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请告诉女孩子们,她们可以保留我的那些图画,因为我又有了一百条新裙子,全部挂在我家新房子中的衣柜里。————埃莉诺·埃斯特斯。

这是一本朋友推荐给我看的书籍,特别薄的,也就短短七章,还不用一个小时就读完了。

作者埃莉诺·埃斯特斯笔下的角色,有着鲜明的个性,勇敢、独立且热爱自由,这也让她的作品十分贴近于生活。

《一百条裙子》简单的说是一个叫旺达·佩特罗斯基的女生因奇怪的名字和旧裙子,加上脏脏的样子和倒数位置,一直被同学捉弄。直到有一天,旺达称自己有一百条裙子被同学嘲笑,这时候旺达受不了嘲笑而转学。直到后来,大家才发现那“一百条裙子”的真正意义,是一副获奖作品。发现旺达是爱她们的女生们,也找不回她了。

看完《一百条裙子》,本是属于一个小女生之间的童话书,但看着还是忍不住有着沉默式的反思,到底人与人之间有着多大的隔阂呢?

纵读《一百条裙子》里,就会发现旺达与女生们之间,似乎是有着无法跨过的隔阂。细细想来,是旺达与众人的不一样,才会如此的不被理解与接受。

虽然是一本短短七章的童话书,但今天还是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建立“亲密关系”角度来解读《一百条裙子》里的思考: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与成长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01、【亲密关系的前期(得),我们渴望被理解与接受】:亲密关系形成过程,理解与接受的背后是认可,认可是种精神力量。

《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读起来的最初感觉是渴望合群,她因自己的不一样(脏脏样子、奇怪名字、旧裙子等等),不被接受,被女生们所不理解以及排斥。

之所以解读这本《一百条裙子》,或许更多的是感同身受,每个人读完这本书后,都会觉得自己就是书中的“旺达”,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想要建立亲密关系时的种种障碍。

是的,人与人的交流时候,内心是想要建立一种更和谐、有利的亲密关系。但是,要建立这种关系,是需要三个步骤:好奇心、安全感以及归属感。

  • 好奇心:只要对别人产生一定的好奇心,那么才有兴趣与耐心去接触那个人,而好奇心是基于在外表的感官认识(比如行动、言语、性格等),通过好奇去深入了解,其中对方往往包括才华、幽默等闪光点;
  • 安全感:而安全感却是亲密关系里最为重要的,外表的感官认识,只是初步基于好奇心,那么随着内在了解,赋予安全感。如果一个人给予够强烈的安全感,那么就会吸引别人去不断深入交往,进一步建立亲密关系;
  • 归属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除了安全感以外的归属感,只有被性格、兴趣爱好等划,分出来的人群,才会产生归属感。安全感是很重要,但归属感越来越区别化,那么也就是走的越来越远的时候。

好奇心、安全感以及归属感,也就很好理解了旺达为何那么想要合群被排斥而一直努力着,看得出她想要与同学们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让初读的我们有着心声,那是因为我们渴望被理解与接受的“认可”。

在《一百条裙子》里,从旺达身上,我看到第一感觉是“认可”:建立在理解与接受的基础,先理解,后接受:

建立在原生家庭与学校教育,让每个人都是个独特,这也就代表了自己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存在不小的区别,从而有着格格不入的感觉。这时候,内心与潜意识中就会渴望别人可以理解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被排斥。是每个人初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候,内心所顾虑的,不被排斥与尽快融入群体。理解的背后,来自别人的接受度。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接受”是双面的。我们对于外来闯入者,总有着排斥,保持着不冷不热的中立态度。都会根据闯入者的言行举止,去判断其人品与认可度,再考虑是否建立亲密关系。

理解与接受是个漫长的认可过程,想要被认可往往都需要做很多的付出。这也就造成人际交往上的差异,有“泛泛之交”与“深厚之交”说法。有趣的是,被人认可的同时,就让认可者发出一股很强大的精神力量。

朋友的认可,就足够让人为之珍惜;亲人的认可,就足够让人为之踏实;恋人的认可,也就足够让人为之幸福。这就是种认可的力量,它可以引发与带动我们的行为与情绪。

《一百条裙子》里旺达·佩特罗斯想要建立亲密关系,以及渴望被认可。然而善良的她,好像不管做什么,都始终还是得不到认可,就好像成年的我们始终还是不被理解与接受。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02、【亲密关系后期(失),是逐渐减少的亲密关系,难以被理解与接受】:人际固定形象与孤独,成长到了后期终究是孤独。

当读到《一百条裙子》旺达称家里有“一百条裙子”时候,我也有点不知所云,和那群女生们一样,也是觉得旺达·佩特罗斯基在撒谎。直到最后无法忍受嘲笑的她,选择了离开,才发现是一副获奖作品,但挽留已经来不及了,旺达也搬走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才发现是我们误解了旺达,但从心理学某个角度上来,我们误解是属于“合情合理”的:因为旺达给予一个固定的形象(脏脏样子、奇怪名字、旧裙子等等),且是无力改变。

无力改变,再是取决于人际里角度来看,当一个人给别人固定形象的时候,那我们就会去根据对方所给的印象而判断。比如一个给我们是大恶之人,有天突然做了件好事,那么我们的第一判断就是惊讶,再到怀疑其不良目的,最后是不信且否认。

这是种人际交往中,长期形成的固定印象心理。有时候,一个人的成见形成,那么就难以去改变与撼动了。就好像《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形象并不太美好,如果不看书籍简介,我的反应也是不信且否认她的那句“家里有一百条裙子”。

基于人际与心理概念,让很多读者都不太信旺达的话。想想也是一种可悲,但又是种合情合理的样子,或许长期的社会生活,让我们的心灵走了误区里,也不再单纯的相信三言两语,更多的是质疑其背后的目的性。正是越多的人,抱着这样子的思想与态度,才会让成年的我们始终还是不被理解与接受。

每本书都有让人动容的地方,不管是名著或是平凡书籍,《一百条裙子》里最让我动容的地方是善良美丽的旺达选择了离开,平常百般忍耐的她终究还是忍受不了。

旺达的无法忍受离开那时刻,就让我不单单觉得它只是本儿童书籍。这样子的结局,对于作为成年人的我读起来,它给予感觉是复杂的。再复读了两次小说,在《一百条裙子》第二次时,才从那复杂的感觉清楚知道,从旺达身上,是亲密关系里所带来的“孤独”。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有人说过,成长路上难免会有孤独的。因为我们不断成长的时候,总会失去一些已经建立好的亲密友情、甚至是爱情与亲情,或许这就是成长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那么,作为成年后的我们,也就有着越来越强烈的“孤独感”。

那是因为成年的我们,随着岁月的递增,加上经历,表面也就不太期望得到能理解,相反的是想要被接受,去接受我们言不由衷的行为:

最为深刻的是当年龄与压力递增时候,家不再单单是温暖的港湾,更多的是不敢面对来自妻子与孩子的责任与期待;同事之间也不再是朋友;看不见的陌生邻居;渐渐走远的朋友…

基于这些言不由衷的行为,那还有多少的亲密关系呢?或许这是不得不去面对残酷中年事实与行为,再加上每个人似乎是很忙碌,自己也不愿意打扰,显然已经没有太多的亲密关系可言了。它告诉我们,漫长岁月里已经没有太多的被理解与接受,有的只是负重前行与少许剩下来的亲密关系。

负重前行的时候,还是不由得想到人生反而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修心养性自己。这也是《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所给予的第二感觉是“孤独”:逐渐减少的亲密关系,难以被理解与接受。

这也是我再次读到旺达的离开时候,内心有所第二次波动,她是有着和中年一样的“孤独”难以被理解与接受:成长到了后期,已经没有那么多的亲密关系,那么终究是孤独,又找不到太多的理由来解释,只是渐渐的也就随缘了。

就如同《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在建立亲密关系时候,想要得到“认可”与“不孤独”,经历失败最终选择转学。但是,再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我们在建立“亲密关系”角度,来解读《一百条裙子》。那些试图建立亲密关系以及后期逐渐减少的同时,是会带来的不被理解和接受,就是种逆境,那就去在逆境中成长。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03、逆境的成长:真正的认可、回忆与孤独与寻找新的眼光。

埃莉诺·埃斯特斯的《一百条裙子》是本儿童书籍,简单来说小女生旺达在班级寻求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所遭到的不被理解与接收,但套用在成年人身上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年少时候的我们,拥有很多的看似是亲密的关系,但也是随着岁月慢慢离去,再加上自身的思想、经济等等外来元素,让我们的亲密关系越来越少了,这就是种成长必须经历的逆境过程。

那如何在逆境之中成长自己,越来越多的拥有亲密关系呢?

①、亲密关系的前期与真正的认可:是成为自己,才有会被认可。

《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最初所想要的“理解”最为核心的就是“认可”了,但她本身却不去成为自己,不去认可自己,也才不被待见。

费尔南多·佩索阿在《惶然录》中描述“认可”的最基本重要性,是这样子说道:“纯粹,就是不要一心要成为高贵或者强大的人,而是成为自己。”

是的,成为自己,如果《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能够成为自己,那么她就会被待见了,尝试去改变脏脏的形象,那也就不被排挤了。这也是很多人在建立亲密关系前期时,所忽视的问题:

人与人相处,最为重要的是第一印象。如果第一印象,那就会引发别人想要继续交往的欲望,不然也就不了了之了,如旺达脏脏的形象,是不会被待见的;再来是自身内涵的,优秀的人总会吸引别人主动建立关系,甚至是亲密关系,大多数的初次交谈,言行举止与自身内涵读都是会被所察觉的。如果是一个庸庸碌碌的负能量者,那么别人就会选择离的远远。

这也是很多人所忽视的问题,在抱怨别人的时候,不去看到自身问题,那么亲密关系是很难建立的。能力是很重要,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关系,所处的圈子也就能力差不多的样子,那就要取决于第一印象与自身内涵程度了,所以我们在渴望有亲密关系的时候,就要尝试去成为自己。

不要一心要成为高贵或者强大的人,这是是非常漫长的过程,那就做好眼前的自己,两步就好了。第一个是可以去读几本书,强化自身的精神与眼光,那么看事与人也就有着异于常人的远见;第二个是再去买套好的衣服,运动、练习口才与谈吐举止。

单单这两步做好自己,很简单但也很难的样子,长期的坚持下去,那么身边的人也就会被吸引过来,主动去建立亲密关系,因为能坚持这两步的人,都会给人一种很优秀的感觉。或许有人会万千理由,推到忙碌上,比其优秀与忙碌的人都会在坚持着,那还有什么理由去放弃呢?

所以,《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如果能够成为优秀的自己,那么就会被人认可,不必自己去主动。真正的认可,是成为自己,才有会被认可。

那么,成为自己而优秀的人走到哪里,都能被认可的话,孤独也不可怕了,因为它在过去与现实并没有实际的联系,除了单纯的回忆,孤独在所难免。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②、亲密关系后期,是逆境中的成长与孤独:过去与现实并没有实际的联系,除了单纯的回忆,孤独在所难免。

《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除了想要被认可,更多的还是害怕孤独。在社交角度上来看,人是群居的,都惧怕孤独。

这也很能理解了,旺达为何在受到嘲笑还隐忍的原因了。她害怕寂寞,但是成长的路上,难免是有孤独的。

伊坂幸太郎 在《余生皆假期》中表达了“孤独”的含义,说道:“一味沉湎于过去是毫无意义的。一直看着后视镜是很危险的,会出交通事故哦。开车的时候必须专心地看着前进的方向,已经走过的路,只要时不时得回顾一下就可以了。”

在成长路上,我们也只能朝着前进的方向去走,那就好代表着会失去,也就难免孤独了。那么,对逐渐失去的后期亲密关系,每个人都呈现不一样的态度,积极面对或难以接受的态度,沉迷于过去。

关于“过去”的亲密关系,我们会发现,似乎只留下回忆。就会恍然发现,过去与现实世界并没有太多实际性的联系,也就是属于“空想”状态下的过去:尽管有着美好的过去亲密关系,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有意无意失去的东西,其实也很难回来。人总会沉迷美好而无法自拔,一直在空想与幻想什么,从而久久不能从过去中走出去,一直徘徊着。

对于这种长期徘徊过去的人,那就会出现持续性的停止成长,精力无法集中在当前与未来,这是很多人所会犯的错误。常人都存在七情六欲,没人可以摆脱“过去”的回忆效应,也只能做到尽量的走出过去,时不时回顾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我们可以反过来,去利用过来遗留下来的错误,去成长自己,那就是种逆境中不一样的成长。

毕竟人总是会犯错,那就意味着,过去就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也是无可避免的。那我们就从过去所犯的错误里,吸取经验,那么对自身来说,就是种成长了。对于亲密关系来说,也只能通过成长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建立这样的关系。我们到了一定年龄,本身就要经得起孤独,去尝试从过去中走出来,吸取过去的错误与经验,这就是成长。

所以,过去更是把双刃剑,在成长的逆境中,去沉迷也可以去成长,也只能取决于态度与思想了。《一百条裙子》里的旺达,或许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但始终没能走出来,也没成长起来。或许,它只是一本单纯的童话书籍吧,只是看的人从女主人公旺达身上看到了“孤独”的样子,从而忍耐般的渴望建立亲密关系。

同样的,去寻找新的眼光,是最好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③、去寻找新的眼光,是最好的建立亲密关系。

《一百条裙子》结局是以旺达的转学以及回信,尽管她表明了不舍,但我还是有些一丝的庆幸,既然无法合群,那就说明那里并不适合她。或许她的离开未必是不好的,有时候的离去是可以更好的寻找新的眼光,从而建立最好的亲密关系方式。

普鲁斯特曾说:“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人生就是一场发现之旅,并不是要特地追寻什么新的风景,但要去拥有新的眼光,去理性看待身边一切里的亲密关系。

舍去朋友里的无效社交;再去理理亲情里的关系度;最后是看懂爱情里的适合度。

而这些梳理关系,就取决于个人的不断成长起来的眼光。因为就算是看似很亲密的关系,因经济、社会地位等可攀比优势,就会让其背后还是会存在虚假,只能自我根据自身的经历与眼光去判断与取舍了。

《一百条裙子》旺达的离开,虽然有点遗憾与不舍,但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她到了新的环境与人,就代表新的开始就能重新拥有成长自己的机会,因为没人知道她的过去。

这也很好解释,那些格格不入的人四处跳槽了,他们在寻找可以适应他们品性的地方,而不是在原地方被排挤。这是个很有趣的心理,利用别人的初次见面礼貌性来探索自身的相处方式。

人与人之间初次见面,是会存在礼貌性,彼此都是陌生,不熟悉的情况下,就会以自己礼貌的一面来试图交流。处于探索期,然后懂得对方的喜好,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相处方式,这就是种社交的微妙心理,以陌生度来展开交流,去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

所以,新的地方,每个人都会琢磨出所处地方的合适方式来相处彼此,这就能间接寻找与成长自身的眼光了。

那么,《一百条裙子》的结局还是美好的,对旺达来说,或许新的地方不会那么被排挤了,也就能成长到自身。要是一直在被排挤的环境,那么性格也会被扭曲。

豆瓣8.2《一百条裙子》:亲密关系里的得与失,是逆境成长

《一百条裙子》是埃莉诺·埃斯特斯所写的童话书籍,其写作风格,都赋予了主人公那鲜明的个性,是勇敢、是独立且热爱自由,且十分贴近于生活。

《一百条裙子》开头是以旺达的同学玛蒂埃的视角,以回忆的方式展开描述,从而带进了那很平常的世界,会被排挤。或许成年人的角度是复杂的,我也是单单从旺达想要融入大家庭的行为,就会引发思考:

到底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有多深呢?我们在得与失一段亲密关系时候,要抱什么态度呢?是积极向上,或是沉迷呢?

或许,没人说的清楚,关系有多亲密,失去时候也就有多不舍。

《一百条裙子》里旺达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972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