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洗尽铅华 繁简由心(下)——读八大山人书法

洗尽铅华 繁简由心(下)——读八大山人书法

结构:耸肩翘臀下的奇崛面目

提起八大的结构,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是他标志性的“耸肩翘臀”,但是笔者想提醒书法爱好者的是,不要被其迷惑,其实深究八大的结字造型,更类于碑版。

原因是什么?

有朋友可能要问了,“耸肩翘臀”不是圆转而成的吗?与碑法有何关系?

八大的右侧横转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外圆内方的线形,此线形类似于王羲之《黄庭经》中的表现,由此可见,八大在变古的过程中,首先参考了魏晋名家的笔法和动作,而其夸张的右侧隆起动作,在北碑中也是屡见不鲜的。现在我们通过新出土的文物可知,其实魏晋时期南北地域的书写方式基本一致,只是北碑被人为地增加刀砍斧凿的痕迹从而“圭角”明显。

那我们在分析了八大造型的由来后,怎么吸收消化呢?

首先,在转折处作文章。

当我们需要丰富的横转竖的线形时,在换方向之前,将笔略略提起一点(以不离纸面为标准),稍稍停留,朝右下方转出的同时作下压动作。这样转出的线形就不只是内外皆圆的形状,而会呈现外圆内方的姿态。当我们需要纯粹的内外皆圆的线形时,换方向前,略提笔,但不作下压动作,而是顺势换锋面转出。

洗尽铅华 繁简由心(下)——读八大山人书法

八大山人手札之一

其次,夸张其内部空间的分割。

八大在右侧横转竖“耸肩翘臀”以后“框形”内部的空间就显露出来了。这个时候,八大对于内空中笔画位置的处理上,参考了王羲之的方法,基本处于中间偏左的位置。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让内部空间呈现不对称状,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势。

对于八大的这种处理方式,笔者其实是不够满意的,原因无外乎其胆子不够大。所以,笔者在运用八大的内空处理时,会进行更加极致的夸张,也就是说,会将内空中的笔画更加贴近左侧,而把右侧大面积留白。

说完了内空的夸张,再来谈谈对于整体字形的理解。

八大的字形其实还是非常规矩的“帖学”一路。自王羲之将字形规范为各种规则状几何图形后,鲜有书家打破此常规,也就是黄庭坚在草书创作中做出了一些尝试。而八大无论行草书还是楷书,字形基本遵循“斜向平行四边形”这一原则。这一造型的固化,固然将其右上侧“耸肩翘臀”的特征发挥得比较极致,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连带的固化。

由于大多数字成斜向,那朝下连带时,其自然只能带出近乎45 角的牵丝。在行草书当中,如果频繁出现斜向45 角的牵丝,容易把势写得较平,从而行草书矛盾的凸显不够。

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创作时将八大的造型吸收并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将原本的“斜向平行四边形”改为了“上斜下平的梯形”(类似于王献之《玉版十三行》的结字造型)。这一改动的好处在于,由于下方的线呈水平状,那往下连带时,就可以根据环境的需要,改变牵丝的方向,从而丰富表现形态。

洗尽铅华 繁简由心(下)——读八大山人书法

八大山人手札之二

章法:少字多行的小品才是最佳的表现形态

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传世多为小品或题画,也有长卷、册页、立轴等形式出现。在这些繁多的形式中,明显小品类作品的格调和韵味要高于其他形式。原因无外乎有二,一是八大的字形相对单调,虽气息高古、线条醇厚,但是单调的众多雷同的字形和处理方式,使其在创作大篇幅作品时,容易使人感到乏味;二是,前文提到的八大大字不甚佳,故大字立轴总体一般,而如是小字大幅,因其书写相对松散,字数太多容易显得通篇散乱,不够聚气。

在上述情况下,笔者学习了八大山人的作品后,如欲以其气息书写创作时,通常会采用小品方式,基本为平尺甚至半尺小品,偶有大幅,也不过两尺而已。这样的纸张形式,容易呈现八大作品萧散、恬淡、禅意的特点。同时,创作时,笔者习惯于靠近八大原作的那种“上下皆不平”的行间处理方式,这样也会让自己写得更轻松更自在。

(文/陈 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10813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