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志趣等,“象”就是诗歌所写之“景” 所咏之“物” 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等物象和形象 。
所谓“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的组合叠加形成意境。
意象是形象的、具体的单位,意境范围大而抽象。
意象=融合情思的景(物)象
意境=意象+氛围
三、常见意象
四、常见意境特点的表达:
苍凉雄浑 苍茫辽阔 高远壮阔 空旷深远
宁静清幽 幽冷空寂 恬静幽美 皎洁明净
繁丽热烈 高亢繁华 淳朴喧闹 空灵澄澈
暗淡渺茫 萧条寥落 荒凉冷寂 萧瑟凄凉
五、常见题型及其答题思路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景、物)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境)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六、牛刀小试
【参考答案】(1)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
(2)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