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这颗被撞得粉碎的行星后来怎么样了?

这颗被撞得粉碎的行星后来怎么样了?

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也被称为“主小行星带”或者叫“主带”,因为在目前已经被编号的小行星中,超过98%的小行星都是在这里发现的,加上还没有被发现的,这里的小行星总数估计可以多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颗,所以这片区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天体最密集的区域。

不过这里的“密集”也只是相对来说的,其实它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

密密麻麻一颗挨一颗的,不然之前从这里穿过去的探测器岂不很容易被撞倒,实际上无论是最早进入“小行星带”的“先锋10号”,还是后来的“航海家·卡西尼”以及“新视野号”都平安地穿过了“小行星带”,实际上探测器在这里发生碰撞的概率还不到十亿分之一,这片区域的空间这么大,小行星的个头还那么小,区区百万颗,平均相互距离其实还是很远的,其实这些小行星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这颗被撞得粉碎的行星后来怎么样了?

图解:图片中的小行星看起来是密密麻麻一颗挨一颗的,其实这些小天体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这个小行星带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早在1772年一位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德”,他通过计算认为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应该还有一颗行星,于是很多天文学家就一起去寻找这颗预言中的行星,然后经过各种观测和研究,还是没有找到这颗预言中的行星,却发现了几颗比较大的小行星,最先发现的就是最大的那个“谷神星”(“谷神星”现在已经被升级成矮行星了),随后又接连发现了“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加起来就已经占了整个“小行星带”的一半以上的质量,后来又不断发现了很多小个头的“小行星”,到1868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就已经破百了,然后又过了大概50年,这个时候已经发现了上千颗,再后来发现小行星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到1981年就达到了1万颗,到了200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高达10万。因为现在小行星发现工作已经不是那个时候人工的一个一个去找了,而是有自动化的巡天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自己去找,所以现在发现小行星的数量一直在不断的上涨,非常快。

这颗被撞得粉碎的行星后来怎么样了?

图解:“小行星带”示意图

“小行星带”是如何形成的?

关于“小行星带”的起源一直有一个假说、火星和木星之间,本来有一颗类地行星,叫“法厄同星”,由于某些原因被摧毁了,剩下的碎片形成了现在的“小行星带”。

不过这套假说解释不了很多问题,目前已经被主流科学界抛弃了,原因是什么天体可以把一颗这么大的行星撞得这么碎,从哪儿来的这么大能量?“小行星带”的小行星,各自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不像来源于同一颗行星等等还有很多问题,总之就是这种猜想有很多漏洞。

这颗被撞得粉碎的行星后来怎么样了?

图解:假说:“法厄同星”被不明天体撞得粉碎,形成今天的“小行星带”

那现在主流的“小行星带”起源的观点又是什么?

现今的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是在太阳系形成之初,在太阳周围浓密集体的残余,它们因为受到了木星巨大引力的影响,从而没办法聚集成一颗行星,即使形成了一些稍大一点的天体,也很难在随后的碰撞中幸存,所以这些残余只能聚集成一些小颗粒。由于和木星轨道共振的原因,“小行星带”其实不是一个大环,而是像行星环一样,中间也有缝隙叫做“柯克伍德空隙”。

这颗被撞得粉碎的行星后来怎么样了?

图解:小行星主带分布的“木星轨道共振”示意图

它把“小行星带”从里到外主要分成了三个区域,也就是三个环,在中间区域大概距离太阳2.7AU(天文单位),以这个距离为半径可以画一条线叫做“雪线”,在这条线以外的小行星,基本可以形成冰球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6343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