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尤其是在诗词领域。有句话叫“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诗词最为兴盛的朝代为唐宋,在这段岁月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诗人与词人,比如李白,杜甫和苏轼、李清照等。当然,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算得上是史上的绝佳之作。
《黄鹤楼》堪称千古绝唱,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难超越的一首律诗,有着“七律之冠”的美名,千年以来,无人能出其右。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在传说故事之中,仙人早就乘着黄鹤远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只有悠悠白云历经千载仍然如旧。
晴天的时候,从黄鹤楼遥望着江的对岸,就连汉阳的树木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在鹦鹉洲上,草似乎长得极为茂盛。
已经到了黄昏了,暮色弥漫,但是我却不知道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的大江,此情此景,实在令人感到格外忧愁!
显然的,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而作者写作的地点便是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随着周边城市的发展,成为了很多文人墨客打卡的地方,并因此而留下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此诗的作者为崔颢,此人为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崔颢秉性耿直,才思敏捷,19岁便中进士,但是官位一直不亨通,中进士8年之后,才担任一个小小的县尉。也许是因为官场失意,他开始纵情声色,游历天下,其作品前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但是可惜的是,虽然崔颢的诗名很大,但是留存在世的诗仅仅只有四十几首,而《黄鹤楼》便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作品。
崔颢登上了黄鹤楼之时,看到了眼前的景色,不由思绪远飞,并在诗兴大作之下,脱口而出这样一首优秀的作品。据说李白登上黄鹤楼之后看到此诗的时候,也为其所折服,并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李白就像一座大山,虽心向往之,却难以翻越。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大唐。在他留下的千首诗中,最难以超越的应该是《将进酒》,只是开头17字,便惊艳了千年,后人有人称“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全诗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是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写的,全诗洋溢着一种哀而不伤,愤而不怒,洒脱豪迈,狂傲奔放的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即使再过一千年怕是也无人能及。
诗歌开头两句便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惊涛骇浪,惊艳了世人。
黄河自古便是中华的母亲河,李白以此发端令人倍感亲切。
但他所写的又不是他肉眼所见的,滔滔江水,从天而降,这样一泻千里的场景,是他的想象,这样的幻想有些夸张,却又在情理之中,令人仿佛闭上眼,便能见到这样壮阔的景象。
但是如此势不可挡的景象,最后却是一去不返,归于平静,这一放一收间,便将黄河之水的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写到了极致,读来令人也不禁心潮澎湃。
而“高堂明镜”一句更为写实,突出了人生之短暂。
岁月易逝,就像那黄河之水,一去不返,人生短暂,朝丝暮雪,既然如此,何不及时行乐呢?
这是李白所要表达之意,这样的思想前人不是没写过,但却很少像他写的这般大气磅礴,令人不服都不行。
接着的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言,将李白的那种豪放潇洒、高度自信刻画得入木三分。
“人生”一句便是及时行乐的最佳描写。
李白一生好酒,就像他自己所言“酒肆藏名三十春”,在他看来,人生得意之时,就该尽情享受欢乐,对月当饮,对酒当歌。
但其实,无论得意,失意,他总是酒不离口,他不仅是诗仙,更是酒仙。
他的嗜酒却不令人厌恶,因为就像杜甫所言“李白斗酒诗百篇”。
而“天生”一句则是突出展现了他自信狂放的一面。
他虽然诗途得意,但是仕途却一直十分坎坷。
他在年轻过的时候,曾拜访过名士李邕,却遭冷落,但他却毫不气馁,高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里也是如此,即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也坚信自己是必是有用的人才,这样大写的自信,鼓舞了古今无数仁人志士。
而接下来的“千金”一句将他骨子里的那种豪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都说“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李白便是如此。
与其说他是视金钱如粪土,不如说他自信又豪爽,他结交好友,饮酒取乐,向来是一掷千金。
因为在他眼里,钱财不过是身外物,但友谊却是无价之宝,而他坚信以他的才能,即使散尽千金,也能再次获得。
这样的豪爽自信,怎不令人着迷呢?
接下来的三句描绘的是一场盛宴,在这场盛宴中,他不断劝酒,痛饮高歌。
“烹羊宰牛”一句不仅写出了筵席之盛大,更是突出了李白的豪壮。
不是一盘、一碟菜,而是整整的一只羊,一头牛。
不是一杯、一壶酒,而是三百杯。
虽然看来有些夸张,但是这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景,令人读了也是豪情万丈。
“岑夫子”一句是他的劝酒语,照应了标题《将进酒》。
岑勋、元丹丘都是李白的好友,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李白此时便是如此。
一句“与君歌一曲”便将他眼花耳热后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若非真尽兴,怎会如此痛快地高歌呢?
接着的三句算是他的酒后真言了,以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钟鼓”一句算是愤慨之语。
钟鼓馔玉象征的是富贵的生活,这种生活谁不向往呢?
李白也曾一心追逐功名利禄,但是现实却给了他很大的打击。
他一直到了43岁,才得到皇帝召见,混了个翰林待诏的职位。
可是这个职位说的好听点是“御用文人”,难听点不过是为了讨好皇帝贵妃罢了。
这和他的政治抱负相去甚远,因而他佯狂放荡,最后被赐金放还。
可是他的心中到底还是意难平,所以才会希望醉生梦死,不复清醒。
而“古来”一句算是他的自我安慰。
他劝慰自己古代的那些圣明贤人都是孤独寂寞的,只有那些好酒的人才会千古留名。
他也想当圣贤,可是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因而之能寄情于酒。
为了佐证自己的这个观点,他甚至举了陈王的事例。
这里的陈王指的便是曹植,曾经在平乐观设宴摆酒,纵情欢乐。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才华横溢,却一直被兄长曹丕猜忌,也是出了名的有志难展,李白与他也算是同病相怜。
虽然这几句写的是壮志难酬的愤慨,但却悲而不伤,不失豪壮本色,这便是诗仙的独到之处了。
接下来的最后几句又回到“酒”上了,而且是越来越狂放了。
“主人何为”一句便照应了前文的“千金散尽”,诗人的豪爽可见一斑。
纵使千金散尽了,他还要拿出五花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这样一醉方休的豪情怎不令人敬佩呢?
结尾一句“同销万古愁”,与开头的“悲白发”相呼应,慷慨悲壮,酣畅淋漓,诗已尽而意未绝,这样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真真算是神来之笔了。
这首诗通篇都是名句,有着震古烁今的感染力,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要论咏山诗哪家强?还是诗圣杜甫。在众多咏山之作中,杜甫的《望岳》是唐诗中难以超越的经典。他在游览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大气磅礴一字不可改,短短40字试与泰山争高低,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咏山诗,若是有了一个“高”字,似乎就落了下乘,所以诗人们在写山时总是不约而同的不用这个字,而不用这个字又如何写出山之巍峨呢?杜甫在开篇就用了一个问句:东岳泰山风景几何?他的回答是:走出了齐鲁之境,山色仍依稀可见。
因为被山之高山之美震撼,所以才会有此一问,所以开篇即是情语。而“齐鲁青未了”更是神来之笔,用再轻描淡写不过的5个字,写出了泰山的绵延之势。对于这一句,明朝文人周珽的评价是:五字雄盖一世 ;而清朝的黄周星更表示:只此五字,可以小天下矣。
三、四两句是承接上句,有了前两句的一问一答,诗人开始细写山之美:泰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会聚万种美景;而山南山北将阳光分割,一半如清晨一半似黄昏。在这两句中,诗人用“钟”和“割”两个动词,使静态的山有了灵气,诗圣炼字的功夫可见一斑。
五、六两句引入白云和归鸟的意象,白云层层叠叠,在山壑中飘荡;归鸟翩翩,在眼前飞舞。诗人不直接写山之高,而是用白云和飞鸟来衬托,同时为我们刻画出一幅宛如仙境的白云飞鸟群山图,令人如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是备受推崇的千古名句。诗名为“望岳”,前6句其实都是一个“望”字,可见诗人并未登上顶,但在看完泰山美景后他产生了一定要登上泰山” 一览众山小“的想法。这两句将泰山与众山对比,大气磅礴,抒发了诗人不惧艰险,俯视一切的雄心,值得一读再读。
有一种霸气叫隐约间的霸气,杜甫此诗就是最佳的诠释。从开篇信手拈来的“齐鲁青未了“,到最后随手一笔 一览众山小“,我们很难在字里行间发现所谓的精雕细琢,但全诗却达到了千锤百炼一字不可改的奇绝,这是诗圣才有的笔力。
下面与大家分享的这首诗《登高》,便是杜甫水平最高的一首律诗。这首律诗历来深受世人的称道,因为它完美符合了律诗的格律要求,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至此,杜甫的这首律诗便有了“七律之冠”的美誉,成为史上最难超越的一首诗,无人能出其右。
《登高》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创作的一首七律。在这首诗中,杜甫主要描写了他登高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即萧瑟的秋江景色,以及他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同时也写出了杜甫老病孤愁的处境,表达了他忧国伤时的情操。读后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意思是说,杜甫立足于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上,感受到了天高风急和猿声的凄切悲凉,看到了群鸥在清澈的水中嬉戏、盘旋。从这两句诗来看,杜甫主要是抓住了白帝城的特定环境来进行描写,即以风大、猿多著称。而在格律上,这两句诗不仅上下两句对仗,还句中自对。十四个字,字字精当,足见杜甫高超的技艺。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是杜甫对萧瑟的秋江景色进行了描绘。它的意思是说,无边无际的树叶纷纷落下,长江水滚滚涌来奔腾不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除了写景外,还传达出了杜甫对人生易逝的感慨。格调沉郁悲凉,但却有磅礴气势。古人还赞誉这两句诗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意思是说,萧瑟的秋色让我不得不感叹常年沦落他乡的悲凉处境,如今到了晚年我依然得独自抱着病躯登上这高台。从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即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这无疑让杜甫产生了无限悲愁之绪,与诗中的“万里”、“百年”相互联系在了一起。诗到了这里,诗意也就更为深沉了。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说,我时常因自己鬓发日益斑白而感到悔恨,因自己潦倒多病而停酒伤怀。这两句诗主要表达了杜甫备尝潦倒之苦和国难家愁。这是源于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所导致,故这里也流露出了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
综观杜甫的这首诗,八句皆对,自然高妙。他对律诗格律的把握和运用,无疑达到了圆通之境。总的来说,杜甫这首七言律诗,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七律之冠”,无人能出其右。
如果要选择一位中国诗词史上惊才绝艳的诗人,苏轼无疑是其中之一。在苏轼的诗词中,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款款深情,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清新雅致,亦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激昂豪迈。
下面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的一首怀古词。在这首词中,苏轼借对古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待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境界阔大,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这首词的开篇13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具有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可谓惊艳了世人千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的开篇13个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便营造出了一个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意思是说,长江之水滚滚东流,淘尽了多少千古风流的历史人物。苏轼这首词的开篇笔力非凡,写得气势磅礴,境界阔大。它极其贴合历史上那些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也将苏轼凭吊古战场和风流人物的起伏激荡的心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紧接着“故垒”三句,则是点出古战场就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风流人物也就是在这里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的东吴名将周瑜。再往下“乱石”三句,则是集中对赤壁雄奇壮阔景物的描写,意思是说,陡峭的山崖散乱地插入到云霄中,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则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透过苏轼对景物的描写,仿佛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赤壁。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苏轼对大好河山、英雄豪杰的赞美。言外之意是这里地灵人杰,必然会诞生很多出色的英雄豪杰。由于苏轼在前面提到了周瑜,所以下片“遥想”起六句,便是对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描绘。意思是说,遥想周瑜当年,小乔刚刚嫁给他为妻,英姿雄健的他,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纶巾,从容潇洒地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灰飞烟灭。
从这六句对周瑜的描绘来看,无疑展现了他的才略、气度、功业。而这恰恰也是苏轼的毕生理想。所以紧接着苏轼说“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如今我身在周瑜曾经的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也想建立功业,却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早早就斑白。这是由于苏轼当时的政治现实和他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所导致的。
最后“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写的则是苏轼“人生如梦”的思想,即他认为人生世事不过是一场梦幻,不值得去叹惋,而应该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它所表现的是苏轼被贬途中,逐渐形成自解自慰的豁达思想。这对于当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深远影响。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恐怕也是后所未有。所以总的来说,这首词堪称是苏轼最难超越的一首词,一开头便惊艳了千年,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