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散文:遍地晋商

散文:遍地晋商

(山西)宋晓明

汾河岸边枣岭村回来后,我惊叹于一个小村落商业曾经的辉煌。远离大路交通不发达小山坳的枣岭村人外出经商,返回村里后建起令人叹为观止的豪宅。二层木质门面制作讲究,古色古香,蔚然壮观。走遍山西才发现历史上晋商修豪宅并不足为奇。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李家大院,这些是开发较早、早先出名的晋商宅院。人们寻访山西传统民居一般选择它们。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其实仅仅晋中灵石一个小县城晋商宅院就遍布县域各个角落,并且一些交通不便的小山村里常常会见到非同一般的大豪宅,让人不敢小看了这些地处偏远的乡野村落。

除静升外,以前走过的不少村落,两渡、蒜峪、夏门、张家庄、旌介、仁义、集广也都有晋商大豪宅。一到灵石,当地人会给你讲起王家、何家、陈家、梁家的历史。还有杨家、牛家。这些大小家族经商发了财,不只建豪宅,还做公益事业,如修路、架桥、修河道、办学校、济贫赈灾,为当地百姓做一些好事。其实,除了这几个人们常说的村子的大家族,别的不少村子里同样出现过一些经商发了财的大商人,他们在偏僻山沟里也建起了大院豪宅。关于历史上灵石大户人家的数量与规模,有四大家八小家七十二家毛毛家之说。他们的宅院遍布汾河两岸、峡谷高原。

董家岭赵家

南关镇董家岭的村民居住在交通不便的黄土高原山岭上。汽车一路爬坡沿山路来到董家岭古村落。黄土高原起伏不平的地形上,村子里的宅院也高高低低不规则地座落着。虽然高低不一,有的建在山顶上,有的建在半山腰,但大部分院落房屋的方向还一致,遵循坐北朝南的原则,采光好。董家岭村历史上有不错的手工业。据说村里铁匠就很有名气。村里走出去的商人把董家岭的货物带出去贩卖,估计就少不了铁器。关于铁匠,据说村名的来历都与他有关,董家岭并非因居民姓董而命名。董家岭人并不姓董,而是姓赵。村子叫了董家岭,“董”实应为“咚”,因为铁匠每天打铁,发出“咚咚咚”的声音。但这个观点还是不太敢确定。如果董家岭的“董”真应是“咚”,那么董家岭在民间应该有另一个名字“咚岭”。听起来也另有一番诗意。好听的名字怎会轻易改变?不过,村民究竟为啥不姓董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董家岭人勤快有本事,修建起这么大规模的院落群。董家岭宅院依山势阶梯状修建,一层一层从低到高,总共有九层。每层的院落一个挨着一个。远看,立体分布在山丘上的整个建筑群有点像佛教的石窟,如龙门石窟,也是洞窟群密密麻麻呈上下几层。又有点像布达拉宫,是有一定气势。只不过这民间的宅院不是藏族宫殿的红、白色,而是普通的灰色。

董家岭最有气势的大宅院,院里是一圈二层建筑。过去,一家几辈人同住一个院子里。楼上楼下住满了人,每逢过年,上下两层所有房屋墙壁上贴满了对联。现在,儿孙都搬城里住了,只剩老人守着偌大一个院子。董家岭村的老宅院给人十室九空的感觉。人们都走了,大宅院依旧证明着历史曾经的辉煌,村子曾经的热闹。董家岭村九层古建筑数量多到什么程度?这甚至可以与别的已经出名的大宅院比一比。就拿王家大院说,王家建筑群走完一圈,我们腿都发软。而董家岭老院落逐个走完以后,我们也是浑身冒汗。我想着,如若村子的旅游完全开发出来后,我会在这里待上一整天。白天逐个看院落。晚上住一晚。夜色里,坐在村中那棵老槐树下听村里人讲老辈人的故事。我想了解村里铁匠是如何打制出上好的铁器,想知道村里至今有没有留下精美的铁制工艺品,村里还有哪些出色的手艺人。

沙腰村

沙腰村是我们走的几个村子里最小的一个。全村人口最多时期总共也没有多少户人家。但小村子能飞出金凤凰,如此一个小村落,同样出过大户。沙腰村人姓张,村子里建有张氏宗祠。张氏祖上也不缺干事业的。有人外出做生意,赚了钱了,修建宅院、祠庙光宗耀祖。

沙腰村人口不多,但住宅集中。主体院落群围绕一个山头而建。显得那个山头最为热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站在宅院堆里觉不出村子的气势。当有人提议到对面山腰时,我们沿羊肠小路登上去,向来时的山头望去,一个像董家岭一样同样是依山而建院落逐层立体分布的石窟群般建筑群呈现在眼前。到了晚上,家家户户亮起灯时,眼前定是一座小小的灯山。灯山上,上边院子里的灯把下边院子也照亮,下边院子的灯同样为上边院子送去亮光。 整个村子的夜晚在偌大漆黑黄土高原上亮起一小片温暖的光。

在沙腰村所有院子中,位于高处险要位置的一个院子,房屋建造讲究,院外临崖还专门设有雕刻精细的石质护栏,别人家并没有,足见其主人当时地位非同一般。村长告诉我们那的确便是过去村里最有钱的大户。

穷则思变,历史上汾河岸边黄土高原上的小村落土地贫瘠。当时不像现在有煤矿,人们为了生存,便像晋北人走西口一样,也南下北上到外省经商。于是坏事变好事。内蒙牧民缺乏农业、手工业。京津人口多,粮食、手工业品需求量大。山西正好离它们近。灵石商人汇入北上的山西商帮,把粮食、食盐、棉花、布匹、木材、茶叶、药材、农具卖出去,把马匹转贩回来。生意给灵石商人带来财富。挣了钱了,出人头地了,便在这黄土高原的穷乡僻壤建起大宅院。这些藏在大山里的建筑成了珍贵的民间艺术品。

雷家庄是小天津

与位于灵石境内汾河下游岸边的董家岭、沙腰村位置正好相反,雷家庄村在汾河偏上游位置,属于不同的乡镇。

去英武乡雷家庄村的时候,这个村子刚刚被评为山西历史文化名村。是继静升、冷泉、夏门等村之后又一被认定的文化古村。朋友之前已告过我,雷家庄在历史上被叫做“小天津”。天津是什么地方?商贸繁华的大城市。雷家庄商业也繁华吗?竟然敢以“小天津”之名自居!我们找了个机会去一探究竟。

进村后,发现的确是老村子,古建众多,功能齐全。历史上,村子最繁荣时,各类商铺、醋坊、油坊,介神庙、戏台,样样不少。我们去看民居老宅。陈氏好几幢宅院早先已被定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我们逐个走访,宅子主人热情接待我们。有高大门楼、院墙,院内雕刻精细二层高的建筑告诉我们在过去这些宅院的主人决不是一般的住户。陈氏祖辈是灵石的本事人。他们在当地开办手工作坊,将制成的布料、服装、铁器、木器、食品卖往外地,又将外地的货物引进来。雷氏、陈氏像静升王氏、董家岭赵氏一样用赚来的钱在村里建宅院,修家庙,山沟里同样有壮观雄伟的建筑拔地而起。英武乡雷家庄人有兴办实业的传统。今天,一个认识的朋友就是雷家庄的,他开着一家印刷厂。从雷家庄环顾四周,土原上核桃成林。或许自古村里就用核桃制油。

除住宅、家庙、各种店铺,雷家庄人还在介神塬上建了介神庙,以求得到介神的保佑。心诚则灵,雷家庄人诚信务实,吃苦耐劳,一个村子的商业繁华如大城市,在汾河岸边小县城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笔。

我们穿过古老的门洞,登至村中最高处,低头俯视,古建筑鳞次栉比,夹杂些许古树,与董家岭、枣岭村一样,这上了年纪的老村也的确是货真价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我们看的这几个村子的老宅,还有枣岭村的老宅,没有一个属灵石历史上的“四大家”。没有被炒作出名,但每个都有很大看头。


作者简介:宋晓明,山西灵石人,晋中市作协会员、诗歌协会会员,晋中市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灵石县第二届青联委员,灵石县作协副秘书长、文史研究会会员,文字见于《散文选刊》(原创版)《阳光》《火花》《山西日报》《山西市场导报》《发展导报》《绿风》《吕梁文学》《五台山》《辽河》《辽海散文》《大理文化》《辽东文学》《旅游散文》《旅游世界》《映山红》《岭南文学》《西楚文艺》《读者》《职工文艺》《乡土文学》《文化晋中》《汾河》《平遥文学》《晋中日报》《西北信息报》等。散文《水乡的浪漫》入选《2016年山西文学年度作品选》。有诗歌入选《山西诗人看灵石》作品集。有文学作品获得各类奖项。参加过2019年晋中市文联组织的文艺骨干培训等文学活动。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9803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