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臣频繁向皇帝讨赏,皇帝忍无可忍:褫夺爵位

大臣频繁向皇帝讨赏,皇帝忍无可忍:褫夺爵位

古语说“伴君如伴虎”,讲的便是身为臣子,在服侍皇帝时的危险性。这样的风险性,既催生了一大批被怨杀而死的忠臣,也自然就会造就一批“狡黠”的能臣。他们近君王,知其思,懂其想,更懂进退。

在清朝时,便有这样一位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股肱之臣,在位极人臣体味了高处不胜寒之后,三番五次向乾隆帝讨赏,最终乾隆帝忍无可忍将他的爵位褫夺。但这样的“反常”举动,却被后人称赞为“聪明”“高人”,称赞有加,他就是张廷玉。

大臣频繁向皇帝讨赏,皇帝忍无可忍:褫夺爵位后人:聪明高人

张廷玉,出自官宦世家。父亲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这对于张廷玉而言,自然也为他的仕途打好了前路。

康熙三十六年,29岁的张廷玉考中进士,随后按照惯例入翰林院。后又因为父亲深得康熙之心,得以承袭父业入内廷,成为康熙的内廷侍讲,并且随康熙帝多次南巡。至康熙五十九年时,他已经官居刑部左侍郎;康熙六十年,在处理了盐贩王美公案后,他的才华也为雍正朝的重用奠定了基础。

康熙去世之后,四皇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张廷玉也从此平步青云,从太子太保、翰林院掌院学士、户部尚书、吏部尚书,这一系列官职的擢升仅仅用时不过六年。在雍正七年,雍正设置军机处后,他又成为军机处大臣,典掌军机。可以说这样的显赫的汉臣身份,朝堂之上无出其右者。

大臣频繁向皇帝讨赏,皇帝忍无可忍:褫夺爵位后人:聪明高人

雍正十三年,雍正病危。作为当朝重臣,更作为乾隆帝的帝师,他与允禄、鄂尔泰等人又被委以顾命大臣之职衔。

乾隆帝即位之后,对于父亲遗诏配享太庙的这位股肱之臣,也并无不敬之礼。不仅仅上任伊始,便又一次让他担纲皇子之师;对于历次出巡之后的京师大事;科举取士、选拔人才、举荐官吏、《明史》修撰等都悉数委任于张廷玉之手。为此,乾隆帝甚至还打破先例,敕封文官的张廷玉为伯爵。

可见虽然在清朝,满臣汉臣有别,汉臣地位低下,但对于这位恩师,父亲的重臣,乾隆帝一开始也是尊崇有加,信任至极的。但这种信任,却随着张廷玉“糊涂之举”最终被打破。

大臣频繁向皇帝讨赏,皇帝忍无可忍:褫夺爵位后人:聪明高人

乾隆十三年,位极人臣的张廷玉向乾隆帝请辞。但乾隆帝以张廷玉为“从祀之臣无有归田终老之理”下诏不允挽留。

此事本已领乾隆帝颇为不满,对张廷玉信任有加,然而张廷玉却要请辞,显然是驳面子之举;不过这样的“驳面子”之举,次年便又发生了。而且张廷玉,还颇为“无耻”“不知天高地厚”的提出了一个要求:先帝给老臣后恩,要老臣配享太庙,但是去年我请辞时候,皇帝挽留说了从祀之臣无有归田终老,我怕您不遵守啊,我需要一个凭证!

大臣频繁向皇帝讨赏,皇帝忍无可忍:褫夺爵位后人:聪明高人

这样的讨赏方式,可谓是独一份。虽然生气,不过想来还是准允其致仕,还给了凭证。但张廷玉此时,又做了一件“忤逆”之事,让他的儿子去接诏。这一下,乾隆帝终于忍无可忍,下旨褫夺爵位,配享太庙?不存在的。

而这还不算完,乾隆十五年,对于张廷玉乾隆帝又一次明旨:罢配享之位,念及前功免除治罪。乾隆二十年,84岁的张廷玉去世,似乎这样一位权臣,真的也就落得一个身死名灭的悲怆结局,但是很快原本言之凿凿之罪的乾隆帝却“食言”了,还是将张廷玉配享了太庙,令人奇怪的是张廷玉之子张若霭还被委以重任。

大臣频繁向皇帝讨赏,皇帝忍无可忍:褫夺爵位后人:聪明高人

那么又是为何让乾隆帝“出尔反尔”呢?又是什么让张廷玉晚年非要向乾隆帝讨赏呢?事实上,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始末。皇权至上的家天下之下,权臣从来都是重要的威胁,而皇帝为了巩固皇权,万物皆可杀,殷鉴不远,康熙帝对于鳌拜的打击就是明证。对于已经位极人臣,升无可升的张廷玉而言,他饱读诗书,萧何自污躲避汉高祖刘邦的杀身之祸,必然是烂熟于心,他的处境由是如此。也便有了这般有悖以前的“不寻常”之举,对于乾隆帝而言,他自然也乐得配合,如此君臣无虞,岂不乐哉。而也正是凭借此举,身为权臣的张廷玉,才得以纵横三朝,更为儿子被重用打下了基础,不枉后人夸赞他聪明、高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8935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