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唐朝诗人韦应物,跟友人冯著在长安相遇。韦应物见冯著衣衫带雨,样子狼狈,赶忙嘘寒问暖:”你这是从哪儿来啊,来做什么?”本是寻常的寒暄,却得到了不寻常的回答,韦应物有诗记录——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长安遇冯著》

乍一听,好家伙!冯著可真是够豪放的,人家问他为什么来长安,他竟回答说:“我来买斧头,回去开山!”

有人说,这正体现了唐诗语言的自然啊,源自生活!连诗人艾青都评价此句道:”你们的语言真可怕,竟常常如此地因生活的美而成为永久。”(《诗论》)

可难道只有长安才卖斧头吗?大老远来趟长安,就为了买把斧头?这显然不符合生活实际嘛。其实,“采山因买斧”这句话完全来自书本,跟生活并没啥关系——

“采山”一词,出自《吴都赋》:”煮海为盐,采山铸钱”;

“买斧”一词,是从《易经·旅卦》的”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化出。”资斧”就是盘缠,意思是客居于此,即便挣了些钱,我心里也不快乐。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这样说来,韦应物的“采山因买斧”,其实是在打趣冯著,说他想采山铸钱,结果只得到了些”资斧”,没能使他快乐,实际就是仕途不顺、心中不快的意思。

这首诗的趣味,在于语言俏皮,并不在于”生活之美”,如果望文生义,倒也不是不行,只是品不出另一层味道了。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杜甫说”清词丽句必为邻”,就是告诉我们,好的语言有两种——

一种是”清词”,没有太多雕琢,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是天生的好语言,无须补充说明,得益于诗人的性情;

另一种就是”丽句”,是经过诗人雕琢、锤炼、匠心经营的,就如”采山因买斧”。用黄庭坚的话说,这叫”无一字无来处”。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无一字无来处——来自典故

典故,是书本里记载的故事,或先贤诗文里用到过的语言。后代文人在诗词里引用,就叫”用典”。”用典”不一定是文人的刻意追求,实在是他们读的书太多,知道的太多,又都在脑海里融会贯通,于是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

“用典”,也分为事典和语典。

岳飞的《满江红》,发端就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看起来只是直抒胸臆,其实却用了”事典”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怒发冲冠”出自汉代刘向的记叙文《荆轲刺秦王》。荆轲出征之际,燕国兵士在易水边相送,“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意思是士兵们都瞪着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好像要冲起帽子一样,”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如果读岳飞的”怒发冲冠”时,能联想到《荆轲刺秦王》的典故,那这首词就带上了几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岳飞之情,不仅在于”壮怀激烈”,以身许国之意,也悠然可会。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相比”事典”,”语典”是更难分辨的,因为前人胜语,一经诗人化用,多如己处。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为何说”豆苗稀”?是因为他初归田园、农活干得不好吗?其实不然,豆类作物是很容易种植的,陶渊明这么说,另有原因。

汉代的杨恽言行失当,得罪了汉宣帝,被免官,便作了一首《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意思是:南山有一块地,杂草丛生,种了百亩豆,只剩下没用的豆秸。暗指了朝政混乱、自己从政无绩。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而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就是对”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直译。既然从政无绩,那当然就不如回归园田了。

无论用事典、还是用语典,往往是节选来用,但借助读者的文化知识,却能起到”以片面包含余意”的效果。

比如薛涛《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虽然只节用了《诗经》里的”蒹葭”和”苍苍”,却能让人联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诗意,从而传达出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之情。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无一字无来处——来自积淀

周作人在品读诗词时,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韦庄的《台城》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里没有难认的字,也没有用典,但周作人说:“为什么’六朝如梦’,为什么’无情最是台城柳’,这需要另外说明补充,在于文字的表面之外。”(《唐诗易解》)

所以有的时候,“无一字无来处”不光是来自典故,也可能是来自于历史的积淀。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六朝,就是先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分别是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变幻之速,给人如梦之感。

台城,是六朝的皇宫所在,既是政治中枢,也是帝王享乐的场所。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是台城繁华的点缀。如今六朝已逝,繁华远去,可柳树不解人事,”依旧烟笼十里堤”,对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韦庄,这”台城柳”确实”最是无情”。

诗人的盛衰之感无须挑明,历史的积淀给了我们答案。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还有些词,在历史的积淀中拥有了特定内涵,不能按照现代语言去理解。比如“千门万户”这个词,在诗词里,就不能理解为千家万户。

刘禹锡的《台城》说:”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如果是说千家万户门前都长上了野草,那是不是太夸张了?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其实,诗人们用到”千门万户”这个词时,基本通指宫殿,”万户千门成野草”,是说宫殿门前生满野草。究其原因,大概因为《汉书·郊祀志》里,有”建章宫千门万户”这句话。但这不是用典,因为跟原作的人物、事件、情感都不发生直接关系,只是将”千门万户”这个词拎出来了而已。

有时,诗人也把”千门万户”省作”千门”、或”万户”,都是指宫殿——杜牧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过华清宫三绝句》),是指华清宫的宫门次第打开。王维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凝碧诗》),是指整个宫室伤心于战乱。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无一字无来处——来自借代

“借代”也是诗词里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顾名思义,不把要说的事物名称直接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的另一种事物名称来替代。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先来举个例子——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旅次朔方》),”已十霜”就是”已十年”,可作者没用”年”,却用”霜”来替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西江月》),”几度秋凉”就是”几个秋天”,”凉”也是”年”的意思。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霜”与”凉”,都只是一年中的一部分季节,为什么用片面替代全部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如果把原句的”霜”、”凉”换成”年”,那诗句还能押韵吗?不能啊!

为了声律音韵而”借代”,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实际效果往往出其不意。“客舍并州已十霜”的”霜”,强调出人生几度星霜的意味,若改成”年”,反而没了抒情感,变成了纯客观的时间概念;而且”霜”字也表明作诗的时间,是在秋冬之交。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这样的借代,诗词里是很常见的。周汝昌先生在《宋百家词选注》中讲过这样一番话:

如果你在咏梅词中见了”红萼”二字,不必认为”萼”真是植物学上定义的那个部分,它其实是因为此处必须用入声,故尔以”萼”代”花”。

你看见大晏词”晚花红步落庭莎”,不必认为晏先生院里真是种的莎草,其实不过因为”草”是上声,不能在此协律押韵。

所以艺术真是挺奇怪,本来是为了押韵不得已为之,结果一经改换,反而增加了新的色彩和意味。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古典诗词真的不是作者随口一咏,炼字、选词,一定是要费些功夫的。

唐代诗人李贺,就是这方面的行家,他往往独创性地自铸新词,出奇制胜。《雁门太守行》最后说:”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用”玉龙”代”剑”,不仅因为有宝剑为龙所化的传说,也是为了与全诗的神话色彩相协调。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追究字词来处,是否会破坏诗词的天然?

读诗词,有人是反对找出处、追来历的。

比如前面举的例子,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本来很平易,而一旦挖出了出处,就把这句话跟朝政混乱、跟陶渊明从政无绩挂上了钩,好像倒损了它的天然。

又比如那些”借代”,本是为了押韵,如果说新词生出了新意,是不是也有点夸大、牵强附会呢?

诗词的语短情长——由一把斧头说开去

这就得看个人感受了,而我比较赞同朱自清的一段话——

从读者的了解或欣赏方面说,找出作品字句篇章的来历,却一面教人觉得作品意味丰富些,一面也教人可以看出哪些才是作者的独创……

作者引用前人自己尽可不觉得;可是读者得给搜寻出来,才能有充分的体会。

(《评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

读诗词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儿,不仅得”识典”,还得认识字面背后的积淀和传承,否则不仅浪费了那么好的诗句,也可能因为误读闹出笑话。

但反过来说,如果你手握一部好的笺注书,作者对这些文字背后的内容都做了标注,那每读一首诗词,都获得了些额外的文学知识,读诗词,也就像读百科全书一样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8350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