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明王朝中期,有一段时间政治略微显得有些清明,百姓们的生活也相对安定,这个时期被后世史学家称之为“弘治中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段故事,看看这个弘治皇帝究竟实行了什么善政,居然获得了“中兴之主”的令誉。

一个时期之所以会被称之为”中兴”,至少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前面的那个时代是无比黑暗的“弘治中兴”也不例外,在它之前,成化皇帝朱见深的统治,可以说是明王朝最黑暗的时代之一,臭名昭著的西厂就是在那个时期建立的,正是有着那个时期暴戾的统治,所以才会衬托出弘治皇帝时期的清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明宪宗朱见深死去,九月,十八岁的皇太子朱祐樘即位,这就是明孝宗。以次年为弘治元年(1488年)。按照明代以年号作为皇帝名称的惯例,所以他又被称之为弘治皇帝。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明孝宗共在位十八年,旧史对其多有誉语。有的把他和汉文帝宋仁宗相提并论;有的说,明代皇帝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只有仁宗、宣宗和孝宗;更有的为他加上了“中兴之令主”的称号的。

这些评价,不能说没有溢美,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明孝宗的基本状况,弘治皇帝也确实做出了不少功绩,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功绩之一:斥逐奷邪

明孝宗也就是弘治皇帝,即位的时候,所面临的局面可以说是一个大烂摊子。他的父亲明宪宗朱见深由于重用宦官和奸佞,所以造成了“朝多秕政”

弘治皇帝为了刷新政治,改弦更张,他首先是在用人上进行整顿,斥逐奸邪,选用正直的官员。他动用铁的手腕,惩治了许多在成化年间,权势熏天,能够呼风唤雨的宦官和佞臣

《明史》、《明通鉴》和《纪事本末》对此的记载是相当的多,我们来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例一:太监梁芳,”贪黩谀佞”,在成化年间通过向明宪宗宠爱的万贵妃“日进美珠珍宝”,得到其欢心,从而“擅宠于内”。许多奸佞之徒走他的门路而得重用,与他“共为奸利”。他取“中旨授官累数千人,名传奉官,有白衣躐至太常卿者"。孝宗在即位后的第六天,就把他“谪居南京,寻下狱”

例二:奸佞李孜省,在成化年间作恶多端,权势很大,“搢绅进退,多出其口,执政大臣万安、刘吉、彭华从而附丽之”。孝宗即位后,于斥逐梁芳的同一天,也把他谪罚成边,后来又将他逮捕入狱。

例三:成化年间“传奉之例既开,文武僧道滥恩泽者数千,一时诸杂流加侍郎、通政、太常、太仆、尚宝者,不可悉数”,西番僧“授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者不可胜计",”缁衣、羽流加号真人、高士者,亦盈都下”。孝宗即位后,不出两月,即下令汰传奉官,右通政任杰等二千余人被罢免,又下令罢遣禅师、国师、真人等一千数百人的。

例四:万安,四川眉州人,自成化五年(1469年)入内阁参机务,然而毫无才能,“既柄用,惟日事请托,结诸阉为内援”。为了找靠山、稳固地位,竟通过宦官向万贵妃大献殷勤“自称子侄行"。孝宗当太子时,已“稔闻其恶”,即位后,在官中发现一箧奏疏,内容都是讲房中术的,末尾的署名又都是“臣安进”,于是派人拿着这些奏疏到内阁找万安,指责他:“是大臣所为乎?万安羞愧难言。”已而科道交章论之”,孝宗遂下令罢免其官职。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例五:江夏僧人继晓,早在成化二十ー年(1485年)已由于言官的“极论其罪,始勒为民”。弘治元年(1488年)十月,“给事中林廷玉复请逮治”,于是明孝宗下令把这个妖僧处以死刑。

除此此外,弘治皇帝还罢免处罚了另外一些奸邪之徒。这系列行动,就好像是一阵暴风骤雨一样,冲刷这大明王朝的肌体。这为全面刷新政治,起了扫清障碍的作用。史书上是这样评价弘治皇帝这次廉政风暴的。

“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

功绩之二:任用贤能

弘治皇帝在罢斥奸邪的同时,也开始任用贤能。而这个方针,在他在位期间始终得到奉行。谷应泰在他的《明史纪事本末》中曾对弘治皇帝有着经典的评价,他用了短短二十个字来评价弘治皇帝是如何任用贤能的,我们不妨来看看。

“置亮弼之辅,召敢言之臣,求方正之土,绝壁幸之门。”

字句虽然不多,但是精辟的总结出了弘治皇帝的用人之道。为了保证将这一项措施进行到底,弘治皇帝很注意对各级官吏的考察。弘治皇帝为了掌握官吏的情况,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他让吏、兵两部把两京文武大臣、在外知府、守备以上官员的姓名抄下来,贴在文华殿的墙壁上

弘治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明史》中有答案。那就是:“有迁異者,易以新除”。不仅如此,弘治皇帝害怕下面的官员欺哄自己,更是为了让官吏的考察符合实际,他多次指示吏部、都察院要认真考察。

“考察进退人オ,务得实迹以闻”。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明孝宗注意任用贤能,所以在弘治时期形成了“朝多君子”的盛况,出了许多名臣,其中著名的有王恕、马文升、刘大夏、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王恕,陕西三原人,一向以“好直言”著称,成化时期,“侃侃论列无少避,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ー,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幸。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曰: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曰: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时为谣曰:”两京十二部,独有王恕。”

王恕的这种品行,在弘治皇帝父亲成化皇帝时代,十分的不讨好,他被“贵近皆侧目”,而昏庸的成化皇帝更是“亦颇厌苦之”,终于使他“不得立朝”,在成化末年被强迫“致仕”

弘治皇帝即位后两个月,由于许多大臣的推荐,致仕家居的王恕被任命为吏部尚书,直到弘治六年(1493年)间五月,他一直担任这个职务。孝宗皇帝对他很信任,而他也非常感谢皇帝的知遇之恩,竭诚相报。

“感激眷遇,益以身任国事”,”先后以灾异条七事,以星变陈二十事,成切时弊”。

王恕在吏部侍郎彭韶等人的辅佐下,“甄人才,核功实,仕路为清”,他先后引荐的人才有耿裕、彭韶、何乔新、周经、李敏、张悦、倪岳、刘大夏、戴珊、章懋等人,这些人都被称之为“皆一时名臣”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马文升,湖广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人,“有文武オ,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成化ニ十二年(1486年),由于李孜省进谮言,由兵部尚书调南京。孝宗即位后,召拜左都御史。不久,被任命提督十二团营。弘治二年(1489年),又擢任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这时因兵政久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马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好人怨恨,夜间持弓矢等在他的门口,企图行刺;还有的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明孝宗得知后,立刻命令锦衣追捕,并拨骑士十二人,”卫文升出入”。直到弘治十四年(1501年),由于改任吏部尚书,马文升才离开兵部尚书之职,前后凡十三年。史书中对马文升评价是相当的高。

“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刘大夏,湖广华容人。成化初“除职方主事,再迁郎中。明习兵事,曹中宿弊尽革。所奏覆多当上意,尚书倚之若左右手"。弘治二年(1489年),迁广东右布政使,弘治六年以吏部尚书王恕荐,擢右副都御史,治河张秋。后历任左副都御史、户部左侍郎等职,弘治十五年拜兵部尚书。他能够将民间的真实情况毫无忌讳地向明孝宗报告。有一次,明孝宗在便殿召见刘大夏,问他说:“卿前言天下民穷财尽。祖宗以来征敛有常,何今日至此?”他回答说:”正谓不尽有常耳。如广西岁取铎木,广东取香药,费固以万计,他可知矣。”明孝宗又询问土兵的情况,他回答说:”穷与民等。”弘治帝很不理解,继续问:”土兵居有月粮,出有行粮,何故穷?”他报告说:”其帅侵克过半,怎能不穷!”

听了这番话,明孝宗感収地说:“朕临御久,乃不知天下军民困,何以为人主!”遂下诏严禁。明孝宗“察知大夏方严,且练事”,对他极为亲信,数召见决事。“大夏每被召,跪御榻前。帝左右顾,近侍辄引避。尝对久,惫不能兴,呼司礼太监李荣掖之出。一日早朝,大夏固在班,帝偶未见,明日谕日:”卿昨失朝耶?恐御史纠,不果召卿。'其受眷深如此”。

刘健,河南洛阳人,成化时任少詹事,充东宫讲官,受知于孝宗。孝宗即位后,进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人内阁参机务,弘治十一年(1498年)成为首辅

谢迁,浙江余姚人,孝宗做太子时,已充当讲官;孝宗即位后,“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通,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弘治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

李东阳,湖广茶陵人,弘治八年与谢迁同日登用入内阁参预机务。弘治后期,孝宗”在位久,益明习政事,数召见大臣,欲以次革烦苛,除宿弊”。

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三人,各有特点,当时人评论说:“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其中刘健、谢迁政绩尤其突出。这个评论是有一定根据的。

“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呼为先生而不名。每进见,帝辄屏左右。左右间从屏间窃听,但闻帝数数称善”。

正是由于明孝宗“明于任人”,这就使得他在改良朝局国政,在官员支持上得到了保证。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功绩之三:广开言路

弘治皇帝即位后,他是很注意广开言路。他一上台,由于虚心纳谏,所以就立刻形成了臣子纷纷上书的生动局面。

“是时上更新庶政,封章旁午言路大开”。

当时不仅仅是大臣们上表言事,就连尚未做官的太学生也踊跃上疏提建议,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弘治皇帝刚刚即位几个月,他想在在万岁山强建个棕棚,以备登临眺望,太学生虎臣得知消息,当即“上疏切谏”。祭酒费訚担心自己受牵连,就“锒铛系(虎)臣堂树下”。但过了不久,就有官校传令,把虎臣召到皇宫的左顺门,“传旨慰谕日:若言是,棕棚已毁矣。”费訚听到消息,十分慚愧,而虎臣则从此名闻都城,“顷之,命授七品官,为云南知县"

从虎臣之大受奖励这件事情上来说,弘治皇帝对敢言直谏是极力提倡的,而这种虚心纳谏的实际行动,鼓励了当时朝野人士敢言直谏。像这样虚心纳谏的事例有很多,我们简单说几个。

弘治九年(1496年)闰三月,少詹事王华在文华殿进讲《大学衍义》,”至唐(宦官)李辅国与张后表里用事,指陈甚切”。”时内侍李广方贵幸,招权纳贿。华讽上”。弘治皇帝听后不仅没有加罪王华,反而”乐闻之,命中官赐食”。

弘治十年二月,孝宗在后苑游玩之后,”御讲筵”,侍讲学士王鏊因而进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反复规切,上为动容”。孝宗事后对王鏊也没有怪罪,而是对当时诱导他游玩的宦官李广说:”讲官所指,殆为若辈,好为之!”自此之后,”遂罢游猎”。

弘治皇帝除了虚心纳谏,劝导臣下踊跃进言之外,还经常直接鼓励臣下知无不言。弘治十七年九月,在经筵进讲中,讲官的讲章中有“以善道启沃他”一句,太监李荣认为””他”字不是对上语”,触犯了忌讳,向皇帝告状。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弘治皇帝听后,根本不把它当成什么罪过,并且为了避免讲官因此而不肯大胆规谏,特地召来大学土刘健等说:“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若恐伤时,过为隐覆不尽,虽日进讲,亦何益乎!”而且又明确要求他们:“传语诸讲官,不必顾忌。”

明孝宗如此鼓励臣下直言无讳,从而广开言路,使臣下能够大胆献策献计。广开言路政策的实行,使明孝宗能够集思广益,看到不足之处,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便为其改良政治创造了条件。

功绩之四:温和的政治改良

弘治时期在政治上的改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勤于政事。史书上记载弘治皇帝,有“勤求治理”之誉,这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勤于治国的,但是从正统以后的历代皇帝,每天就只有一个”早朝”了,而且“臣下进见说事,不过片时”。

这样一来,皇帝与大臣见面的时间很少,只好听信“左右之人”,对大臣的了解不可能深入,甚至“未免以直为枉,以枉为直”。

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吏部尚书王恕针对这个弊端建议,除”早朝”之外皇帝还要“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与之讲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转对,或阅其章奏”。王恕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加深对大臣的了解,得以随才任使,而且还可以启沃圣心,提高处理政事的才能。弘治皇帝觉得王恕说的有理,就开始增加“午朝”,每天于左顺门接见大臣。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第二,注意节俭。弘治年间,正直的大臣经常向弘治皇帝建议节俭,而他也都能予以采纳,说明这一时期对节俭是很重视的。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都御史马文升陈时政十五事,其中的一条是“节费用以苏民困”。

“一应供应之物,陛下量减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

马文升的言语极为尖锐、深刻,一般的皇帝可真的接受不了。但是弘治皇帝却对他的建议,“嘉纳之,悉施行”。

弘治二年(1489年)十ー月,“有星幸于天津”,诏大臣极言时政得失。左侍郎倪岳上疏说:“当今民日贫,财日匮,宜节俭以为天下先。”倪岳还具体提出了,要“减斋醮,罢供应,省营缮”。弘治皇帝对他的建议又是“俱采纳焉”

弘治十四年八月,大学士刘健等因军兴缺饷上言:天下的财富,其生有限,而”光禄岁供增数十倍,诸方织作,务为新巧,斋礁日费数万,太仓所储,不足饷战士,而内府取人,动四五十万。宗藩、贵戚之求土田、夺盐利者,亦数千万”。再加上大兴土木,官吏冗滥,“财安得不匮!愿陛下绝无益之费,躬行节俭,为中外倡”。

弘治皇帝对这个建议很重视,他立即“减光禄寺供奉”,将之恢复到弘治元年时的标准。

成化年间,光禄寺增加了坐家长随八十余员,传添汤饭中官百五十余员。“天下常贡不足于用,乃责买于京师铺户”,而物价却并不及时支给,商人因此负累不堪。

这时,兵部尚书刘大夏也“因天变”要求改革,明孝宗乃下令“裁减中官,岁省银八十余万”。这些都是弘治皇帝勤于节俭的事例。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第三,制约皇亲国戚,亲近宦官的势力。皇亲国戚和亲近宦官,在有明一朝中,势力极大。他们倚仗皇权,为非作歹,也是明中期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然而在弘治年间,因为弘治皇帝对这一问题相当注意,竭力抑制他们的胡作非为,侵害一般老百姓。所以皇亲国戚和亲近宦官在弘治皇帝时期,这类事件要少的多。弘治三年(1490年)闰九月,明孝宗曾申明禁令,约束宗室不得私占百姓土地,不得借机盘剥百姓。

“禁宗室、勋戚奏请田土及受人投献”。

虽然当时弘治皇帝下有严令,但是当时的勋戚近幸们却不肯遵守有关规定,他们“纵家人列肆通衛,邀截商货,都城内外,所在有之”。

明朝规定:”王公,仆从二十人;一品,不过十ニ人”。

而此时“勋戚多者以百数,大乖旧制”。弘治九年九月,尚书屠滽等人针对这种现象上言,要求皇帝戒谕勋威,以正国法。

“凡有店肆,悉皆停止。更敕都察院揭榜禁戒,扰商贾夺民利者,听巡城巡按御史及所在有司执治。仍考水乐间榜例,裁定勋戚家人,不得滥收”。

弘治皇帝从善如流,他根据大臣门的这个建议,再一次下达了关于“禁势家侵夺民利”的命令。弘治皇帝所下的可不是一纸空文,他是铁了心的要扭转这种局势的,这从他对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张鹤龄和张延龄的制裁,就能看出当时抑制皇亲国戚作恶的政策。

张鹤龄兄弟都仗势”骄肆,纵家奴夺民田庐篡狱囚,数犯法。(弘治)帝遣侍郎屠勋、太监萧敬按得实,坐奴如律。敬复命,皇后怒,帝亦佯怒。已而召敬曰:’汝言是也。'赐之金”。弘治十八年三月,户部主事李梦阳上书”指斥弊政"”,洋洋数万言,其中指斥张鹤龄尤其严厉,揭发他”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皇后之母金夫人及张鹤龄深为怨恨,天天”泣诉于上前”。孝宗不得已,下李梦阳于狱。科道官纷纷上疏营救,金夫人犹在孝宗面前泣涕,求加重刑。孝宗遂大怒,推案而起。既而法司请示处理意见,孝宗毫不犹豫地提笔批示:”梦阳复职,罚俸三月。”过了一些日子,孝宗夜游南宫,张鹤龄入内陪酒,皇后、金夫人也在场。”酒半,皇后及金夫人起更衣,上出游览,独召鹤龄语,左右莫闻也,惟遥见鹤龄免冠,首触地”。”盖因梦阳言罪寿宁也”。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弘治皇帝对制约皇亲国戚权力的决心。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第四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弘治时期,其实并没有从制度上对赋役进行突出的改革,但在减轻百姓负担上却做了一些好事,这主要表现在减免灾区的赋税征收上,有时甚至还拿出官府的财物,对灾民进行救济。这类记载史书中极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便有如下几次

弘治三年(1490年)二月十日,”免河南被灾秋粮”。同月十二日,户部请免南畿、湖广税粮,弘治皇帝说:”凶岁义当损上益下。必欲取盈,如病民何!”于是全部批准。

弘治四年八月,”以水灾,停苏州、浙江今年织造”。

弘治六年,全年中”以灾蠲者,两京外,山西太原诸府平阳诸县夏税,河南开封诸府夏税之半,祥符诸县秋粮。又免沈阳卫屯粮六万四千余石。赈则自苏松外,山东饥甚,巡抚王霁先后请发帑金五十余万,米二百余万石,选廉能吏验口给之,凡活饥民二百六十余万”。

弘治十一年,免南畿、山西、陕西、广东、广西被灾税粮。

弘治十四年,对两畿、江西、山东、河南等灾区既免税粮,又搞赈济。

弘治十六年九月,赈济两畿浙江、山东、河南、湖广等地的被灾军民。

上面所举的事例,并不是全面统计,但是由此已然可以看出,弘治时期的减免赋税和赈济灾民,次数相当之多,涉及的地区相当之广。

弘治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他们所进行的这些改良朝政的活动,毫无疑义,都是有利于当时的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在历史上起到了进步作用。而弘治一朝,也是政治上的一个相对稳定时期。

明王朝弘治皇帝究竟有什么功绩,居然被称作中兴?他有四个功绩

每个封建王朝的承平时代,皇帝们都是比较容易走上贪图享乐、不理政事的邪路。但是弘治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却并没有走上这条邪路,而是励精图治,这是难能可贵的

《明史》对弘治皇帝的评价是:”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動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昝。'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这个评论虽然有点夸的过分了,但是它的基本论点,却还算是公允的。弘治皇帝之于明朝,不仅仅是中兴之主,同时也是为数不多的好皇帝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8950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