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新的一周,我们陪伴大家共读的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少年维特的烦恼》,2011

丹麦文学家勃兰克斯认为:这部小说表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

匈牙利美学家卢卡契,更评论这部小说:不仅宣告了革命的人文主义理想,同时也完整地表现了这种理想的悲剧矛盾。

从表面看,这是一个炽热而不幸的爱情故事,一个天真淳朴的少年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少女,然而这个少女却已经有了未婚夫。

为了恪守道德,少年放弃了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但却又苦苦守候着自己这一段没有希望的情感,最终在巨大的精神痛苦下少年选择了举枪自杀。

但正是这样一段关于三角恋的爱情悲剧故事,却在当时的德国甚至欧洲引起了无数年轻人的强烈共鸣,据说连拿破仑都把这本小说读了七遍。

那么这本在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引发了当时“维特热”阅读的小说,到底有什么魔力呢?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本周的共读。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在开始《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共读之前,让我们先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来品读一部书信体小说。

2、一场失败的爱情为什么会让维特丧失了生存的意志。

3、主人公维特为什么要选择在12月23号自杀。

4、为何维特之死对当时的德国甚至欧洲会有这么大的感染力。

5、主人公维特之死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相信在完成本周的共读后,你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是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学家和诗人,也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后期作家,他的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因此他曾形容自己:“对于七年战争、美国脱离英国独立、法国革命、整个拿破仑时代、拿破仑的覆灭以及后来的一些事,我都是一个活着的见证人”。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出生于1749年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1771年8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返回家乡。

1772年5月,歌德依照父亲的建议到韦茨拉尔城做帝国最高法院的实习生,正是在那里他认识了已经与他人订婚的夏绿蒂.布甫,并且疯狂地爱上了对方。

但最终歌德在友人的忠告下,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夏绿蒂.布甫、离开了韦茨拉尔。

几年后,他听到了与他在韦茨拉尔相识的一个朋友——耶路撒冷,因为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最后在绝望中选择了自杀的事情。

也正是这件事,使歌德构思了《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个故事,随后他用四周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书信体式的小说。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年轻时的歌德曾梦想自己可以成为一名著名的画家,只是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初叶的德国正是封建主义逐渐没落、资本主义发展的萌芽时期,同时也是世界大动荡、大变化、大发展的时代。

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的思潮,从而加深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认识。

1775-1786年间,歌德为改良现实社会,他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但最终却一事无成。

他不但没有战胜当时德国市民的鄙俗气,反而却被这股鄙俗气所打败。

于是,1786年6月他前往意大利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

但在看到了当时意大利的各个著名画家的作品时,歌德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与那些大师相提并论。

因此,他便开始专注于文学方面的创作,并在1788年6月辞去一切政务工作的职务,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他一生辛勤耕耘,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歌德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

歌德的主要作品有剧本《莫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等。

在他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还创作了2500余首抒情和其他体裁的短诗。

正是因为歌德如此巨大的业绩,因此才被称为是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同时也是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8世纪,德国的启蒙运动在文艺复兴成果的影响下,提出了博爱、平等和自由,这对欧洲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段时期,封建贵族专横暴虐、腐朽没落,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思想也受到了压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狂飙突进运动”的发生就是对这一点的充分证明。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这次运动的矛头直指封建等级观念和封建制度对婚姻、对个性的束缚。

德国的进步青年们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追求解放个性、思想自由,歌颂生命、歌颂自由、赞美爱情。

所以这个具有叛逆性和反抗性的运动是德国的进步青年对当时封建专制制度的最激烈反抗。

而《少年维特之烦恼》便是在这次运动精神的影响下创作的。

1774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出版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最大成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它的出版不仅风靡了当时整个欧洲大陆,甚至还掀起了一股“少年维特热”,并成为了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1922年,中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将这部小说翻译成了中文,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也掀起了一股“维特热”。

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在极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歌德的一部自传体,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于市民阶层,能诗善画、热爱自然的青年。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他来到了一个乡村小镇,在一次乡村舞会上维特认识了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绿蒂,并对她一见倾心。

可是绿蒂当时已经订了婚,不能把爱情献给维特。

当绿蒂的未婚夫回来后,维特从甜梦中惊醒,他想离开却又徘徊流连,情感与理智开始展开剧烈的冲突,他没有力量超脱,最终选择了在平安夜的前一夜自杀。

我们知道,歌德所处的时期是整个欧洲正在急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转型的时期。

工业文明的发展不断挤压着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功利主义的浮躁气息,美和艺术成为了当时越来越边缘化的东西。

而小说主人公维特就是一个叛逆者,他挣脱了时代的束缚。

歌德正是借了维特之口,写出了他在社会生活和爱情遭遇中的爱和恨、欢乐和烦恼;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憧憬和苦闷。

反映的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普遍要求。

因此维特的出现是当时人们浮躁心灵的一剂良药、是时代的呼声、也是人们对自由的号召。

246年来,这本书写尽了青年人的极致热情和孤独

所以,如果只是把这部小说看成是,讲述一个青春期少年陷入爱情不能自拔的悲剧故事。

那么我们就很难去理解歌德那个时代人的情绪和感情,也很难感受到歌德在维特这个故事里所寄托的精神和内涵。

同时,我们也会因此而错过这个故事背后更深刻的艺术之美。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歌德的脚步,打开《少年维特之烦恼》,去感受维特的爱情,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370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