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南锣鼓巷一天中无时无刻都是熙攘喧闹,游人如织。来到南锣,见了北京小吃和平房店面,以为这就是京味。其实,老北京的精华只有拐进两侧的胡同,漫步而行,一路寻找,你才能看到。
东棉花胡同,沙井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这些胡同历经几百年沧桑,时间改变了它,老宅子有的已荡然无存,有的在悠长岁月里得以留存。那份古韵和浓厚的京味像空气一样,经过漫漫时光,融入胡同的一砖一瓦,每个角落。
从南锣鼓巷向西有条不宽的胡同——帽儿胡同。帽儿胡同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清朝时这里住满达官贵人。末代皇后婉容,清朝大学士文煜,北洋军阀冯国璋,都在此住过。
夏日的傍晚,暑气退尽,夕阳照进帽儿胡同,一片安逸。歇凉的人坐在胡同口的大树下,他们肯定纳闷,锣鼓巷挤得摩肩接踵,为什么就没人进到胡同里看看?
探访文煜宅邸11号院
拐进帽儿胡同走不多远就是清朝大学士文煜的宅邸。整座大宅占据着胡同的7—13号,由五个院落并联而成。它的神秘在北京是有名的。因为至今很少有人进去过,11号院门永远紧闭,门前一对高大的上马石,圆石鼓,彰显了屋主文煜,曾任刑部尚书、总管内大臣的威风气派。
文煜,满洲正蓝旗人,历任刑部侍郎、山东巡抚 、 直隶总督等要职,后曾一度被免职。同治三年(1864年)重新起用。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七年授协办大学士,光绪十年复拜武英殿大学士。
正门对面原配有一座大影壁,现已无存。今天来的太巧,门竟然打开了。我没有多想,忙拿起相机探身而入。进了大门,正对面有座砖砌的影壁,高大稳健。南面倒座房7间,北面一殿一卷式的垂花门红绿相间,雕饰精美,至今仍保持着原样。石缝中钻出绿草,藤曼爬上围墙,这第一进扁长的小院像一幅凝重深沉的油画。
过了垂花门就是内宅。二进院的正中一株大树枝叶茂盛,院子接近正方,齐齐整整,没有私搭乱建。三间正房,两边耳房和东西厢房,一目了然,保护的这么好,住的应该不是普通人。
大院一共五进,清朝时屋主文煜就居住在此。在通向第三进院的耳房之侧开了屏门,连接了东部的“可园”。
被称“北京私家园林晚清之最”的可园
文煜的“可园”被称为“北京私家园林晚清之最”。它效仿了苏州的拙政园和狮子林,“园虽小,但极可人意”,所以文煜将其命名为“可园”。可园的美只能从网上仅有的几张老照片上看到。资料写“可园”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70米。布局讲究,形式灵活。它前院有假山、水池,种有花草树木。中央有一座过厅,后院用回廊围成宽阔的院落种植花草。花园借游廊连接成为一体。
解放后,可园曾是朝鲜驻华使馆,后成为招待所,曾有数位名人及外国驻华大使在此居住和办公。
可园就是今天的9号院。文煜病故后,家人将宅邸卖给北洋军阀冯国璋。解放后整个宅院被分隔成不同单位的宿舍。岁月悠悠,文煜宅最终在民间只留下了“房新而树古”的传说。据说宅里很多珍贵的楸、枣、柏、桧、榆等古树,非一般宅院可及。13号院中一株枣树和三株桧柏的年龄都有百年以上。
越过一重又一重灰墙厚瓦,巨大的树冠从深院内探出,夕阳染红了枝叶,老北京的美正是这神秘的高墙深院中沉沉的往事,参天古木,砖雕,门楣,历史中的人和事,它们构成了我喜欢的北京城。
出了文煜宅再往西走,傍晚,微风穿梭在胡同里,夕阳拖出长影,在这份闲适中我差点错过不起眼的婉容故居。帽儿胡同35,37号是婉容的出生和出嫁前居住的地方。
走进婉容故居
这所由婉容曾祖父郭布罗·长顺所建的宅院起初只是普通住宅,因为婉容被册封为“皇后”,该宅也升格为承恩公府。
进入37号院,正对一座影壁,往里走,一个紧闭的垂花门赫然立在眼前。雕花,彩绘,精美绝伦保存完好,仿佛褪了色的朱红门正无言的看着人世间的沧桑。
这里就是婉蓉人生的起点。她在此出生,出嫁,十六岁从这个小门走出,走进皇宫,也走进了她未曾预料的凄惨一生。
婉容旧居是由东、西两路组成,其中西路为居住区,有四进院落,东路是小型私家园林,有三进院落,两路原共用东侧宣统年间改建而成的三间大门。婉容被册封为皇后,此处便是皇后潜邸(潜邸又称潜龙邸,指帝、后即位前的住所),按规制将府门及前院扩大。如今,我所看到的不过是两个窄小院门,一进小院,一座美丽的垂花门,不知道百年来这里发生过什么,房中故人结局怎样?庭院内的游廊水榭是否依然完好?
美丽的帽儿胡同,老街坊们有的在街边闲聊,有的一个人静静端坐,晚风吹来,细碎的市井生活像一幅长卷的画作,每个人都是画中的主角,演着自己的人生。
帽儿胡同散发着浓厚的京味文化
帽儿胡同是北京仅存的25片胡同保护区中的非常著名的一条,是京城”十大胡同之一“。在这你还能看到一块由刘墉题写的御制碑(曾经的文昌庙现为居民院);一座大门紧闭的达贝子府;45号院曾经是清朝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部,解放后,改成了中央实验话剧院……它的老墙、绿树、石头门墩散发着浓厚悠长的京味文化。
时间流逝带来无限回忆和想象。出了帽儿胡同,走过后门桥,古老肃穆的钟鼓楼就在眼前。转眼夕阳将要收起它最后一缕余晖,鸟儿低飞,钟鼓楼像垂暮的老人,安详平静的看着百年来日新月异的北京,也许,在它眼中一切都不曾改变。
本集完,感谢您的阅读。