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他凭什么贬低李白杜甫?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他凭什么贬低李白杜甫?

众所周知,李白杜甫是唐诗中的两座高峰,难以逾越。

对于想要诋毁这两个大诗人的无知小儿,韩愈曾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反讽,而这也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宋朝的“江西诗派”就曾以杜甫为“祖”,大文豪苏轼曾是李白的“迷弟”,可见后人对着两位的推崇。

可是到了清朝,却有人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公然叫板这两个大诗人。

那么他凭什么贬低李白杜甫?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他凭什么贬低李白杜甫?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学者赵翼,他和袁枚、张定陶被誉为“清代性灵三大家”。

此外,他在史学方面也颇有成绩,他所著的《廿二史札记》是清代“三大史学”著作之一。

而他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科举悲剧”,既让人敬佩,又令人惋惜。

他本是宋朝宗室的后裔,可是到了他祖父那一代,已是家道中落。

他的父亲是私塾的老师,他很小便跟着父亲读书写字。

据说他十二岁的时候,便能下笔成章,一天能作七篇文章,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奇才”。

他在24岁那年便在乡试中一举中第,后来又考中了明通榜,虽然最后在会试中败北,但却他的才名却传遍京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他凭什么贬低李白杜甫?

后来他进了军机处,更是混得如鱼得水。

那时朝廷正和准噶尔开战,往来军情文书多不胜数,因此给了才思敏捷的赵翼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

他常常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当时的军机大臣傅恒等人都非常倚重他,声名大噪。

几年后,乾隆下旨开恩科取士,赵翼一看机会来了,就赶紧报名参加,他是奔着状元去的。

可是那之前好几次,三甲都是出自军机处,很多人便开始嘀咕是不是有什么内幕。

赵翼本来是夺魁呼声最高的人,毕竟他是真的有真才实学。

当时的考官揣摩皇帝的心思,认为这次的头名绝不能再落到军机处的头上,要不然外面又该流言四起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他凭什么贬低李白杜甫?

赵翼的心中也明白这一点,于是他在考场上生生地改了笔迹,还换了文风,势要冲出这重重包围。

主考官在阅卷的时候对赵翼的文章是赞不绝口,而且看着笔迹文风都不是昔日所熟悉的,于是便将这份试卷列为第一。

可当开封录榜时又傻眼了,怎么还是让这小子钻了空子?

主考官们是面面相觑,还是乾隆开了口问道:“这赵翼哪里人?”

有官员答道:“江苏人。”

乾隆便道:“状元也不能老是南方人啊。”

于是又往下翻,第三名的王杰陕西人,乾隆一想本朝还没出过陕西状元,于是大笔一挥,便钦定了王杰为状元,而赵翼却成了探花。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他凭什么贬低李白杜甫?

赵翼的心中也是很无奈啊,明明凭实力考到了第一名,可是皇帝不想让他当这状元,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接受了。

后世都说他是最悲剧的“第一名”,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现在再来看看这首诗。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他对人人称赞的李白杜甫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已觉不新鲜”,很多人都觉得李白杜甫的诗即使再过千年也不会过时,而赵翼这两句话一出便遭到了很多人的反驳。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赵翼其实并不是有意贬低李白和杜甫,他其实想要强调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他看来诗歌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古人,故步自封,从这点上来说,赵翼在当时的背景下能有这样的觉悟,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他凭什么贬低李白杜甫?

而后面的两句更是突出了他的“创新”主张,甚至成了无数人的座右铭。

“风”指的是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国风》,而“骚”便是代表浪漫主义的《离骚》,所以这“风骚”也算是古代诗歌文学的代称。

我们也知道,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则是走现实主义风,所以这“风骚”二字也照应了开头的“李杜文章”。

赵翼认为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风格的诗人,不必为古人是从。

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也许这也是唐朝之后诗歌衰落的一个原因吧。

虽然他这首诗看似叫板李白杜甫,但其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末尾两句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与后来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了无数人的座右铭。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5547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