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都说皇权不下县,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都说皇权不下县,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无论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治理,还是如今的城市乡镇建设,对于县级以下行政区的管理和整治,一直都是个重要课题。甚至在古代还出现了所谓的“皇权不下县”的情况,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都说皇权不下县,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如今人们脍炙人口的“皇权不下县”,其实并不是最早的古代治理模式。“皇权不下县”最早还得追溯到宋朝,那个时候才开始有了这种说法,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期。那在宋朝之前,封建王朝是如何管理县级以下行政区的?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皇权不下县”?

“皇权不下县”的由来

在秦汉时期的郡县制成型前,从来没有人考虑过是否要皇权下县,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县这个单位。因为在分封制的引导下,每一个社会层级,都有对应的人来进行统治和管理,也就不需要皇权去考虑下县的问题。只要能够管理好受封的诸侯就可以,他们自己会去打理好自己的土地。

都说皇权不下县,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然而,当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开始使用县制后,中央集权在地方上统治的雏形,开始慢慢显现。随后,在县制的基础上,经过秦朝的改善和维系,建立起了郡制。至此,秦汉时期一直沿用的郡县制就初具模型,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

在汉朝时期,对于地方管理的政治体制被分为了州、郡、县、乡、亭,其中亭是最接近我们现在的行政村。而汉朝的很多爵位也都是建立在各个地方政治体系中,像东汉末年的汉寿亭侯关羽,就是拥有亭作为封地的正式爵位,而关内侯则是没有封地的。

都说皇权不下县,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亭除了东汉末年的封爵外,在秦朝时期,亭只有专门负责的长官,这个职位被称为“亭长”。最著名的亭长,要属刘邦了。作为秦朝时期的亭长,刘邦利用职务之便,结识了许多能人异士。其中,萧何、韩信等人,都是这个阶段就认识。

郡县制直到唐朝时期,才被州县制取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县在不断的增加,导致管理难度升级。于是,在宋朝时期,才有了乡绅和乡约的概念,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县级以下行政区。乡绅拥有管理,甚至包括收税。

都说皇权不下县,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清代的里​甲制度

清朝在推翻了李自成的大顺后,顺利入关,成为华夏的主人。顺治为了能够快速且顺利的实现政权的掌控,开始大规模的启用汉人官员,并且在政治制度上沿用了明朝的。其中,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

明朝的里甲制度是到了洪武年间才开始确定,并且推广到了全国。那时候按照每110户编为1里,由丁粮最多的10户担任里长,其余100户则称为甲首。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里长会在丁粮最多的十户人家中循环担任,避免出现权力的过分集中。

都说皇权不下县,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政府通过对于里长的管控,编审户丁、修订黄册,通过这种手段,实现赋税的征收。早在顺治三年,顺治帝就已经定下了《赋税全书》,里面详尽的介绍了赋税的征收办法。然而,由于人口的流动和迁移,这种办法却未能有效的将所有人都统计到位,会出现很多纰漏。

直到雍正时期,雍正帝在年遐龄的建议下,开始采取“摊丁入亩”的政策,把原征丁银摊入地亩中去,从而使里甲制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以说,里甲制度还是在清朝初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帮助皇帝更好的管理地方。

都说皇权不下县,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清代的保甲制度

到了乾隆时期,国泰民安、政局稳定,乾隆帝开始大力推行地方的保甲制度。同里甲制度不同,保甲制度主旨是治安保警。然而,他们的工作在不同时期和地点,都会有差异化。不过,最核心的政策,就是为了安抚流亡,稳定地方。

正因为有了保甲制度的存在,清朝朝末年虽然战乱不断,但总体来说还是在皇帝的掌控之中,不会出现较大纰漏。保甲制度可以说是古代封建王朝,对于百姓的控制,真是到了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的地步。

都说皇权不下县,那么清代皇帝是如何管理广袤的农村地区?

​小结

无论是里甲制度还是保甲制度,都是清朝为了更方便的统治而制定的方式,在当时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因为缺少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这些地方的管理方式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感谢你的观看,写作不易赞。

【参考文献:《清史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8287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