期待通过革命可以实现国家的同意,多民族的奥地利想要通过革命实现民族独立……这次规模巨大的革命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却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影响深远。

“革命时代”中提出的问题和目标并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却影响着之后的政治发展和社会秩序。

《1848》的欧洲之火与民族之春

历史苗圃中的“民族之春”

英国历史学家刘易斯·内米尔将1848年革命比作“历史的苗圃”,因为1848年革命为欧洲后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种子,既有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有革命中的诉求被实现的成果,它们在这个历史苗圃中生根发芽,长出鳞茎。

1848年革命中,不同政治派别、各个社会阶层的团结却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是原本存在的矛盾却过于根深蒂固,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新政权的制度、各民族之间的平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转型……革命成果尚未体现,各种问题却接踵而至,甚至让革命各派别近乎反目成仇。

民族主义的问题导致了激烈的种族冲突,甚至引发中欧和东欧革命中政权的毁灭;立宪和民主的问题让自由派和民主派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导致政治两极分化,甚至直到现代社会,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欧洲国家。

1848年革命在欧洲大陆上着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论是它当时的规模,还是给后来带来的深远影响,虽然时间持续不长,但一直影响着后世。在这场革命中,很多我们熟悉的人物纷纷登场,保守旧秩序的缔造者克莱门斯·冯·梅特涅被迫辞职,逃往伦敦;拿破仑三世给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带来的灾难;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在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还有为意大利统一而奋斗的英雄朱塞佩·加里波第身披红杉的英姿……

各个阶层各种派别的人物都被卷入其中,为这把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填了一把柴,也让1848年革命种下的种子在这个历史苗圃中生根发芽,迎接民族之春。

《1848》的欧洲之火与民族之春

迈克·拉波特的《1848:革命之年》犹如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将复杂多变的革命条理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读历史,读政治,读这段欧洲革命悲壮的故事。

1848年被称为“人民之春” 、“民族之春” ,也正是因为它有着催人奋进的热血力量,虽然以失败告终,也遗留下很多问题,却无疑也是满载着希望,那一年,成为了欧洲很多民族的觉醒时刻,也为封建社会向具有现代国家结构的工业社会过渡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时代发展的进程。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482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