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为何封蒋横一家九侯
赵汗青
“横公生九子,九子九封侯;天下无二蒋,尽是横公裔”。
蒋横,杜陵人,后因战功显赫被封为九江郡(今安徽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太尉,死后被刘秀追封为九江侯。
中国的蒋姓得姓后,很长一个时期,蒋姓族人一直默默无闻。但从西汉末期开始,渐渐有蒋姓族人“崭露头角”。到了东汉时期,蒋姓迎来了鼎盛时期,其中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九侯五牧”的故事。
蒋家历史上的第一个名人要算是西汉末年的蒋翊。蒋翊是著名的隐士,以清廉正直出名,忠于汉室。因不满王莽专权,蒋翊告病返乡,终身不仕。蒋翊在庭院中开辟三条小路,只与羊仲、求仲两位高逸之士往来。于是,后人便把“三径”作为隐士住所的代称。
除了“三径”,蒋翊为后人所熟知是因为他有个很出名的孙子。他的这个孙子便是蒋横。蒋横跟随光武帝刘秀征讨赤眉,南征北战,因功勋卓著被封为“逡遒侯”,官拜大将军。然而好景不长,朝中司隶羌路上报蒋横谋反,刘秀闻讯大怒,将蒋横诛杀。
为了免遭灭族的厄运,除了老七蒋稔为父守灵,其余八个儿子全部逃往江南。蒋横蒙冤遭到诛杀后,朝野不平,一时间京城民谣四起:“君用谗慝,忠烈是殛;鬼怨神怒,妖氛充塞。”光武帝刘秀闻听之后,下旨清查蒋横冤案,最终冤案大白天下,蒋横平反昭雪,羌路则被处斩。
为了安抚人心,刘秀以王侯之礼迁葬蒋横,赐墓号为“显忠”,并将蒋横的九个儿子全部就地封侯。长子蒋颖被封为“金华侯”,次子蒋郑“会稽侯”(绍兴),三子蒋川“临川侯”(润州,今镇江),四子蒋耀“镇湖侯”(湖州),五子蒋渐“临苏侯”(姑苏),六子蒋巡“卜亭侯”(杭州),七子蒋稔“平河侯”(九江),八子蒋默居宜兴和桥、被封为“云阳侯”,九子蒋澄居宜兴、被封为“亭侯”。
因为父亲蒋横的冤案,成就了蒋家九子 “一门九侯”,蒋氏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九侯世家”。
对于蒋横来说,蒙冤受戮,终究是一场悲剧;他的儿子们因祸得福,这场坎坷遭遇也成就了宜兴蒋氏。在蒋横的九个儿子中,蒋默、蒋澄崛起江南,后来成为宜兴蒋姓的始祖。蒋默、蒋澄在宜兴辟荒种田,耕织渔猎,过着隐逸一方的生活。之后,蒋默将新宅让与弟弟,自己则迁至南新柯山桥云阳村定居。这样,宜兴蒋氏便以滆湖为界,形成了以蒋默为始迁祖的“湖东系”和以蒋澄为始迁祖的“湖西系”。
蒋澄为官清正,爱民如子。他所任地有一年发生了严重饥荒。来不及请示上峰,蒋澄不顾丢乌纱的危险,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
蒋澄与妻子马氏一共生了五个儿子:长子蒋孟,官至冀州刺史;次子蒋通,官至南阳刺史;三子蒋休,官至丹阳刺史;四子蒋政,官至荆南刺史;五子蒋玄,官至兖州刺史。
五个儿子均有所作为,被民间誉为“蒋氏五龙”,也称“番阳五牧”。
那么蒋横死后安葬在哪里呢?
在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侨联主席陈立峰和秘书长蒋怀德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该县孙圩子乡程蒋山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自北向南而来的河流,蒋怀德说:这条河叫萧濉运河,河的东岸,有一座大墓矗立。墓前有两通碑:一为“东汉敕袭九江侯加封平河侯,大清乾隆十九年立”,一为“东汉九江侯墓,大清乾隆二十四年立”。据当地蒋氏九侯世家促进会的老会长蒋祖运介绍:“蒋家人在清朝的时候,就专门请了村里姓曹的人家给他们护陵,曹姓人家一直给蒋家整整看了3代的陵墓。”
“我们也通过对史料的考证和组织专家实地进行考察,已确认这座大墓确实就是蒋横墓。 ”萧县文史馆馆长苏肇平说。蒋氏大墓直径有50多米,原本还有一个很高的坟头,但在1958年村里平地起河的时候,河道刚好经过大墓,只好把大墓顶平掉。
“1970年,村里在给河道清淤的时候,发现了墓底。 ”苏肇平说,文史馆还邀请了考古勘测机构对大墓进行了勘测,发现整个大墓完整无缺。
2010年初,萧县文史馆将蒋氏大墓列为“萧县文物控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