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话不多说,先吐槽一下《鹤唳华亭》这四个字的名字,读起来是真的拗口,作为一名长年跟文字打交道的历史创作者,光是记这一个剧名就费了好大的劲,估计该剧只要一完结,名字必然立刻忘掉九霄云外。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能想出这样一个名字的作者,想必不是学富五车也是才高八斗之高高手,在下佩服佩服佩佩服!

我追剧追的比较晚,目前更新到23集,写文章之处刚追到了第五集,感觉前四集是全剧的铺垫,对人物关系的一个介绍,也算是第一个小高潮,目前来说还算不错。

从剧情上来说,虽然节奏快了一点,给人的体验不是太舒服,感觉就是,做好人实在是太难了,还是做坏人舒服一些,想要怎么坏你就怎么坏,还有保护伞,真香。

当然,从整部剧来看,还是能够看出制作方还是充满诚意的,无论是在场景、道具、还是演员阵容上,都是一部诚意之作,如果电视剧都能这么拍,至少还是向上发展的。

在这里还要说一下这个演员阵容,请的都是经典爆火电视剧里面的老戏骨:

皇上萧鉴是《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清官海瑞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中书令李柏舟是《人民的名义》里汉东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

吏部尚书是《破冰行动》里面的塔寨村主任林耀东

女主是李一桐是新《射雕英雄传》里面古灵精怪的黄蓉

女主的父亲陆英是于正版《神雕侠侣》里面的绝情谷主公孙止

虽然老戏骨“海瑞”“高育良”“林耀东”等人的演技都十分到位,但是缺点也不是没有,而是标签化太严重的演员,看着看着总给人一种出戏的感觉。

历史古装剧到底需不需要夯实的历史内容作为背景?

在演员角色方面的大杂烩并不是该剧的硬伤,真正的硬伤是在历史智商方面的大杂烩,作为一名喜欢从历史常识的角度解读影视剧的创作者,对于一部历史剧的历史背景更为看重。

随着《鹤唳华亭》的热播,很多同学都问我,这是一部讲述哪个朝代的戏,纵横由于事先没有看,只是大概看了一下服装,感觉更像宋朝时期的,现在看了四集,感觉坑了不少人。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现在的古装剧喜欢架空历史,这没毛病,毕竟只要你说出哪个朝代,就会遭受各种各样的质疑,甚至在历史常识方面被吊打,比如新《水浒传》中出现大量的玉米镜头(明朝之后才传入中国,水浒的背景是宋朝),尽管后来剧方一直在掩饰,想要找一处高粱地来打斗,实在找不到,只能是玉米地来凑了,但是农家时不时的出来一大堆的玉米“挂件”实在是表明剧方的历史顾问还是有欠缺的。

当然,也有一些历史剧给人比较亮眼的感觉,今年七月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就严格以唐朝为北京,展现唐代各个方面的样貌,让人们看到,这就是唐朝!纵横感动的是老泪纵横,在热播期间,连续创作了七万字的解读内容(原著三十万字)。

当然,毕竟不是每部剧都敢像长安这样直刚真正的历史,但是还有一些仿朝代剧也是比较好的,比如冯绍峰、赵丽颖饰演的《知否》就是一部架空历史的仿宋剧,这个方式也比较有意思,剧方不说是哪个朝代,但是使用的元素基本都是宋朝时期的,给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宋朝的,但是主创团队也加入了一些其他朝代的东西,可以说是打着架空历史的旗号,给人呈现了宋代的盛世华年。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当然也有古装剧是完完全全的架空了历史,这样的创作手法也并不少见,比如正午阳光的《琅琊榜》就在其列,《琅琊榜》虽然是完全架空历史,但是以皇帝姓萧,北面还有敌国,基本肯定是参照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国的历史背景,当然,这部剧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其在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而是能够独创一套世界观,这种脑洞还是比较大的。

《鹤唳华亭》中大臣敢于跟皇帝叫板,以哪个朝代为历史原型?

《鹤唳华亭》作为一部历史古装剧,很明显是没有想要按照一个朝代来,就目前我看这几集来说《鹤唳华亭》的主创也没有能够搭建一套价值观体系的能力(类似漫威宇宙那样,特立独行的世界体系)。

比如在服装上来说虽然看起来很华丽,很多衣服有点像现在网红的汉服,但是元素感依然是宋朝的,很多创作者也分析到,剧中出现的书信、奏章用的也都是宋朝的“瘦金体”。

在第五集中出现的科举考试,更是在隋朝时期产生,在唐朝逐渐完善,看剧中科举体制运转的样子,至少在宋朝之后才有这个样子。

如果主创能够凭空编一套故事出来,也算厉害,实际上我看主创压根就没有这个想法,在故事的选择上,基本上借鉴了各朝代都比较典型的故事。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鹤唳华亭》开剧就将,以吏部尚书卢世瑜为首的清流大臣集体上奏请皇上为太子行冠礼,这种大臣敢于公然威胁皇帝,最常发生的朝代是宋朝,宋朝开国就确立了“以文治国”,北宋时期基本没有杀一个文臣,所以,宋代文人地位最高,但是宋朝很少有大臣为太子的事这样跟皇帝叫板。

另一个大臣敢于跟皇帝叫板的朝代就是明朝了,很多人都以为,明朝建立了强大的特务体系,朱元璋以屠杀功臣最为著名,明朝的大臣怎么敢跟皇帝叫板?

有明一朝,皇权绝对是无法挑战的权威,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明朝中叶之后,由于皇帝大多惰政,尤其是嘉靖朝和万历朝,皇帝长达二三十年不上朝,皇权就逐渐下放,内阁的权力逐渐提升,万历初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拥有的权力甚至已经威胁到皇权。

尽管皇帝还是能以杖击的方式来对付文臣,有些大臣在得罪皇帝后甚至被杖击而死,然而明朝的清流士大夫并不畏惧皇帝,甚至往往以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得到朝廷群臣的认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官员,为博取关注甚至故意严厉批评皇帝,就求皇帝的板子,搞得皇帝很是无奈,毕竟天下不怕死的文臣太多。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以此来看,本剧的背景应该是以宋和明朝时的君臣关系为原型。

《鹤唳华亭》中群臣逼皇帝为太子行冠礼,原型为明朝的国本之争

《鹤唳华亭》中卢世瑜的人设是太子太傅,也是清流领袖,其主持科举考试,本身就是文官之首,因此,卢世瑜带领群臣请求皇帝为太子行冠礼,压根就是明朝时期文官对皇权冲击的表现。

在剧中,太子萧定权已经成年,皇帝迟迟不肯为太子行冠礼,原型其实就是明朝万历年间,万历皇帝迟迟不肯立太子的国本之争。

万历皇帝早年的时候,与宫女发生关系生下长子朱常洛,这让年轻万历皇帝感觉十分不光彩且没面子,因此不愿承认,后来在求子心切的太后的严厉审问下,才被万历皇帝承认,此子即位朱常洛。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当然,万历皇帝却并不喜欢朱常洛,以及朱常洛的母亲后来被封为王恭妃的宫女,相比之下,万历皇帝更宠爱郑贵妃,郑贵妃很会讨万历皇帝的喜欢,郑氏于万历十四年生下朱常洵后就被万历由淑嫔提拔为贵妃,想要立朱常洵为太子的意图也很强烈。(对应剧中,皇帝宠爱齐王的母亲)

明朝实际上是对嫡长子继承制执行最为干脆的朝代,一直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基本很少发生庶子夺嫡的事情,万历的这种情况,按照惯例就是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是当人们看到万历立郑氏为贵妃的时候,是十分震惊,因此文臣集体上表万历皇帝,要求万历皇帝按照祖制立朱常洛为太子。

但是万历皇帝就是不肯立朱常洛为太子,一直就是拖着,有些大臣言词激烈,甚至将礼部尚书廷仗六十后,削为平民,很多大臣都遭到驱逐。

但是那些清流却并未被皇帝所吓到,反而一直进行争取,形成皇帝与文臣的长期对峙。

从万历十四年开始,一直到万历二十九年,在皇长子朱常洛已经二十岁的情况,万历皇帝才在太后的干预下,不得已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但是在这期间,朱常洛的处境也并不好,遭遇各种打压,出阁读书的时候,太监都不给他生火取暖,基本和剧中萧定权的处境差不多,爹不稀罕就这个下场。

福王仗着郑贵妃的宠爱,万历皇帝迟迟不让其赴封国,也就是剧中齐王不肯就藩的原型,于是大臣再次上书,要求按照祖制,让福王就藩,一直到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才离开北京。

《鹤唳华亭》的历史背景是南齐?萧定权的原型是萧长懋?

看了纵横上面的解读,估计大家也能够看出来,这《鹤唳华亭》的开局跟万历国本之争很像啊!

但是要说这部剧就是讲朱常洛的事,这又是不对的,前面已经说到明朝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皇帝和储君之间的关系早就是明确的,在明朝没有任何一个储君可以形成对皇权的冲击。

正因为如此,皇帝和储君之间,没有那么多的故事,类似剧中那样的父子关系,在明朝是绝无仅有的,即使萧定权的事迹跟朱常洛有点像,但是从本质上却是不一样的。

另外从结局上来说也不一样,在《鹤唳华亭》小说中,萧定权最后是死了的,虽然朱常洛最后也离奇去世,但是却是登基后才死的。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因此,可以说《鹤唳华亭》绝对不是讲明朝的故事,套用现在网络用词,这就是“融梗”,而且是“融史梗”,融了明朝国本之争的梗。

关于这部剧设定的历史,我认为还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更靠谱一些,在剧中出现的中书令为当朝宰相这个情况来看,至少应该是唐朝之前的事情,宋代以后中书令就已经成为摆设。

中书令最为显赫的时期应该是在南北朝时期,尽管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开始创立的,但是隋朝是继承南北朝的政治体制,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中书令,而且位高权重。

另外,从皇帝的姓氏来看,萧性皇帝是在南朝的齐和梁,而根据角色设定来看,可能跟南齐更像一些,剧中皇帝的原型可能是萧赜,萧赜曾经对太子萧长懋寄予厚望,但是他36岁的时候就突发重病而死。

历史上萧长懋忠厚仁孝,处事干练,跟萧定权的人物性格比较像,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萧长懋深受萧赜的喜爱和群臣的拥戴,这一点就跟剧中爹不疼的关系相背离。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其实学历史的都知道,南朝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团糟,由于时间短,还比较动荡,因此并没有留下多长的历史,南齐政权只存在23年,君臣故事既不经典,也不突出,并没有很多的故事可以挖。

因此,虽然在设定上打算仿《琅琊榜》将朝代背景设立在南梁,将朝代设立在南齐,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琅琊榜》他讲的不是历史而是故事,《鹤唳华亭》讲不出自己的故事,只能靠“融史梗”。

《鹤唳华亭》整部剧的核心都是在讲述太子之难,原型在唐朝!

经过纵横论证,太子萧定权的原型并非朱常洛,即使其原型可能是萧长懋,但是萧长懋的故事并不足以撑起剧情,放眼整个历史,储君如此艰难,必然是非唐朝莫属的。

要说最难的,纵横总结的:中国储君谁最难?唐朝太子李承乾!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宫廷政变都没有唐朝更为频繁,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夺取皇位后,此后,宫廷政变就没有停止过,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皇帝与储君的关系最为紧张,杀儿逼爹更是屡屡发生。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唐玄宗李隆基一日杀三子,当时李隆基宠幸武惠妃,而他们两人的孩子李瑁并没有被立为太子,当时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十分厌恶武惠妃,经常背地里说一些话,后来更是被武惠妃构陷,带兵甲入宫,最后的结局就是这三人都被唐玄宗所杀。

由李瑛可见唐朝太子多难当,后来他的弟弟李亨当太子后,也是遭受各种刁难,实在是太难了。

当然,要说最难的,还是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应该也是本剧借用最多的原型。

剧中皇帝独白的时候讲到,皇帝对萧定权的母亲还是有一定的感情的,而历史上唐太宗也深爱李承乾的母亲长孙皇后,从史料上来看,长孙皇后的去世对唐太宗和李承乾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对李承乾逐渐不满,而更宠幸魏王李泰,唐太宗对李泰的赏赐规格甚至超过太子李承乾,在唐太宗的默认下,也让李泰产生了夺嫡的念头,这让李承乾十分伤心,更引发朝臣的不满。

这与剧中,皇帝纵容齐王夺嫡,来遏制太子是一样的套路,最为相似的是,李泰虽然被封为魏王,遥领七州军事,唐太宗却舍不得他去封地,故意留在宫中。

李承乾本身娇生惯眼,在如此重压之下,最后走上极端,先是派人刺杀李泰,失败后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造反,准备重演玄武门之变,逼唐太宗退位,只不过事情败露,李承乾并没有得逞,虽然唐太宗没有处死李承乾,而是将他判为充军。

另一方面,萧定权的舅舅拥兵自重,拥有一定的势力,其实李承乾的舅舅长孙无忌更是当朝宰辅,在唐初的时候,权势滔天。

《鹤唳华亭》:一部穿宋朝衣服用明朝背景讲唐朝故事的历史大杂烩

这段历史,与本剧剧情应该十分相像了吧!虽然现在才看到第八集,赵王萧定楷出来只有一两次,但是我可以断定,他应该是太子与齐王斗争后,渔翁得利的那一个,其历史原型应该就是唐高宗李治。

史论纵横从历史角度给出的吐槽

综上,《鹤唳华亭》就是一部设立南齐为历史背景,用宋朝的服装道具,以明朝的君臣关系,讲述唐朝的太子之难!

拥有众多历史元素并非一件坏事,如果能够将其打碎整合到自己的剧中,也不失为一种创作方式,但是没有历史硬核作为基础,必然是失衡的历史构架,从这里融一下,那里借一下,最后只能是丧失历史逻辑,让观众感到眼花缭乱,甚至是误导观众的史观,看完之后,不止是片名《鹤唳华亭》记不住,就连内容也一点记不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4171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