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事实”还是“污蔑”——北宋天才科学家沈括为何落得一世骂名

“事实”还是“污蔑”——北宋天才科学家沈括为何落得一世骂名

沈括,号梦溪丈人,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公元1031年,沈括出生在杭州钱塘县即今日杭州。出身于官宦之家的沈括,自由跟随父亲四处为官,深谙官场为人之道。公元1063年,沈括进士及第,神宗年间,他受重于王安石,参与了熙宁变法运动。

历史上对于沈括的描述大多集中于他所取得了科学成就。没错,沈括自幼精通数学、物理学、天象学、地理学与农学,他的科学著作《梦溪笔谈》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的工艺技术与自然科学成就,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但是历史中的沈括到底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为什么余秋雨先生曾评价沈括为重伤检举别人的小人呢?本文试图还原历史,为读者朋友们一一解答。

一 勤奋好学 科学成就斐然

首先要肯定的是,沈括一生科学成就斐然。在史籍《宋史·本传》中对此有所描述:“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音乐、医药等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现在来看,这个评价还是比较可信的,沈括一生科学成就横跨领域广,多为学术贡献。

例如在数学领域,沈括创立了“会圆术”与“隙积术”促进了平面几何学的发展,这对于天文计算也极其重要。在物理学领域,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对声学、磁学、光学和力学领域均有涉及。他还第一次发现了“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就此指出了地磁偏角的问题。这一项纪录比15世纪西方航海家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早了超过400年。

“事实”还是“污蔑”——北宋天才科学家沈括为何落得一世骂名

在天文学领域,沈括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执掌了朝廷司天监,在此期间他改良了当时测量天体方位的浑仪、影表和浮漏仪器,出版了《浑仪议》、《景表议》和《浮漏议》三篇论文,还首创圭表用于测量日影。晚年时期,他还建议用十二气历(即公历)来辅助安排农业生产,并阐述其更加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

此外,在农业领域,沈括著有《万春圩图书》和《圩田五说》大大促进了宋朝时期的农工业生产水利工程建设。在化学领域,沈括注意到现代意义上的石油资源,他观察道此物 生于地中无穷,今后必将大行于世,可谓是眼光独特,十分具有前瞻性。在我国历史文献中,“石油”这一名称也是沈括第一次使用的。

沈括还涉及了地质学领域,他注意到了从远古地质中挖出来的各种动植物化石,并且明确了其为古生物的遗体,具有很大的可靠价值。在西方,通过这种研究古化石推算远古时期的动植物生态环境最早还要追溯至400年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达芬奇。

除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等自然领域科学,沈括还晓通音律,书法与诗词,这些人文科学的成就也无时不深刻说明了他是一位聪明好学,乐于进取的好青年。

二 能言善辩,善于外交辞令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沈括对于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知识的精通最终给他的政治生涯也带了转折。宋朝时期,我国中央政权因为实力下降经常遭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期间辽国数次想侵吞宋朝北方边界,但是由于没有开战理由,辽国一直未能得逞。

“事实”还是“污蔑”——北宋天才科学家沈括为何落得一世骂名

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辽国派使臣萧禧来到汴京会见宋神宗,辽国使臣此次是想吞并宋朝河东路黄嵬一带的领土,并且拿出以前辽国与宋朝签署的有关条约,主张此地原属辽国,而后被宋朝占领。由于辽国使臣有理有据,宋朝朝廷一时难以应对。

其实宋神宗心里清楚,自从辽宋交往以来,宋朝领土就一直在减少。河东路黄嵬一带的领土也一定不是宋朝侵略所得。如果自己答应了辽国使臣的无理要求,明显是中了他们的圈套,如果不答应辽国使者的请求,自己又苦于拿不出文本作为法理依据。

此时负责谈判的宋朝使臣由于拿不出像样的证据,也被萧禧折腾得十分狼狈。萧禧没有得到辽国想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愤愤而去,并且威胁宋神宗如果辽宋两国为此开战,一切后果由你们承担。两国开战一触即发,宋朝上下都笼罩在战争的乌云之下,如果不能圆满的解决好辽宋之间的领土纠纷,宋朝经济与社会肯定要再次受到重创,民不聊生。

正当宋神宗为此一筹莫展,心烦意乱之时,沈括自告奋勇愿意代表宋朝奔赴辽国前线与其做外交斗争。沈括有如此大的把握是因为他详细查阅了地理文献资料,确定辽宋边界正式应该是以古长城为界,而此次萧禧所提出的河东路黄嵬一带乃是一块古长城之南三十余里的无名之地。

“事实”还是“污蔑”——北宋天才科学家沈括为何落得一世骂名

辽国使者无非是想欺辱我朝不知道黄嵬的具体位置,并且有意单方面挑起战争,因此沈括主动请求宋神宗派遣自己奔赴辽国辨明是非。由于沈括享有以前边界条约的副本,有理有据,最终宋神宗任命沈括为全权大使,解决黄嵬一带的边界归属问题。

让沈括意想不到的,辽国居然抬着几口棺材迎接自己的到来。这分明是要以死相逼,沈括临危不惧,来到辽国首都上京后,沈括吩咐自己的随从官员详细背诵辽宋两国的边界地点与时间。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沈括带领随行人员数次收到辽国官员的质询但他们都据理力争回答的井井有条,没有给敌人任何可乘之机。

沈括面对辽国宰相杨益戒的咄咄逼问,回应道宋朝虽然国力稍弱,但是我们并不惧怕和你们开战,一旦开战就意味着你们主动背弃自己祖先定下的契约,开战动机名不正言不顺,自然不会得到辽国百姓的支持。可以说沈括从从道义上战胜了辽国,阻止了两国战争的爆发。

三 诽谤友人,落井下石终不得志

可以说在朝廷政治斗争中,沈括为了权力与地位最终选择出卖了友人,为自己一生的名誉带来了污点。沈括与苏轼本是友人,沈括比苏轼大五岁,两人先后进入崇文院工作,也算是同事。宋神宗熙宁二年,北宋在宰相王安石的建议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在此期间沈括为了接近王安石选择阿谀逢迎宰相,报喜不报忧。而苏轼性情刚直,熟悉王安石变法给百姓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与苦难。虽然苏轼敢于直言,勇于纳谏但是考虑到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与当朝宰相对立,于是自己申请外放至杭州担任通判。

“事实”还是“污蔑”——北宋天才科学家沈括为何落得一世骂名

熙宁六月,沈括奉旨前往杭州视察农田水利,在此期间,他奉宋神宗旨意前往拜访苏轼。但是由于沈括历来支持变法是王安石坚定的支持者,因此他对苏轼反对变法十分不满,伺机进行报复。在与苏轼的宴会上,沈括刻意向苏轼要了两首诗作以作纪念,苏轼欣然答应了。

但是谁曾料到,沈括一回到京城便在苏轼的诗作上大做文章,断章取义,诽谤苏轼贬低新政,藐视朝廷与皇上,宋神宗由此大怒。几年后,李宜、李定、何正臣等几位变法支持者效仿沈括又在苏轼的诗作中大做文章,罗织罪名,最终苏轼因此落狱,史称“乌台诗案”。

可笑的是,当沈括认为自己通过诽谤苏轼支持王安石变法,自己必会得到宰相青睐时,王安石并没有对他的邀功之举予以回应,反而是提醒宋神宗沈括的为人品格。果然,王安石没有看错,当他因为变法失败,被罢黜宰相后,沈括立即投靠了新宰相吴充,与王安石划清了界限。

经过这次事件,宋神宗也意识到沈括实乃落井下人,背后捅刀的卑鄙之人,不久后便开始冷落沈括,沈括最终也因为一贬再贬,退出了朝政。

结语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物的性格都是多面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自然也不例外。沈括一方面在科学求知方面,善于追求真理、探索规律,另一方面却在人心复杂的官场政治中没有坚持道德底线,在权力和利益面前选择了出卖朋友,也许这也表明了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懦弱的本性。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苏轼最终迎来了转机东山再起。

“事实”还是“污蔑”——北宋天才科学家沈括为何落得一世骂名

而晚年的沈括政治上处处不得意,婚姻生活也不幸福,最终投江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一代科学巨匠沈括死后竟然也没人给他写墓志铭,以供后世瞻仰,不禁令人唏嘘。他的经历也警醒着我们后人,无论我们在事业上取得怎样辉煌的成就,都要恪守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落下一世骂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5132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