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南朝皇帝为何任用寒人参要政?侧面解读寒门的崛起、士族的衰败

南朝皇帝为何任用寒人参要政?侧面解读寒门的崛起、士族的衰败

南朝皇帝为何任用寒人参要政?侧面解读寒门的崛起、士族的衰败

南朝寒门阶层代表人物之兴起对当时的军政局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自东晋末年起,长期占统治地位的门阀士族走向衰落,士族依靠父祖之资,“平流进取,坐致公卿”,既多不问政事,也缺乏实际能力,南朝统治者常将实际工作交付社会地位较低的寒门人士,以致实际军政权力逐渐转入寒门人士手中。

寒门人士自身亦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努力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以企图挤入士族阶层。 一些寒门人士还试图不断扩展自己的政治权力,以维护其财富。宋、齐时期,中书舍人,典签等职权有所变化,其权力逐渐增强,寒门通过担任中书舍人、典签等参与政治。受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寒门群体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后,无不试图挤入士族阶层,并进而争取免除赋役的特权。

一.为什么在南朝时期仕人地位提高且掌握机要

1.入仕范围的扩大

入仕者广泛分布于南方地区,它一方面说明南方土著人士的兴起,也说明经过东晋宋初以来的多次土断后侨人已定居南方(偶有来自北方者如谭金,则被称之为“荒中伦人”:而梁世南渡的周铁虎则“不知何许人”)。

入仕者可分为文吏和武职两类.从文吏入仕者多是些有文章辞采、知晓诗书、略通章句、孝义廉让、擅长吏事之人,有此类特点者共计15人,占总数的32%, 一般出任为令史、主书、主衣、佐史国臣之类职位,如:贼法兴为仓部令史、阮佃夫为台小史、吕文度为射雉典事、王道隆为主书书吏、华皎为尚书比部令史,等等,这类职位皆为不入流的寒职,若无机遇,一般均终生此职,甚至世代为小吏

南朝皇帝为何任用寒人参要政?侧面解读寒门的崛起、士族的衰败

华皎即“世为小吏”,至皎复为尚书比部令史’, 这是绝大多数从事此类职位寒人的共同命运.以武职入仕者则多为有胆力,好弓马、积累军功之人,统计显示有此类特点者多达28人,占总数的60%,可见由此入仕者之多,同时也说明南朝时期寒人被诸府辟召,主要就是靠武干与军功。

在以武干入仕者中,一部分被召入朝中宫中出任直厢、直阁、细铠主、细铠将、队主等不入流品的寒职,寿寂之、姜产之、王敬则、 曹虎、张绍惠等人即是。另一部分人则为诸府(主要为军府)所辟召,诸人在入仕之前,尽管部分人家富于财,但社会地位却不高,或为役门,或充杂役,或是军户,通过军功,使诸人的身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刘宋时期,内外战事频繁为寒人以军功仕进创造了机会.对外来说,刘宋与北方的拓跋魏之间和战不定,宋、魏之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宋文帝时期,其中规模较大者有元嘉七年争夺河南地,以及元嘉二十七年拓跋魏大举南下、饮马长江的战争。

对内而言,一方面,刘宋政权对所谓蛮夷等少数民族的征服増加了寒人立军功的机会,如张兴世遂以军功入仕,终至高位。另一方面,随着宗王势力的强大,终于引发了刘宋政权内部空前惨烈的宗卒屠杀。

自宋文帝被二凶所减,刘宋宗室便内江不绝:二 弑父,诸王起兵;孝武帝即位前后,诛杀二凶,讨伐以南郡王义宣、竟陵王诞、巴陵王休若等为首的先后起兵.前废帝即位时17岁,却十分凶残,大肆诛杀孝武帝朝大臣,太宰江夏王义恭、尚书令骤骑大将军柳元景、尚书左仆射颜师伯、廷尉刘德愿等都一时被斩,明帝即位。

南朝皇帝为何任用寒人参要政?侧面解读寒门的崛起、士族的衰败

2.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

南朝动荡的社会政治环境为寒人以劳绩仕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皇权重振又使封爵成为政权奖赏劳绩的手段之一,这使得本时期寒人获封爵既不同于曹魏时期的军功受封或三公例封,也不同两晋时期仅以军功而获封。南朝时期,有军功者可获爵位,无军功而受帝王宠任者也可获封爵。

南朝时期入仕者的仕进,可分为文、武两种。以文才见长者,其入仕宫品一般不高,为七品或六品,甚至所任无品级可考,如佐史国臣,主书书吏之类;其始迁官职与初仕品级一般也差距不大.。由于对时事的参与或介入程度不同,其所能达到的最高官品却相差甚大。

一般而言,仅以文义或孝悌立身者,因其缺乏足以快速升迁的业绩,故其仕途变化不大,迁转不多,所达到的最高品级几乎都不会超过五品。有的人甚至因人微地寒,为官所累,丢却身家性命。鲍照以文辞瞻逸被召为王府佐史国臣,其后受宋孝武帝赏识,迁中书舍人。

既以文义自立, 又被误以为才尽,其仕途之乖蹇可想而知,故其再迁临海王抚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居七品,终为乱兵所杀另一类以文吏入仕者,虽其入仕品级低,或根本不入品级,最初的迁转品级差别也不大,但因其擅长吏事,在当时的政治风云中因缘际会,得以升迁至高位。

二.中书舍人职权之变化与寒门参政之关系

刘宋代晋,皇权逐渐得到强化,鉴于东晋门阀士族把持朝政的情况,君主不会将大权交与士族之手。此外,门阀士族社会逐渐衰落,士族子弟多依靠父祖之员,普遍丧失了治国理政的能力。出于种种因素,南朝君主必须寻找、培植新的政治群体,而当时的寒门人士便由此浮到历史前台,成为当时皇权强化历史变革中的颇为活跃的政治人群。同时,寒门人物希望借助、依靠皇权,以改变自身地位。

南朝皇帝为何任用寒人参要政?侧面解读寒门的崛起、士族的衰败

刘宋初期,中书舍人的职权仅仅是出纳王命,但凡有陈奏,皆由中书舍人持入, 交予皇帝,不再是原本中书侍郎“已署奏以入,为帝省读”, 为皇帝和中书侍郎之间的沟通者,而皇帝往往任命其亲信担任中书舍人,这些亲信为皇帝出谋划策,即“参决于中”。

切宋文帝时期,“中书舍人秋当、周纠并管要务”,宋孝武帝即位,其锐意加强皇权,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抑制士族、 宗王等权臣的改革。其中,更是重用寒门子弟,任命亲信寒人担任中书舍人。

由以上可见,南朝宋齐时期,中书舍人逐渐掌握了出纳王命,起草诏书的职权, 而宋齐时期,又以寒门子弟担任中书舍人,这些寒门子弟便利用中书舍人之职权,执掌机要,参与政事。中书舍人权势逐渐加重,亦使许多寒门子弟不愿放弃中书舍人一职。对于寒门而言,担任中书舍人是其参与政治谋划,掌握实际权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君主而言,任命亲信寒人担任此职,有利于皇权之强化。

三.总结

寒人广泛地参与到政治中来,除了宋、齐政权的政策主导外,寒人自身也必然有一番考暈。其中提高自身门第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南朝承前所沿用的九品中正制,其设立的本意“实质上就是保证当朝显贵的世袭特权”气这些寒人希望在政治上、军事上,乃至借联姻皇室,成为当朝冠冕,进而成为士族。

这种设想随着中正品的固化及谱学的盛行,越来越难以实现。因为评价是否为士族的标准,官方有一套中正品的评价体系,而那些老牌士族也有一套根据家族谱牒而来的评价标准。

南朝皇帝为何任用寒人参要政?侧面解读寒门的崛起、士族的衰败

“在南朝,出于寒微,以军功显达的人很多,但能列于士族的已不多,被称为高门、甲族的只萧氏一家而已”,于是大量寒人虽贵为勋戚,却只能顶着“二品才堪”这类官方认可,却有参照执行”的名头,为老牌王、谢士族所不齿。可以说,希望通过参与政治而提高门第的愿望,寒人大多是落空了。

根据上述探讨,可以对魏晋南朝时期寒人以诸府辟召仕进作如下总结:普魏时期寒人以诸府辟召入仕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性,即在战乱时期较易被召,而在其他时期则相应减少。同时,由于此途在仕宦中一般具有起点较高、迁转较快、易至高位等特点,以军功被辟召者在战争时期容易获取爵位, 文职者在一般时期因位高功大也屡有封爵者,因此,此途备受关注,以此途入仕者的门第也在不断抬高,以致寒人极少以此途入仕,反映出向官僚、世族子弟转化的事实。

两晋时期大量存在的诸府辟召入仕一途已基本被世族子弟占据,一般而言,寒人只能在内乱或战乱等特殊时期才有可能被诸府辟召,即使同为诸府辟召,由于社会的门地观念,世族子弟与寒人在迁转上不可同日而语,世族子弟可以迅速升迁至五品以上高位,容易获取爵位而寒人除以军功致显、可以升至五品,其余人只能在低位徘徊,难获升迁。

南朝时期,被诸府辟召者人数増多,由于时局动荡,以及军事活动的増加,被召者多因武干与军功入仕,在其后的迁转中,积极参与时政、立有军功者多至高位,获封爵者的数量与比例都较两晋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出现了一批寒人新贵,使其身份与社会地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20366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