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他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他是诗国的天子,人们往往因为他在诗坛的才华,臆测他一定有着治国安邦的雄才伟略,而像他这样的人无法在仕途上取得成功,定是因为小人的排挤、皇帝的昏庸。

可再难走的路,只要努力也会抵达终点。如果像李白一样,始终努力着,却始终”行路难”、始终”多歧路”、始终不知自己”今安在”,那是不是在每个岔路,都选错了方向。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话剧《李白》剧照

都说成功没有捷径,可唐朝是个例外。

在唐朝,要步入仕途通常有三个途径:参加科举、从军边塞,还有”终南捷径”。

唐人卢藏用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获得了淡泊名利、道德高尚的评价。声明越传越广,终于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女皇一声令下,卢藏用被征召,做了官。

卢藏用的隐居,其实是沽名钓誉,假如真想隐居,就该像陶渊明那样不再踏入仕途,至少也得像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哪有一请便出的道理呢。于是,同样在终南山隐居的道士司马承祯,指着终南山嘲讽卢藏用,说道:“以仆视之,仕宦之捷径耳。”也许司马承祯的嘲讽,会让卢藏用脸红很久,但无论怎样,他确实通过”终南捷径”,实现了为官的愿望。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有前人的成功,就会有后人的效仿。

李白的粉丝范传正,在李白去世后为他写下碑文,其中提到了李白年轻时立下的志愿:”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李白没有参加科举,也没有从军边塞。他寄希望于风云际会,始终幻想”平交王侯”、”立抵卿相”。这一点,在他的诗里也有体现,他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可见,他羡慕那个七十多岁在渭水之滨垂钓、然后偶遇周文王的姜子牙,羡慕那个梦见自己乘舟绕过日月、然后得到商汤三聘的伊尹。他自诩不凡,所以也向往不凡的经历,他就是想这样”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话剧《李白》剧照

他说自己”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恣情快意是一方面,但也包含政治目的。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对此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白一生隐居过很多山,足迹遍布东南西北。陕西的终南山,河南的嵩山,山东的徂徕山,江西的庐山都曾是李白隐居的地方。隐居本来是件安安静静修炼身心的事情,为什么要天南地北地来回折腾呢?因为他的目的并不在于隐居,而是在于隐居背后带来的关注。”

所以,李白在每个地方隐居的时间都很短,一年半载就换到另一个地方,好像唯恐天下不知。他的隐居还和干谒相配合,就是投献诗文、求得推荐。在蜀中,他干谒过渝州长史李邕,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在襄阳,他干谒过荆州长史韩朝宗,自荐说:”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在长安,他干谒过当朝驸马张垍、秘书监贺知章,还有玉真公主。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妹妹,在青城山修道,而李白的道号便是”青莲居士”。他们应该是在青城山相遇的,他还为她写下了一首《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他把她形容得如九天玄女,行迹飘忽、行为不凡,但却很难说是真情还是假意。

凭借着隐居、干谒、还有自己的诗,李白终于叩开了朝廷的大门。等到唐玄宗下诏请他入朝,他立刻放弃隐居,兴高采烈地跑去做官了,并留下这段慷慨激越的文字——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儿女欢笑、高歌痛饮、策马扬鞭,他还想起了朱买臣不得志的时候,他的老婆嫌弃他贫贱,弃他而去,结果朱买臣得到汉武帝赏识,做了会稽太守。言外之意,那些曾轻视我李白的人,都会和会稽愚妇一样感到后悔。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应该是李白一生最喜悦的时刻,志得意满,溢于言表,他终于可以结束天南地北地隐居生活,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了。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民族舞剧《李白》剧照

可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李白高兴得太早了。他以为自己会被委以重任,其实却成了太平盛世的一个点缀。他得到的是翰林学士的虚职,陪皇上出席出席活动酒宴,写写歌功颂德的应制诗,还有,夸夸杨贵妃的盛世美颜。

那一日,宫中牡丹花盛开,唐玄宗和杨贵妃来到沉香亭下赏花,乐师李龟年随侍在侧。”赏名花,对爱妃,怎么能唱旧的歌词?”唐玄宗立即派內侍去请李白。

此时的李白,正因得不到重用、醉眠在长安城的一家酒楼,内侍慌忙扶他上马,直奔皇宫。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里描述了当时的情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进宫后,唐玄宗命醉眼朦胧的李白撰写歌词。李白环视一圈,宰相杨国忠、宦官高力士都在场,李白憎恶这些人的奴颜婢膝、专权误国,于是借着醉酒,戏弄了他们一番。他让高力士给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磨墨,在唐玄宗的默许下,他们只能照做。

李白挥笔,文不加点地写下了《清平调三首》,描绘了人花交映的意境,辞藻艳丽、流传千古。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这样的工作再得心应手,终归不是他想做的。他在另外一些诗句里,说着自己真实的心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电影《妖猫传》截图

李白认为,他仕途的坎坷、失意,是因佞臣小人的诋毁和排挤,无数后人也曾为之鸣不平,认为是朝廷腐败屈煞了李白的旷世奇才。

他可能没想过,这世上还有”人设”这回事儿。

它不是别人给贴的标签,而是自己一点点打下的烙印。李白是走捷径入仕的,他叩开朝廷大门的武器是诗文,他曾给玉真公主献诗、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他入仕之前为自己立下的人设,就是个放荡不羁的才子,没人见过他的政治才能、雄才伟略,从这点上说,让他做一个御用文人,唐玄宗算得上人尽其才。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在玄宗一朝,姚崇和宋璟是先后得到重用的两位宰相,不妨拿他们的经历做个对比。

姚崇是因家族关系而恩荫入仕的,虽也是捷径,但比起李白,姚崇不仅有背景、也有真实的政治才干。公元712年,李隆基发动政变,结束了太平公主干政的局面,然后即位,是为唐玄宗。在他决心重振朝纲之时,正是姚崇全面分析了朝廷过去10年积累的各种弊端,提出了非常著名的”十事要说”——比如改变武则天以来的严刑峻法,以仁义施政;不再让宗室、外戚给皇帝进献珍宝,因为这些是搜刮百姓而来;还有废止大兴道观这样劳民伤财的风习,十年内不追求开疆拓土、以求国库充盈,等等。姚崇的十条建议,条条让玄宗的眼睛发亮,他就是用这些富民强国的改革措施,开创了”开元盛世”。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再说宋璟,正正经经的科举进士出身,并且时刻有着清醒的头脑和清楚的政治判断。从武则天当政以后,他就是朝廷里的一面道德旗帜,反对”二张兄弟”(武则天男宠)、反对武三思设计夺权、反对太平公主干预朝政。因为反对这些当权人物,他三次从中央被贬到地方,嫉恶如仇的风骨却始终不变。唐玄宗还是太子时,为了巩固他的太子之位,宋璟还和姚崇一起,提出让太平公主离开长安、让唐玄宗的哥哥到外地任职。

像姚崇和宋璟这样的人,才是唐玄宗敢信任、敢委以重任的。而李白呢,他有的只是惊为天人的诗才。入仕前他没有参加科举,入仕后他没拿出像样的治国方略,连官员最基本的言行有规,他也没有做到。他醉酒、他在半醉中为唐玄宗写《出师诏》、他还得罪了唐玄宗最崇信的人。就算唐玄宗曾有心考察他、给他表现的机会,他也自己把这条路走死了。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那些走了捷径的人,可能就是要再走一些艰难的路,去慢慢获得认可,这算是一种偿还吧。可李白是没想过偿还的,他太自负了,他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玄宗再昏庸,也不会让一个”狂人”去维护国家制度、处理国家政事。

后来,李白对他的工作安排愤愤不平,终日借酒浇愁,”斗酒十千恣欢谑”、”但愿长醉不复醒”。或许是李白不想干了,或许是有人进了谗言,或许是唐玄宗对他失望了,总之,他被”赐金放还”,回归布衣。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投身唐玄宗第十六子、永王的幕府,在此期间,他写了《永王东巡歌》11 首,抒发了想要扫清叛军、建功报国的情怀——

其二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其十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民族舞剧《李白》剧照

在诗里,李白对永王极力讴歌。可几乎就在同时,太子李亨已在宁夏灵武继位,即唐肃宗。肃宗是正统,那永王的东巡就是叛乱,李白因此卷入了这场皇族的权势之争,后因”附逆作乱”之罪遭到流放。永王事件,再次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的幼稚,他太心急,心急地想建军功、展抱负,才会盲目地站错了队伍。

再后来,赶上朝廷大赦,李白重获自由,他往来各地,依靠亲戚朋友为生,直到61岁那年,伟大的”诗仙”溘然长逝,结束了漂泊失意的一生。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话剧《李白》剧照

所谓”命运”,先天注定的是”命”,怎么面对是”运”。

一切回到最初时,如果李白参加了科举,或许起点会不同,或许他就不会整日醉酒,会拿出点真本事好好走他的仕途。

但他为何终身不参加科举,偏要选择捷径、偏想一鸣惊人呢?或许,他是有苦衷的吧。

在范传正为李白撰写的碑文里,有这样一段话,介绍了李白极其特殊的家世背景——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谍……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於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於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归纳起来,这段话传达了这样几个信息:李白的先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初代国君武昭王;隋末动乱时,他的祖辈流散到西域碎叶城,从此隐姓埋名;所以在唐朝,李白家族没有户籍,也没有记述家族世系的”谱牒”。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这样的身世,在唐代士子中绝无仅有;这样的身世,连科举中最初级的乡试都不能参加。因为凡参加乡试的士子,都要”怀牒自列于州县”(《新唐书·选举志》),可李白一无谱牒、二无户籍,如何能参加呢。

无法科举,是李白的命中注定。但不能说他是输在起跑线上,因为这恰恰使他摆脱了儒家经学的束缚、应试教育的羁绊,让他的个性自由发展,他可以”读奇书”、”观百家”、学游侠、好剑术,又在遍布大半个中国的漫游中,饱揽名川大山,所以他的浪漫主义诗风,也是唐代诗人中绝无仅有的。

他以绝无仅有的诗歌走上”终南捷径”,成功踏入仕途。翰林学士的职位虽小,却是待在天子身旁,且工作清闲,对他来说得心应手。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羡慕他命好,被贬到江州做司马的白居易大概就是其中一个。白居易的《中隐》诗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诗话李白——可能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没对自己做出最好的判断

如果从白居易《中隐》的角度看,李白的出仕其实是不错的结局,游刃于官与隐之间,生活有保障,也无需劳心劳力。从李白身世的角度看,能在科举之外获得这样的仕途,命运待他也是不薄的。

是,他志向不在于此,可世上有几个人真能”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王维是科举状元,初入仕途也得从执掌礼乐的”太乐丞”开始。想得到重用,就得收敛起狂放,步步为营;羡慕姜子牙和伊尹,就应该展现出济世之才,而不是半醉半醒地去完成皇帝令制的《出师诏》。

有的时候,我们已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只是我们对自己没做出最好的判断。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8353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