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早在1953年,“斯坦利·米勒”设计并进行了前生物合成实验,用电来击穿由甲烷、氨、氢气和水模拟的原始大气,这些气体触电产生了氨基酸,他的结果震惊了全世界。在自然产生说的科学辩论出现三个世纪后,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太空探索的发展,前生物进化成为科学前沿。21世纪的基础研究中,只有少数的科学领域会像前生物进化和“太空生物学”一样获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探索地外行星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

对水的需求

在太空生物学探索中,对水的探索是始终不变的。它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第一, 水有非常好的物理性质。它在冰点的异常膨胀及高比热容,使得水很难完全结冰。而较高的介电常数则令水成为带电离子和氢键的良好溶剂。若没有离子和氢键,通过质子梯度产能及模板介导的复制过程将不能进行。蛋白质、核酸和类似的多聚物也需要水作为溶剂,脱水后,活细胞会坍缩失活,并常常立刻死亡。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第二,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形成碳酸,它能够将硅酸盐岩石风化为碳酸钙,这个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并将它以不溶的碳酸钙形式储存在海底。最主要的再生过程“碳硅循环”是通过水中的碳酸钙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这种依赖于液态水的再生过程,游离二氧化碳的耗尽将导致所有依赖于二氧化碳的自养活动及大气有机物合成终止,而大气有机物合成正是异养养分的主要来源。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第三, 亲水物质易溶于水,而疏水物质如油、脂肪则易与水分离,他们的不相溶性是细胞膜构建的基础。当这两类化合物搅到一起时,它们不会混合,而会立刻分成两个相态,(例如海上的浮油,尽管巨浪搅动,但依然漂流在水面上。)亲水物质和疏水物质的不相溶性是细胞膜构建的首要条件。膜的主要组分“磷脂”为两亲化合物,该结构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悬浮在水中时,它们会自动排列成双层,两层的尾部都在中间,远离水,并使两层间的疏水-疏水接触最大化两层的亲水头部都露在外面,被水分子包围。这些双层膜使所有细胞都具有独立性,这结细胞水平上的自然选择是必需的。没有水就不能形成细胞膜。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可居住区

第一,对于任何地外区域是否适合太空生物学的探索,一个基本概念是可居住区,它不太冷也不太热。组成地球生命体的主要化学元素为氢、碳、氮、氧、磷、硫、铁在元素周期表中都具有较低的原子序数,它们可以与其它原子形成单键或多键,从而形成生物多聚体。用更大的原子构成生物多聚体将会产生大分子,它们的构型在空间上受到很大限制。考虑到地球生命体所需的蛋白质、酶、核酸和核糖体构型的适当折叠,在任何星球或卫星上,这些较轻的氢、碳、氮、氧元素都更有可能构成生物分子的核心,但是氢、碳、氮、氧构成的多键分子通常不能忍耐极高的温度。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图解:类地星球

第二,所有化学反应都会在低温下变慢,每降低10℃,反应速度会下降为原来的1/2~1/3,这种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应分子在低温状态下能量较低,不易跨过能垒使化学反应发生,这对宇宙中的所有行星或卫星都适用。因此,温度太高或太低都是难以产生生命的。水的冰点和沸点将可居住的范围缩小到-5℃-110℃这也是地球上微生物的耐受极限。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第三,基于可居住性需要行星表面具有液态水这个前提,对于主序星,其具有二氧化碳、水、氮大气的主序星类地行星赫兹的内缘由光解和氢逃逸造成的水分缺失来决定。赫兹的外缘由二氧化碳云的形成决定,通过增加反照率(对太阳/恒星能量的反射)来降低行星表面温度。太阳系中对这两个距离的保守估计分别是0.95~1.37AU(天文单位,1AU=1496*108km,为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由于太阳光度随年增加,赫兹也随着时间扩大。对太阳系中一直都是可居住区范围的保守估计为0.95~1.15AU,但其它因素也会影响赫兹: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1)对地球来说,一方面,如果太阳不可预料地变暗,二氧化碳将浓缩成为二氧化碳云,增加反照率并降低地表温度,这将带来更多的雪和冰,这个时候反照率会更高,导致“失控冰川效应”。另一方面,如果二氧化碳的极度排放增加温室效应,或者太阳辐射强度不可预料的增加,那么地表温度将会升高,向大气中蒸发更多的水,并减缓对空间的红外辐射,导致“失控温室效应”。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图解:失控的温室效应

2)恒星影响其行星的潮汐,潮汐阻碍会减缓行星的自转,在一个潮锁半径内,自转会与公转同步。这种情况下,行星的一面会一直对着恒星,并持续不断的加热,另一方面则始终是黑暗。由于亮的那面持续加热,水会被完全蒸发,即使这颗恒星两面的平均温度并不极端。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图解:受到潮锁的星球一面直接面对恒星的照射,另一面则是黑暗的

3)重元素·铁,可以进行以能量生成偶联的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一颗行星应该需要一些种原子。

4)在地球年龄约为5亿年时,与一颗大小相当的天体碰撞,产生了月球,但从那个时候起,只发生过与较小恒星体的碰撞。要在足够长的时间内都具有可居住性,一颗行星需要处在不会发生频繁天体大碰撞区域中。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5)由于“碳硅循环”不仅依赖于水,也依赖于板块运动,所以一定的板块构造运动也是必须的,但过度的板块运动也会破坏生命的稳定。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6)行星或卫星,如果太小,例如月球,将没有足够强的引力去维持水或者大气。行星表面积如果太大,例如木星,就会被广阔的液氢海洋所覆盖。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图解:气态巨行星

7)主序星的寿命随质量下降。对超过太阳质量2.2倍的恒星,其中氢燃烧的持续时间不会超过8亿年。

地外行星生命的基本要素

图解:氢燃烧的耗尽,最终演变为红巨星,太阳也逃不过这种命运

结语

根据可居住区的这些必要条件,宇宙中生命的出现不会很普遍,但是,对地外生命的探索是如此独特,结合太空生物学研究地外行星生命的科学家们,随着越来越多的太阳系外行星被发现,有很多行星都符合主序星的赫兹条件,这也增加了发现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文章作者简介:太空生物学、90后(萌新作者进阶计划)女学员、天文&古生物文章创作者,愿我的文章给您带来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8802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