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成祖一生三把火:22年帝位,由大火始,亦由大火终

明成祖一生三把火:22年帝位,由大火始,亦由大火终

文:寇研(读史专栏作者)

寒冬已至,在古代这又到了“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季节。

中国古代建筑大都是木制结构。因材质缘故,年深日久,木质变得枯涸、松脆,便极易引发火灾。“防火”是古人日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皇宫,建筑群体庞大、集中,且装修华丽,用料用木不计成本,可说是一堆庞然的可燃物凑在一块儿,火灾隐患远胜民房。但宫廷火灾不同于民间的是,民间火灾通常是一桩实在的事故,而皇宫因其不同凡响的地位,火灾带来的后果自然也是不同凡响的。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代皇帝,一生经历过三次重大的宫廷火灾,每次火灾发生都对他的人生及统治影响巨大。

01

第一次火灾:1402年六月

坐标:南京紫禁城

后果:明成祖一生辉煌始于这把大火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短短数年间,从一个四处流浪的乞丐扶摇直上,成为君临天下的一国之主,可谓一飞冲天。经济基础相对容易发生改变,甚至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脑子里那些固化的偏见经常就跟不上形势了。

对朱元璋而言,农民出身使他下意识的更依赖血缘,而不是与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所以待皇位坐稳,他把开国功臣一个个都杀了,再把全国分馍似的,切成若干块,分给自己的儿子们。

最大的那一块馍,当然是留给皇位继承者了。因皇太子朱标过早离世,本着嫡长子继承原则,明朝第二代皇帝便轮到朱标的儿子朱允炆。

朱允炆继位第一件事,便是面对跟他分馍吃的那些叔父们。虽然目前看来他的馍最大,但他的叔父们从小跟着祖父南征北战,不论在经验还是资历上都比他强太多,尤其燕王朱棣。朱允炆担心自己的馍有朝一日被抢走,决意“削藩”。

但朱允炆从小受儒臣教育,过于文气,他身边的那帮子大臣也跟他一样文气,他的朝廷又被称为“秀才朝廷”。因此这个政府班子的特点是,讲起道理一套一套的,但在用兵方略上,没一个明白人。

简单粗暴的拿走叔父手中权力,名不正言不顺,朱允炆君臣仿佛有些不好意思,又担心引起藩王们的强力反弹,于是想了一招:吃柿子捡软的捏。这样一来,几个实力、心理素质都差的弱藩被相继撂倒了。

待“秀才朝廷”掩耳盗铃式庆祝自己的小规模战果,恶果却已经显露。第一,藩王之间的隐性竞争也是朱棣的困境,朱允炆忙活一阵,倒也替朱棣扫清了障碍;第二,无缘无故被侄子欺负,这也给了朱棣起兵的借口。

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四年时间中,从北京燕王府一路打到南京。1402年六月,燕王军杀进南京金川门。在朱棣还没想好怎么处置自己的侄子时,皇宫内腾腾窜起了大火。

明成祖一生三把火:22年帝位,由大火始,亦由大火终

有人说这是朱允炆见大势已去,自己在紫禁城点的一把火。不管怎样,火势渐颓时,人们从废墟中拖出几具焦尸。尸骸已面目全非,但朱棣冲上去望着其中一具哭诉道:“侄啊,你咋这么傻呢,我来帮你清除奸臣,你何苦如此?”(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

朱棣的眼泪肯定不是为朱允炆而流,但也不会是假的。不管南京紫禁城这把火是谁放的,朱棣都会真心感激。因了这场大火,他免了与朱允炆的对峙,免了像当年的李世民,被逼上手刃血亲之路。

七月,朱棣即位,成为明朝第三代皇帝。明成祖一生的辉煌,始于这次隆重的火灾。

02

第二次火灾:1421年四月

坐标:北京紫禁城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

后果:这把火对明成祖统治来了当头一棒

朱棣虽然住进了南京紫禁城,但他无比想念北京燕王府。对一个习惯北地的人来说,不仅在暖气、豆腐脑放糖还是放盐等生活日常有诸多不适应,南京紫禁城整日游荡的建文帝君臣的幽灵,也时刻提醒他有违祖制的篡位行径。

朱棣决意迁都北京。

1406年,朱棣下令开始修建北京紫禁城。此项工程规模庞大,耗时甚巨,动用了举国上下难以计数的财力、人力。比如伐运木料这一项,工部尚书宋礼“亲往四川督取木材,伐山通道,将巨木运出”,又有吏部侍郎师逵“受命往湖广,动员民工十万之众,入山开道”。其余还有好些官员纷纷前往浙江、山西等地,任务只有一个:动员本地百姓深入远山荒野,寻找适合修建皇宫的巨木。

南京城,朱元璋费数十年之功苦力经营,才有了后来的规模。短短十余年内,朱棣想要北京也实现南京那样的气派和繁华,除了撒钱修皇宫,再就是实施一系列拔苗助长式的政策。

第一,富民实北京。1403年,朱棣下令将富庶之地苏州、浙江等九省富民迁往北京。后来这一迁徙政策,又扩大至南方各城富民。

第二,南粮北调。通过黄、淮水道,朱棣命人开启海运、内河和人力承运三大运输通道,将山东、河南存粮运到北京。人力承运直接变成承运地区百姓的一项徭役,其中又以山东负累最重,后来当地百姓不堪其扰,爆发了规模颇大的“唐赛儿起义”。

第三,疏浚会通河。海运风险大,水运不通畅,人力承运耗费大。1411年,一向具有超强执行力的明成祖决定一劳永逸的解决粮食运输问题,再次大量砸钱,启动疏浚会通河的项目。

如此劳民伤财,用不计其数的民脂民膏堆积而成的京城建设,浩浩荡荡进行了14年,终于完工。1420年11月,朱棣下诏迁都北京。1421年元旦,朱棣在新落成的太庙完成一系列的祭祀流程后,又在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看起来,一个喜气洋洋的新时代即将拉开帷幕了。

但好景不长。1421年四月初八,早朝刚过,天空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瓢泼。在官员忙着找地儿避雨时,空中白光一闪,在轰天巨响中,雷电劈中了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刹那间,三座宫殿腾起数丈火焰,火光熊熊,直冲云天,照亮了紫禁城上黑沉沉的天空。

明成祖一生三把火:22年帝位,由大火始,亦由大火终

这次从天而降、被认为是“天谴”的火灾,迅速引爆了这14年中积累的官民怨愤。官员纷纷上疏谴责朱棣的一意孤行,其时山东唐赛儿叛乱尚未扑灭,唐赛儿区区一介女流,却像是上天遁地,没了踪影,凡此种种,都让朱棣极度郁闷。

朱棣不得不下诏罪己,承担此次火灾的全部责任。

此时,朱棣在位22年的统治已接近尾声。在篡位、残酷杀戮建文帝拥护者后,朱棣励精图治、南征北战,将帝国疆域扩大至谨遵“小国寡民”理想的朱元璋都不敢想的地步,无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的真命天子,而不是他侄子朱允炆,但是……

三大殿火灾后第十天,即四月十七日,是朱棣62岁生日,人称“万寿圣节”。朱棣下旨停止一切朝贺活动。自己倒数第四个生日这一天,朱棣是在一种极为懊丧又渐感力不从心的状态中度过的。

03

第三次火灾:1422年岁末

坐标:紫禁城乾清宫

后果:压倒明成祖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朝第四代皇帝朱高炽,在大明帝王史上以肥胖著称。但他的胖不是当皇帝后才有的“发福”,是自从出生就胖,胖得一发不可收拾。一胖毁所有,说得一点也不错,虽然朱高炽性格沉静,行事稳重,待两位弟弟也是极亲切,但就是因为这病态的肥胖,作为储君形象有碍观瞻也就算了,还像块巨大的玻璃,一碰就出毛病。或许朱棣每次看见这皇太子就气不打一处来,自己英武盖世,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德性的儿子呢。

朱棣一度寻思废掉太子,改立另外俩儿子中的一个。对朱棣而言,做这个决定并不难,毕竟他的登帝就没按套路出牌。但是大臣不愿意,以死相抗。他们不想看到朱棣再一次犯混。此时朱棣年过六旬、疾病缠身,头一年三大殿的火灾,又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打击了他的自信,他再不像从前那么坚持己见了,外加他实在是喜欢自己的皇太孙朱瞻基,最后也想着罢了罢了,朱高炽就忽略吧,有了朱瞻基,他一生殚精竭虑开拓的帝业也算后继有人。

但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却没父亲这么大度。加之有老爸的榜样在先,谁也不肯就此认输,兄弟间的夺嫡之争如火如荼的展开了。朱高煦在当年的“靖难之役”中,是朱棣的左膀右臂,仗着军功,他要争一争。民间有“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说法,但皇帝朱棣偏偏最宠爱赵王,仗着这份宠溺,朱高燧也要争一争。

兄弟俩多次污蔑、构陷太子,朱棣被他们拙劣的伎俩搞得心烦意乱,病情转剧。就在这样的晦暗冬日,大明王朝迎来了1422年的尾声。

明成祖一生三把火:22年帝位,由大火始,亦由大火终

但这一年注定不会平安度过。1422年闰十二月二十五日,乾清宫突发火灾。火势不大,被宫人迅速扑灭,幸未造成三大殿那样的后果。但对正值多事之秋的朱棣,这把不祥的火却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他对自己才入住两年的新皇宫的喜爱。他渴望离去。

多年前,朱棣被侄子的幽灵搞得不得安宁时,他离开南京,回到北京。这一次,朱棣被儿子们搞得不得安宁时,他决定离开北京,带兵出征,回到他熟悉的北国草原。

人称“马背上的皇帝”的朱棣,一生戎马,即便做了皇帝也数次御驾亲征。此次远征,朱棣或许想找回当年的豪侠之气,以及兵戎岁月中那种单纯的壮怀。但以他当时的健康和心态,这次率军讨伐鞑靼的军事行动,更像以远征的名义离家出走。

1423年七月二十四日,朱棣率领三十万大军,踏上征途。次年七月十七日,朱棣在锡林郭勒大草原某处营帐中正式宣布遗诏:“传位皇太子”。第二天,朱棣逝世。

作为一位“篡位”起家的君主,朱棣一生负重前行,多次面临“形势比人强”的困境,但这一次,他终于得偿所愿,留在了这片他一生为之奋战的北国草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5612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