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经典“战役”颇多,但论及跨度时间之长、牵连人数之多、智商谋略之高,非“营救卫峥”一战莫属,从第30集誉王、夏江制定计划到第39集夏江入狱、梅长苏获救,整个过程耗时10集,牵涉人员下至江湖山野,上至朝堂至尊,双方各自祭出强手,互有胜算,最终以梅长苏、靖王大胜,夏江、誉王大败的结局收场。
下文全面回顾和赏析:这场经典的营救事件始末和发展。
(*以下内容5500字,共分六个篇章,阅读时长约在10分钟*)
01:背景概述
在赈灾事件中,誉王再次被梅长苏用“天雷”砸中,溃败不已,不但丢失了“赈灾”这一肥差,另一边的靖王还顺势崛起,更会在赈灾归来之后加封两珠,直与誉王比肩。
此时的誉王开始渐有颓丧和放弃之意,但在秦般弱的指点和劝诫下,誉王重拾战意,并将战略目标锁定在直接打垮靖王,而他计划中打垮靖王的唯一武器便是:“十多年前的谋逆旧案”。
那场谋逆旧案是横在靖王与梁帝之间的刺,靖王一直不相信林帅以及赤焰军有反叛之实,而梁帝于公于私,都不希望再有人对这一旧案提出任何不同看法,故而用“谋逆案”掀起反击,对于誉王来说,实属高招。
但他需要一个契机。
“悬镜司首尊”夏江作为那场旧案中,最为重要的两位主审人之一(另一位是已经下线的“一品军侯”谢玉),一旦靖王登位,等待着他和悬镜司的便是靖王的怒火和重启调查,最可能的结局便是夏江与悬镜司集体“覆灭”。
所谓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于是在秦般弱的周旋下,夏江与誉王首次联手。
02:整盘计划
夏江借助遍布全国的悬镜司密探掌握到多年前谋逆案中的旧犯卫峥正是此时的药王谷少谷主,于是他与誉王制定反击计划,简易版本概述如下:
先行围捕卫峥,然后将卫峥收押在悬镜司地牢,当靖王知道此事以后,必然会出手相救,而因逆案乃梁帝心中梗刺,靖王的出手必然会导致梁帝勃然大怒,靖王的大好局面便会因此葬送。
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夏江需要完成三件事。
第一:成功抓住卫峥;第二:确保靖王来救;第三:离间靖王与梅长苏。
第一件事办的最为顺利,悬镜司本身高手众多,又在有心算无心之下成功将卫峥以及药王谷众人围堵起来,而不愿意药王谷兄弟陪自己葬身的卫峥选择了放弃搏斗。
此时等待夏江和誉王需要去做的事情,便只剩后两件。
誉王以己度人,很是担心靖王会否因为一个旧犯而去涉嫌,就此丢掉手上的大好局面,同样夏江也有这一层担忧,他虽然并不怀疑靖王想救的初衷,但担心会出现另外两种不可逆的情况(第二个是誉王提醒之后,夏江发现):
1、悬镜司地牢本身严密、易守难攻,即便靖王想救,但碍于难度,恐会选择放弃;
2、梅长苏已经屡建奇功,靖王对他很是信任,以梅长苏的智慧一定会阻止靖王此次行动;
故而这两个情况一旦出现任意一个,都会导致靖王放弃,继而计划溃败。
于是为了完成计划,夏江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另两个辅助计划。
03:辅助计划
第一个辅助计划:借助夏冬之手,将地牢的防守情况,通报给靖王,并协助靖王的人里应外合,直接突进地牢;
第二个辅助计划:离间靖王、梅长苏,以达到靖王不再相信梅长苏的目的;
从观众视角去看,夏江的第二个辅助计划,在誉王、皇后的协助下进行的很顺利,再加之年关时节大雪纷飞,彼时的梅长苏正进入一年之中身体最衰弱的时节,在晏大夫的治理下梅长苏进入长眠状态,没有接触到一手消息和做出及时反应的梅长苏,等于反帮了夏江一次。
剧情走到此时,夏江借助“静妃一事”离间靖王与梅长苏的计划,已经成功一半。
靖王在赈灾回京以后,第一时间知晓了卫峥被捕一事,由于事发突然,未做准备的靖王在大殿之上与梁帝发生顶撞,耿直的靖王虽未直接明言会去救卫峥,但老狐狸般的夏江已经知晓靖王必定会来救,而他剩下唯一要做的只是要加大靖王的这种信心。
靖王在回到王府之后,夜晚与梅长苏相会,梅长苏劝靖王放弃营救卫峥,这一件事再加之前面的“静妃事件”,两件事的相互叠加下,夏江的第二个辅助计划,得以完全实现。
而为了加大靖王营救的信心,夏江借用了徒弟夏冬,彼时的夏江已经感受到夏冬知晓了某些秘密,而这些秘密让夏冬对自己和悬镜司产生了极大的憎恶和怀疑,再加上卫峥本就是夏冬亡夫聂锋的赤焰军同僚,于情于理夏冬一定不会坐视不理,故而夏江推断夏冬一定会去地牢打探并将地牢情况告知靖王,同时也会在关键时刻助靖王一臂之力。
于是夏江刻意安排地牢守卫似紧实松,而夏冬把这一切反馈给靖王之后,靖王必定信心大增。
诸多准备之后,夏江此时明面之上掌控的形式如下:靖王与梅长苏已有隔阂,同时靖王借助夏冬的帮忙,已经知晓地牢守备构成,由于地牢松懈,靖王一定会来营救!
准备了这么多的夏江,为了让自己立于不败之位,还选择了另两个后手:“将卫峥转移”以及“在地牢安放炸弹”。
前一个后手:是因为守备松懈以后,卫峥真的会存在被救走的风险,为了确保卫峥不会从自己手上逃脱,只有转移才是最安全之策,而夏江可以准确推断出靖王出手时间,恰是梅长苏的一次假意暗示,这个放后面再说。
后一个后手:是为了坐实来救之人为靖王人手,因为夏江推断即使靖王来救,也未必会使用自己的势力,为了在证据层面坐实这一切,夏江会在炸毁的地牢中偷偷地放上一些属于靖王的事物。
04:全面反制
夏江所做的一切,有些是梅长苏和靖王已经知晓的,而有些是他们目前尚不知晓的,比如“静妃事件导致的梅、靖二人产生隔阂”,在剧集中这里耗费了大概三分之一集的时间,去描写这二位的和好历程,简单来说便是:拗不过靖王的梅长苏,答应协助靖王去拯救卫峥,而即便对梅长苏已经不满的靖王,也知道只有梅长苏的筹划才可能会让这一切得以实现。
但梅长苏提了一个要求:出手营救的人,不得有巡防营和靖王府人员参与其中。
此时靖王提出疑问:偌大的京城之中,除了自己还会有谁去救卫峥,即使自己不出手,一旦发生劫持事件,梁帝一定只会怀疑到靖王身上。
这个疑问,也是这起营救事件中,最难处理的一件,也是梅长苏不同意靖王出手的最大原因,因为无论是否救出卫峥,靖王都注定了无法安然脱身。
同样夏江在地牢安置炸药的目的也在于此,在炸的粉碎的地牢中,夏江随意安排几位巡防营的衣物、装备太过容易,再加之梁帝本就有的偏见,靖王一定百口莫辩。
而此时的梅长苏早已计划好了这一切,并算准了夏江的一切后招,梅长苏的安排分别如下:
(1):安排江左盟人模仿太行巨盗在除夕日犯下多起盗窃大案(也不排除太行巨盗本就是江左盟之人的可能性),这一安排的目的是为了靖王的巡防营可以名正言顺的在京城之中安排兵力调度,从而可以在日后悬镜司门口的冲突中脱身出来。
(2):联络言侯父子,并分别派于不同任务,给言侯爷的任务是让其在年初五那日约夏江离京,给言豫津的任务是让言豫津提前安排纪王与宫羽碰面,此处的目的我们放后面再说;
(3):与药王谷众人推演进攻过程;
(4):安排靖王与夏冬见面,并提前交待相关“要点”,以及其他更多的细节安排;
走到此时,梅长苏的主要安排,皆是围绕在如何增加营救卫峥的成功性,但并未解决掉“如何排除靖王的嫌疑”这一难题,而处理这一难题的关键便在于前面的第二个安排中的言豫津那一步。
我们做一个这样的分析:卫峥如果被救,在整个京城除了靖王出手以外,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理论上是没有的!
但有一个可能性是夏江忽略,而梅长苏考虑到的,这个可能性便是夏江参与党政,导演了一处卫峥被救的假戏,继而将其嫁祸给靖王。
这是梅长苏能够想到的唯一可以解除靖王嫌疑的后招,夏江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在于他不认为靖王等人有能力救出卫峥,而梅长苏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必须要完成下面两步:
1:靖王绝对不能出手;2:救出来的卫峥要再次回到悬镜司的手中,并被人看见,而看见的人是可以传递消息给梁帝的人;
第一步很好完成。
第二步的完成则需要借助夏冬,所以靖王与夏冬的私下会面,所说的主要内容也正是在于这块以及提点夏冬其后如何在殿上供述。
简单来说这个计划是这样的:靖王的人从头至尾未曾出手参与营救卫峥,同时在卫峥救出来以后,安排夏冬与卫峥一起巧合的被纪王看见,而纪王作为人证,便会证实所谓被人救走的卫峥,其实是被夏冬带走,而夏冬是悬镜司的人,又是夏江最为得意的徒弟之一,如果梁帝知道这一切,夏江注定无法解释。
如果再加上夏江将卫峥从悬镜司地牢转走这一不合理情理的举动,两相叠加之下,夏江协助誉王,制造卫峥被救的假戏,已经落入实证。
有人会有疑问,梅长苏是否已经猜测到夏江转移了卫峥?
答案:是的。
他确实猜到了夏江会转移卫峥,同时也备有后手(其后梅长苏问“卫峥被转移到了哪里?”他说:我确实没有想到大理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便是他已经知道夏江会转移,但无法推断出转移何处),这个后手便是:在梅长苏的计划中药王谷的人在夏冬的配合下突进地牢,若地牢警卫很多,且防守严密,则卫峥在的可能性很大,那药王谷便会启动第二计划调派人手发动总攻,但如果突进容易,说明卫峥已被转走,那药王谷放弃进攻,立马撤退。
这是行动层面的后手,而在谋略层面,梅长苏则推断出夏江一定会转移卫峥,这一点前面说过夏江想让靖王出手,就必须要降低防御质量,同时夏江又不愿意卫峥真的存在被救走的可能性,就只能选择将卫峥转移走。
同时他让言侯爷约夏江初五见面,这个时间便是一次暗示,夏江也就此推断出靖王会在初五动手,于是选择了提前一夜转移卫峥(卫峥是不能提前太早被转移走的,因为夏冬会发现这一切)。
但卫峥转移去了哪里?只有夏江与夏春知道,而为了让夏江愿意“带路”,梅长苏安排了前面所说的:言侯约见夏江,故布迷阵!
初五这日言侯与夏江相约在城郊道馆,一段插科打诨、互相嘲讽的试探(暗示)对话以后,言侯爷用一句:我可以走了,结束对话!
夏江从来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言侯爷是为了拖住自己,而拖住自己的目的在夏江自己的推断中是因为靖王担心夏江的武功和现场指挥,都会对营救计划产生干扰。但由于卫峥本就不在悬镜司,以及密布的炸药,再加上那个他不得不去的消息,夏江便乐于成全言侯,陪他演完这一场戏。
但此时的夏江被言侯爷临走的这句话,“我可以走了”里的“可以”二字弄糊涂了,按理言侯听到自己安排的炸药以及自己早已知晓靖王的计划时,应当会紧张、诧异甚至想要阻止这一切才是,但颇为蹊跷的是言侯似乎根本不在意真实情况,只在意“时间是否已到”,所以他推断靖王营救计划,一定出现了某些自己没有想到的意外,于是他选择了速回悬镜司。
回到悬镜司的夏江发现:地牢火药未炸,前来营救之人雷声大雨点小。
这种种的一切都与自己的推断出现了重大反常,此时他猜测言侯拖住自己,并不是担心自己的武功,而是担心自己在现场会识破靖王的真正目的。
夏春此时说了一句:难道?夏江突然醒悟:难道是自己转移卫峥的事情和地点已经败露,所以这里的总攻实际是佯攻,真正的人已经去了关押卫峥的地方。
于是他与夏春紧急赶往大理寺,另一边梅长苏的高手阵营,就在此时尾随而去。
走到此时,由于飞流这一位顶尖高手的存在,夏江被制服、卫峥也被救走!
梅长苏的计划前半场全部完成,下半场则在此时全面开启。
在他的安排下,被救走的卫峥、夏冬,以及宫羽、言豫津合伙在纪王眼皮子底下演了一场早已写好的戏,而这场戏就在其后的斗争中,起到了绝地反击的作用(纪王是真知还是假知,并不重要,有言豫津的推波助澜加之梅长苏对纪王品行的了解,纪王的上告一定不成问题,即使纪王未曾主动上告,言豫津也会首告,纪王面对梁帝的询问,自然也不必撒谎)。
05:朝堂辩论
在卫峥被救走以后,此时的夏江虽然遭遇了重大打击和挑战,但局面上并未失控,因为卫峥被人劫走是事实,而愿意出手以及有能力救走卫峥的人,整个京城只有靖王。
于是,他去了朝堂之上,直面梁帝,告知一切。听闻消息的梁帝勃然大怒,即刻宣告靖王上殿对峙。
而靖王在上殿之前,梅长苏告知了他两个要点:
第一、无论如何都要咬定此事与己无关;第二、最关键的时候抛出下面的这个疑问,卫峥为何要被转移到大理寺?
大殿之上的辩论不再赘述,但就在大殿之上誉王的一个反制,却反而变成了助攻,这个助攻并不在梅长苏的计划中,虽然没有这个助攻,靖王一样可以达成目的,但会比现在困难的多。
这个助攻便是“皇后搜查芷萝宫,发现静妃供奉宸妃一事”,在誉王的设想中,如此大逆不道的行径再加上此时的卫峥被救,靖王母子百口莫辩,必将溃败无疑。
但天算不如人算,誉王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牌位恰是梁帝自己授意静妃设置的,而这个事情的发生,则让梁帝起疑,他觉得誉王与皇后在此时发难,悬镜司又在此时被劫,如此巧合的事情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公公高湛的那句“今日犯冲”,起到的作用是让梁帝缓和情绪,继而变得冷静,并没有太多帮助靖王的明面意思,这又是一位智商爆表的人物,有机会再说他)
回到殿上的梁帝,对靖王态度明显缓和,并让其站起说话,聪慧的靖王觉得机会来了,就在此时继续强调了前面的那个疑问:“为何卫峥是在大理寺被劫持走的?”
是啊!为何是在大理寺?
这个问题,夏江很难回答,因为悬镜司的地牢,如果有意防守,以靖王的能力除非造反,否则一定无法救出卫峥,他本不必去做转移之事。而如果夏江说自己把卫峥转移走,是为了放松悬镜司的守卫,那便有了刻意引诱靖王来救之嫌。
走到此时,夏江陷入被动,但卫峥被劫是事实,于是殿堂辩论进入僵局,夏江请求调查此事,梁帝准许!
06:定局一击
在夏江回到悬镜司并带走梅长苏以后,梅长苏的最后一招“纪王、夏冬”联袂出手,在言豫津的表演下,纪王知晓了那天看到的“另一个人”便是卫峥,而此时京城正在传的便是悬镜司地牢被劫,卫峥被救!
在纪王的眼中,这一切就很奇怪:因为所谓被救走的卫峥,明明还在悬镜司的夏冬手里,又何来被劫一事。
于是他去了皇宫,告诉了梁帝,而梁帝听闻此事以后,同样不解,召见了夏冬。
最终夏冬的超强表演,完美的麻痹了梁帝,再加上蒙挚、纪王、高湛等人的神助攻,“悬镜司参与党政,陷害靖王”一事已成铁案。
最终结局:卫峥被救、誉王幽闭、夏江被捕,梅长苏安然无恙,靖王完全摘身出来。附属提示:这一起战役中的时间计算,梅长苏借用的是长香,言侯借助水壶烧开的开水次数,以及无数次的推演、测算。
2015年上映的《琅琊榜》不是最近10年最为出名和人气最高的古装剧,但论及权谋对战、跌宕起伏、逻辑顺畅,《琅琊榜》一定可居榜首,而整部《琅琊榜》中最为关键的一次战役便是这场“营救卫峥之战”,梅长苏化腐朽为神奇,将本是败局和死局的局面,一步步扳回成了反助靖王再登一级的局面。
原著作者、剧集编剧、执行导演以及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位演员,都“功不可没”,正因为他们的才能和出色发挥,才有了这场让人惊叹的对决大戏。
写在第三次回顾《琅琊榜》之后,也写在全民战“疫”的关键时节,愿疫情早日结束,愿国家更加富强,愿人民幸福安康。
(文/大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