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西魏王思政兵败颍川,宇文泰为何不全力救援?输了当下,赢了未来

西魏王思政兵败颍川,宇文泰为何不全力救援?输了当下,赢了未来

一、本为孝武帝心腹,却成西魏最强藩镇

南北朝末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两国皆视对方为窃国之贼,连年征战。然而,有一位武将,为西魏立过大功,却终老于东魏,在这个波云诡谲的时代,着实令人称奇。

王思政,出身名门太原王氏。太原王氏分为两支,一支是晋阳王氏,另一支是祁县王氏。祁县王氏的始祖就是在东汉末年诛杀董卓的司徒王允,王思政就出自祁县王氏。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天下大乱,王思政曾跟随北海王元颢(就是后来投降南梁引陈庆之北伐的那位)入关中征讨万俟丑奴。当时还是平阳王的元修久闻王思政大名,于是将其聘为门客。

高欢尽灭尔朱氏以后,鉴于自己先前拥立的宗室渤海太守元朗只是太武帝拓跋焘五世孙,是宗室疏属,于是想找一位皇室近宗拥立为帝。最后,高欢选中了藏匿于民间的平阳王元修,于是平阳王就成了孝武帝。而王思政以从龙之功,进封祁县侯。王思政对魏室十分忠心,孝武帝视之如心腹,让他当中军将军,总领禁军。后来孝武帝和高欢兵戎相见,眼看失败,王思政就劝孝武帝西奔关中,投奔宇文泰。在西迁路上,孝武帝的亲军四处溃散,而王思政不离不弃,护送孝武帝安全到达了长安。

西魏王思政兵败颍川,宇文泰为何不全力救援?输了当下,赢了未来

王思政

当初孝武帝在洛阳,高欢至少对他尊敬有加。没想到的是,宇文泰的忍耐度还不如高欢。仅仅三个月过后,宇文泰就受不了孝武帝的颐指气使,把元修毒死了。王思政身为武帝亲信,十分不安。然而,宇文泰并没有清洗王思政,反而委以重用,原因有二:

第一,王思政是孝武帝元从,忠义天下闻名,又爱护士兵,在军中很有威望。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东、西魏爆发河桥之战。结果西魏大溃败。王思政身受重伤,昏倒在了战场上。由于王思政身着旧甲,倒在尸海中没有被发现。到了晚上,王思政的部将以为他阵亡了,哭着去战场上寻找王思政,发现他还活着,于是将其救起。可见王思政在士兵心中的分量。

第二,强敌在侧,萧梁、东魏虎视眈眈,西魏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国,正值用人之际。而重用王思政,可以收拢魏室旧臣之心,有利于原贺拔岳系六镇武川军人集团和武帝旧臣之间的融合和团结。

事实证明,宇文泰不杀王思政是多么英明。因为王思政不仅军事能力出色,还极具谋略和战略眼光。

王思政屡次领军出征,途径山西后,发现一处绝佳的防守之地,于是就地筑城,这就是著名的玉壁城。玉壁要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从根本上杜绝了东魏从山西汾、绛方向进攻西魏的可能,体现了王思政独到的战略眼光。后来,接替王思政守玉壁的韦孝宽在此一战成名,大败高欢,以数千人杀伤东魏军七万人。

之后在大统九年(543年),东西魏爆发邙山大战,结果西魏崩盘式大败,政权一度岌岌可危。王思政临危不乱,防守关中门户弘农。他安慰将士,稳定人心,同时命令大开城门,玩了一出现实版的空城计。东魏大将刘丰生率军来攻,害怕有诈不敢进攻,撤军而去。之后王思政又重新修筑了弘农的防御设施,弘农遂成要塞。

后来,宇文泰干脆让王思政主政荆州,有便宜行事权。西魏地处西陲,土地贫瘠,富庶程度远不及东魏。其制下的荆州,只相当于东汉末年荆州的北部地区,也就是原汉末南阳郡附近。对于西魏来说,这里是西魏进取膏腴河南之地的桥头堡。大统十三年(547年),高欢去世后,东魏河南大行台侯景发动叛乱。此时侯景专治东魏河南地区十年,以河南之地同时向南梁和西魏投降,引发东西魏、南梁三国大战。由于侯景阴险狡诈,宇文泰犹豫不决,只赐予侯景一系列官职,并没有实质性援助。王思政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单独率领荆州本部一万多军队奔向颍川。宇文泰看王思政出击后,才派赵贵、李弼前去援助。在与梁军和侯景军的博弈中,西魏大获全胜,全面占据颍川等七州十二镇。此战过后,宇文泰将原来授予侯景的官职全部授予王思政。

王思政从此专权都督河南,正式成为西魏版的侯景。他以非宇文嫡系的身份,却成了西魏境内最强的藩镇。

二、颍川兵败,终老东魏

东魏不可能放任西魏占领河南之地。西魏大统十四年(548年,即东魏武定六年),高澄派太尉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三员大将,率步骑十万前来进攻颍川。高岳作为当年高欢帐下的大将,基本上参与了所有重大的战役。此次,他以十万对王思政本部万余人马,自信满满,四面围城,强攻城门。可王思政根本就没想死守,直接打开城门野战迎敌,将高岳的先锋部队击溃。高岳于是改变战术,在颍川郡治所长社城外休了两座土山,在火山上居高临下向城内射箭和投放火石。结果,王思政招募勇士,一举占领了两座土山。

就这样,围城一年,东魏仍没有攻克颍川。作为王思政的老对手,当年从关陇逃出,投奔高欢的大将刘丰生想一雪弘农前耻,于是在洧水之上建了一座拦河坝,引水倒灌入颍川城中。瞬间,颍川城墙多处坍塌,岌岌可危。王思政与士兵同甘共苦,顽强防守,但是在绝对的劣势局面下,精神激励是很难奏效的。眼看颍川就要陷落,奇迹发生了。

慕容绍宗,这个尔朱家的表亲,自从投降高欢后就被雪藏。高欢将其留给了儿子高澄,用以对付侯景。果然,慕容绍宗一出山,就将侯景打败,成功把这个祸水引向了南梁。此时的颍川已成汪洋大海,王思政甚至命令士兵悬锅做饭。慕容绍宗、刘丰生就乘坐大船,命令士兵坐在船上向城内射箭。结果忽然狂风大作,将慕容绍宗和刘丰生所坐之船的缆绳刮断了。这艘船就顺着风向,一路朝颍川长社城门飘去。已经断粮许久的西魏士兵,看到对方两员大将居然自投罗网,瞬间来了精神。他们用长钩将船勾住,之后万箭齐发。慕容绍宗,正值人生巅峰的北方并州汉子却并不善水性,跳入河中后淹死了。而刘丰生跳虽通水性,却被西魏军射死。

王思政后来寻得二人尸体,以礼安葬,东魏军士气低落。

西魏王思政兵败颍川,宇文泰为何不全力救援?输了当下,赢了未来

名将慕容绍宗

东魏政权,其实就是高氏政权,主要靠晋阳霸府的鲜卑军人治军,汉人世家大族的文臣理政。高澄在少年时就参与政事,一手建立了东魏的文治体系,并用汉人官僚整治勋贵。可以说,汉人世家官僚才是高澄的嫡系。在高欢去世后,以高岳、斛律金、段韶为代表的晋阳霸府军人承认了高澄继承者的地位,但内心并不一定信服,因为高澄没有武功。听说慕容绍宗、刘丰生战死后,原高欢的心腹文臣陈元康对高澄说:“大王您执政以来,还没有突出的功勋,虽然打败侯景,但那是咱们的家事,而非外敌。现在颍川的功业,应该大王亲自去完成。”陈元康的话正中高澄下怀,高澄于是亲自率领步骑十万攻打颍川郡,将郡治长社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东魏大将军、齐王高澄亲临战场,宣布谁能活捉王思政,封侯,王思政如果自杀,那么手下士兵就一个不留。东魏军引水灌城,城内已无立锥之地。王思政率军退出长社,到土山上继续防守,他知道自己失败了,于是对众将说:“我已尽力,只能一死以报国家。”之后,他向西拜了两拜,举剑准备自刎。士兵们哭着拦下了王思政。这时,高澄派了赵彦深登上土山,送给王思政白羽扇,以示劝降的诚意。赵彦深,是高澄心腹,当初侯景叛乱,高澄将晋阳以及一家都托付给了赵彦深。王思政为保自己手下仅存三千士兵,于是投降。高澄终于以胜利者姿态进入颍川,将其改名郑州。

由于王思政是当年孝武帝元修的亲随,而东魏也一直宣称自己继承自孝武帝,因此高澄厚待了王思政,并称赞他是忠臣。后来北齐建立后,王思政被授予仪同三司,终老东魏、北齐。

三、这是一场输了当下,赢了未来的战争

王思政苦守颍川近两年,为何西魏权臣宇文泰没有全力救援呢?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王思政是孝武帝的亲信,而宇文泰想借此机会除去王思政。杜少认为,此种阴谋论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宇文泰如果想除去王思政,当初直接除掉就好了,何必屡次重用王思政,甚至让他专权河南呢?宇文泰完全没有以这种损害国力的方式将他除掉的理由。

前文已述,西魏地处西陲,土地贫瘠,渴望河南膏腴之地久矣。那么,宇文泰为什么没有全力救援颍川呢?其实这背后,是西魏羸弱国力的缩影。

西魏王思政兵败颍川,宇文泰为何不全力救援?输了当下,赢了未来

西魏权臣宇文泰

大统九年(543年)爆发的邙山大战,西魏的军队遭遇毁灭性打击,原有鲜卑军人死伤惨重。此战之后,宇文泰开创了府兵制,吸纳本土汉人豪族进入军队,将以前只属于鲜卑人的军权与汉人豪族共享。但是士兵是从关陇汉人上等户中新招募的,并不会立刻形成战力。所以我们看到,大统九年之后,西魏并无大规模调兵的记录。大统十二年(546年)的玉璧之战,困守玉壁的韦孝宽遭到高欢大军围攻,而宇文泰一直没有派军救援。而之前侯景投降,西魏也只是在王思政已经出击的情况下,派了万余援军。因为此时重组的西魏军队,正处于阵痛期,其战力还不足以同东魏成熟的晋阳霸府军抗衡。宇文泰选择了忍。

而到了王思政刚刚被高岳、慕容绍宗、刘丰生围困的时候,其实宇文泰是派了援军的,他派了赵贵率西魏东南诸州军队进行救援。但是当时颍川周围据点都被东魏占据,赵贵率军到了穰城(今河南邓州)之后就无法继续前进了。可见,王思政在宇文泰心里,还是要比当年玉壁的韦孝宽重要的。但是限于实力,宇文泰保守的选择了“点到为止”的救援方式,仅仅动用东南诸军,并且遇到困难后,就停滞不前,没有竭尽全力。因为西魏赌不起国运。

西魏王思政兵败颍川,宇文泰为何不全力救援?输了当下,赢了未来

颍川郡周围形式图

另外一件事,也反映了宇文泰在邙山大战后的保守。王思政刚刚主政河南后,想要将行台治所从原荆州的襄城迁到颍川郡的长社。但是宇文泰和大臣崔猷却认为,颍川临近敌东魏、南梁,是突出部,又无山川之险,不利于防守,不如将治所仍旧设在襄城,然后另派大将防守颍川。但王思政认为如果自己不亲自防守颍川,那么颍川是守不住的。于是跟宇文泰约定:“如果敌人一年内从水上进攻,三年内从陆上进攻,朝廷都不比派军救援。”宇文泰看王思政如此决绝,这才答应了他。王思政兵败后,宇文泰十分后悔当初没听崔猷之言。可见,宇文泰心里是不同意王思政这种冒险行为的,在宇文泰心中,稳中发展才是硬道理。颍川之战后,西魏军全面退出河南,力避和东魏冲突。

那么,为什么说“颍川之战”是一场输了当下,赢了未来的战争呢?

西魏和东魏,宇文泰和高欢,原本军队结构是很相似的。宇文泰以贺拔岳留下的当年西入关中的尔朱氏军队为班底,收纳了六镇武川镇军人和孝武帝带来的元从大臣。高欢则以六镇怀朔镇军人、六镇起义余部为班底,收纳了河北汉人武力强宗和尔朱氏旧臣。也就是说,最初,无论是西魏的关陇军事集团,还是东魏的晋阳霸府,几乎都以鲜卑军人为骨干,并且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

而面对颍川困局,可能换做任何一位领导人,都不会轻言放弃。但是宇文泰忍痛割爱放弃救援大将王思政,避免了当时西魏军主力再遭毁灭性打击,以隐忍图强的方式为西魏赢得了宝贵的改革时机。之后,宇文泰更是对东魏的一再忍让,看准时机,趁着南梁侯景之乱时期,全面攻取了南梁富庶的益州和襄阳、江陵一带,从而逆转了与东魏的实力差距。而这期间,府兵制则愈加成熟,成为一支可以匹敌东魏霸府军的劲旅。而汉人豪族和原鲜卑军人逐渐完美融合,关陇集团涅槃重生,上下齐心,为日后北周、隋、唐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反观一路胜利的东魏,虽然战术上一路胜利,但是却缺少长远发展的大战略。此战过后,高澄威望到达顶峰。但越是胜利,东魏的鲜卑军人越发骄横。而亲手建立北魏文治的高澄以及他的继承者高洋,都采取了一种让汉人世家大族和鲜卑军人互相制衡的策略,错过了让二者融合为一的契机,最后北齐的灭亡就亡在了这种内斗上。后来的北齐,就是这样一路胜利着,突然灭亡了。可见,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拥有冷静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5365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